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小夥放棄中醫學做微縮模型,花6個月做出“大雁塔”


有人把大雁塔“端在”你面前,這會是怎樣的一種感受?打眼看,七層塔身、仿磚木結構,連塔身的風化、剝落痕跡,苔蘚和草叢,都栩栩如生。這座微縮模型出自一位28歲小夥之手,他學的是中醫專業,玩手工,純屬一時興起。6個月完成了自己的處女作,十分滿意,打算參加完各種展出後收藏:“第一件作品,多少錢都不賣”。

早在今年4月,西安小夥許明暄有了“還原”大雁塔的衝動,“很多人看到過航拍的大雁塔,也登過大雁塔,但是如何將它進行超仿真的微縮,捧在手中、擺在眼前,近距離欣賞?”微縮模型近年來流行甚廣,考驗的除了製作者的動手能力、方法技巧,還有想象思維和審美水平。許明暄是一位中醫,這與他所從事的領域,絲毫不搭邊。

第一步先得畫出圖紙。為此,他買了門票,多次登上大雁塔,並將四面塔身的不同場景,拍成視頻和照片,在經過了反覆的演算之後,決定了100:1的微縮比例。西安人對大雁塔並不陌生,但每層塔的塔身多高、塔基多高,很多人並不清楚。第二步,許明暄需要查看大量的書籍和文物史料,甚至得檢索很多相關的學術論文,將所有的資料彙總,“關鍵信息必須準確,還得進行藝術加工,半寫實半創作。”


用何種材料,也是一道難題。大雁塔為四方樓閣式磚塔,如果用磚頭或木頭來製作,顯然不太現實,多方論證之後,他決定採用高密度泡沫板,既可以保證硬度,還利於切割。難度最大的,是塔簷。許明暄專門定製了特殊的木板,厚度只有1毫米,通過木板層層疊加,鱗次櫛比,保證立體感。

如何從視覺角度,讓這座1300多年的建築呈現出一種歷史滄桑感,這讓許明暄絞盡腦汁,“塔身如何處理?如何上色?如何將一塊塊磚立體起來?”突破這個難題的,是一種專門從外國進口的風乾黏土,“將黏土粘在塔身,風乾後,用刻刀雕刻,最後反覆上色,”讓人歎為觀止的是,整座塔的塔簷部分,都有非常逼真的裂隙、酥鹼、雨水侵蝕等痕跡,惟妙惟肖。

大雁塔的南側塔身風化嚴重,為此,許明暄通過多種顏料的搭配,讓整個作品添了厚重感。“我還是比較滿意,畢竟是第一次嘗試,” 6個月的製作,全部都是在業餘時間進行的,期間他也產生過放棄的念頭,但還是堅持了下來,這不僅是一次嘗試,也是一次對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致敬。更讓人驚訝的是,完成了處女作之後,許明暄打算徹底放棄中醫,改行專門從事微縮景觀的製作行業。目前一個關於環保題材的作品已經在計劃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