安翰科技終止IPO 幕後院士涉嫌高價“帶貨”

曾深陷輿論旋渦的科創板申報企業安翰科技,昨日已終止審核。據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瞭解,本次終止為公司主動向上交所撤回科創板上市申請文件所致。

自今年3月21日以來,安翰科技便開啟了科創板註冊申請之旅,但在幾個月的等待之中,安翰科技遭遇了競爭對手金山科技的專利訴訟,也收到了上交所的四輪問詢,最終於昨日主動撤回上市申請,完成了從中止到終止的流程。

記者瞭解到,安翰科技此舉主要系專利訴訟案件週期長,且預計無法在審核時限內徹底解決。磁控膠囊胃鏡相關專利是安翰和金山爭奪的核心所在,其中有一位繞不開的全國消化病學知名專家——李兆申。

7月,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兆申陷入學術論文剽竊的漩渦之中,相關部門已對其進行調查立案。記者調查發現,李兆申在2017年11月底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以來,一年半里,用其名號開設了逾80家“院士工作站”,有時甚至一天掛牌2家。

值得注意的是,工作站所屬醫院常成為安翰科技客戶,直接引進“磁控膠囊胃鏡系統”產品,涉嫌高價“帶貨”。一套安翰科技“磁控膠囊胃鏡系統”產品銷售價格主要在50萬元~60萬元,相關公立醫院招標採購價格卻達到每套180萬元以上,明顯偏高。

安翰科技官網曾披露,李兆申還領銜研發安翰旗下“磁控膠囊胃鏡”項目。而在國家知識產權局發佈的《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書》中,名稱為“一種具運動定位功能的膠囊內鏡系統及其膠囊內鏡”,專利權人為金山科技。專利歸屬疑雲籠罩。安翰科技和金山科技均表示,將繼續應訴。

安翰主動撤回上市申請

近年來,安翰科技與金山科技陷入“專利糾紛”漩渦,雙方已進行多輪“對戰”。

今年3月21日,安翰科技向上交所報送了科創板上市申請,其間歷經了四輪審核問詢,並提交了相應問詢回覆。5月10日,重慶金山醫療器械有限公司、金山科技在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向安翰科技提起了8項專利侵權訴訟,安翰科技正面應訴。

5月28日,安翰科技向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對金山科技提起“因惡意提起知識產權訴訟損害責任糾紛”的訴訟,同時於6月20日向國家知識產權局對涉案全部8項專利提出無效宣告請求。10月23日,安翰科技向上交所報送了中止審核的申請,以等待專利無效宣告請求的處理決定,從而判斷專利侵權訴訟的審理結果。中止申請獲上交所批准。

但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注意到,截至11月20日,在國家知識產權局對全部8項涉案專利發佈的《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書》裡,有6項涉案專利的決定為“宣告專利全部無效”,201410142372.8、201611192694.9號2項涉案專利的決定為“維持專利權有效”。其中,201410142372.8為發明創造,名稱是“一種具運動定位功能的膠囊內鏡系統及其膠囊內鏡”,專利權人為金山科技。

對此,安翰科技表示,針對這兩項維持有效專利的訴訟將會繼續進行,該公司也將積極應訴。同時,安翰科技對金山科技提起“因惡意提起知識產權訴訟損害責任糾紛”的訴訟也將繼續進行,以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歷時8個月的等待,11月25日,上交所官網公告,安翰科技已申請撤回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科創板上市的申請文件。

針對此重大事項,安翰科技指出,鑑於相關訴訟涉及公司主營業務,訴訟週期較長,預計無法在審核時限內徹底解決上述訴訟事項。出於對知識產權一貫嚴謹的態度,本著對科創板審核規則的尊重,安翰科技經審慎研究決定,主動撤回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科創板上市的申請。

安翰科技對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公司對自身創新的技術充滿信心,待訴訟事項解決後,再行籌劃上市事宜。”

對此,金山科技上述人士則指出,公司和安翰科技的訴訟案尚未開庭,金山科技也將繼續應訴。目前,金山科技兩項核心的發明創造專利則仍維持專利權有效,6項新型實用專利被裁定無效,公司也將繼續申訴。

主攻消化研發

兩代膠囊內鏡

如今,擺在安翰科技和重慶金山面前有著這樣的現實——雙方核心產品同為膠囊胃鏡,且知名消化病學專家李兆申與兩家公司均有密切交集。

2011年,來自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長海醫院、從事於消化系統病專業的李兆申,曾進入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第二輪評審候選人名單,但當年未入選。2017年,李兆申再次向中國工程院遞交申請。當年11月27日,李兆申順利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工程院官網曾報道,李兆申提出內鏡體檢新理念,研發兩代膠囊內鏡等,顯著提升我國消化內鏡原始創新水平和胰腺病診治水平。2019年1月,李兆申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項目名稱即“內鏡超聲微創診療體系的建立與臨床應用”。

