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皇太后竇漪房的簡介,歷史上的竇漪房是怎樣的?

dodo0328


經常看見有人說竇太后有多大的權力,或者壓制漢武帝數年之久,卻很少有人說竇太后當年還不是太后的時候忍得有多辛苦。

當年就不願去代國的竇漪房始終沒有得到夫君的信任

竇氏,其名漪房是《史記索引》中所言,父母雙亡後,以家人子的身份進宮侍侯呂后。後來又被送給了代王劉恆。家在清河郡的竇氏打心眼裡是看不上代地這種人煙稀水的邊郡的,但是沒辦法,她找錯了人幫忙,只好不情不願的踏上去代國的路。

這一次,她運氣不錯,被劉恆一眼就相中了,兩個剛十幾歲的小娃娃情竇初開,就接連生下三個娃,長女劉嫖、長子劉啟、次子劉武。然而,因為是呂氏贈予的身份,讓竇氏始終無法得到劉恆完全的信任。劉恆的寵幸也不止她一個,接連又生下了次女絳邑公主、三子劉參、四子劉揖,還跟代王后生下了四個兒子。一共八子二女,代王劉恆也可謂是雨露均霑了。

為什麼說竇氏沒有得到劉恆的信任?

第一,子女眾多的竇氏並非代王獨寵。

第二,封諸侯王之時,竇氏之子劉武最先封的是代王,而三子劉參是太原王,而劉恆的最愛劉揖則是梁王。

第三,嫁女之時,竇氏之女劉嫖嫁的是堂邑侯陳午,封地1800戶;而絳邑公主嫁的是絳侯周勃之子周勝之,封地萬戶以上。

第四,竇氏封后,並非劉恆本意,而是劉恆的母親薄太后給劉恆下的命令。

可見,在劉恆的心裡,不但獨寵不是竇氏,基本信任度都沒有那麼高。只不過代王后及其四子離奇死亡,而劉恆的最愛劉揖又墜馬而死,太子劉啟的位置才坐得那麼穩,看起來好象從沒有過波瀾一般。

名義上劉恆做皇帝以後曾寵愛過慎夫人和尹姬,但是事實上卻是,做了皇帝以後的劉恆一個子嗣都沒有。也許在劉恆的心中,不但不信任竇氏,甚至除了他娘,他不信任任何一個女人。

漢文帝時期的竇後過得並不幸福

在漢文帝統治的這二十三年裡,這位竇皇后的生活過得並不幸福,不但沒有所謂的男歡女愛,甚至可以說過得很壓抑。

首先,竇皇后失明瞭,一個年齡並不太大的時候,竇皇后就失明瞭。按照慎夫人受寵時間推測,竇皇后失明應該在其30歲之前。

其次,慎夫人雖然懂事,但也並非不逾矩。甚至於在後宮之中,慎夫人可以與竇皇后平起平坐,漢文帝也是不管不問。要不是後來袁盎點破,慎夫人還以為自己做得很漂亮。可以想見,失明的竇後,被迫與一個寵妃平起平座,其心之壓抑可想而見,但是她卻從來沒有點破,更無怨言。

熬出頭的竇太后

竇氏真正熬出頭,並不是她做皇后,而是她成為太后以後。

竇氏外戚在文帝時期幾乎可以說是一點權勢都沒有。竇廣國、竇彭祖都是在景帝登基以後才被封侯的。而在文帝時期他們只能是“為退讓君子,不敢以尊貴驕人。”而竇嬰崛起則要更晚一些。

也許是因為竇後活得久,所以給人一種她一直都是權傾朝野的感覺。事實上,她依舊忍了很多年,才守得雲開見月明。


劉恆、竇漪房,也許是大漢朝最能隱忍的一對兒夫妻。


水一白聊歷史


竇漪房由於父亡無以為生,恰逢宮內招人,由此開啟了輝煌的人生旅途。她由一介平民入宮,被呂太后賞賜給代王,受到寵愛,生下二男一女。丈夫漢文帝時成為皇后、兒子漢景帝時為皇太后、孫子漢武帝時則為太皇太后。

竇漪房是哭著離開家的,自從父親墜河而死,家裡更是吃了上頓沒下頓。哥哥與弟弟的吃飯問題都無法解決,更遑論她一個女孩子了。

第一<strong>次奇遇:

皇家到觀津縣招宮女,竇漪房抓住了這個機會,以良家子身份入漢宮伺候呂太后,雖然地位卑微,但衣食無憂。

第二次奇遇:

呂太后預備賞賜諸王,每位王爺五名宮女,竇漪房也在備選的名單中,她想著趙王的屬地離清河老家較近,賄賂太監,想前往趙國。但是,許是賄金不夠,主管的把她的請託給忘了,等詔書下來,她被分到了代國,竇姬不由得發起了小脾氣,但皇命如山,她也只能忍氣吞聲的前往了。
現在無法查出這是哪一年發生的事情,但如她去了趙國,等待她的將是厄運。
呂太后時歷任趙王的下場:
趙王劉如意被呂后所殺,母親被製成人彘;
淮陽王劉友被改封為趙王,前181年,被軟禁餓死;
劉恢為趙王,被迫娶呂產的女兒,寵妃被迫自殺,劉恢因此悶悶不樂,前181年六月,劉恢殉情自殺。
竇漪房在哪個趙王宮中都不會過得舒服,況且,漢初殉葬風行,弄不好就犧牲了。

第三次奇遇:

到達代國的五個人中,代王劉恆唯獨看上了竇漪房,寵愛有加,先後產下了一女二子,這也奠定了她寵姬的基礎。如果事情到此為止,那麼不過是個歲月靜好的故事,但天降福澤,攔都攔不住!

