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靳德茂的墓誌瞭解,元朝對中醫的重視,中國醫學發展的重要時期

從靳德茂的墓誌瞭解,元朝對中醫的重視,中國醫學發展的重要時期

河南焦作位於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山,南臨滔滔黃河,古稱山陽、懷州,是華夏民族早期活動的中心區域之一。如今的焦作作為旅遊城市,不僅擁有像雲臺山、青天河、陳家溝太極拳等旅遊資源,過去的他還是中國重要的無煙煤生產基地。其實焦作還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

從靳德茂的墓誌瞭解,元朝對中醫的重視,中國醫學發展的重要時期

時間回到2007年的5月14日,當時焦作市中站區許衡街道辦事處東王封村靳家族人正在搬遷祖墳,在墓道中發現了一塊保存完整的神道碑和墓誌。神道碑上赫然寫著“大元故嘉議大夫懷孟路總管靳公墓”,這位懷孟路總管其實就是元朝忽必烈的御醫靳德茂。

從靳德茂的墓誌瞭解,元朝對中醫的重視,中國醫學發展的重要時期

靳德茂墓誌與神道碑拓片

你可能很奇怪,一個御醫就算是太醫院的副院長也不至於封一個地區管理吧,我們接著看。先從墓誌中瞭解一下靳德茂生平。沿用《中原文物》2008年第一期《焦作中站區元代靳德茂墓道出土陶俑》文中的記載,墓誌全文如下:

“大元故嘉議大夫、懷孟路總管”靳公墓誌。

公諱德茂,字子安。其先河內縣王封人。父諱汝楫,有名於醫,母韓氏。公以大安庚午二月己卯生於故里。公自幼勉學,後潛心於醫,復以為業。歲甲寅,今上潛邸,徴為尚藥太醫。大駕渡江,有扈從之勞。上即位,宸眷益厚,擢升太醫院副使,出入禁闥三十餘年,前後活人不可勝計。至元辛巳,公以年老乞致仕,至於再三,得遂所請。上念藩邸之舊,進階嘉議大夫、懷孟路總管以優寵焉。公促裝而歸,徜徉里社十有餘年。至元壬辰冬十一月壬子薨於正寢,享年八十有三。小殮大殮皆遵古制。夫人秦氏,先公而亡,有子四人,長曰起,知威州;次曰植,繼為太醫;次曰榮,衛輝路總管;次曰常,睢州判官。側室生女二人,長造高氏,次造韓氏;孫男十四人,俱以讀書為務;孫女四人。重孫男一人、女一人。以十二月二十二日葬於河內縣清上鄉王封裡之新阡,夫人秦氏祔焉,禮也。公之行實不及備紀,姑志其大略雲。至元壬辰冬十二月懷孟路學正王九思志,孝孫端友再拜書。”

從靳德茂的墓誌瞭解,元朝對中醫的重視,中國醫學發展的重要時期

元靳德茂墓出土的彩繪陶俑及車馬出行方陣 ,元儀仗俑,對研究元代依仗具有重大意義

從墓誌中可以找到這句:“其先河內縣王封人,父請次排,有名於醫。母韓氏。”也就是說靳德茂之所以從醫,並且還能成為名醫,是因為祖傳所得。

靳德茂(1210-1292年),字子安,元代河內王封人(大致在焦作市中站區許衡街道辦事處東王封村)。其父靳汝楫就是當地名醫,後來子承父業潛心於醫,並以此為業。公元1254年,當時忽必烈還是親王,蒙古的大汗是蒙哥,南宋還處於宋理宗時期。

靳德茂就被徴為尚藥太醫,跟隨忽必烈轉戰大江南北,貼身管理飲食與藥品,為忽必烈的醫療保健立下功勞。

從靳德茂的墓誌瞭解,元朝對中醫的重視,中國醫學發展的重要時期

忽必烈即位後,對靳德茂更加讚賞有佳,詔其為太醫院副使,主要是負責皇宮內室的醫療保健,前後救治國許多危重病人。直到1281年,在靳德茂的再三請求下,忽必烈才依依不捨的允許其告老還鄉。