但是,今年7月,有網絡消息稱,李兆申涉嫌剽竊學術論文等學術不端問題。中國工程院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已按照程序將線索轉給有關部門,正在調查研究,過後會有一個聲明。不過,截至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發稿時,最終調查結果仍未公佈。

一年半設立

超80家工作站

李兆申自從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之後,其行程安排異常繁忙,常成為全國各地知名醫院座上賓。

據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統計發現,從2017年12月到2019年6月的一年半左右時間裡,李兆申已在全國20多個省(區、市),設立院士工作站及工作室超過80家。

2018年12月27日,李兆申竟然在這天同時出現在山東省立醫院和江西贛州市人民醫院。據山東和江西兩地媒體報道,李兆申於當日上午出席山東省立醫院“李兆申院士工作站”掛牌儀式,而下午則現身贛州市人民醫院工作站掛牌現場。

高德地圖顯示,山東濟南到江西贛州高速里程大概1400公里,駕車需要約16個小時,兩地僅火車直達最快也需17小時。根據去哪兒數據顯示,濟南到贛州暫無直達飛機航班通行,均需到南昌和福州等地轉機,如果上午從濟南出發,大多數航班都只能在晚上6點之後才能到達贛州;僅有一架航班可以在14:20抵達贛州,但在濟南的起飛時間卻是在上午8時05分,那麼李兆申需要在7點之前就到達機場,而工作站掛牌儀式幾乎不可能在早上7點舉行。

今年6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指出,樹立科技界廣泛認可、共同遵循的價值理念,造良好學術生態,激發全社會創新創造活力。《意見》明確要求,每名未退休院士受聘的院士工作站不超過1個、退休院士不超過3個,院士在每個工作站全職工作時間每年不少於3個月,且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但對照上述要求,李兆申獲評中國工程院院士後,迅速建立起超過80家院士工作站,顯然已經超出《意見》所允許的數量。

領銜研發

安翰膠囊胃鏡

值得注意的是,李兆申除了熱衷於各地設立工作站外,還曾作為專家參與制定2017年《中國早期胃癌篩查流程專家共識意見( 草案) 》。

《共識》提到,由於胃腔較大,常規的被動式小腸膠囊內鏡並不適用於胃部疾病的診斷。《共識》指出,目前應用成熟的技術是磁控膠囊內鏡(MCE)。目前,臨床廣泛應用的MCE主要是我國自主研發的安翰磁控膠囊胃鏡系統。

公開資料顯示,安翰科技前身為安翰有限,於2009年12月9日由安康國際出資設立;2018年11月26日,安翰有限董事會一致同意公司變更設立股份有限公司,註冊資本總額3.6億元。股權結構披露,安翰科技控股股東、實控人為吉朋松、肖國華(港股00370)、XIAODONG DUAN和XINHONG WANG;此外,其股東寧波安翰同舟、張麗、WEI DOU、WEN WU和WEI LI為實控人之一致行動人。

自成立以來,安翰科技聚焦消化道系統健康,主營核心產品為“磁控膠囊胃鏡系統”。在胃鏡檢查時,受檢者吞服一顆接近臨床用口服膠囊的膠囊內鏡,膠囊就會在胃中進行螺旋式掃描,將檢查圖像實時傳輸至醫生電腦。據悉,該產品以“不插管做胃鏡”為主要特點,“磁控膠囊胃鏡系統”銷售收入佔其主營業務收入的100%,產品單一。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注意到,李兆申頻頻出現在安翰科技官網新聞稿之中。安翰科技官網新聞稿顯示,安翰“磁控膠囊胃鏡”機器人的領銜研發人正是李兆申,他還領銜開展安翰磁控膠囊胃鏡臨床循證研究。李兆申還表示,“安翰‘磁控膠囊胃鏡系統’機器人屬於世界先進技術。”

2017年,一份由李兆申等人主導、其副手廖專等人執筆的《中國磁控膠囊胃鏡臨床應用專家共識》橫空出世。這篇共識,用了大量篇幅講解安翰膠囊胃鏡的產品說明書和操作方法。該《共識》發表在由李兆申擔任主編的《中華消化內鏡雜誌》上。

通過對比安翰科技IPO招股說明書,記者發現,招股書所提到的安翰磁控膠囊胃鏡系統臨床驗證結果與傳統電子胃鏡檢查結果一致性、我國新發胃癌案例等眾多核心數據均來自於上述《中國磁控膠囊胃鏡臨床應用專家共識》。

此外,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檢索顯示,有一款名為“便攜式內窺鏡”的發明於2018年6月獲得專利;該專利申請(專利權)人為安翰科技子公司上海安翰醫療技術有限公司,其發明人包括李兆申、廖專以及安翰科技創始人吉朋松。可以看出,李兆申與吉朋松、安翰科技關係匪淺,但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暫未找到李兆申在該公司有擔任具體任職。

