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革的鄉村圖景:在短視頻裡和百萬粉絲一起過日子

變革的鄉村圖景:在短視頻裡和百萬粉絲一起過日子

@川鄉小妹兒 在她發誓再也不回的農村,開啟了美好清新的田園人生,@鄉村小喬 說“那些人你不關心誰去關心他們。”

“小妹兒”翻幾座山去給老人理髮,聽說她要來,理髮的村民早早把挑好的果子給她準備起來。“小喬”的視頻點擊量高了,就幫著農民賣滯銷的農產品。

這些從來不是焦點的普通人,在最平凡的日常裡,以毫無矯作的心,在田間地頭或大山深處,以不被看見的方式傳遞著流動的人類愛意。

1. 川鄉小妹兒:兩顆漂泊的心,在百萬人的注視下安家落戶

(徐燕)和小二娃(周小龍)要結婚了,記者終於在聯絡了一週後和他們通上了電話。

兩人的婚禮不是以農村隆重設宴大醉三天來慶賀,而是從白花鎮的山上下到宜賓的城裡,買上幾千元的喜糖拉回家包裝,再從山裡發出520份快遞送給關注“川鄉小妹兒”的粉絲。

變革的鄉村圖景:在短視頻裡和百萬粉絲一起過日子

原本是400份喜糖,因為徐燕看到評論說結婚的吉利說法都要“圖雙”。

但在最近西瓜PLAY的打榜賽裡,粉絲的助力為他們贏得了船票,小兩口又看到評論裡“520”的說法,就把喜糖增添到了520份,走了幾個村鎮的銀行去換零錢,給每份喜糖都塞上紅包。

徐燕笑嘻嘻地講述這個過程,她的婚禮沒有儀式,但她正在和一百多萬人分享她的婚事。

回到白花鎮,終結流浪著打工的日子。

變革的鄉村圖景:在短視頻裡和百萬粉絲一起過日子

徐燕是四川遂寧人,就是“川鄉小妹兒”這個賬號裡每天出境的“小妹兒”,視頻記錄著她跟隨周小龍從來到宜賓後的所有生活。

2018年後,徐燕和周小龍確立了戀愛關係,徐燕從周小龍口中第一次聽到“自媒體”三個字,他們倆從城市回到農村,住進了周小龍父親給他留下的房產,位於白花鎮的一座經年無修,雜草叢生的舊房,自此結束了十幾年流浪打工的生活。

很容易讓人以為他們是青梅竹馬。而實際上,這份愛情的生根發芽伴隨著著視頻內容的生根發芽,他們的人生和百萬粉絲同在,是真實的“現在進行時”。

和徐燕認識之前,周小龍的姐夫已經是一位西瓜視頻的三農創作人了,名為 。徐燕正是在購買他姐夫家臘肉的時候,和做客服的周小龍結緣,那是周小龍立志投身“自媒體”事業的緣由。

他和徐燕相識後才發現兩人的人生經歷驚人得相似。周小龍的母親在他8歲時外出務工就再也沒有回家,16歲開始跟著父親進城做“農民工”,北京工地、浙江的工廠、父親走後再回到四川。

徐燕從小跟著外婆長大,她的工作經歷像一本當代農村女孩進城務工生存史:14歲開始給親戚家飯店幫工,跟隨外公進城在鍋爐廠給服裝打版,在成都雙流機場邊賣過燒烤,16歲跟著舅舅去廣東油漆廠噴漆。

舅舅返鄉後,徐燕一個人真正開始了長達數年的城市漂泊之旅。

她去深圳學茶藝、跑到珠海學理髮,4年時間從洗頭學徒做到了髮型總監。只在外婆生病的一年回到家鄉,隨後遠到新疆討生活,“我們頂著大太陽摘辣子苗,我一天最多的時候拿過三百塊錢啊,我高興壞了!”

變革的鄉村圖景:在短視頻裡和百萬粉絲一起過日子

徐燕在電話裡笑起來,她講起自己的生活滔滔不絕,所有的經歷都在她的尾音裡被笑意稀釋成了一段趣事。

“粉絲是我的孃家人”

她是粉絲眼裡的“小妹兒”,周小龍是他們口中的“小二娃”,這兩個名字算得上是兩個人本來的小名兒。“妹兒”在四川話裡是對女孩的稱謂,而“小妹”幾乎是服務業中所有女孩的一種稱謂,徐豔曾是飯店小妹、工廠小妹、洗頭小妹、農場小妹、保險小妹、服裝店小妹……