忽必烈還封了靳德茂正三品階嘉議大夫、懷孟路總管以養老。之後靳德茂返鄉後,仍然在故鄉行醫直到1292年病逝,享年83歲。靳德茂的二兒子靳植,子承父業的也進入了太醫院當太醫。

從靳德茂的墓誌瞭解,元朝對中醫的重視,中國醫學發展的重要時期

元代中國行省劃分

從元代開始,中國出現了新的行政區劃制度,其最高一級的行政區劃單位為行省(簡稱為省),因此稱為行省制時期,元代將全國分為中書省直轄區、宣政院轄地,以及10個行中書省。

省下有路、州(府)、縣,路歸省管,也有直轄州(府)、縣。所以懷孟路總管可以理解為,現在市長級別。懷孟路歸中書省管轄,後改名為懷慶路。

靳德茂之所以能在退休之後享受如此待遇,不只是因為皇帝的感激與賞賜。也是因為當時元代醫療工作者的社會地位較高,元代對醫學非常重視,忽必烈本人也很重視醫學。

——從元代健全的醫療機構,瞭解元代對醫學的重視

從靳德茂的墓誌瞭解,元朝對中醫的重視,中國醫學發展的重要時期

蒙古族

元代的醫療機構在宋代、金代的基礎上有了一定的發展。設有太醫院、典醫監等機構。太醫院仍然作為醫藥衛生的管理部門,掌管各種醫療事宜、提供宮延御藥、管理醫療人員,隸屬宣微院。太醫院也曾一度改名為尚醫監,後又恢復太醫院之名。

元代當時把人分為十個等級,即官、吏、僧、道、醫、工、匠、娼、儒、丐,醫排在第五,說明元代對行醫之人的尊重。元代的太醫院品秩極高,最高管理者已經位居正四品,元代第二位皇帝期間,升太醫院為正二品,地位高於六部,這在中國封建社會是空前絕後的。這是中國曆代御醫所能達到的最高官位,足見元代對醫療的重視。

從靳德茂的墓誌瞭解,元朝對中醫的重視,中國醫學發展的重要時期

靳德茂墓出土(左)才會蒙古人馭馬俑,(右)馬車俑。左側俑形象惟妙惟肖

元代太醫院是國家最高醫藥衛生管理機構,總領天下醫政,分口設官,形成超越前代的十分嚴密的醫官制度。元太醫院一般設有太醫院提點、院使、副院使、院判等,醫生的官階包括保宜大夫、保康大夫、保安大夫、保和大夫、保順大夫、保衝大夫、保全郎、成安郎、成和郎、成全郎、醫正郎、醫效郎、醫候郎、醫痊郎、醫愈郎等15個官階,不同時期也稍有變化,基本職責沒有太大變化。太醫院下面設有廣惠司、回回藥院、御藥院、御藥局、行御藥局、御香局、大都惠民局、上都惠民局、醫學提舉司等機構,分別管理宮廷和民間的醫事活動。

其中,御藥院統一負責宮中各種藥品的管理,包括各地進獻的名貴藥材,同時還要製作宮內所需的成藥。回回藥院,主管御用回回藥物的炮製和用藥事宜,都是由回族的醫生來擔任。元代的

御香局,是管理各種後宮御用香料的機構。從唐代以來,後宮對於化妝美容都很為重視,也開始有了專門為宮內的各位娘娘製作美容用品的機構。

從靳德茂的墓誌瞭解,元朝對中醫的重視,中國醫學發展的重要時期

《軍旅·行旅》 孫立新

典醫監隸屬儲政院,為東宮太子提供醫療保鍵,有掌印官、卿、太監、少監、丞和經歷、知事等,掌印官在元代蒙語裡又叫做“達魯花赤”。

典醫監下設有廣濟提舉司、行典藥局、典藥局。行典藥局負責東宮的藥品採辦,典藥局則是對東宮的藥品進行管理。

——忽必烈個人對醫學的重視

其實元代之所以對醫學如此重視,也是因為他們在建國之前醫療水平十分落戶。蒙古族在1206年蒙古建國前,還處於比較原始的狀態。雖然積累了一些醫療經驗與技術,比如正骨術、灸術、刺血放血術,以及使用馬奶酒等作為藥物的治療方法。

