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班加點搶時效“雙11”後快遞員“上演”極限時速

(原標題:“雙11”之後的一週,全國200多萬名快遞員要完成一年中最需要跟時間賽跑的一場“大賽”——“雙11”,目擊快遞站點極限時速)

您的快遞送到了嗎?“雙11”購物熱潮之後,這可能是消費者最關心的問題。

今年的“雙11”,天貓總成交金額達到2684億元;京東累計成交金額超過2044億元;蘇寧全渠道訂單量增長76%;拼多多在前16分鐘,汽車銷量即破1000臺。強勁的消費動能背後,快遞行業也面臨一年中的大考。

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11月11日全天,各郵政、快遞企業共處理5.35億快件,是二季度以來日常處理量的3倍。預計今年從11月11日至18日的高峰期間,全行業處理的郵快件業務量將達到28億件。

重要節點不爆倉、全網不癱瘓,而且以一年快過一年的速度刷新“雙11”物流紀錄,快遞行業是如何做到的?一線操作又是怎樣的情形?記者日前走進了處在物流末梢的快遞站點。

“不分晝夜,來車就幹活”

停車場的中間留出了一片空地,遠遠近近堆疊著許多快件的小山。在俯身起身忙著分揀的人影之間,記者見到了孟凡雨。這是11月14日,立冬之後北京的早上,在此之前,她已經在這裡度過了3個晚上。

因為“雙11”期間快件大增,孟凡雨所在的京東物流北京泛海營業部選擇了這個停車場作為臨時的快件卸載和分揀地點。孟凡雨告訴記者,平常每天的快件量不到3000件,而“雙11”期間,每天有接近8000件,只能選擇更開闊的存放、分揀點,同時加派人手,趕緊將快件“分揀出清”,搶出時效。

不遠處,還有京東物流另一個營業部、天貓一物流站點都將臨時點設在這裡。從夜裡一趟趟貨車卸載、白天爭分奪秒地分揀到一輛輛快遞小車的裝車、配送,自11月11日零點鐘聲敲響的那一刻,這個臨時站點就開啟了晝夜不停的“迎戰”狀態。

孟凡雨的這一天是從凌晨5點開始的,隨著夜行貨車的遠光燈光線投來,她趕緊起來卸貨、驗貨,眼前這堆快遞的“大山”就是這趟車運來的成果。“驗貨環節不能出錯,只能自己來。”孟凡雨說,所有到達營業部的快件,得驗一次條碼,這邊驗證,那頭系統裡消費者就能查到快遞已經到達站點。

這個夜裡還算“平靜”。“雙11”當天晚上,大概來了有10輛車。“一晚上只能歇五個小時,基本上是來了車就幹活。”

夜裡驗貨、卸貨、看貨,人手少些,而到白天,前來支援的公司同事不少。

在剛卸載的一座“大山”旁邊,標明瞭許多不同的區域範圍,要按照快件上的地址再次進行分揀,方便快遞員更快裝車配送。沒多久,“大山”被分成了許多“小山”。等早上已經出車的快遞員們配送回來,他們又將把這些“小山”裝進快遞車裡,一趟趟配送出去。到了下午,新的貨車還將抵達,臨時站點裡又會多出幾座“大山”。

在貨車沒來的間隙,孟凡雨趕緊回了一趟營業部的辦公地點,處理客服反饋、客戶需求、系統異常,還有消費者聯繫上門取貨……她的電話沒有停過。

就在她座位的身後,一位快遞員正在簡易摺疊床上短暫地補覺。“‘雙11’期間,很多快遞員都在營業部這兒休息。”29歲的孟凡雨是營業部的負責人,團隊還有11位快遞員,從20歲出頭到40歲不等,全是男性。“大家一樣,都是拼命幹。”電腦前面,孟凡雨頭也沒抬地說。

“加班加點,配送速度更快”

下午1點多,陸續有快遞員送完一趟回來了。這會兒大家進進出出,手裡抓緊吃點零食、泡麵,營業部辦公點一時有些熱鬧。27歲的孫彬也沒顧得上正經吃飯,處理了上午帶回來的待寄件、客戶的退換貨需求之後,下午2點,又準備出發了。