第四次奇遇:

前180年,呂太后去世。劉氏皇族與功臣集團相互配合,誅殺諸呂。在選擇皇帝時,代王因為無背景、沒後臺成為各方勢力妥協、認可的對象,被迎回京即位,是為漢文帝。
詭異的是,進京之前代王王后去世了,而在到達長安的三個月內,王后所生的四個嫡子相繼病故。史書春秋筆法,人們只能猜測,代王王后是呂氏的女子,呂氏的血統此時是不容於皇族與大臣的。

沒動一下小指頭,對手就消失了!此後,竇姬所生長子劉啟被立為太子,兩個月後,竇姬成為皇后。

經過以上的奇遇,竇皇后完美地演繹了灰姑娘的故事。之後,他又找到了失散多年、仍在為生存打滾的兄弟,滿門富貴
危險總是在最放鬆的時候降臨。
竇皇后因病失明、年長色衰,文帝移情別戀,寵幸慎夫人和尹姬,幸虧竇漪房篤信黃老,沒有意氣用事,大臣袁盎又以人彘故事說服了文帝,才將一場風波化於無形
前157年,文帝去世,太子劉啟繼位,是為漢景帝,尊竇皇后為皇太后。自此之後,再沒有任何人能影響她的榮尊,除非是自尋煩惱。
竇太后還真有件煩心事,就是怎麼讓寵愛的小兒子,梁王劉武在景帝之後,繼承皇位?景帝不樂意,大臣不答應。竇皇后努力了幾次,只得放棄這一念頭。但她的作為,又間接的造成了梁王心理落差,抑鬱而終。前141年,漢景帝也去世了,兩個兒子走在了她的前面。

武帝劉徹登上歷史舞臺,竇漪房成為了太皇太后,但她一直秉持無為而治、休養生息的政策,直到去世,漢武帝才能大展宏圖。

前135年,竇太皇太后與漢文帝合葬霸陵,遺詔將自己所有的金錢財富都賜予自己唯一還在人世的女兒,大長公主劉嫖。“孩子,我是愛你們的。

春秋硯


竇漪房能夠成為皇后、太后、太皇太后,的確是撿了一個超級大漏。在別的問題之中,我詳細做過回答,這裡就不囉嗦了。

孝文竇皇后(?-前135年),清河郡觀津縣(今河北省武邑縣)人 。唐司馬貞《史記索隱》引皇甫謐言,雲竇後名猗房。
竇姬以良家子身份入宮伺候呂太后,後被賜予代王劉恆。劉恆即位後竇姬被立為皇后。景帝即位後尊其為皇太后。建元元年,漢武帝即位,尊其為太皇太后。漢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竇太后去世,與漢文帝合葬霸陵。

至於竇漪房的簡介,也很簡單,感覺是一個很不錯的老太太。

從歷史上所有具有影響力的後宮主政者來說,竇太后,還是很不錯的。

既具有足夠的影響力,也沒有過多的干預朝政,這是很難得的。

但仔細分析起來,感覺也不是很爽。

總體上說,就是沒有突出的政治表現,但也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幾代帝王的行政。

作為一個歷史愛好者,實在沒能力去評價這麼一個偉大的女性。

僅僅從自己的一些感受,說一下粗淺的認識,敬請大家吐槽、批判吧。

01

良家子竇漪房

史書一般把竇漪房的出身說成良家子,也就是平民出身、農家女。

良家子是一個具有特定政治意義的漢語詞彙,一般舊時指良家子女或清白人家的子女。

漢朝時,指從軍不在七科謫內者或非醫、巫、商賈、百工之子女,為良家子。

七科謫內是指的犯了七種罪行被謫發遠征或戍邊的人。

“士、農、工、商,四業分居”的重農抑商政策,把商賈、百工也納入了賤業。

基本上良家子指得就是士族、農民。令今天難以接受的是,醫者也是賤業,其子女如同巫者子女一樣,算不得良家子。

《史記索隱》記載,竇漪房出生在漢高祖初年,其父早年經歷秦朝動亂,隱居清河郡觀津縣不問世事,過著清貧垂釣的生活,後來不幸墜河身亡。

這就是說,竇漪房的家庭從事農業勞作,但也不是一個很普通的農家,類似於諸葛亮的躬耕隴畝。儘管清貧,但其父似乎是個隱士。

這對竇漪房可能影響很大,這也是她同其他四位宮女被呂后遣送出宮,前往代國,單單一人被代王劉恆喜歡的原因之一吧。

善良賢惠,沒有過多的貪慾,得以讓以仁孝治天下的代王、後來的漢文帝寵幸、信任和尊敬 。

這個對後世還是很有啟發、借鑑意義的。

02

天下父母向小兒

竇漪房與漢文帝生有一女二男:長女館陶公主劉嫖,長子漢景帝劉啟,少子梁孝王劉武。

同時期,代王劉恆與王后也生育了四個兒子,但在劉恆繼承帝位前,王后和她的四個兒子全部病逝。作為長子的劉啟就被立為太子,竇漪房母憑子貴,也就成為了皇后。

前157年,文帝駕崩,太子劉啟即位,竇皇后被尊為皇太后。

竇太后非常寵愛自己的小兒子梁王劉武,賞賜給他的財物不計其數。梁王得寵,大興土木,出行規格比於天子,珍寶財富比京師還多。

景帝三年(前154年),景帝尚未立太子,劉武入朝,景帝酒後說將來自己離世後,便把帝位傳給梁王,劉武和竇太后聽後皆大歡喜。

景帝一共有十四個兒子。此時,景帝庶長子劉榮已經十八歲,曾被立為太子,因其母不大度受牽連被廢;後來被立為太子劉徹,是景帝第十子,也就是後來的漢武帝,已經三歲了。也就是劉徹前面還有九個哥哥。

