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新人的首要工作不是找準客戶,是啥?“老司機”坦誠相告

一般來講,進入一個新的領域工作,我們的思路總是模模糊糊,表現總是聽話照做

。此時,如果有人有意無意給我們輸入了並不正確的理念,那就可能多走一些彎路,或者說雖然走了捷徑,卻是一種錯誤;如果有人給我們傳遞了正確的信息,那麼就有一種“撥雲見日”的感覺,從而更好地看清事物的本質,正確定位自己的努力方向。

保險新人的首要工作不是找準客戶,是啥?“老司機”坦誠相告

洞察天下

一、“老司機”吐槽

這麼多年了,為啥保險營銷員的整體社會形象改善不大?為啥有的營銷員的投訴比別人多?為啥脫落率總是那麼高?

有人說,形象差是因為文化素質太低。

我說不對

——以前解放軍絕大多數是窮苦出身,沒有文化,可為什麼那麼受老百姓擁戴?再看看日常生活中我們身邊的人,那些文化素質低的人就形象差、“人緣兒”不好嗎?

有人說,營銷員被投訴是因為沒跟客戶處理好關係,或者客戶不理解。

我說不對

——一般來說,如果矛盾上升到投訴這個層面,那就一定是傷及了客戶的利益。平時關係處理再好,如果業務上傷及了客戶根本利益,甚至造成了損失,客戶也很難理解原諒。

有人說,脫落率高是因為保險公司沒有“五險一金”,沒有“歸屬感”;是因為有的人業績不好,維持不了考核。

我說不對

——在我們增新人的時候沒有講到這些嗎?對公司“基本法”不瞭解嗎?現實中業績不好的人很多,想維持考核很難嗎?

有人可能已經耐不住性子了:這不對,那不對,那你說問題出在哪裡呢?

要我說,是培訓導向問題,是經營導向問題。

先說培訓導向

我們總是說:新人就是一張白紙,寫什麼是什麼。

新人入司後,我們在這張“白紙”上寫的最多的什麼呢?

銷售技巧,背誦話術,列名單拜訪,找準客戶參加產說會......一輪又一輪。

公司眼睛盯的是“業績”,主管眼睛盯的是“效益”,新人眼睛盯的是“保費”。其他方面呢?“自由發揮吧”,“不管白貓黑貓,能抓住耗子就是好貓”......

於是,為了保費,誤導現象產生了;為了佣金,不當展業方式產生了。

於是,為了洩憤、維權,客戶抱怨、投訴了,營銷員社會形象變差了。

再說經營導向。

首先必須肯定:保險公司要靠保費維持運轉盈利,營銷員要靠保費業績提高收入。這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單純追求利益目標,而忽略職業操守教育和形象信譽建設,必然會對行業產生負面影響。比如

業務發展方面。“業績導向”、“保費為王”。對新人除了追蹤保費,獎勵刺激,就是灌“心靈雞湯”,打造“雞血戰士”。

於是,為了拿到保費,一些人自私自利,同業惡意競爭;一些人急功近利,為簽單對客戶不擇手段。

團隊建設方面公司看重的是增員率達標和新人帶來的保費增量;主管的看重的是自身架構的維持和晉升,眼睛只盯著新人的“人脈”,計算著“人頭”。

於是,為了增員,有的人誇大收入待遇,誤導新人;為了架構,有的人強拉硬拽,濫竽充數。

所以,新人學會誤導別人,是因為一入司就給上了一堂生動的“誤導課”;新人離開,是因為當初畫的餅太大,結果沒吃到;是因為本來就沒有意願加入,結果被主管勸說著入司,給自家人買份保險就走了,一舉多得,雙方受益......

因此,我在一篇微文中也講過,“口碑不好形象差”,“脫落率高留存難”,不要總是把帽子扣在“文化水平”和“待遇”頭上。

培訓導向和經營方式是關鍵。

二、“老司機”多年心得

吐槽的目的,是把我看到的問題,從個人角度分析給大家,讓大家對行業現象有一個參考認識。

那麼,題目說了:新人的首要工作不是找準客戶。那是什麼呢?