“你沒看到早上那一趟,車頂上碼得老高,還得用繩子捆好固定。”一邊將快件裝車,孫彬一邊向記者介紹。按照“雙11”成倍的快件量,單靠原來的人手肯定不夠。這次,營業部的快遞員臨時增加到20名,大家一趟趟滿載滿出,避免快件囤積。同一個區域,孫彬跟快遞員“小二”一起搭檔,送完早上一滿趟,再加上兩人一分,中午這趟的快件量已經不至於誇張。

“平常一個人一天送150件快遞左右,‘雙11’期間,得兩個人,每人每天有三四百件。”孫彬說。這幾天,孫彬都是晚上12點多收工躺下,早上5點半起來接著幹活。不僅要爭分奪秒,還要比平常送得更快。

分揀可以請人支援,但是裝車不行。快遞車廂就好比快遞員的“棋盤”,手中快件猶如棋子落下,那看似隨意的堆疊是他心中的格局排布,有他的秩序和講究。大部分放在車廂內鎖好,有幾件稍大的快遞被放到了車頂,還有幾個小件放在了駕駛的座位上。他解釋,一路上會先經過哪兒,再經過哪兒,放在車頂和身邊的,隨手好拿。看起來是裝快件,那小標籤條上密密麻麻的地址原來已經瞭然於心。

“上學的時候沒覺得近視,幹這行倒有點近視了。”孫彬像是開玩笑。但手到眼到心到,要送得快,沒點本事不行。

辦公大廈上下班有點,必須趕在4點之前把快遞送完,然後立馬到小區配送……這條路線跑了一年多,孫彬已經有了不少經驗,而“雙11”這種特殊時期,更是要將平日的竅門用到極致。

抵達辦公樓前,孫彬卸下小拖車,將重物快速碼好,然後取出大袋,裝下其餘小件。進了電梯,先將重物卸下到相應樓層,再由上至下,開始一一配送。孫彬的腳步很快,在樓道里,常常一個轉彎就不見了蹤影。他的記憶更強,當記者拿起小包裹苦苦搜尋公司門牌號時,他脫口而出,“顧客座位就在進門右手的拐角處。”這些工作常用的細節,在特殊時期便更見功夫。

加班加點,抓緊派送,搶出時效,“雙11”期間,全國有200多萬名快遞員像孫彬一樣忙碌在一線,完成一年中最需要跟時間賽跑的一場“大賽”。

預售、倉儲、分揀更聰明

不只是這一個快遞站點,在全國許多快遞業務場所,忙碌的場景都與之相似。正是在物流快遞人員的爭分奪秒下,“雙11”物流戰績也持續刷新。

根據菜鳥智慧物流的統計,“雙11”快件簽收過億時間越來越短:從2013年的9天,2014年的6天一路縮短到2018年2天多。今年“雙11”,不少消費者在社交平臺上反映,11月11日凌晨付款,最早的甚至第二天上午就收到取件通知了。

除了處在物流末梢的站點配送越來越快,前端的預售、倉儲、分揀也更聰明瞭。

一方面,巧借預售“做文章”。本次“雙11”,不少平臺都推出了預售模式,用戶可在預售期內先付定金。這樣,根據預售數據,結合日常交易量及購物車等大數據進行分析計算,相當數量的商品會被運往離客戶最近的營業點。等“雙11”當日用戶付完尾款後,貨物便可從就近的站點直接發貨,大大縮短以往所需的物流時間。

例如,京東自10月18日便開啟了長達12天的“雙11”預售,而天貓的預售期始於10月21日,持續到11月10日。對快遞公司而言,過去在11月11日之後往往要面臨堆積如山的訂單,送貨壓力巨大,而今相當一部分訂單被前置,可以適當減輕後面的配送壓力。

同時,電商和快遞企業在物流環節上更加看中科技的運用。

一些企業早就開啟了智能倉庫模式。菜鳥在未來園區使用了傳感器系統,運用物聯網技術配合來代替人工巡檢;京東物流投用了智能物流倉群,不同層級的機器人倉達到70個。在分揀環節,蘇寧上線了專門應用於小件貨物及拆零件的機器人。

晚上6點,北京的天色已經暗下來,路燈漸次亮起。孟凡雨還在停車場堅守著,而孫彬又裝滿一車快遞,駛入車流中,把“雙11”的“戰果”趕緊送到消費者手上。(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李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