她做過以上所有行業的“小妹”,直到和“小二娃”在一起拍視頻,她做回了“川鄉小妹兒”。

“我當時就想,反正他一無所有我也一無所有”,兩個“光腳”走路的人沒有複雜的恐懼,徐燕說後來再遇到什麼難題,也會想到周小龍的話。

他說“只要人沒死,活著就沒有難事”,四川人達觀的精神和旺盛的生命力,在他們身上在不斷被呈現。

剛回到農村,孤零零山間一座舊房,破敗荒蕪,帶著戀愛喜悅的徐燕也被農村黑夜裡“掉一根針都能聽見迴音”的安靜嚇壞了,她怎麼也沒想到立誓要進城過上好日子的自己,兜轉之間跟一個男孩又回到了農村。

變革的鄉村圖景:在短視頻裡和百萬粉絲一起過日子

瞞著外婆,瞞著所有人。兩個人捏著三百塊錢計劃半個月的生活費,但徐燕饞起來龍蝦,周小龍還是會拿出來一百元來滿足她。

徐燕知足,她說“他能把他掙的錢都交給我,對我好。”

最開始拍視頻是周小龍出境,他賣掉了淘寶店又借錢買了一臺相機,兩個人對著說明書研究機器的用法,在網上學習Pr剪輯,用最原始的方式琢磨最新潮的“自媒體式生活”。

不見成效,周小龍最初定的目標也只是每條500人觀看,直到撐不下去他又回公司上班掙錢,拍剪出境都得徐豔一個人完成,她在鏡頭前試了十幾遍才找到合適的位置,也做得開開心心。

有一天竟然掙了一百多塊,“我們倆都高興慘了,去吃燒烤,那天我都喝醉了哈哈”。

徐燕回憶最慘的時候連拍攝買食材的錢都沒了,是山下的孃嬢給來了1000元。

她開始和這個村子真正發生關聯,跟著他們學習種菜,去給老人理髮,兩個人靠著鄉間“百家飯”的人情傳統生活,也用這樣的方式和村民交流,他們把這些拍成視頻分享給網友,慢慢粉絲漲起來了。

“川鄉小妹兒”的視頻內容,概括地說是兩個年輕人回到一無所有的農村,為全網直播了一場大型“白手起家”的過程。

他們拍攝養雞養狗,種菜摘果,修繕舊屋,一日三餐,他們無意間連接了所有人關於村舍良田,狗吠雞鳴的田園夢想。

戴望舒曾經翻譯過一首玄迷·特·果爾蒙的詩,叫《園子》:

八月的園子,是芬芳、豐滿而溫柔的:它有蕪菁和萊菔,茄子和甜蘿,而在那些慘白的生萊間,還有那些病人吃的萵苣,再遠些,那是一片白菜,我們的園子是豐滿而溫柔的……

變革的鄉村圖景:在短視頻裡和百萬粉絲一起過日子

周小龍和徐燕不讀詩,但他們在滿足這個時代為數不多的詩意。

徐燕的鏡頭前是周小龍,但她的身後是數百萬的粉絲。

他們常常幾千條評論討論狗舍應該如何修繕,那些現在生活在城裡的叔公嬢嬢想起了當年農村的生活經歷,徐燕和周小龍會把那些建議拍成下一支視頻,他們通過短視頻和觀看者產生著真實的連接。

所以他們的婚禮,是一場連通了視頻內外的破壁之旅,那些觀看者像兩個人的“親戚”,為他們建設家園提供著無數的話題,兩顆漂泊的心,在百萬人的注視下安家落戶。

“他們願意看,我願意拍一輩子視頻給他們看。”徐燕說,那是她的孃家人。

2. 鄉村小喬:記錄農村當代史

王小喬是在西瓜視頻名為“ ”的三農創作人。

她在西瓜視頻粉絲數高達349萬。和“川鄉小妹兒”聚焦在兩個人的生活故事不同,小喬的視頻內容涵蓋的範圍和人物趨向於關注農村民生。

小喬姓王,她學了四年平面設計,畢業以後回到老家江蘇連雲港市東海縣。

最初畢業,王小喬帶著本科學歷在當地公安局的檔案室做了兩年文職工作,收集整理轄區內的百姓信息。

母親的“豬”