工作站成立前後

引進安翰產品

李兆申旗下院士工作站還與安翰科技有著間接交集。工作站所屬醫院還常成為安翰科技客戶,直接引進其核心“磁控膠囊胃鏡系統”產品。

通過查閱安翰科技招股書,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發現,安翰“磁控膠囊胃鏡系統”產品包括設備和膠囊兩部分,設備才是銷售收入的大頭。2016~2018年,安翰膠囊單位成本從417.81元降至212.17元,但銷售均價卻從1070.48元漲至1096.21元;其設備單位成本從15.35萬元漲至16.05萬元,銷售均價從51.93萬元漲至55.13萬元。

總體來看,一套安翰科技“磁控膠囊胃鏡系統”產品銷售價格主要在50萬元~60萬元,相關公立醫院招標採購價格卻達到每套180萬元以上,明顯偏高。

2018年7月25日,李兆申院士工作站在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掛牌成立,2019年5月9日,該院委託杭州市衛生事業發展中心,公開進行8項招標採購。

記者注意到,此次採購便包括擬購置一套“磁控胃鏡系統”,預算金額240萬元。6月5日,上述招標最終結果披露,“磁控胃鏡系統”採購因有效供應商不足三家淪為廢標,而其餘7項採購均順利出標。

但是,2019年1月24日,杭州市人民醫院官網發佈一篇名為《“磁控膠囊胃鏡”機器人讓胃鏡檢查不痛苦》的文章,極力推薦“磁控膠囊胃鏡”機器人做相關檢查。文章指出,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已引進“磁控膠囊胃鏡”機器人。雖未披露具體引進的是哪家產品,但該文對“磁控膠囊系統”的配圖均為安翰科技產品。

李兆申曾站臺

金山科技

李兆申不僅與安翰科技關係匪淺,還曾與重慶金山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有著密切交集。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發現,早在2010年7月,李兆申、趙曉曼、王金山共同主編《OMOM膠囊內鏡》出版一書,金山科技董事長名字也為王金山。同年9月,金山科技作為贊助單位參與舉辦“首屆OMOM膠囊內鏡學術研討會”,李兆申親自出任這屆研討會副主席。

資料顯示,金山科技早在2001年12月正式啟動了智能膠囊消化道內窺鏡系統項目,該項目於2002年10月首次被列入國家“863計劃”。2004年,重慶金山智能膠囊消化道內窺鏡系統項目第二次被列入國家“863計劃”;同年10月,金山科技OMOM膠囊內鏡在北京北大醫院、友誼醫院、重慶新橋醫院、重醫附二院等進行臨床試驗;OMOM膠囊內鏡於2005年獲得國家藥監局頒發的醫療器械註冊證。

2006年10月,中華消化內鏡學會OMOM內鏡863公關專家委員會成立,李兆申曾是中華消化內鏡學會主任委員;同年11月,OMOM智能膠囊消化道系統被科技部列入國家火炬計劃;2007年OMOM膠囊內鏡進入聯合國採購目錄,並通過歐洲CE認證,加拿大、俄羅斯的註冊,正式進入國際市場;2008年11月,該產品被重慶列入醫保目錄,並陸續進入全國醫保。

2018年6月,第八屆膽胰疾病內鏡診治新進展研討會在武漢舉行,李兆申還在大會上強調,金山科技是我國第一個自主研發成功的膠囊內鏡企業。

除李兆申外,金山科技同樣找來多位大咖“站臺”,不乏中華醫學會的專家。據重慶金山官網披露,2018年7月微系統醫療器械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國家膠囊內鏡研究中心成立,研究工作將以膠囊內鏡在全球消化道內的臨床應用為重點。同時,首批將聯合中山醫院等10餘家單位啟動《膠囊式內窺鏡系統與電子結腸鏡用於結腸疾病檢出前瞻性、雙盲性、自身對照多中心臨床研究以及Meta分析》等項目。

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分會常委、陸軍軍醫大學西南醫院消化科彭貴勇教授,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學北京分會青年委員、中國科技大學航空總醫院內鏡中心張建國教授,分別使用金山科技氬氣高頻電刀進行ESD手術演示。

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消化內科趙曉晏教授作了《膠囊內鏡在IBD中的應用進展》專題講座,趙曉晏表示,金山科技為全國首家自主研發膠囊內鏡的企業,OMOM膠囊內鏡系列產品已廣泛應用於國內外市場,新型膠囊內鏡系統則是金山科技推出的新一代膠囊內鏡,其臨床使用讓消化道的診斷率提升了2~3倍。

記者多次撥打金山科技董事長王金山手機,但截至發稿時,依然未能與之取得聯繫。一位自稱金山科技法務部相關人士對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並不清楚李兆申與董事長共同主編《OMOM膠囊內鏡》一事,金山科技的膠囊胃鏡產品的確是全國首創。在學術研討會上,全國很多專家都有參與,但這並不能意味著,這些專家就和金山科技有瓜葛和利益關係。

記者曾聯繫到安翰科技方面人士,希望瞭解到更多有關終止上市申請、公司與李兆申關係、產品銷售等相關情況,但該人士表示不清楚,需要聯繫公司董秘。隨後,記者還多次撥打安翰科技董秘電話,但截至記者發稿時,仍未與之取得聯繫。

本文源自證券時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