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正讓無數人走在變傻的邊緣——Science論文說的

熬夜,正讓無數人走在變傻的邊緣——Science論文說的

圖片:Katherine Streeter for NPR

睡眠質量決定著白天的精神和工作效率,對此我們都深有體會。而最新的研究告訴我們,睡眠不足不僅影響工作,還會讓我們變傻。

這項發表在《科學》上的研究發現,慢波睡眠會與大腦清除廢物的過程同步進行。

這意味著缺乏深度睡眠的人,大腦中會積累大量毒素蛋白,進而導致痴呆等神經疾病。

撰文丨楊心舟

大腦的排汙系統

幾乎所有動物都需要依靠睡眠來維持生命活動的正常運轉。因此,毫無疑問,睡眠對於高級的認知過程和大腦的基礎生理過程有重要作用。一旦缺乏睡眠,人會明顯出現精神渙散、工作效率低下以及反應能力下降等負面影響。

除了這些表面的效應,科學家也一直在探索睡眠影響大腦功能的機制。其中最經典的,當屬2013年在《科學》上發表的一項突破性進展。當時來自美國羅徹斯特大學的神經科學家Maiken Nedergaard發現

大腦有一套排汙系統,大腦可以在睡覺時,通過該系統將清醒時產生的毒素蛋白排出去

其中一種稱作腦脊液(CSF)的關鍵成分,扮演著“清洗劑”的效果。腦脊液平時充斥在大腦周圍以及脊髓中。在當時的實驗中,研究者發現腦脊液會利用腦部血管周圍的一些小通道進入大腦組織。由於這一過程受腦膠質細胞控制,並且這類細胞在大腦中執行著免疫功能相關的任務,因此他們也將這一排汙系統稱作腦淋巴系統

熬夜,正让无数人走在变傻的边缘——Science论文说的

圖中藍色的是含有指示劑的腦脊液。圖片:Maiken Nedergaard

在這一清洗過程,大腦會隨著腦脊液排出一種有重要負面影響的蛋白——β-澱粉蛋白,這一蛋白通常被認為是阿爾茨海默病的元兇。在動物實驗中,研究人員發現小鼠在睡眠和麻醉時,大腦皮層中細胞周圍的空間會擴大60%,這意味著睡覺時會有更多的腦脊液進入大腦。而且Nedergaard也觀察到在這一過程中,β-澱粉蛋白消失的速度大約是清醒時的兩倍

睡眠與排汙

Nedergaard的這一發現激起了神經科學家極大的興趣,因為在醫療診斷中,許多患有阿爾茨海默病或者痴呆的患者,都伴有睡眠紊亂的症狀。這意味著睡眠、毒素蛋白的清除以及痴呆之間,已經具備了潛在的聯繫。

Nedergaard曾將排汙系統比作洗滌劑,她認為兩者的工作原理是類似的,並且這是包括人類在內的動物需要睡眠的最主要原因。只不過當時,Nedergaard的實驗都是在小鼠中完成的,如果該過程能夠在人類大腦中得到印證,那麼科學家就將很有可能揭開睡眠與腦部疾病之間的神秘聯繫,並解決困擾全球數千萬人的阿爾茨海默病。

而在這場研究接力中,來自波士頓大學的神經科學家Laura Lewis也驗證了Nedergaard的預測。在最近發表在《科學》的研究中,Lewis在人類的大腦中觀測到了腦脊液反覆清洗大腦的過程,並且她還發現這一過程和睡眠節律是同步進行的。至此,兩組科學家通過跨時7年的工作,揭開了深度睡眠時腦部上演的“清洗”活動。

熬夜,正让无数人走在变傻的边缘——Science论文说的

紅色代表著腦脊液,小鼠在睡眠時,腦脊液會迅速進入大腦組織間隙

這裡所說的睡眠節律是指,我們在睡眠過程中息息相關的腦電波節律,它通常與睡眠的不同階段相關。比如睡眠過程總是

快速眼動睡眠(REM)和慢波睡眠(SWS)交替進行的。REM會伴隨高度活躍的腦電信號,夢境就是在REM階段出現的;而SWS則只會伴隨低活躍的慢腦電波,因此SWS也被稱作深度睡眠,決定著每晚的睡眠質量。

