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自籌上百萬!威遠這裡路修通了,楓葉紅了,遊客來了……

村民自籌上百萬!威遠這裡路修通了,楓葉紅了,遊客來了……

最近,黃荊溝鎮太平村龍大灣頻繁出現在大家的朋友圈……龍大灣是啥地方,有著什麼別樣的風景?今天,我們就到龍大灣去走一走、看一看。

村民自籌上百萬!威遠這裡路修通了,楓葉紅了,遊客來了……

2016年以來,該村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先後種植楓樹300餘畝,幾年下來,成片的紅楓美不勝收。便捷的交通條件,也讓各地遊客紛紛從各地趕來觀光賞景,拍照留念。遊客們或許不知道,交通便利的背後還有著一段故事。

村民自籌上百萬!威遠這裡路修通了,楓葉紅了,遊客來了……

龍大灣位於黃荊溝鎮太平村,這兒四面環山,下臨三四百米的深溝峽谷。由於該地山高林密,野藤纏繞,雜草叢生,加之龍大灣太平村原來非常貧窮落後,連最簡單的石子小公路也沒有一條,只有一條彎彎曲曲、來來回回盤繞的山間小路,是村民往來集鎮的唯一進出山通道。

村民自籌上百萬!威遠這裡路修通了,楓葉紅了,遊客來了……

每次趕集,村民們不是遠走幾十裡外的山王鎮,就是要走下這條長達幾公里的盤山羊腸小道。

行走在這條山路上,村民們上山時,後面的人只能仰望前面人的腳後跟;下山時,上面的人只能看到下面人的頭頂。上下山的村民還得用手緊緊抓住山崖上的石窩,以及山道旁的藤蔓和野草,小心亦亦,一步一個腳印,慢慢地挪動,短短几公里的山路,卻要走一兩個小時。大家都說,就是平時空手爬山下山,也要手腳並用,累得氣喘吁吁。

村民自籌上百萬!威遠這裡路修通了,楓葉紅了,遊客來了……

▲上山梯路

如果背抬東西那就更加艱難,只能像螞蟻搬家那樣一點一點地搬。如想搬運肥豬、傢俱等大件東西,那就只能無可奈何,望路興嘆。當地村民吃盡了無路的苦頭,深深體會到了唐代著名詩人李白所描寫“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山”的感慨。

村民自籌上百萬!威遠這裡路修通了,楓葉紅了,遊客來了……

後來,有好心人發動群眾籌資籌勞,將這條路簡單的修繕了一下,慢慢地將羊腸小道改造成了石梯路,大大方便了村民的出行,村民可以將小一點的羊和輕一點的豬背出山外出售,但對於大件東西,村民還是隻有望路興嘆。

村民自籌上百萬!威遠這裡路修通了,楓葉紅了,遊客來了……

▲龍大灣公路

前幾年,當地政府和太平村支部、村委發動村民群眾,紛紛捐資、投資100多萬元,從黃荊溝鎮威遠煤礦背後山腳下,修建了一條寬達5米多的水泥公路,隨著陡峭的山崖,蜿蜒曲折地穿過密林,淌過山澗,像一條靈動的白色長龍,一直延伸到太平村山頂。

村民自籌上百萬!威遠這裡路修通了,楓葉紅了,遊客來了……

如今,公路兩旁的龍大灣太平村,青山綠水,山高林密,景色非常優美。春天,山崖邊藤蘿垂吊,林下綠草如茵,山花遍地盛開;夏天,隨處可見泉水叮咚、鳥兒歌唱,而且氣溫要比山外低好幾度,是清涼避暑的好地方;秋天,滿地瓜果飄香,山上藥材、板栗、野果等土特產遍山都是;冬季,龍大灣的漆樹、槭樹、紅楓等樹葉,漸漸地由綠變黃、由黃變紅,燦爛的陽光一照,漂亮又迷人,別有一番韻味。引來四面八方休閒、徒步遊玩的人,都慕名紛至踏來,觀賞這藏在深山難得的美景。

村民自籌上百萬!威遠這裡路修通了,楓葉紅了,遊客來了……

村民自籌上百萬!威遠這裡路修通了,楓葉紅了,遊客來了……

“吃水不忘挖井人”,龍大灣的路修好了,龍大灣太平村村民在村支部、村委的帶領下,積極響應政府號召,挖溝排管,鋪設管道一萬多米,採取各種辦法將山上的泉水引到村民家門口,將泉水直接引到農戶家中,保證村民一年四季取水方便,都有甘甜的泉水可飲。然後,村民們紛紛種下優質枇杷、蜜桃、脆李等瓜果。還有的村民投資修建起了魚池,利用山上流動循環的山泉,養起了金色、紅色錦鯉、金魚等觀賞魚類。外面的遊客進山來,來到龍大灣鄉村旅遊,走進村民農家摘摘瓜果,采采無公害綠色蔬菜,品嚐品嚐村民農家養殖的雞鴨魚肉,遊客遊得開開心心,村民也找到一條增加收入的好路徑。

村民自籌上百萬!威遠這裡路修通了,楓葉紅了,遊客來了……

▲紅葉之路

有了路,龍大灣的村民們高高興興地把自產的糧食、雞鴨豬等農產品用車運到山外面,然後再把化肥農藥種子、傢俱家電運回來,村民們的生活猶如芝麻開花——節節高,大家的心裡也樂開了花。

村民自籌上百萬!威遠這裡路修通了,楓葉紅了,遊客來了……

你說如今的龍大灣,是不是別有一番美麗而漂亮的風景呢?

村民自籌上百萬!威遠這裡路修通了,楓葉紅了,遊客來了……

村民自籌上百萬!威遠這裡路修通了,楓葉紅了,遊客來了……

村民自籌上百萬!威遠這裡路修通了,楓葉紅了,遊客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