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日德兩軍的命門:石油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主要的移動兵器是坦克和飛機。它們改變了戰爭的形態。出現了坦克集團軍和戰略戰術空軍。

坦克集團軍快速出擊包圍和大規模的圍殲坦克戰,是在蘇德兩軍中進行的。英美在西線和非洲的坦克戰,規模,烈度和戰鬥的精彩,完全和東線不能相比。

在飛機上,美國是真正建立了戰略轟炸的軍隊,和最有威脅的前線戰役戰術支持的軍隊,在1942年中途島戰役後,在艦載機上,也是壓倒優勢。

德軍和蘇軍還有大批的戰馬參戰。蘇軍的騎兵集群,其實是彌補車輛的不足,它實質上是快速移動的合成集團軍。是下馬打仗的。而且有自己的防空,坦克和重炮。

1943年後的蘇軍“築壘地域”部隊。它不是指防禦地帶,而是一類部隊的代名詞。他們配備輕重機槍,迫擊炮,用少量的人力防守大面積的區域。其原因就是蘇聯的兵源也接近枯竭。

那些德軍將領最愛說的是:“在某某段戰線,蘇軍有比我方多出5~6倍的兵力,我那能抵抗的住?如果我有充足的兵力,一定會取勝。”

其實從1943年中,蘇軍就能在德軍的薄弱部集中大量的兵力,造成蘇軍兵源充足的“假像”。

蘇軍有了機動的能力和欺敵的技巧,如“巴格拉奇昂”戰役。這裡的物質因素是美國的卡車。美國在整個戰爭期間,援助的車輛如下:

運輸車:501660輛

摩托車:30000輛

鐵路車輛:13041輛。

這是一個巨大的數字。但這些物資是1943年中,才大量到位的。沒有英美的援助,蘇軍可以把德軍趕出國門。但不能在兩年不到消滅德軍。(從庫爾斯克戰役算起。這是蘇德攻防轉換的標誌)

而在非進攻區域,蘇軍只有監視分隊或築壘地域。它們大膽的放棄無關的戰線,這也是蘇軍走向成熟的標誌。

而這些進步是用血換來的。整個衛國戰爭中,蘇德的戰損比是:3.05:1.蘇聯人要多流三倍的血!

一個簡單的問題來了。石油,戰爭的物質保證。日德如何解決?日德如何最終束手無策?

日本。1941年4月,日美談判開始前後,日本陸續佔領整個印度支那,發生了法屬印度支那進駐事件。

因為法國淪陷後,日本認為法國原來在亞洲的殖民地,應該屬於他們的。(日德協約)入侵了印度支那。

1941年7月28日,當日本佔領法屬印度支那時,美國宣佈對日本進行經濟制裁,凍結日本在美國內的所有財產,包括實行石油禁運。

英國和荷蘭也紛紛效仿,英國切斷了婆羅洲向日本的石油供應;美國說服荷蘭東印度公司暫停向橫濱和長崎運送石油。

日本的石油93%靠進口。其中,80%從美國進口。1941年,日本石油的缺口是1千1百萬桶,必須動用它的戰略儲備油。

而日本當時只有戰略儲備油4千8百萬桶。石油禁運使日本海軍空軍無法作戰。在中國的陸軍,也受到極大限制。

日本被掐住了命門,當他佔領了印尼後,也面臨石油運輸的問題。當日本失去海上控制權時,他就是死亡的早晚區別了。他的戰艦無油,成為了靶艦。

這裡有一個問題。中國的大慶油田。日本有沒發現,還是發現而不能採?

有一資料介紹:美國公司探測到大慶油田,但沒透露給日本。還有的說,日本的能力是採500米井深,而大慶是超過1500米。日本需向美國採購設備。這也是一個制約。

總之,它放棄了北上,因被蘇軍在諾門罕痛殲。(蘇蒙聯軍也有很大戰損。但日軍在戰役上是敗了。不敢試探蘇聯了。即便在莫斯科戰役時)它也沒有在東北找油。

還有另一資料。在陝北延長,有一個1905年就被滿清開採的“延長石油官廠”。

而清政府找的合作外國開發商,就是日本商社。難道它沒想到在陝北採油?在陝北採比在印尼更困難?