景帝有這麼多的兒子,還說把帝位傳給梁王,這個玩笑就有點開大了。

竇太后的侄子詹事竇嬰和楚相袁盎都上言景帝,兄終弟及不合禮制,也違背高祖的遺制,從中力諫。

竇太后非常生氣,就接受竇嬰的辭職,並且把他從進出宮的名冊上刪除;梁王怨恨袁盎,與人密謀把他刺殺。

景帝察知梁王刺殺袁盎之後,怨恨梁王。梁王懼怕,通過長公主劉嫖向竇太后謝罪,景帝才寬恕了他。

梁王進京負荊請罪,但是兄弟關係已經不能回到從前,景帝不再容許梁王滯留京城。梁王回到封國,憂鬱而死。

太后整日哭泣,拒絕進食,說:“帝果殺吾子!”

景帝哀傷害怕,就把梁國分為五個國家,分封梁王五個兒子為王,而梁孝王的五個女兒皆食湯沐邑。

太后這才開心起來,還因此加了一餐。

景帝二年(155年)時,景帝採納御史大夫晁錯的建議削藩,導致七國之亂爆發。景帝想利用竇氏家族來平定劉氏諸侯王叛亂,但沒有人能夠擔當重任,景帝只得重新啟用竇嬰為大將軍,平定了叛亂,封他為魏其侯。

之後,竇太后多次進言景帝要拜竇嬰為丞相。景帝說:“太后難道認為我有所吝嗇,才不讓魏其侯為丞相嗎?魏其侯這個人驕傲自滿,容易自我欣賞,做事草率輕浮,難當此重任。”

最終還是用建陵侯衛綰為丞相。

03

太皇太后干政

景帝后元三年(前141年),景帝駕崩,太子劉徹即位,是為漢武帝,尊竇太后為太皇太后。

漢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欲推行新政。由於一系列的舉措影響了權貴集團的利益。毀謗魏其侯竇嬰等人的言論,天天都傳到竇太后的耳中。

竇太后在漢文帝時期,就雙目失明,為此也曾經失寵,招致屈辱。但對於朝政卻毫不閉塞,一清二楚。

太后喜好黃老學說,與新政推崇者理念不同,竇太后因此心中不悅。

前139年,趙綰上書武帝說,不要把政事奏給太皇太后,竇太后大怒,將御史大夫趙綰、郎中令王臧下獄,其後二人自殺。丞相竇嬰、太尉田蚡被免職。

漢武帝所推行的新政也全部被廢除。

前135年,竇太后駕崩,與漢文帝合葬霸凌。

不清楚竇太后出生年月,從長公主劉嫖出生於前189年推算,竇太后去世時,劉嫖已經五十五歲。如果竇太后十幾歲入宮伺候呂太后,幾年後出宮,跟隨代王劉恆時,大約在十五到二十歲左右。竇太后應該壽命在七十以上。從前179年被立為皇后到去世,四十多年的時間裡,竇太后主持後宮,影響了文帝、景帝、武帝三代帝王。

竇太后應該是繼呂雉呂太后之後,史上第二位強勢的皇太后。雖然竇太后不像呂后那樣專權跋扈,獨攬朝政,慘無人道,但也屢屢干預朝政。

儘管是輔佐文帝、景帝、武帝三代帝王,對於剷除諸呂后的劉氏政權的穩固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也沿襲了太后干政的傳統,對於後世歷代封建王朝後宮干政起了一些負面的影響。

這個題目太大,是專家和史學家的活,是對是錯,我沒有資格,也不敢有任何的評價。

只是看到這個問題,說一點自己的感受,接受友友們的批評和指教。

吐也好,贊也好,我洗耳恭聽!


豹眼看歷史


竇漪房,漢文帝時期的皇后;漢景帝時期的皇太后;漢武帝時期的太皇太后。

竇太后是個被上帝眷顧的幸運兒,她的一生太幸運了,從平民到皇后又到皇太后,再到太皇太后,中間幾乎沒有多少波折。

唯一美中不足的大約就是眼疾了(失明時間不詳)。

陰差陽錯去了代國

竇漪房是清河郡觀津縣人,地地道道的農家女,關於竇漪房的出生日期,不可考,大約是在公元前211年~公元前204年,比漢文帝要大。

公元前195年,劉邦去世,劉盈繼位,是為漢惠帝,實際權力把持在呂后手中。漢惠帝初,竇姬被選入宮中服侍呂后,竇姬聰明伶俐又溫柔端莊。之後,呂后為了羈靡諸劉而“出宮人”,每個諸侯王送去五個宮女。

而竇姬也在此列,竇姬的家鄉離趙國很近,因此去找負責此事的宦官將自己的名字寫到去趙國的名簿上,結果宦官不知是忘了還是按照呂后的意思,竇姬被安排去了代國,為此竇姬還哭過,但詔書已下,不可更改,竇姬還是去了代國。

這一次的陰差陽錯是竇姬幸運的開始,要知道代王是未來的漢文帝劉恆,而趙王是劉友,公元前181年,趙王的王后(呂后的人)因妒生恨,誣告劉友造反,趙王被呂后囚禁以至於活活餓死。

毫無爭議做了皇后

不情不願的竇姬到了代國,卻得到了代王劉恆的寵愛,劉恆是個聰明人,他知道呂后的意思,所以對呂后派來的人小心應付,當然不排除劉恆確實一見竇姬就喜歡上了,但帝王家的愛情總是缺少純粹和簡單。

