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鎣(ying)西周,藏於圓明園後由八國聯軍搶走,去年回國。

1961年10月30日,陝西長安縣的張家坡因為築路取土發現了一個埋有青銅器的坑,從坑中共計出土53件西周時期的青銅器,除少數兩、三件略有損壞外,其他皆保存良好、完整,其中就有一件鎣。

虎鎣(ying)西周,藏於圓明園後由八國聯軍搶走,去年回國。
虎鎣(ying)西周,藏於圓明園後由八國聯軍搶走,去年回國。
虎鎣(ying)西周,藏於圓明園後由八國聯軍搶走,去年回國。
虎鎣(ying)西周,藏於圓明園後由八國聯軍搶走,去年回國。

這件鎣和同坑的青銅器是隨葬品嗎?據當年發表的簡報稱,此坑長120釐米,寬8釐米,距地面深不到1米。考古人中接報趕到現場時,坑口已被擾亂,在坑的周圍發現了西周晚期的陶器殘片。但在隨後的進一步鑽探,周圍並沒有發現重要的遺蹟。

虎鎣(ying)西周,藏於圓明園後由八國聯軍搶走,去年回國。

張家坡窖藏青銅器的發現,很快引起了國內學術界的關注。當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的著名考古專家郭沫若,親自就這批文物作了考證、分析,並在1962年《考古學報》(第一期)上發表了《長安縣張家坡銅器群銘文匯釋》一文,對許多謎團進行了解釋:“器既非作一時,亦非作於一家,證明坑中埋藏狀況,確非墓中殉葬品,而是窖藏。”

虎鎣(ying)西周,藏於圓明園後由八國聯軍搶走,去年回國。

誰會把這麼多貴重之物埋到地下?郭沫若給出了兩種推測。一種可能是“厲王奔彘”時埋下的,周厲王改革失敗後國人發難,引發內亂,被迫離開王宮,流亡到彘地(今山西霍州)。另一種可能是“幽王滅國”時埋下的,當時貴族出走躲避動盪時局時,家裡攜帶不便的貴重東西只好埋藏到地下。這種推測雖無更多證據,但還是有一定道理的。發現窖藏一帶是西周國都豐鎬遺址所在,而且在這一帶已發現西周時期窖藏不只一處。如在附近的馬王村,曾於1967年、1973年兩次發現窖藏青銅器。

張家坡窖藏青銅器到底誰埋下的,真相已難以查清,但這批窖藏為現代博物館又增添了一件稀見的青銅鎣卻是不爭的事實!

虎鎣(ying)西周,藏於圓明園後由八國聯軍搶走,去年回國。

同樣器物為什麼有的叫“鎣”有的叫“盉”?

“鎣”與“盉”是一類東西的不同稱謂“鎣”是“盉”的別名

根據器身發現的銘文,張家坡出土的青銅鎣最終定名為“伯百父鎣”,這件青銅鎣因為銘文出現了“鎣”字所以備受矚目:“有伯百父乍孟姬X(造字:”朕“右下邊的”天“上面的兩點呈”八“形)鎣”;還因為同坑中有一件器型、功能相似的青銅器,但定名為“伯庸父盉”。

虎鎣(ying)西周,藏於圓明園後由八國聯軍搶走,去年回國。

2018年4月11日,虎鎣曾在英國拍賣,23分鐘拍出41萬英鎊,2018年12月11日,曾在英國被拍賣的圓明園文物青銅“虎鎣”正式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文物背景

虎鎣(ying)西周,藏於圓明園後由八國聯軍搶走,去年回國。

虎鎣,是“鎣”類青銅器的一種。有研究認為,與一般被用作祭祀的青銅器不同,在周代,“鎣”是一種用來盛水的實用器具,類似於今天的水壺,現存於世的“鎣”只有七件,除“虎鎣”和另一件“鎣”現身拍場,其餘五件均為博物館收藏,實屬罕見。

