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庫大道圖片展系列——察哈爾老照片


察哈爾部落處於蒙古宗主地位,外蒙古在沙皇俄國的慫恿下,宣佈自治,袁世凱為了阻止俄國強盜式的掠奪擴張,於1913年,設立察哈爾盟和熱河省、綏遠省、寧夏省,並稱為塞外4省,並實現經濟自治。從地圖上看,是對外蒙古形成包圍態勢,察哈爾盟1928年改置為省,解放後,1952年11月,根據察哈爾特殊的地理環境地廣人稀等原因,察哈爾省軍區司令員王平將軍提議,經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同意,撤銷察哈爾省建制。

察哈爾服飾是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服飾之一,繼承和發揚了傳統蒙古族服飾的款式和風格,吸取各地服飾的優點,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便潔、亮麗、華貴是其基本特點。多采用元代皇宮的顏色,服裝的領口、大襟不鏽花,領邊、領座、大襟、垂襟和開衩衣邊用綢布進行鑲邊,體現了察哈爾蒙古族服飾亮麗華貴的宮廷韻味。

元朝上都在金代稱金蓮川﹐築有景明宮。是金朝皇帝避暑的地方。忽必烈統治漢地之後﹐為了進一步擴大了與漢人士大夫的接觸﹐於1256年春﹐命劉秉忠興築新城﹐名為開平府﹐忽必烈在選址時﹐考慮到"會朝展親﹐奉貢述職﹐道里宜均"﹐因而把它確定在地處蒙古草地的南緣﹐地勢衝要的開平﹐通過金蓮川幕府活動﹐忽必烈加深了對學習漢文化﹑變更蒙古舊有統治方式必要性的認識﹐並取得了漢人士大夫的普遍支持﹐為元王朝的建立打下了基礎。


察哈爾都統署,始建於清1762年,是張家口保存較為完整的清代官衙建築,也是清代在全國設置的三處都統署中的唯一倖存者。察哈爾都統署統轄察哈爾八旗四牧群,管理阿爾臺軍臺、節制宣化、大同總兵官、總領旗兵。都統由皇帝“特簡”,多為滿清宗室成員,為武職一品大員。是察哈爾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的中心,曾對中國北方地區的政治局勢和經濟發展產生過巨大影響,是中國近代史上一處重要的歷史承載地,一塊珍貴的歷史人文景觀。

1945年8月23日八路軍解放張家口,察哈爾都統署成為中共晉察晉邊區行政委員會駐地。轄區片圍包括:熱河省、察哈爾省的全部、河北省大部、山西東北部、綏遠省東部和遼寧省西部的廣大地區,下轄108縣、人口2500餘萬。同年11月烏蘭夫率領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入駐都統署。   1948年12月24日人民解放軍二次解放張家口,1949年1月19日察哈爾省人民政府成立,駐都統署。

元朝滅亡,元廷北遷後,蒙古內部內訌時有發生,中央汗庭和黃金家族的權威逐漸衰落,蒙古貴族為鞏固昔日大汗的正統地位,激勵蒙古大汗身邊護衛軍的士氣,開始使用成吉思汗時代就已經出現的“察哈爾”一詞來命名護衛大汗的軍隊和部落。從此“察哈爾”一詞名揚天下,察哈爾成為蒙古大汗直屬部落,如同成吉思汗直系後裔被後人尊奉為“黃金家族”一樣,察哈爾部落也成為蒙古各部最尊貴的部落。


張庫大道是張家口至庫倫的交通要道,發端於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時為對西北蒙古地區的用兵而設的臺站,而後隨著軍事活動的結束,政治氣氛變得相對寬鬆,加之對蒙、對俄貿易的展開,旅蒙商活躍於張家口、庫倫之間,極大地促進了兩地貿易的發展,並對張家口周邊地區起到帶動輻射作用。頻繁的交流使張家口和庫倫之間形成一些較為固定的商路,並以駱駝隊和牛車隊為主要運輸方式。

北京城的駱駝商隊,蒙元時期,蒙古版圖擴展,驛路的設立、歐亞交通網絡的恢復,國際商隊長途販運興盛起來。到了清朝,由外館出發的“走東口”商隊以“京幫”為主,少數天津商人加入,商人們在“東口”張家口集聚,張家口西北東三面環山,一條河流貫穿南北,北部有一山口大境門,通往蒙古高原的狹長孔道,一直通向庫倫,被稱為“張庫大道”。經張家口到塞外的這一條商業之路,也就是人們俗稱的 “走東口”。

張庫大道歷史悠久,大約在漢唐時代就出現茶貿易,“永德在太原,嘗令親史販茶規利,闌出檄外市羊。”元朝定都北京後,為加強其對嶺北地區的統治,開闢了這條官馬大道,但只限於“通達邊情”,“布宣號令”。明朝對茶葉的貿易控制甚嚴,但是通過在塞外的茶馬互市,仍然有相當數量的茶、布、帛等內地商品經張庫商道流入蒙古,並輾轉輸往俄國。清代重修以北京為中心的驛路時,對該道進行了重點整修,列為官馬北路三大幹線之一。