竇姬得了劉恆的寵愛,很快生下館陶長公主劉嫖、漢景帝劉啟、梁孝王劉武。而劉恆的王后生了四個兒子,只是王后很快就去世了,劉恆也沒有再立王后。

轉眼到了公元前180年,呂后去世,周勃、陳平、劉章等誅殺諸呂,迎劉恆入京為帝,是為漢文帝。

在劉恆繼位前後,王后生的四個兒子全病死了(可能是瘟疫)。所以竇姬生的長子劉啟毫無爭議的被立為太子,之後竇姬又毫無爭議的被立為皇后。

深得婆婆薄太后的喜歡

劉恆的母親薄太后,原本是劉邦妃子中毫不起眼的一個,幾年見不了劉邦一面,也正是薄太后的不受寵,保全了她的命,當然也因為薄太后溫柔不爭有關係。劉邦死後,呂后虐待他的妃子,鮮有放過,但薄太后是例外,平安的跟隨劉恆到了代國生活。

劉恆繼位後,在立後問題上,薄太后說“諸侯皆同姓,立太子母為皇后。”於是劉恆立了竇姬為皇后,並大賞天下鰥寡孤獨和老幼病殘(有點奇怪)。

薄太后考慮到竇皇后的父母已經過世,於是下令追封竇皇后的父親為安成侯,母親為安成夫人。在清河郡設置二百戶的園邑,派專人侍奉看守。

之後,竇皇后找回了哥哥竇長君和弟弟竇廣國,文帝下令賞賜田宅,挑選品德高尚行為端正之人與之相處,竇氏兄弟耳濡目染之下成為謙謙君子。

失明以及恩寵

竇皇后做皇后不幾年就失明瞭,隨帶著漢文帝對她的恩寵也少了,關於漢文帝對竇皇后的感情,是有兩個極端的,有的認為漢文帝很寵愛竇皇后,有的認為漢文帝是很討厭竇皇后的。各有各的理。

但有一點很肯定的是,漢文帝是一個皇帝,不可能獨寵一個人,尤其是竇皇后失明之後,慎夫人深得漢文帝的寵愛,還有一個伊姬,甚至有時候慎夫人的禮儀規制會齊平竇皇后,但慎夫人和伊姬一直沒有孩子,所以避免了劉如意的出現。

成為太后寵愛幼子

公元前157年,漢文帝去世,劉啟繼位,是為漢景帝。竇皇后成為竇太后。竇氏家族封侯的封侯,做官的做官。

竇太后很寵愛幼子劉武,劉武仗著竇太后的寵愛,在梁國大興土木,網羅珍寶,出行儀仗甚至超過天子的規格。

有一次,漢景帝酒後失言,說將來將皇位傳給劉武,劉武和竇太后動心。但畢竟不合規矩,之後,漢景帝廢黜慄太子劉榮,竇太后趁機說出了自己的打算,希望漢景帝將皇位傳給劉武,但竇太后的提議被袁盎所阻。後來袁盎被劉武派出的刺客所殺。

竇太后無休無止的寵愛劉武造成了兄弟倆的離心,也使得漢景帝對竇太后的感情變得複雜,母子之情裡摻雜了害怕的成分。

公元前144年,漢景帝拒絕劉武滯留京城,劉武沒法只得回了梁國,結果不久就去世了,竇太后異常傷心,埋怨漢景帝害死了劉武。

太皇太后黃老無為

公元前141年,漢景帝去世,劉徹繼位,是為漢武帝,竇太后成為太皇太后。竇太后因為自己的特殊經歷,非常喜歡黃老學說,主張無為而治,這在漢初特定的歷史背景下有利於國家的發展,可以說“文景之治”的出現有竇太后在背後的推動作用。

在竇太后的要求下,漢景帝和諸竇子弟都要讀皇帝、老子的書,轅固生因為質疑《老子》,竇太后將其投入獸圈刺殺野豬,如果不是漢景帝出手相助,轅固生就死了,雖然轅固生被救了出來竇太后沒說什麼,但立威的效果已經有了,儒學一派的人都得不到重用。

漢武帝繼位後,試圖推行新政,尊崇儒學,結果遭到了竇太后的壓制,新政全部廢除。

公元前135年,竇太后去世,與漢文帝合葬霸陵。

竇太后的一生其實是很順遂的,立三朝而不倒,固然有幸運的成分,但是一個人不可能一輩子幸運,這其中必然還有個人的作為。


蕭曉四姑娘


竇漪房出身於清河郡,幼年喪父,家境貧寒。漢惠帝時期,竇漪房入宮當了呂后身邊的宮女。不久,呂后準備選一些美貌宮女賞賜諸侯王,每王五名,竇漪房也上了名單。

竇漪房因趙國離家鄉清河郡最近,就向管事的宦官請求,希望派自己去趙國。宦官答應了她,後來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居然將她列入遣往代國的名單。

竇漪房為此痛哭流涕,責怪宦官食言,不肯前往,但最終還是被迫去了代國。誰知塞翁失馬,此時還是代王的劉恆一見她就非常喜歡,對她格外寵幸。

劉恆當時已有王后,王后還為他生了四個兒子。竇漪房去後不久,王后就病故了。

再後來呂后駕崩,諸呂被滅,大臣們迎立劉恆為帝,即漢文帝。說來也怪,文帝登基未久,王后所生四位嫡子竟接連病死。那時竇漪房已生有一女劉嫖,二子劉啟、劉武,大臣們請立長子劉啟為太子,竇漪房順理成章當了皇后。劉啟繼位後,尊她為皇太后。劉徹即位,她又成了太皇太后。

