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是智慧城市建設的“未來之匙”

我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處於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服務市場更新迭代具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聯想集團副總裁、中國區服務業務總經理戴煒表示,智慧服務正在從要素驅動變成效率驅動,再變成創新驅動。在這個歷程中,智慧創新非常重要,會發揮關鍵作用。

隨著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的不斷成熟以及智慧城市建設經驗的不斷積累,我國進入以“以人為本”和“綠色可持續”為主要特徵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階段。在智慧城市演變進程中,需求端、供給側以及服務商的角色都在發生著變化。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是各項國家數字化戰略的核心組成,也是重要的“應用場景試驗場”。根據IDC預測,到2023年,中國智慧城市市場投資將超過2000億元。智慧城市的投資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平臺,以城市雲、政務雲和數字核心為主。另一類是應用,從場景上來看,平安城市、交通管理、雲平臺、應急管理、數字核心是投資的重點方向。

智慧城市演變到3.0時代,需求端是大融合的趨勢。一是組織架構趨向融合。自2017年起,廣州、合肥、杭州、南京等近30個城市已經成立大數據局,並由大數據局和相關業務部門主導業務需求,由大數據局牽頭進行主導和決策。隨著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以及IoT、雲計算等技術的普及,大數據的整合利用將發揮決定性作用,因此大數據局的重要性逐漸凸顯。二是基礎設施趨向融合。中國31個省(區、市)的政務雲基本建設完畢,330個地級市中62%建設了政務雲,政務雲、IT基礎設施、產業雲加速融合。三是政府主導的超級應用建設逐步加速。省、市一級的政務App開始出現,政務超級App是政府服務面向企業、個人、社會組織機構的外延。IDC研究總監、政府行業和智慧城市首席分析師閆海倫認為,超級應用的建設會變成未來智慧城市建設很重要的核心。

從供給側看,一是技術趨向平臺化。政府的採購模式逐漸從以渠道為主轉變為以平臺為主。二是商業整體生態化。智慧城市平臺上運營的不僅有政府,還有體驗城市服務的居民等,形成一個雙邊網絡的新型商業模式。三是廠商加速進入市場。2012年開始的“技術導向”盛宴,很多IT廠商、集成商、電信運營商進入智慧城市領域,2018年的特徵是以城市和原有科技業務結合為主打,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互聯網公司進入市場,再到今年呈現出以城市和原有主營業務的結合為突破的趨勢,很多金融公司,房地產公司也在加速進入市場。

隨著市場內的廠商越來越多,政府獲取技術的難度在逐漸降低。未來,在技術獲取難度逐步降低的背景下,運營將是“未來之匙”。

新技術的發展,推動著智能時代變革已成定局,智慧服務成為時代進化的基石。聯想攜手生態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的智慧城市解決方案——延慶智慧城市能源互聯網綠色雲計算中心是智慧城市3.0的典型案例。憑藉大數據處理和超算構建能力,聯想通過50餘項節能專利技術為雲計算中心加持,使其實現真正的“綠色”。PUE是數據中心最重要的能耗指標,越接近於“1”越好,PUE≤1.5是綠色雲計算中心分界線。戴煒指出,該數據中心,全年PUE值已實現小於1.4,未來將達到1.2。

智慧城市進一步演進發展衍生出的數字孿生城市是建設新型智慧城市的一條新興技術路徑,是城市智能化、運營可持續化的前沿先進模式,也是一個吸引高端智力資源共同參與,從局部應用到全局優化,持續迭代更新的城市級創新平臺。

在網絡數字空間,再造一個與現實物理城市匹配對應的數字城市,通過構建物理城市與數字城市一一對應、協同交互、智能操控的複雜系統,使其與物理城市平行運轉,通過虛擬服務現實數據驅動治理,智能定義一切等運行機制,實現城市全要素數字化和虛擬化、全狀態實時化和可視化、城市運行管理協同化、智能化,形成物理維度上的實體世界和信息維度上的虛擬世界同生共存、虛實交融的智慧城市發展新模式。

數字孿生城市為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不僅帶動了相關產業的技術研發投入,還可作為新型基礎設施,帶動地方政府對於智慧城市的建設投資。據IDC預測,中國智慧城市技術相關投資在2016~2021年間將保持年複合增長率19.3%的穩定增長。以互聯網企業、電信運營商、設備製造商、系統集成商為代表的傳統產業陣營,正向數字孿生城市方向加速轉型。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