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有一份關於寧武各村莊的來歷!請查收

​寧武村莊來歷

這裡有一份關於寧武各村莊的來歷!請查收

堡是指有城牆的村寨、軍事上防守使用的堡壘,小城。

寧武關城左右的大河堡、寧文堡、周家堡等都是寧武關設防的重要組成部分。

新堡則是寧化古城設於通往晉西北(五寨、岢嵐等)要道上的堡壘。 長城附近還有賈家堡。

營是軍隊駐紮的地方,軍營、安營紮寨、露營。

馬營海汾陽宮附近的馬營村。

寧武大河堡外由上世紀80年代演變而來的二營、三營新地名,村名(以後城市擴大將變為街名)。

因寧化古城軍事防守演變而來的頭馬營、二馬營、三馬營、蘑菇營(宋代楊延景安營,統轄頭、二、三馬營以及白馬崖等兵營)、營防溝、達子營等。

口是指出入通過的地方,關口、門口、水口、海口等。如陽方口(是楊家將駐防的關口)、大水口(是長城因出水而留的水口)、壩門口(壩門附近的關口)、溝口、口子梁。

邑是指都城,縣。如陽方口附近的馬邑所(原馬邑郡的一個交糧所)。

屯是指駐軍防守。如位於寧化城南北的化北屯、北屯、南屯、川湖屯,劉家屯。

這裡有一份關於寧武各村莊的來歷!請查收

寨是指防守用的柵欄。如鹿寨、軍營、安營紮寨。如大寨(宋代曾在此安營紮寨,現在還有2—3尺深的馬糞遺蹟),山寨、東寨、王閣寨、麻峪寨、東麻峪寨。

坊是指街市,作坊(油坊、粉坊等)。如圍繞寧化城的東馬坊(元朝初期蒙人在此駐紮馬隊)、西馬坊、中馬坊(軍馬的街市)。唐代專門繁殖飼牧軍馬的樓煩三牧監對全國相當重要。“樓煩牧政甲天下”,設立軍馬街市是必然的。

關是指古代在險要地方或國界設立的防守處所,關口、山海關等。如寧化城北邊的蒯屯關(漢代大將蒯文通的關口在寧化倉息溝有蒯文通墓)。

場指處所,許多人聚積的地方,市場、會場、廣場。如頭馬營附近的大場村,寧化附近的教場村等(是操練、教練軍士的場所)。

廠是指存貨或進行加工的地方,機械廠、木廠等。位於恢河旁、管涔山腳下的大木廠、小木廠村是為城市、寺廟建築用材加工木材的地方。

還有漢代的基層行政結構組織亭、裡,如新堡鄉的接官亭,寧化古城附近的壩裡、十里橋村等。

這裡有一份關於寧武各村莊的來歷!請查收

寧武城本身就是自古以來的軍事重鎮,萬里長城外三關之一。其舊街名更是由軍事活動而來,如教練士兵的“教場”,點將的“將臺”(位於大河堡)、頭百戶、二百戶……八百戶(由1498年明弘治都御史侯恂、太監劉政、巡按御史鄧璋設立守禦千戶所而來)等等。

上世紀60年代末中蘇關係緊張時,人民解放軍也在寧武境內修築了大量的戰備工程,其野戰部隊駐軍直到80年代末在“百萬大裁軍”過程中才撤銷,給當地留下了團部大院,一營、二營、三營、衛生隊、炮連、軍馬所、彈藥庫等大量的營防建築設施。“三營”、“二營”、“彈藥庫”、“軍馬所”等已演變成新的地名或街名。

這裡有一份關於寧武各村莊的來歷!請查收

陽方口:明嘉靖18年(1539年)巡撫陳講創建堡城。

陽方:宋朝楊家父子在此駐防,楊防演變為陽方。

盤道梁:宋時為雁門18隘之一。明嘉靖32年築置倉,萬曆三十三年以邊高堡低難守,改建邊內。清朝曾駐巴總衛戍。萬里長城穿越其境23裡。

茹家窖:嘉靖帝修長城時,茹姓人氏建窖燒磚,招工擴場定居。

西棧溝:緊靠管涔山下,伐木方便,在恢河西邊溝裡的木棧,演變為村莊。

山寨:明朝廖將爺在此安營紮寨。

這裡有一份關於寧武各村莊的來歷!請查收

寧化:秦、漢年間始築城,明補修。宋嘉佑6年立寧化軍,明洪武2年,設寧化巡檢司,改築舊城。漢為“闔峪口”,唐為“利嵐洲”。歷為便利阻隔,關閉,攔擋之闔口,使敵不易侵入,又利於藏伏討伐。歷置有“寧化軍”,“府”、“洲”、“郡”、“縣”、“道”、“鎮”、“所”、“堡”、“城”、“區”、“五堡十所”及當代的“公社”、“鄉”所治制。

口子梁:為寧化教場防禦東入之敵口界,教場練兵都要設兵把守。

營房溝:宋朝楊家在此安營建房。

接官亭:過去從(岢)嵐洲來的官員必在此休息路過,當地官員百姓都要迎接招待,從漢代就成為行政結構組織。

東、中、西馬坊:是調配軍馬的街市。元朝初在此駐紮過馬隊。

達達店:元朝蒙古人暫住的地方。

陽方口長城附近的袁家窯、茹家窯、馬家窯、北新窯、郭家窯、窯只坪、寧武關城附近的南新窯、張家窯、窯溝等,在古代只能是國家為了修築長城,關城大量用磚,設立磚、瓦窯後演變而來。

關城附近的孟家窯、李家窯等村莊。是為了關城建築寺廟使用瓦、脊、獸等大量硫璃、瓷雷、陶瓷用品而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