發生在竇漪房身上的種種機緣巧合,似乎她得到了上天的特別眷顧。然而天道有常,有得必有失。竇漪房剛到中年,已然雙目失明。儘管如此,她的內心卻更加理智而堅定。

作為黃老之道的忠實信徒,竇漪房堅決貫徹文景時期無為而治的基本國策。這既有時代的因素,也與其個人經歷有關。除了陰差陽錯地當上皇后外,與失散多年的弟弟竇廣國意外重逢這件事,對竇漪房的信仰影響很大,史書對此也有詳細記載。

竇漪房進宮那年,弟弟竇廣國才四歲,由人領著到驛站給姐姐送行。竇漪房見弟弟瘦得皮包骨頭,心裡很是不捨,特意給他洗了頭,又喂他吃了頓飽飯,才準備動身。竇廣國竟死死抱著姐姐的腿,不放她走,竇漪房只能用力掙脫開,含淚而去。

竇漪房入宮後不久,驚聞竇廣國遭人拐賣,不知去向。她悲泣數日,茶飯不思。多年後,她已貴為皇后,就派人在民間四處張榜尋找弟弟。功夫不負有心人,姐弟倆終於得以團聚。

竇漪房後來得知,竇廣國被轉賣了十餘家,吃盡了苦,成年後又跑到山裡為人砍柴燒炭,勉強餬口。有一次,山洪引發泥石流,活埋了百餘人,只有竇廣國活著出了山,偶爾看到榜文,就到長安來找姐姐……

弟弟大難不死及姐弟久別重逢這兩件事,在竇漪房看來,實在是上天對她篤信黃老之道的一種獎賞。

漢武帝登基後,這位大有為之君很快搞起了“建元新政”,準備更改無為而治的治國方針,自然遭到太皇太后竇漪房的強烈反對。

建元新政觸犯了竇漪房最堅定的精神信仰,她那傳奇的人生經歷,使她畢生將“無為則無不為”六字當成座右銘,進而推崇“無為而治”的治國理念,這是從她的丈夫漢文帝起,朝廷就一直遵行不悖的理念。在她看來,劉徹銳意革新,是對這一完美理念的背叛,是對“文景之治”的背叛,所以她必須將劉徹拉回正確軌道上來,不惜一切代價,哪怕是愛孫對她的仇恨。

在祖母的干涉下,建元新政草草收場,這對於年輕氣盛的劉徹來說未必是件壞事。直到竇漪房去世,漢武帝才得以真正掌權,開創了屬於自己的輝煌時代!

縱觀竇漪房的一生,確實當得起這兩個字:傳奇!


神探讀書


竇漪房,是漢文帝劉恆的皇后,漢景帝劉啟的生母。與文景之治緊密相連,她是古代極具傳奇色彩的女性人物之一。
這位中國歷史上西漢時期的第三位皇后,是繼史上第一位有皇后封號記載的呂雉之後,真正擁有實權的後宮之主。在她之前,嫁給自己舅舅劉盈的少女皇后張嫣,只能算是傀儡擺設。
她出生在清河郡觀津,歷史上關於她的身世並沒有明確記載,甚至連《史記》和《漢書》上都找不到她的名字,據唐人司馬貞所著《史記索隱》中提及,西晉皇甫謐稱竇皇后“漪房”。
這樣一個傳說中的孤女,為了生計,以“家人子”的身份入宮,被分配到呂后的身邊當差。
從此一路開掛,憑藉智慧和好人緣,周旋在宮廷爭鬥之間。由宮女到皇后,一步步走向人生巔峰。
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劉邦病亡。苦大仇深的呂太后隨即下令清理門戶,把當日得罪過她的嬪妃紛紛治罪,又將大量沒有承寵的宮女分封給諸位王侯。一方面施恩,一方面示威安插釘子。

而竇漪房,偏偏被分發給地處偏遠的代王劉恆,他是薄姬的兒子,也是被劉邦冷落的第四子。


竇漪房最初對自己的去向,很不甘心。然而她很快就能調整心態,憑藉自己的聰明美貌,贏得了劉恆的青眼,牢牢地抓住了他的心,成了代王宮中寵妃。先後為劉恆,生下了女兒劉嫖,兒子劉啟。後來又生了一子,名武。

不知是天災還是人禍,代王原先的王后和四個兒子,相繼死去。好運落到了竇漪房的頭上,她不僅成了新後,還因劉恆意外繼承皇位,兒子成了太子。她又母憑子貴,當上了大漢朝的皇后,位主後宮椒房殿。
文帝賢智仁厚,又與竇漪房夫妻和睦,願意聽取她的意見,使竇皇后得以插手朝政。她將漢初的黃老思想推崇備至,發揚光大。寬政待民,無為而治。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了文景兩代帝王,對於文景之治,有不可磨滅的貢獻。

竇皇后為人謙和,有主見。對於後來尋回的兄弟也是注重約束,為他們請了德行俱佳的老師。既惠及了親人,又避免了外戚生事的禍端。從而坐穩了自己的後宮首位。


直到文帝病逝,景帝即位,她又順理成章地,成了尊貴無比的太后娘娘。


蔓食記


從平民女子,再到太皇太后,竇漪房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她的故事值得我們細細品讀!