這倒是一個有意思的問題。現在延長油礦探明地質儲量在全國排名第10位。

再說德國:德軍在“二戰”期間的作戰模式,是閃擊戰。如從石油出發來考慮。高耗能的長期攻防戰被放棄,以快速突襲為特徵的節能“閃電戰”成為主要選擇。貌似有點道理。

如德軍1944年底的阿登反擊戰,美軍的戰術轟炸和德軍的缺油,是德軍必敗的主因。

又如1939年9月,德國陸軍和空軍突襲波蘭。因為作戰迅速,戰事較短,共消耗石油約15.5萬噸,其中10萬噸消耗在波蘭戰場,低耗能地,實現了佔領該國的目標。

再如1940年,德軍進攻挪威、丹麥和發動西歐戰役,只用了不到50萬噸石油。加上該年度頭四個月的日常用量不足30萬噸,德國從發動戰爭至法國投降,消耗總量不足150萬噸,只是其估計必須花費的500萬噸石油的四分之一。

這還不包括德軍戰勝後,從歐洲各處得到的150萬噸的石油,單是這些石油就已經足以彌補此前的戰爭消耗。

如在蘇軍打勝羅馬尼亞戰役後(1944年8月23日)。德軍失去了主要石油供應。(還有匈牙利可供,但在1944年的聖誕夜開始的布達佩斯戰役,德國就將失去最後一個了)加上美軍的戰略轟炸,使德國的合成石油設備損失巨大。

而1944年,是德國軍工產量最高的一年,有飛機坦克,但開不動!石油的短缺使德軍很難發動大規模的閃擊戰了。

有一個戲劇性的場境。在1941年6月22日前夜,蘇聯也是德國的石油供應者。在開火的前一刻,一輛滿載物資的蘇聯貨車還駛向德國。

石油,是德軍的命門,而德國的油從何而來?

一是它國內的煤合成油。德國產煤但無油。依靠德國高超的工業技術,1940年,合成燃料的產量已有急劇的增長——日產七萬二千桶,佔石油總供應量的64%。

但戰爭的猛增需求,這個比例就下降到30%。其他的石油,必需從羅馬尼亞和匈牙利得到。

羅馬尼亞:1939年上半年,德國石油進口達到頂點,最大來源是羅馬尼亞。德國當年進口石油516.5萬噸,比1938年全年還多20萬噸。

1940年5月27日,德、羅兩國簽訂石油協定,當年德國進口的207.5萬噸石油中有97.4萬噸來自羅馬尼亞,另外根據《蘇德貿易協定》,進口近65.7萬噸。

1941年,從羅馬尼亞的進口增至100.7萬噸,上半年從蘇聯進口28.3萬噸。羅馬尼亞倒向德國,有壓力和誘惑兩個因素。

蘇聯發動的蘇芬戰爭(1939年11月30日至1940年3月13日。)羅馬尼亞對蘇聯的恐懼加大,他需要德國的武器和訓練。這是壓力之一。

而1940年6月26日,蘇聯向羅馬尼亞發出最後通牒,迫使羅馬尼亞割讓了比薩拉比亞、北布科維納地區以及赫爾扎地區,該地區自1918年俄國內戰以來為羅馬尼亞所有,面積5萬平方公里,人口378萬。

6月28日蘇聯出兵佔領。8月2日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撤銷,原自治共和國最西邊的6個區與比薩拉比亞6個完整的縣和3個小部分的縣,組成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加入蘇聯。

以上兩條,加上當時的羅馬尼亞的軍人集團領袖安東尼斯庫,特別仇恨蘇聯。使羅馬尼亞完全倒向德國。同時他還派出軍隊加入協約國。

希特勒的承諾是,戰爭開始後,把被蘇聯佔領的土地還給羅馬尼亞。1941年,羅馬尼亞得到了土地,加上一部份匈牙利的土地。而在1944年,這些土地又失去了。

羅馬尼亞在1944年8月以前,大約是德國石油主要來源,可以說,失去羅馬尼亞,德國戰車就只能開動一半了。

有意思的是,由於1944年,羅馬尼亞國王米哈伊宣佈退出協約國,向德國宣戰。為此,斯大林授於他《勝利勳章》,這是蘇軍的最高級別的獎章了。

羅馬尼亞於1947年12月30日廢除君主制,成立共和國,米哈伊一世退位,其後長居瑞士。

他曾與德國納粹頭子阿道夫.希特勒共進午餐,與英國前首相丘吉爾握手會談。

在1989年齊奧塞斯庫倒臺後,他通過法律收回王宮。2007年,時年85歲的米哈伊一世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認為自己很幸運,“至少活到現在。”。真是世事難料,站隊很重要,當然不要站錯隊哈。

