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麥期貨新規則獲產業企業認可

11月16日,久旱的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迎來了一場降溫與降雨天氣,這對剛剛播種的小麥生長無疑是十分有益的。當日,在益海嘉裡(鄭州)食品工業有限公司的會議室裡,由鄭商所、國投安信期貨、益海嘉裡(鄭州)食品工業有限公司共同舉辦的一場強麥新合約規則培訓會正進行得有聲有色。來自河南、山東等地的小麥收購商、貿易商、糧庫、制粉企業及食品加工企業的200多名代表參加了培訓會。參會專家針對強麥期貨規則修訂情況、當前小麥市場形勢、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小麥市場形勢與期現結合趨勢、產業企業如何利用期貨市場與工具等做了精彩的主題演講。

從此次強麥合約規則修訂的內容來看,主要包括強麥交割標準及配套制度:一是根據現貨品種等級重新梳理交割標準,完善基準品各項指標,設置升水、貼水各一檔,重新劃分升貼水幅度;二是將交割方式由倉庫交割調整為車(船)板交割,增加交割預報,制定純度檢驗機制;三是明確強麥期貨品種定位,收緊限倉。

“中國小麥看河南,這主要因為中原地區自古以來就是‘天下糧倉’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小麥種植地理環境和氣候最好的地區之一。”益海嘉裡集團河南區域總經理房彥江告訴期貨日報記者,當前我國大宗農產品已告別了幾千年單純一買一賣的“提籃小賣”經營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嶄新的、門類齊全的農產品期貨市場交易體系,為農民種植結構調整樹起“風向標”,有效解決了農產品“賣難”、價格大起大落和“穀賤傷農”的歷史難題。在這個大背景下,依據市場需求,鄭商所經過充分調研後適時對強麥合約規則進行修訂並推出新合約,其發展前景值得期待。

據記者瞭解,2003年3月28日,優質強筋小麥期貨合約在鄭商所掛牌交易。當年小麥期貨交易量達到了4981.78萬張,創歷史最高紀錄,躍居全球小麥期貨交易第三位,鄭州小麥期貨價格也開始納入世界小麥價格體系。從小麥期貨市場的發展來看,其不僅增強了我國小麥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還促進了全國小麥種植結構調整,增加了農民收入,創新出了著名的“延津模式”“白馬湖模式”。與此同時,大批的小麥產業企業通過利用小麥期貨工具與市場平臺實現了穩定經營的目的。

“新修訂的強麥合約增加了麵粉廠作為交割計價點,這非常切合市場實際。”益海嘉裡集團糧食部高級經理錢良鑫告訴記者,從近年來國內優質小麥的種植、產量、需求及物流變化等來看,河南省生產的優質小麥地位不斷得到提升,當前河南產優質小麥已擠佔了山東、河北產優質小麥不少的市場份額,是國內最大的優質小麥供應地。而且,當前河南省制粉企業發展迅猛,大型制粉企業眾多,增加麵粉廠作為交割計價點,一方面可以讓制粉企業檢驗儀器齊全、檢驗經驗豐富的優勢得到利用,另一方面可以減少小麥的短倒次數,可以降低交易成本40—80元/噸。另外,小麥最終的去向是制粉企業,交割計價點就設在這裡,可以解決期貨小麥的就地銷售問題,讓貨物變現更為方便,最重要的是將為給優質小麥供應商們提供新的結價工具。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決策服務處分析師齊馳名錶示,當前河南、河北、山東、安徽、江蘇是我國小麥的重要產區,也是主要的小麥加工區。據不完全統計,上述5省日加工1000噸以上的企業有51家,其中河南日加工小麥26300噸左右。國內普通小麥供給較為過剩,政策鼓勵推廣優質小麥種植,產業企業期現結合來搞好經營是一個發展大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