竇漪房是漢文帝的皇后,漢景帝的母親,漢武帝的祖母。出生平民百姓人家,在漢惠帝劉盈時期入宮服侍呂太后;後來,呂太后要將一批宮女賞賜給諸侯王們,竇漪房也在其中。

竇漪房的家鄉離趙國比較近,於是懇求宦官將她的名字安排在趙國的名單中,不過最後宦官忘記此事了,竇漪房陰差陽錯去了代國。到了代國後,竇漪房得到代王劉恆的寵愛,很快便生下了長女劉嫖,後來又生下了兩個兒子,分別為劉啟和劉武。

公元前180年,呂雉逝世,西漢大臣們乘機誅殺了呂氏外戚,擁立品性寬厚的代王劉恆為帝,即漢文帝。不久,漢文帝立兒子劉啟為太子、竇漪房為皇后。

漢文帝逝世之後,太子劉啟繼位登基,即漢景帝,竇漪房升為皇太后。竇漪房十分具有政治智慧,對“文景之治”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而且在漢景帝后期開始權傾朝野,以至於雄才大略的漢武帝都做了她多年的傀儡皇帝。

縱觀竇漪房的一生,雖然她有自己私心的一面,例如十分寵愛小兒子梁王劉武,甚至要漢景帝將來傳位給第弟劉武;但是竇漪房是個十分睿智之人,注重以善德服天下人,對西漢的發展影響深遠!


小凌說史


竇漪房即西漢的竇太后,從小宮女一直做到太皇太后,經歷過文帝、景帝和武帝三朝而不倒,一生頗為傳奇。

她一半的時間都是個瞎眼的老太太,無美貌恃寵而驕,也不似呂后兇殘狠毒,久立於風雲變換的西漢朝庭,究竟有什麼過人之處呢?

話說劉邦死後,劉盈繼位為漢惠帝,呂后獨掌大權。平民之女竇漪房以良家子的身份成為宮女,進宮侍奉呂后稱竇姬。後來選入被呂后分派宮女給去封地的王子,每個五個。

本來竇姬想隨趙王回老家清河尋找家人,誰知管事的太監忘了將之登記在代王名下,陰差陽錯反倒成全了竇姬。

一想此去到和親人,可能就此永別,竇姬不禁悲從中來,泣不成聲。到了代國也無恭敬從事,無心爭寵。生性仁厚的劉恆,對呂后的強勢有陰影,擔心宮女為其耳目,反到喜歡上了不爭不獻媚的竇姬,覺得她溫柔端莊,遇事能談心很有安全感。


兩人在代國倒也相處愉悅,有了一女二子。代王的王后已死留有四子,但不知何故,不久都亡故了。(話說也太蹊蹺了,誰是受益者誰嫌疑最大,雖史書上未言,讀者自心知)

公元前180年,陳平和周勃誅呂雉之後,迎代王劉恆為文帝。立竇氏為後,長子劉啟為太子,小兒子封為梁王。竇後找到了失散的家人,包括最牽掛的弟弟竇廣國。文帝也給他們封賞,一榮俱榮。由於陳週二人給出身低微的竇氏二兄弟,都安排了良師益友,他們都尊而不驕。包括竇後的宗侄竇嬰,一門三封候。



再加上竇後為人睿智,很有政治頭腦,一步步鞏固自己的地位。她後來生病了失目失明,漢文帝寵幸慎夫人和尹姬這樣的美女,但幸好皆無兒子。還好文帝念舊也尊敬她,長信宮雖無愛情,親情猶在。

公元前157年,文帝去世,兒子劉啟即位為景帝。


可能竇氏按儲君培養長子劉啟,要求嚴格,所以母子倆不那麼親近。而小兒子則寬鬆有加,加倍寵愛。劉武常伴失明的母親,也善解其憂。可是按漢制規定,他也必須到自己的封地梁去,這讓失明的竇太后難捨難分。

有一次景帝喝醉了酒,以孝聞名的文帝為討母后高興,順口答應她立弟為儲君,這樣就能呆在母親身邊。竇太后大喜,梁王也當了真,卻被竇嬰和袁蠱阻止。梁王派人刺殺了袁盎,景帝因為重孝道也沒有太,難為弟弟。劉武不久病死,竇太后失子怪景帝害死了弟弟,悶悶不樂。(可見偏心的母親多的是!)



轉眼到了公元前141年,漢景帝也去世了。漢武帝劉徹即位,竇氏成了太皇太后。因為女兒館陶公主和王娡的聯盟,又有竇嬰當權,竇氏的地位仍然穩固。孫子劉徹年幼,也不得不屈從於她的意見。比如她喜歡黃老道教,儒生在文景時期都不受重視。漢武帝積尊儒術推行新政,也常常受到奶奶的反對,加上竇嬰的勢力而停止。


這讓漢武帝和新興的後族王太后和國舅田昐不滿,扳倒竇嬰後,竇氏一族大勢已去,公元前135年,竇漪房太皇太后去世。

歷來多少絕色佳麗,盡紅顏多舛光彩一時間,而竇漪房笑到最後,是運氣太好,還是美人心計厲害呢?