蒙古大夫在廟會上為人治病,成吉思汗大軍卷襲中亞、西亞與歐洲時,蒙古大軍的隨軍獸醫們更學習到了各國的獸醫技術,也招募或俘虜這些外國獸醫為己用。在傳統的獸醫學院裡,將這些技術傳授給學生,在蒙古帝國覆滅後,這些實用的獸醫技術仍然繼續存在於蒙古草原上,清朝入關後,將蒙古籍獸醫配置在大清八旗中隨軍出征,果然也讓大清八旗的戰馬馱獸損耗率開始大幅下降。而這些隨軍出征的蒙古籍獸醫就被稱為蒙古大夫。

蒙古境內的馬市,開啟於明代,1571年,山西大同的得勝堡馬市開市。明蒙雙方共同舉行盛大的慶典活動,同時進行了冊封和受封儀式。對俺答汗等主要蒙古部落首領授以官銜和爵位。緊接著又開設了新平堡和守口堡馬市。此後,又陸續開設了宣府鎮、山西鎮以及延綏鎮等地馬市,大同鎮增設殺胡堡、助馬堡、寧虜堡等多處馬市,形成了對蒙古貿易的大開放。

山西戲班在蒙古地區演出,張家口是個戲窩子,不過大都是山西的戲班了,戲班子和清代皇帝有關。賞賜御宴或者觀劇,是清朝籠絡蒙古王宮的手段。乾隆時期科爾沁、巴林、奈曼、敖漢、土默特、喀喇沁以及翁牛特等先後共有18個旗建立了王府戲班。被稱為蒙戲十八班。這個蒙戲十八班每年都來熱河避暑山莊匯演,人山人海,鑼鼓喧天,場面那真是相當壯觀。


提奶桶的牧羊女,蒙古族有一種在女方家結婚的形式,當地人稱為“合力瑪”。有的是男方家窮辦不起婚事,也有的是女方家有錢有勢愛護女兒,不讓女兒過早地當上新媳婦。結婚的一切費用由女方負擔,男方只是把新郎送到女方家,婚後的新郎可自己回家操持正常家務。這期間女婿可隨意去女方家,而媳婦只是住在孃家。有的甚至在孃家生了一個或兩個孩子後才回婆家。回去時男方還要舉行正式婚禮儀式。

日本人拍攝的蒙古服飾全景老照片,蒙古女士對客人的禮儀很講究,客人來家以後,一定要給端茶,這是歡迎客人的一種禮節。女人們一定要衣冠整齊,儀態大方.品嚐茶和鮮奶都是蒙古人見面的一種禮節性活動,往往並不是真給客人解渴。

蒙古族客來敬茶是傳統禮儀。在蒙古歷史上不論是富貴之家還是貧窮之家,不論是上層社會還是平民百姓,也不論在交際上或在家裡,在旅途,或在其他一切場合,莫不以茶為應酬品。家中有客來,茶是必不可少的款待物。因此,牧民們招待客人,照例是先向貴賓獻上一碗奶茶,接著主人又端上來炒米和一大碗一大碗的奶油、奶豆腐和奶皮子等奶製品。


蒙古男孩子到了婚齡,父母便開始選擇對象,一旦看好了哪位蒙古族姑娘,便邀請媒人去女方家提親。若女方父母同意,婚即算是訂妥。此後便是講彩禮階段,由於馬、牛和羊是蒙古族牧民財富的象徵,所以彩禮也主要是以牲畜為主,生活困難的,至少也得給女方家一頭帶犢的母牛,以示報答女方母親的生育哺乳之恩。訂婚後,男方帶上酒和“哈達”,在媒人的陪同下,到女方家拜見岳父母。過禮時女方家要操辦酒席,並要在禮席上過交彩禮。

蒙古與俄國交界處路標,2016年6月,中國、蒙古國和俄羅斯聯邦以發展傳統友好、互利的經貿關係作為三國外交政策的戰略方向之一,根據三方2015年7月,在烏法簽署的關於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規劃綱要的諒解備忘錄,以對接絲綢之路經濟帶、歐亞經濟聯盟以及“草原之路”倡議為目標,以平等、互利、共贏原則為指導,制定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

日本人在張庫大道上檢查通往蒙古的車輛,日本旅蒙軍是日本關東軍主力部隊之一,擔負內蒙古、察南及晉北地方之警備任務。1938年7月4日,駐蒙軍改組編入北支那方面軍作戰序列。從事蒙疆方面之作戰及佔領地域警備任務,駐守張家口至日本投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