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享誉禹州山乡的“科技货郎”,如今你还好吗?

曾经享誉禹州山乡的“科技货郎”,如今你还好吗?

曾经享誉禹州山乡的“科技货郎”,如今你还好吗?‖老家许昌
文‖张延伟

我和二昌算是老相识了。

那时候,我在村小学教书,隔三岔五地就见有个“游乡”的中年人,推一辆“二八”型自行车,车座两侧各挂一个细钢筋焊成的工具篓,车把上绑个电动喇叭,不停地响着“在希望的田野上”之类的音乐。

这音乐就像是号令,不一会儿,人们便从家里涌出来,把他围个水泄不通。他拿出一块儿毡布铺在地上,再从他那“百宝箱”般的工具篓中掏出诸如应时蔬菜种子啦,红薯防腐剂、缩节胺啦,畜禽饲料添加剂或者各类农药啦等等摆在毡布上供大家选用。

他还经常在旁边扯起一大块儿红布,良种咋种、农药咋用、饲料添加剂有啥好处等等,这些技术要领和生活常识等,被他编成“顺口溜”,用毛笔工工整整地写在上面,识字的人看了一目了然而且印象深刻。


有不懂的,他会不厌其烦地耐心讲解,说起话来一套一套的,就像单口相声,很是逗人。

曾经享誉禹州山乡的“科技货郎”,如今你还好吗?

至今我还对他编的“玉米去雄增产”和“红薯免翻秧增产”等顺口溜记忆犹新:

“8月份,人工闲,趁早下到玉米田,隔行去雄(蕊)不花钱,每亩增收80元……投工少,效益增,科学种田记心中。”

“红薯管理本不难,夏天翻秧太麻烦;适时喷洒缩节胺,控制秧棵不再添;再打两次叶面宝,增产增效都说好。”……

出于好奇,我后来与他攀谈,才知道他叫二昌,并了解到一些关于他的故事。

二昌上过高中,当过代课教师,平日里喜欢收听广播、阅读报刊,对科学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有着深刻的认识。

当时,他看到偌大个镇子上的农技站名存实亡,里面除了坐等顾客上门卖个种子、销瓶农药,连个真正懂行的技术员也没有;再加上山乡里信息闭塞,人们科技意识不强,很多有实用价值的新技术、新成果不能在农村及时得到推广应用,便萌发了推广应用科技成果、造福邻里乡亲的念头。


曾经享誉禹州山乡的“科技货郎”,如今你还好吗?

1983年,二昌毅然辞去代课教师的职位,主动和省农科院、省电台联系,走上了“送科技上门”的道路。他专门买了本“会谱”,除了游乡,几乎逢会必到。

省农科院、省广播电台推广的一些适合农村农民使用、具有较高实用价值的新科技、新产品源源不断地通过二昌之手送到当地农民手里,并发挥了明显成效。


那些年,农村家家户户都饲养猪羊鸡鸭等畜禽,动物疫病防不胜防,说来也怪,凡是平时喂了二昌卖的饲料添加剂、清肠驱虫药之类的,畜禽就很少生病。

还有一件令人信服的事。

当时红薯是我们那一带的主要经济作物,由于连年重茬种植,“空心病”发生严重,每到收获时节,许多大个儿红薯外观看似完美,内心却已坏掉,拿起来轻飘飘的,敲着“邦邦”作响,严重影响淀粉质量,都被人丢在田间地头,堆得跟小山似的。

二昌多方查阅资料,又虚心向农科院专家请教,得知这是“茎线虫”病菌侵入造成的。那年春季,他从省农科院购进一批专门防治茎线虫的“甲基异柳磷”药液到各村宣传推广,教人们在栽植红薯时蘸根使用。

曾经享誉禹州山乡的“科技货郎”,如今你还好吗?

为消除人们的疑虑,他把药液赊销给大家。到了秋季收获季节,用了他那药液的红薯地里空心病就很少发生。二昌的名字一下子就在十里八村叫响了。

就这样,我和二昌成了相互信赖的好朋友。二昌每增添一样新产品,都首先推荐给我家里使用,我也当起了他的义务宣传员。我被抽调到乡通讯组工作后,曾跟着二昌一起翻山越岭、走乡串户,体验他宣传推广实用科技的艰辛。

我还和许多农民面对面交谈,聆听他们对二昌以及二昌推广的各类农科产品的看法。后来据此写成《“科技货郎”造福桑梓》之类的报道,先后被《农民日报》、《河南日报》、《河南科技报》等刊登,各级电台、电视台也联系跟踪采访,与此相关的新闻先后荣获许昌市、河南省“好新闻奖”。

那阵子二昌真成了家喻户晓的“科技货郎”,他“送科技下乡”的劲头也更足了。

再后来,我到县城工作,和二昌见面的机会也就少了。多年后的一天,我在返乡的路上见到他,他仍骑着一辆自行车,正风风火火地从城里往乡下赶。


曾经享誉禹州山乡的“科技货郎”,如今你还好吗?

我问他是不是还干着老本行,他苦笑一下说:“停了两三年啦。”我有些意外。

二昌告诉我,孩子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在城里按揭买了房,现在又结婚有了孩子,儿子儿媳忙着上班,非逼着他进城照看孩子。老伴儿身体弱,经受不住折腾,二昌只好遂了孩子心愿,暂时抛却他挚爱的“货郎”生涯,也只有趁星期天才能火烧火燎般地匆忙回到乡下家里看上一眼。


这一别又是数年。去年正月十三难得空闲,我到邻乡一位亲戚家赶会,竟在会场上意外地见到了二昌。

他面容略显苍老,却仍有精神,头戴一顶两边带“翅”的“火车头”棉帽,身穿一件军绿大衣,前襟别着一枚像章类的东西,显得有些“另类”。

以前陪伴他的脚蹬自行车和电喇叭被一辆电动自行车和一个带有送话功能的台式音箱所代替;旁边两棵杨树中间挂条横幅,上面工整地写着“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几个大字,地下摆满了瓶瓶罐罐和各色包装的袋子。

我刚要看个仔细,二昌就朝我迎过来:“老伙计,可又见着你啦!”

曾经享誉禹州山乡的“科技货郎”,如今你还好吗?

没等我搭话,他又麻利地从衣兜里掏出一枚像章,不由分说别在我衣服上:“快看看我这里都有啥好东西!”

在二昌絮絮叨叨的讲述中,我总算把事情弄了个大概:随着孙子年龄渐长上了中学,不用再专门照看和接送了,二昌这才如释重负地回到乡下来。

然而时过境迁,短短十来年时间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人们文化水平提高和科技意识的不断增强,各类良种、农药推广经营店如雨后春笋般遍布乡村,农家小院里零星散养的鸡鸭猪羊也早被规模养殖代替,科学种田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二昌知道再干老本行已不合时宜,于是加盟了一家所谓的“高科技公司”,推广什么高蛋白、高营养之类“健康食品”,看见像章就是“自家人”,生拉硬拽地和你分享所谓的“好东西”。

看着地上那些坛坛罐罐,我心里五味杂陈,不敢再去碰触二昌那热情的目光,借口有事匆匆离去。二昌的这些“好东西”到底会有多大市场?做这种“好事”到底能坚持多久?不知道他心里是不是和我一样“没底儿”。


我又许久没有得到二昌的消息了。曾经享誉乡里的“科技货郎”,如今的你还好吗?

曾经享誉禹州山乡的“科技货郎”,如今你还好吗?

【作者简介】张延伟,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会员,许昌市作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禹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1、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场。

2、文图无关。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摄影者或原制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本公众平台立即删除。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