一花一世界,元元與你共品百味人生。隨手點評,手有餘香。

元元的天下


關於竇漪房竇太后,在司馬遷所著的《史記》中有以下記載:

出身寒微,誤投代地

竇太后竇猗房,清河郡觀津縣人,是普通農民家的孩子。呂后執政期間,竇姬做為務農人家的子女進宮服侍太后。後來呂后把宮女放出宮賜給各位王子,每人五個,竇姬也在被遣行列中。

竇姬的老家在清河,所以她想到趙國去,以便離家近一點。為此她特意去請求主持遣送宮女的宦官頭目,對他說:“請一定幫我登記在去趙國的名單中。” 可是這個宦官忘記了,把竇姬的名字寫在派往代國的名單裡。



遣送的花名冊已經呈報給了呂后,呂后也已經批准。到了臨走時,竇姬哭的很傷心,埋怨宦官誤事,心裡不想去代國。宦官對她施加壓力,竇姬沒有辦法只好上路。

恩寵獨佔,母儀天下

到了代國以後,代王偏偏只喜歡竇姬一個人,先生了個女兒嫖,後來又生了兩個兒子。而代王的王后生了四個兒子,早在代王進京做皇帝前王后就死了,等到代王劉恆繼位做了皇帝,那王后所生的四個兒子也相繼病死。


孝文帝即位幾個月以後,公卿們請求立太子,這時竇姬的大兒子劉啟成了文帝的長子,因此就立劉啟為太子。而竇姬也被立為皇后,他的女兒嫖為長公主。第二年,竇姬的小兒子劉武封為代王,不久又徙封到梁地,這就是梁孝王。

竇姬的雙親早就死了,安葬在觀津。於是薄太后就命令有關官員追尊竇皇后的父親為安成侯,母親為安成夫人。又命令清河郡修建陵園,並劃出兩百家作為陵園的俸邑,縣長、縣丞看守陵園,一些做法與靈文侯陵園相同。

竇氏兄弟,京城相聚

竇皇后的哥哥叫竇長君,弟弟叫竇廣國,字少君。竇少君還在四五歲時,家裡很貧窮,被人拐出去賣了,家裡人都不知道他的下落。竇少君被人轉賣了十幾家,最後到了宜陽,替他的主人到山裡伐木燒炭。有一天晚上,竇少君和一百多人睡在山崖下面,後來山岩崩塌了,把睡在山崖下面的人都壓死了,只有竇紹群一個人沒有死。他算了一卦,說他用不了多少天就會封侯,於是他就跟著他的主人到了長安。


在長安,他聽說新立的皇后家在關津,姓竇。竇少君離家時,雖然年紀還小,但他還記得自己家的縣名和姓氏。猶記得曾經跟姐姐去採桑時從樹上掉下來,他就以此事為憑證,向朝的上述說明自己是皇后的小弟弟。竇皇后告訴了文帝,文帝就下令召見,問他的身世,竇廣國詳細做了問答,果然有點像皇后的弟弟。接著竇皇后又問他還有什麼可做證明的?竇廣國說:“姐姐離開我西行入宮,和我在一個驛站裡告別,還借來洗澡用物給我洗澡,討來食物給我吃,然後才離開。”於是竇皇后抱著竇廣國哭了起來,淚如雨下,在周圍侍候的人也都趴在地上低聲哭泣,陪著皇后一塊悲傷。接著就賞賜給竇廣國許多房子、田地和金銀,同時也封賞了竇皇后的同族兄弟,都在長安安了家。

位高榮寵,三人封侯

絳侯周勃和將軍灌嬰等人說:“我們的性命將系在竇長君,少君兩人身上,這兩人出身低微,我們不能不為他們選幾個良師益友,不能再讓他們像呂氏那樣篡位作亂了。”

於是就挑選一批德高望重的長者和有良好品行的士人與他們相處,竇長君和竇少君從此成了謙恭君子,不敢因為自己地位尊貴就傲慢待人。


竇皇后生病了,導致雙目失明。漢文帝寵幸邯鄲的慎夫人和尹姬,但是她們都沒有生下兒子。漢文帝死了以後,孝景帝劉啟繼位,就封竇廣國為章武侯。竇長君在這之前死了,於是封他的兒子彭祖為南皮侯。

吳楚七國叛亂時,竇太后堂兄弟的兒子竇嬰,以救助別人的俠義行為而自豪,曾領兵參加平亂,因為立得軍功被封為魏其侯。竇氏家族中,一共有三人封侯。

黃老無為,留金賜女

竇太后喜歡黃帝、老子的道家政治學說,因此孝景帝、太子劉榮以及在朝的竇氏權貴都不得不跟他一起讀黃帝、老子的著作,信奉道家思想。



竇太后在孝景帝死後第六年,即建元六年死去,與孝文帝合葬在霸陵。她在遺詔中命令把長樂宮裡的金錢財物全部都賞賜給長公主劉嫖。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


一個人的歷史


竇漪房這個名字我想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都是陌生的。如果說竇太后,那我想絕大部分都知道,隨著前幾年黃曉明的《大漢天子》和林心如的《美人心計》的熱播,竇太后也被世人熟知。但是很多人都有這麼一個疑問《大漢天子》的竇太后是一個熱衷於權力,並縱容自家的子侄禍國殃民的主,而《美人心計》中的竇太后卻幾乎就是一位完美的賢后。那麼在真正歷史上的竇太后到底是怎樣的人物呢?



普通農家女,因緣得以進宮侍奉呂后

竇漪房史書對其生辰並無記載,只知她大概是高祖初年出生在清河郡觀津縣。其父據說乃秦官,後因秦末動亂選擇辭官歸隱,但好景不長就其父就因在去河中垂釣的時候不幸落於水中而溺死。之後竇漪房就只得和自己的哥哥竇長君和弟弟竇廣國相依為命。



就這樣竇漪房度過了複雜而又困難的幼年生活。高祖劉邦死後,呂后獨掌大權,而就在數年後呂后為了充實後宮開始在全國大規模徵集平民清白的女子入宮。如此竇漪房就得以以六郡良家子的身份入宮為宮女,並被分配到了呂后的身邊做貼身侍女。



無心插柳柳成蔭,誤入代國開啟傳奇的一生

後在做呂后多年的貼身侍女之後,由於竇漪房並不得寵,所以並被呂太后放到了要賜予諸侯王的那一批宮人中。本來竇漪房是想讓主管分配的太監讓他幫忙將她分配到離她家最近的趙國。但是誰料太監不知是忘記還是故意,他把竇漪房分配到了要賞賜給代王劉恆的隊伍中。