就是先給自己定位:

我們是隻想做一個“賣保險的”,還是想做真正專業的“保險理財顧問”?如果只想做“賣保險的”,那麼下邊內容就沒必要看了,不起作用還浪費時間。如果想做“顧問”,那就認真領悟。

我要說的第一點,就是要知道自己的價值在哪裡?

這麼多年,我發現業內有一個現象:壽險人在客戶面前總沒有財險人“硬氣”,甚至是牛氣。他們出來個個拎著小包,挺著胸脯。客戶跟他們總是客客氣氣,有的甚至點頭哈腰。而我們呢?拎著大包上門去給人家講計劃書,就是拎點小禮物也不見得受人歡迎。為什麼呢?因為車險出險率高,他們在客戶出險後能夠協調理賠,可賠可不賠的事故,甚至有的正常不能賠的,運作一下,賠了;定損可高可低,找到他們,高了。你能不服氣?

這就是他們的價值。

壽險不行啊。條款白紙黑字寫在那裡,只能照章辦事,沒有什麼餘地。有一次客戶理賠,可能是受車險理賠影響,她問我能不能運作一下,多賠點。那我當然辦不到啊。所以,我們找客戶除了收保費,理賠跑跑腿兒,解決不了更多問題啊。

那麼,壽險人的價值在哪裡呢?就是專業度價值和服務差異化價值。

因為名單人人都會寫,條款人人都會講,話術人人都會背。所以,只有讓自己專業“增值”,服務體現出差異化,才能產生比別人更大的價值。

第二點,就講講怎麼來“增值”?怎麼去體現差異化?

實事求是地說,不管做了多少年,我們當中很多人“專業度”還差很遠,也不重視專業學習。不只是個人,就是公司晨會培訓,也大多是催保費、講技巧、分享業績,千篇一律,對我們專業提升很有限。不但如此,某些公司基層、個別主管講師,也有誤導營銷員現象,為了提升業績傳遞一些錯誤信息,這種現象是客觀存在的。

怎麼辦呢?只能加強自我學習,進行自我教育修養

平時

自己要多學一些保險基礎知識,瞭解一下保險史,構建專業底蘊——作為“顧問”,我們總不能連“現金價值”、“償付能力充足率”都說不清吧?

關注一些保險相關、比較權威的公眾號,瞭解當前保險相關政策、市場形勢和發展狀況——作為“顧問”,我們總不能現在大概有多少家線上、線下保險公司都不知道吧?對行業發展趨勢、政策動向,以及行業內發生的大事件。總不能一點也不瞭解吧?

在客戶服務上,不要只是“保全理賠計劃書”,總是“禮品春聯產說會”,應該立足現代科技和客戶實際情況,開發一些個性化服務內容,滿足不同層次客戶需求。比如:為客戶傳遞可能需要的資訊;建客戶群解答客戶疑問、傳授保險知識等等。

專業度高了,客戶認可度就高;知識多了,分辨能力就強,被“忽悠”的幾率就低;服務個性化了,競爭力就強。

第三點,就是心態問題,事關形象樹立,很重要。

“賣保險的”跟“保險理財顧問”專業度要求不一樣,面對客戶時的心態也是不一樣的。

“賣保險的”目的很明確,我就是把保險賣出去,不管什麼招數,拿到保費就行。心態很迫切,以至於有的人手段就比較惡劣,所以,就產生了前邊我所講到的種種負面影響。

而“顧問”是“參謀”身份啊。根據客戶意願或實際情況,制定出方案以後拿給客戶,跟客戶探討,確定後辦理手續。雖然我們心裡也同樣想簽單,但是我們更從容淡定,更尊重客戶的選擇。我的實踐證明,這是很受客戶歡迎的。那種“死纏爛打”的做法,即便拿下了保費,也是後患無窮。

所以說,業績壓力再大,主管經理再催,我們自己不能亂了分寸,做出那些有損形象信譽、傷害客戶利益感情的事情。那是得不償失的。

總之,保險新人入司之初,

最重要的不是找客戶,而是找方向,給自己定位。有了正確的定位,接下來的行動才有章可循,才不至於偏離正確的軌道,從而在保險營銷的光明大道上穩步前行。

保險新人的首要工作不是找準客戶,是啥?“老司機”坦誠相告

保險“老司機”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