從德軍進攻蘇聯的過程來看,石油也是希特勒的首要考慮。

在巴巴羅沙制定時,德軍總參謀部的首選是莫斯科,而希特勒的首選是烏克蘭,他的訴求是石油,煤和糧。

總參謀部說服他的理由是消滅了蘇軍,那麼地方自然是德國的。而德軍在邊境就可消滅蘇軍。

斯大林和希特勒考慮的一樣。這就造成蘇軍在開戰時的軍力配備錯誤。

當德軍在莫斯科城下被擊敗時,希特勒馬上把重點轉向西南方。而第二次哈爾科夫戰役的勝利,(1942年5月29日結束。以蘇方的命名為準,共四次哈爾科夫戰役)使德軍有了佔領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的戰略主動。

但希特勒犯了分兵的戰略錯誤。 德軍沒有力量在西南方向同時打兩個戰役。

如只打斯大林格勒,那麼蘇聯的石油就無法通過伏爾加河的水路和斯大林格勒鐵路運往蘇聯的後方:烏拉爾地區。造成蘇軍困難。

如果只進攻高加索,那麼就奪取了油田,歐洲最大的油田。甚而衝到土爾其邊境。希特勒想奪取兩個要點,結果一個也得不到!

不可思義的是,A集團軍群衝進高加索地區後,又一次分兵:一路攻擊格羅茲尼-裡海,另一路從西面迂迴高加索山主脈,奪取新羅西斯克、圖阿普謝。本來就兵力不夠,現在就更弱了。

1942年底,德軍在高加索轉入防禦。而同時,在斯大林格勒的第六集團軍被圍殲。這時的德軍,已是敗招頻出了。

總之,因油而起,因油而戰,因油而亡。這就是日德兩國的命運。

二戰日德兩軍的命門:石油

德軍也騎自行車,不一定總是乘裝甲巡邏車喲!

歲月悠悠,歷史輪迴,關注分享留下你的記憶!

寫歷史比較敏感,難以把握,防止失聯請關注!



蘇聯軍史資料:蘇軍的政委和政治機關

衛國戰爭時期的蘇軍指揮系統

第一次世界大戰導火索:薩拉熱窩刺殺事件(下)

第一次世界大戰導火索:薩拉熱窩刺殺事件(上)



德意志簡史

鮮為人知的波蘭流亡政府歷史

助紂為虐 斯大林打手貝利亞等人的下場(圖)

歷史機會稍縱即逝 兩德統一30年回顧

幸福的蘇聯兒童

國家對決:德蘇二戰中慘烈的廝殺

克格勃的魔鬼教材:一本在美國引起震撼的教材 裡面有什麼內容?



王康專訪:蘇聯大清洗數字驚人,和平年代的自殘(圖)

美蘇在格拉納達的較量(六)

美蘇在格林那達的較量(五)

美蘇在格林那達的較量(四)

美蘇在格林那達的較量(三)

美蘇在格林那達的較量(二)

美蘇在格林那達的較量(一)



蘇聯在79年自衛反擊戰中的表現

二十年前那場沉靜的世界大戰(三)

二十年前那場沉靜的世界大戰(二)

二十年前那場沉靜的世界大戰(一)

他19歲駕機直飛莫斯科 蘇聯3百將軍撤職(組圖)

柏林牆的歷史由來

蘇聯解體到底是災難還是好事?



20世紀最寶貴的間諜 他的情報價值100億美元(圖)

希特勒納粹德國發展簡史(下)

希特勒納粹德國發展簡史(上)

里根是如何“推倒柏林牆”的?誰不同意?(圖)

朝鮮戰爭爆發的第一天發生了什麼?

謊言的代價:《切爾諾貝利》

肯尼迪的敗筆——豬灣事件

帝國墳場:阿富汗

以色列空軍—主宰中東天空的王者!

俄羅斯的版圖擴張歷史

美國對外戰爭簡史

驚魂動魄13天:“古巴導彈危機”揭秘

辮子教授辜鴻銘

血灑南苑的將軍佟麟閣與趙登禹


西南聯大的遷徙之路

文化漢奸:林柏生與胡蘭成(下)

文化漢奸:林柏生與胡蘭成(上)

往期文章(九)

往期文章(八)

往期文章(七)

往期文章(六)

往期文章(五)

往期文章(四)

往期文章(三)

往期文章(二)

往期文章(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