而後竇漪房雖然知道但已無力迴天,皇命難違最終她只能走向代國的隊伍中。當然正所謂無心插柳柳成蔭,在代國不知何緣故,代王劉恆對於竇漪房那是萬分的寵愛,竇漪房在代國沒待多久就為劉恆生了一個女兒,這個女兒就是後世聞名的館陶長公主劉嫖。



之後在公元前187年更是為劉恆生了一個兒子,這個兒子就是後世的漢景帝劉啟。而數年後又生下次子劉武,也就是後世的梁王。不過此時的竇漪房地位並不高,她只是劉恆的寵妾,此時最受劉恆喜愛的還是他自己的那位王后。



文帝劉恆登基,寵妾母憑子貴一躍為中宮皇后

公元前180年獨掌大漢數十年朝政的呂后病逝,而隨著呂氏外戚最重要的核心人物呂后的去世,曾經被壓制數十年的劉姓皇族和忠於劉氏的漢臣們開始了瘋狂的反攻。最終呂氏一家被全部誅殺,劉姓皇族重掌漢權。



而後陳平和周勃等人商議決定擁立代王劉恆為帝。公元前180年劉恆登基為帝,在數月後有重臣向劉恆上奏請求立劉啟為太子,而後劉恆準其所奏,於前179年立為太子。同時生下劉啟的竇太后也因此母憑子貴,被劉恆冊封為中宮皇后。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竇氏家族開始崛起

在竇漪房成為皇后後,她失散的兄弟們在風聞她做了皇后,並都來到長安前往認親。後竇家在經過竇漪房的考驗後,終於被承認,而後竇漪房的哥哥和弟弟相繼被劉恆賜予了很多的田產和錢財。


在成為皇親國戚後,竇家的地位是一路攀升,隨著地位的上漲,他們的生活隨之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不但接觸都是些達官貴人,而且由於他們都從小就沒有受到什麼教育,所以劉恆還特意讓一些德高望重的夫子教導他們。也就是如此最終竇氏的兩兄弟大多都成為謙遜的正人君子。

因病失明,漸失寵幸

不過好似老天對於竇漪房有些故意為難之意。中年的竇漪房本可享受著無限的富貴,但不辛的是在某一天竇漪房突然因病失明。而隨著竇漪房的失明,她開始失去了劉恆的寵幸。



由於她是太子劉啟的生母,再加上朝廷重臣袁盎的支持,所以她並沒有失去皇后的寶座。不過她雖然保住了皇后的位置,但劉恆卻再也未寵幸於她。

其子為帝,自此權勢滔天

公元前157年劉恆去世,竇漪房的兒子登基為帝,是為漢景帝。之後竇漪房由皇后升為太后,而竇漪房的弟弟竇廣國封為章武侯,同時竇長君的兒子竇彭祖也被封為南皮侯。自此不但竇太后的權勢滔天,竇氏一族也開始權傾朝野。



但是竇漪房雖然因為劉啟的存在而變得榮耀無比。但是竇太后喜歡的確不是劉啟,而是梁王劉武,在竇漪房榮升太后後,她不但賞賜劉武大量的財寶,更是賜予國土四十餘縣。而且竇漪房還想在劉啟死後讓劉武繼位。

記得在某一年劉啟喝醉酒的時候,他口不擇言稀裡糊塗的答應了他死後會將皇位傳給劉武,而劉武和竇太后聽到這個承諾,那是開心無比啊。只是顯然這句話只是劉啟醉酒所言,他顯然不會將皇位給自己的兄弟,但顯然話已經說出去了,君無戲言啊,不好好在最後他靠竇嬰才將此時糊弄了過去。



但是竇太后顯然還不放棄讓劉武當皇帝的幻想,她幾次三番明裡暗裡的讓劉啟答應讓劉武日後做皇帝,當然最終都被劉啟或者其他臣子所拒絕。

而在晚年竇太后的權勢則更為強大,一方面因為她的竇家都在朝廷擔任要職,另一方面劉啟也十分孝順竇太后,所以在景帝一朝竇太后的權勢都是最大的,當然絕對是比不多呂后的。



太皇太后,因病去世

公元前141年,劉啟去世,劉徹登基為帝,是為武帝,而竇太后則又變成了竇太皇太后。由於當時劉徹尚年幼,所以此時朝中的大權幾乎都為竇漪房所掌控,在此時她的權力才真正能跟當年的呂后相比。



比如當年武帝想推行新政之時,喜歡黃老之說的竇漪房就強烈反對,最終導致武帝新政失敗。從這點我們可以看出此時的竇漪房權勢已是無人可擋。不過此時的竇漪房已是快油盡燈枯,最終在公元前135年竇漪房駕崩於長安。



可以說真正歷史上竇漪房這個人不像電視劇說的那麼好,也不像電視劇說的那麼差。她雖晚年因為想讓自己的小兒子劉武做皇帝,有些許的犯糊塗了,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竇漪房作為輔佐兩代帝王的功臣,她對於西漢的貢獻絕對是不容忽視的,她在的那段期間一直堅持採用黃老之說去治理西漢,因此在武帝之前西漢才能越變越富有。



而且也正是因為這份底蘊,最終武帝才有足夠的財力去支持一場又一場的戰爭,才打出了強漢的名聲。最後實際上竇氏一族對於大漢明顯是功大於過的,相比呂氏和薄氏外戚,竇氏的所作所為真得就是君子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