當我們入睡時,通常由淺層的慢波睡眠開始,然後進入深度的慢波睡眠,最後再回到淺層慢波睡眠。睡眠過程中,大腦會多次執行這種循環,並且在每個新循環開始之前以及即將醒來時進行快速動眼睡眠。

在新研究開始前,Lewis就已經觀察到了大腦睡眠過程中許多同步發生的現象,比如有研究發現慢波睡眠過程中的低頻腦電與記憶和神經功能相關;血氧水平依賴信號會在慢波睡眠時發生改變。上文還提到,Nedergaard曾發現慢波睡眠時大腦間隙中的腦脊液增多,帶走毒素蛋白。

20秒一次的清洗工作

“這些同步發生的事件背後,一定有一些我們沒有發現的聯繫。” Lewis表示。為此,Lewis召集了13名自願者並且實時觀測了他們進入慢波睡眠時的腦脊液變化。與此同時,她在Nedergaard的實驗基礎上,還分析了腦電信號以及血氧濃度依賴信號。

首批結果顯示,當自願者進入深度睡眠階段,腦脊液經特定腦區過濾後周期性地進入大腦,並且按下圖箭頭所示的方向環繞整個大腦流動。腦脊液到達腦部最上側時,會滲透進腦壁細胞的小動脈之間,充斥腦組織間隙與其中的液體進行混合。這一過程會刺激神經調節信號,促進腦中廢物和毒素的排出。

熬夜,正让无数人走在变傻的边缘——Science论文说的

除了這一點,Lewis還後續發現,腦脊液平均每20秒就會往大腦中湧進一次。在腦脊液進入大腦之前的數秒鐘前,血液會迅速退出大腦,給大腦騰出更多的容量,並且還會伴隨有節律的慢波腦電信號。這意味著,在我們執行慢波睡眠時,大腦就會反覆上演著“清洗”工作。

熬夜,正让无数人走在变傻的边缘——Science论文说的

藍色代表著腦脊液

對此,Lewis認為這很可能是我們在熟睡時,許多神經元會處於關閉的狀態,因此大腦不再需要高水平的血氧濃度,血液也開始退出局部區域。當血液流出,為了彌補下降的腦壓,腦脊液正好趁此時機湧入大腦,形成液體替補並完成清洗工作。

而發現這一結果後,許多神經疾病的機理似乎就能夠說得通了。Lewis解釋道:“慢波腦電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減弱,在患有神經性疾病的人中衰減的更加厲害。”因此,包括

阿爾茨海默病在內的神經疾病患者往往都會缺乏優質的慢波睡眠,而這樣會積累更多的毒素蛋白,最終病情也會變得更加嚴重

對於正常人來說,人類在保持清醒時,呼吸、心跳和身體的其他運動也會產生腦脊液衝擊。但此時,這種沖洗作用在大腦中很微弱。Nedergaard認為這種沖洗過程非常複雜,也需要耗費不少的能量。而當我們清醒時,大腦需要調控的功能實在太多,無法抽出額外的精力來完成清洗工作。“也就是說當我們清醒時,我們的大腦會持續累積β-澱粉蛋白等毒素蛋白,” Nedergaard表示,“而當人入睡時,大腦就可以將毒素排出去。這也是動物為什麼需要睡眠的原因。”

現在,這項實驗已經讓科學家找到了腦脊液、腦電波和慢波睡眠之間的聯繫,我們也能更進一步理解睡眠這項重要活動的意義。人類在清醒與睡眠的規律交替中,是足夠將毒素蛋白排出的,但這還只是科學家發現的冰山一角。“腦脊液大清洗時會帶走腦中的垃圾,但它們可能還做著更加重要的事情。” Lewis表示。

Coupled electrophysiological, hemodynamic, and cerebrospinal fluid oscillations in human sleep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6/6465/628.full

轉載請先聯繫newmedia@huanqiukexue.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