從靳德茂的墓誌瞭解,元朝對中醫的重視,中國醫學發展的重要時期

巫醫

但這些治療疾病大多數還由部落裡的巫醫掌管,醫與巫的界限尚不明確,所以衛生保健制度也是非常的原始。在蒙古建國後,醫療制度逐漸被統治者重視,特別是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後,高度重視。忽必烈對醫療保健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元代醫學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

從靳德茂的墓誌瞭解,元朝對中醫的重視,中國醫學發展的重要時期

蒙哥汗死在了釣魚城下

元代醫事制度基本上在忽必烈時期形成了完整的體系。在此期間,忽必烈還引進了阿拉伯醫學和醫事制度。從1237年,元太宗窩闊臺學習宋代經驗,在燕京等地設置惠民局,提供資金運營。1260年,忽必烈正式建立太醫院,其官員為正二品,掌醫事、制奉御藥物以及領各屬醫職等。1261、1263年,忽必烈又先後建立了大都惠民局和上都惠民局,其官員為從五品,掌收官錢經營市藥、修劑,以惠貧病之民。

從靳德茂的墓誌瞭解,元朝對中醫的重視,中國醫學發展的重要時期

劇照——忽必烈

1262年,太醫院使王猷、副院使王安仁提出關於“醫學久廢,後進無所師友”,提倡興辦醫學教育的意見,效仿宋微宗創設“醫學”,進行醫藥生徒的培養教育,提高醫師醫療理論和技術水平。

並且隨著醫師的不斷增加,忽必烈為了提高醫生醫療水平,淘汰不合格的醫生,在1272年正式建立“醫學提舉司”,專門負責太醫以及各級醫學人才的考校,並負責校勘醫籍指導各路醫學及辨別藥材等。1288年還在地方設立了“官醫提舉司”,管理醫戶差役詞訟等事務。1292年,於廣惠司下建立“回回藥物院”,職別從五品,專門管理回回藥事,使阿拉伯醫學在中國得到廣泛發展。

——元代名醫倍出

元代名醫有很多,並且成就突出,對後世有很大影響,靳德茂的同鄉許衎就是其中之一。許衎是元朝大學者許衡的胞弟,拜師於竇漢卿,在竇太師門下學習針灸醫術。

許衡、靳德茂同為河內縣人,所以在忽必烈一朝也相互扶持,情誼頗深。

從靳德茂的墓誌瞭解,元朝對中醫的重視,中國醫學發展的重要時期

大儒許衡雕塑

元代的名醫還有:

李東垣,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是中醫“脾胃學說”的創始人,他十分強調脾胃在人身的重要作用,因為在五行當中,脾胃屬於中央土,因此他的學說也被稱作“補土派”。主要著作有《脾胃論》、《內外傷辯惑論》、《用藥法象》、《醫學發明》、《當室秘藏》、《活發機要》等。

從靳德茂的墓誌瞭解,元朝對中醫的重視,中國醫學發展的重要時期

靳德茂墓出土的陶俑從左至右分別是,持巾男俑、打傘男俑、捧搖錢樹女傭、背椅男俑

朱震亨,其在《丹溪心法》中指出:“氣血沖和,百病不生:一有拂鬱.諸病生焉。故人身諸病,多生於鬱。”忽思慧,其在《食療方》中就記載豬腎主治腎虛勞損,腰疼無力疼痛等症。

危亦林首次將刮痧記入醫書。王好古寫的中醫書名叫《此事難知》。朱丹溪對中風、頭痛、眩暈,藏、狂、癰、厥、鬱等多種腦病,皆主張從痰論治,大大開闊了後世醫家的思路和視野。

從靳德茂的墓誌瞭解,元朝對中醫的重視,中國醫學發展的重要時期

文物特寫

還有羅天益、葛可久、葛乾孫、許國禎、竇默、耶律楚材、邱處機、愛薛(西域弗林人,今敘利亞)、劉哈喇八都魯、張元素、麻九疇、項聽、羅知悌、齊德之、李仲南、範亦林

等具有影響力的醫學家。

總之,由於元代對醫學方面的重視,使醫療行業得到迅速發展,出現了多位名醫。他們從治病救人、著書立說、專項診治、開創新療法等等方面都有很大影響,在中國醫學的發展史上擁有重要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