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戰深山“三線廠" 撫今憶昔話滄桑

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中美不和,中蘇翻臉,形勢嚴峻。毛主席發出號召:“備戰,備荒為人民。”“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於是,一場國防三線建設的大會戰在全國拉開。

備戰深山“三線廠

三線建設分"大三線"和“小三線",大西南的三線建設為“大三線”,中部的三線建設為“小三線"。安徽省的三線建設主要在皖南山區和大別山區,舒城,霍山,金寨的地理環境符合“靠山,分散,隱蔽,進洞"的要求。舒城縣的曉天,河棚地處大別山腹地,建起一座座軍工廠,(皖東,皖中,皖江,江淮,通用,先鋒等)為軍工企業服務的有長江計量所和皖中醫院等單位。還有《安徽日報》社等非軍工企業也這裡建設了備戰基地。

河棚鎮嵐衝村是先鋒廠所在地,從1968年開始建設到70年代後期已經有了相當的規模。高大的廠房拔地而起,依山而建的宿舍樓,辦公樓,教學樓,大禮堂等建築設施鱗次櫛比,車間裡機器聲不絕於耳,公路上車輛人流川流不息。一派繁榮興旺的景象。

備戰深山“三線廠
備戰深山“三線廠
備戰深山“三線廠
備戰深山“三線廠

村民們用上電,吃上自來水,有病就到廠醫院治療,在大禮堂和工人一起看電影看演出。工廠農村是一家,工人農民是兄弟。

“三線廠"為當地農村帶來新氣象,為農民帶來新思想,新觀念。

“三線廠"應時代的需要而興起,又因歷史的發展而消失。三線建設者用智慧和汗水鑄造了輝煌的成就,用青春和愛情書寫了動人故事。如今,他們有的到了垂暮之年,有的在謀生的道路上奔波,無論在哪裡,“三線人"是他們人生閃亮的招牌,“三線經歷"是他們不朽的記憶,“三線遺產"是他們留下的寶貴財富。

(潘明煜攝影撰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