視頻中的王小喬濃眉大眼,帶著一點鄉音的普通話。

變革的鄉村圖景:在短視頻裡和百萬粉絲一起過日子

她奇怪自己既不搞笑也沒有才藝,怎麼會在西瓜視頻上被這麼多的人關注。

最初只是回到家鄉,日子無聊拍拍視頻圖個好玩兒,第一個視頻是摘棗子,半年後無意記錄了母親賣豬的過程,收穫了800多萬的播放量。

2018年的一場“豬瘟”,令豬肉價格一度跌到了4塊多,視頻裡王小喬的母親看著豬圈裡的小豬崽哭起來,一邊“淌眼淚”一邊賭氣。

“不養了,把豬賣了再不養了”,黝黑粗糙的手捂住眼睛。

2019年的豬肉價格漲了,王小喬的母親拿到了1萬6千元的賣豬錢,高興地抽200塊錢讓她發紅包給粉絲。但茄子的價格又跌了,視頻裡的茄農辛辛苦苦一個下午收滿一車的茄子,每斤以1毛5的價格賣出去,500斤的茄子賣不到80元。

王小喬的視頻裡不只有她的家庭,還有她生活的土地上每天遇見的人和故事。

路邊遇見平板車拉著母親回家的13歲男孩;趕集的路上遇見即興順口溜說到地老天荒的賣調料的老闆;幫著尋親的兄弟找弟弟,去給智障家庭送禮品……

她拍攝的鄉村醫生中有一組鏡頭,被拍攝者本身是一對年過半百的兄弟,老母親躺在床上靠李醫生每天出診關照,兩個老人毫無防備地在鏡頭下哽咽著感激醫生,兩個人紅著眼眶以農民的情感表達。

變革的鄉村圖景:在短視頻裡和百萬粉絲一起過日子

王小喬並不知道,她正在以她的方式直播著當代農村,並在無意間將一切都“道格瑪”化了(道格瑪95是一場由丹麥導演Lars von Trier等,於1995年發起的電影運動,這個共同體的目標是在電影攝製中灌輸樸素感覺,強調電影構成的純粹性並聚焦於真實的故事和表演本身)。

她既是這一切的記錄者,也是參與者,她和她視頻中的所有人都站在一起,這也是這類三農博主視頻中令人驚異的地方。

不站在任何高度,不以任何知識分子的視角輸出觀點或任何可以進一步包裝的文化符號,它就只是看見、呈現,她們本身是真實的河流。

王小喬和她背後的鄉村圖景

早期的視頻裡王小喬拍自己出門趕集,街頭的舞臺上有人在荒腔走板地唱著《成都》,紅色的大舞臺,歌手站在臺上手裡拿著藍色的塑料盆,臺下四面八方聚集的村民看著熱鬧也盯著他手裡的“盆”。

王小喬搶到後臉興奮地發紅,雖然她轉頭把禮品送給了旁邊的老人,但整個場景讓人不得不想起賈樟柯的電影。

他拍得好像“同鄉聚會”,來自縣城的小偷、混混穿梭在狹窄的街道,出沒在三流娛樂場所,公路上游蕩。

而王小喬的短視頻就是“同鄉聚會”,只是她的視角帶著一股天然淳樸的良善,她像派出所的調查和調解員一樣,走訪自己的生活。

變革的鄉村圖景:在短視頻裡和百萬粉絲一起過日子

截止2017年,中國擁有農業戶口的人數超過9億。流動的農民工接近3億,等於大半個歐洲的人口,這是一個龐大的人口基數。

“我家親戚在城裡務工,他們的工友都可喜歡看我的視頻了。”

兩年前還會有人不解將影像無門檻化的視頻平臺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什麼,2019年已經可以很好的回答這個問題,有三分之二的中國人在他們的手機上得到安慰。

有人關心他們的茄子價格太低了,有人看見他們在夏天的中午在路邊午休。城市比農村更有資源享用地優先權,包括影像發展、精神世界的被關注權,不僅王小喬的349萬粉絲需要她,其背後其實是整個關注農村民生的龐大群體需要一個“王小喬、趙小喬、孫小喬……”

變革的鄉村圖景:在短視頻裡和百萬粉絲一起過日子

在變革的中國,“變革”是一個和年齡、階層、背景無關的概念。如今這個世界比我們想象中寬闊,當然不侷限於一個App帶來的世界觀,浮躁淺薄的輿論總習慣用簡單粗暴的標籤覆蓋現實和人性的一切褶皺。

但總有王小喬一樣的人,在提醒你身後的土地上那些鮮活的生命。


主編 | 鯨書

作者 | 孔言

- END -

變革的鄉村圖景:在短視頻裡和百萬粉絲一起過日子

這是

「看見生活的溫度」專欄的第五篇故事。西瓜視頻的創作人們,為粉絲提供陪伴價值,提供個人獨特生活的小小奇觀,也漸漸被粉絲陪伴。這是一種無需相見的共生關係,只要被看到,就不再孤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