文物特徵

“虎鎣”因其器蓋和出水口的老虎造型而得名。

虎鎣(ying)西周,藏於圓明園後由八國聯軍搶走,去年回國。

虎鎣”器形作侈口,方唇,短束頸,寬折肩,收腹,圜底,三蹄形足。肩的一側有管狀流,以伏虎為造型,另一側有龍首鋬,蓋折沿,上有圓雕踞虎形裝飾,蓋與鋬上各有小環鈕。“虎鎣”肩部飾捲曲夔紋,腹上部飾橫S形斜角雲紋,腹下部飾瓦紋,足根飾饕餮紋。在燈光的照耀下,青銅“虎鎣”更顯精美。“虎鎣”這一世稱的主要依據是流管上的臥虎造型,流管乃商周青銅盉標誌性的關鍵部位,憑此位置上的紋飾對其定名。

青銅“虎鎣”頂蓋內鑄有“自作供鎣”銘文,因其精美獨特的造型、罕見的虎形裝飾而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和文化價值。國家博物館研究院名譽院長孫機認為,同類型的帶銘文的青銅器,能確定為“鎣”的不超過8件,主要為祭祀時用。而青銅“虎鎣”,目前已知僅此一件。

據國家文物局介紹,從便攜式熒光能譜表面分析結果來看,“虎鎣”的銅、錫、鉛比例符合商周時期青銅器成分特徵。而通過X—ray探傷分析,“虎鎣”未見明顯的後世修復痕跡,墊片清晰,保存完整。

文物歷史

“虎鎣”為西周晚期文物,主要用於祭祀,距今約3000年。原為清宮皇室舊藏。

19世紀,英國洗劫圓明園時,被英國海軍上校Harry Lewis Evans掠走。“虎鎣”之前的擁有者Harry Lewis Evans在和家人的信件中詳述了他參與洗劫圓明園獲得青銅器等珍貴文物的過程,這些信函與文物一起被發現。

文物拍賣

虎鎣(ying)西周,藏於圓明園後由八國聯軍搶走,去年回國。

2018年3月,“虎鎣”現身英國東南部肯特郡,並將於2018年4月11日在當地拍賣,估價人民幣百萬元以上。[1] 據瞭解,國家文物局在得知坎特伯雷拍賣行即將於4月11日拍賣疑似中國圓明園流失文物後,通過多種渠道與該行進行溝通,要求其遵守國際公約精神與職業道德準則,尊重中國人民的文化權益與民族情感,終止對上述文物的拍賣和宣傳活動。

2018年4月9日,坎特伯雷拍賣行明確表示,拒絕撤拍上述文物。

2018年4月10日,針對4月11日(英國當地時間)英國坎特伯雷拍賣行將拍賣“青銅虎鎣”等疑似中國圓明園流失文物一事,國家文物局發表聲明,強烈反對並譴責坎特伯雷拍賣行不顧我方嚴正抗議,執意拍賣疑似非法流失文物,並以戰爭劫掠文物為名進行商業炒作的行為。國家文物局不贊成境內機構和個人參與上述文物的競拍活動,並呼籲國際友好人士本著人文主義精神,共同抵制疑似非法流失文物拍賣。

國家文物局表示,將密切關注事件進展,並將繼續依照相關國際公約和中國法律規定,通過一切必要途徑促使從我國非法流失的文物迴歸中國。

2018年4月11日,虎鎣在英國拍賣,23分鐘拍出41萬英鎊。

入藏國博

虎鎣(ying)西周,藏於圓明園後由八國聯軍搶走,去年回國。

2018年3月,“虎鎣”即將在英國拍賣的消息傳出後,國家文物局立即開展多方面工作,推動“虎鎣”追索返還祖國。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虎鎣”返還工作逐漸出現轉機。4月底,境外買家表示願將“虎鎣”捐贈給國家文物局。在黨中央的高度重視與文化和旅遊部的直接領導下,國家文物局會同中國駐英國使館和中國國家博物館,穩妥有序地開展“虎鎣”的鑑定接收工作。9月份,中國國家博物館專家團隊赴英對“虎鎣”進行鑑定。

2018年11月23日,中國國家博物館工作人員安全順利地將“虎鎣”運回北京。 12月11日,“虎鎣”正式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