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規模最大,復旦大學揭示空氣汙染越嚴重,死亡率越高

短期暴露於環境空氣汙染對健康的不利影響已有詳細記載。顆粒物質(PM)尤其引起公眾健康問題,因為它的毒性和人類對這種汙染物的廣泛接觸。 PM包括空氣動力學直徑為10μm(PM10)或更小的和空氣動力學直徑為2.5μm或更小(PM2.5)的細顆粒,從燃燒源排出或通過大氣化學轉化形成。許多研究已經探討了短期PM暴露與每日死亡率之間的關聯。然而,大多數證據來自單個城市,地區或國家的研究,並且在比較這些結果和由於不同的建模方法和潛在的發表偏倚,綜合效應難以評估。

就在剛剛,復旦大學闞海東團隊在國際頂級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IF=71)在線發表題為“Ambient Particulate Air Pollution and Daily Mortality in 652 Cities.”的研究論文,該研究從24個國家或地區的652個城市收集了死亡率和空氣汙染的每日數據,評估了可吸入顆粒物(PM):空氣動力學直徑為10μm(PM10)或更小和空氣動力學直徑為2.5μm(PM2.5)與多個國家或地區心血管和呼吸系統的死亡率。

全球規模最大,復旦大學揭示空氣汙染越嚴重,死亡率越高

結果發現,PM10濃度每立方米增加10微克(2天移動平均值,代表當前和前一天的平均值),即增加了0.44%,那麼每日心血管死亡率增加了0.36%,每日呼吸系統死亡率增加了0.47%;PM2.5濃度每立方米增加10微克(2天移動平均值,代表當前和前一天的平均值),即增加了0.68%,那麼每日心血管死亡率增加了0.55%,每日呼吸系統死亡率增加了0.74%。調整氣態汙染物後,這些關聯依然顯著關聯。彙總的濃度 - 響應曲線顯示,隨著PM濃度的增加,日死亡率持續增加。總而言之,數據顯示,全球600多個城市的短期接觸PM10和PM2.5與心血管和呼吸系統死亡率之間存在獨立關聯。 這些數據強化了區域和地方研究中確定的死亡率與PM濃度之間存在聯繫的證據。 最後,NEJM發表了題為“Do We Really Need Another Time-Series Study of the PM2.5–Mortality Association?”的點評文章,系統盤點了該研究成果,指出該研究具有深遠的政策含義,特別是考慮到沒有發現效果的閾值。即使是空氣質量相對較好的高收入國家,例如美國,仍然可以通過進一步降低環境PM濃度(即低於目前的NAAQS)而看到公共健康效益。 短期暴露於環境空氣汙染對健康的不利影響已有詳細記載。顆粒物質(PM)尤其引起公眾健康問題,因為它的毒性和人類對這種汙染物的廣泛接觸。PM包括空氣動力學直徑為10μm(PM10)或更小的和空氣動力學直徑為2.5μm或更小(PM2.5)的細顆粒,從燃燒源排出或通過大氣化學轉化形成。鑑於有關其健康影響的廣泛證據,PM10和PM2.5的每日和每年平均濃度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空氣質量指南和主要國家的標準進行管理。 許多研究已經探討了短期PM暴露與每日死亡率之間的關聯。然而,大多數證據來自單個城市,地區或國家的研究,並且在比較這些結果和由於不同的建模方法和潛在的發表偏倚,綜合效應難以評估。這些侷限性可以通過執行國際多中心研究來解決,這些研究採用相同的分析方案和模型規範來估計PM10和PM2.5暴露與全因死亡率的全球代表性關聯。 該研究建立了多城市多國(MCC)合作研究網絡,對天氣或氣候對死亡率的影響進行全球評估。這個網絡使研究人員能夠檢查和比較PM濃度與全球,區域和國家層面的心血管和呼吸系統死亡率。 該研究評估了可吸入顆粒物(PM):空氣動力學直徑為10μm(PM10)或更小和空氣動力學直徑為2.5μm(PM2.5)與多個國家或地區心血管和呼吸系統的死亡率。從24個國家或地區的652個城市收集了死亡率和空氣汙染的每日數據。彙總每個城市的濃度 - 響應曲線,以便得出全球估計值。 PM10濃度每立方米增加10微克(2天移動平均值,代表當前和前一天的平均值),即增加了0.44%,那麼每日心血管死亡率增加了0.36%,每日呼吸系統死亡率增加了0.47%;PM2.5濃度每立方米增加10微克(2天移動平均值,代表當前和前一天的平均值),即增加了0.68%,那麼每日心血管死亡率增加了0.55%,每日呼吸系統死亡率增加了0.74%。調整氣態汙染物後,這些關聯依然顯著關聯。彙總的濃度 - 響應曲線顯示,隨著PM濃度的增加,日死亡率持續增加。 總而言之,數據顯示,全球600多個城市的短期接觸PM10和PM2.5與心血管和呼吸系統死亡率之間存在獨立關聯。 這些數據強化了區域和地方研究中確定的死亡率與PM濃度之間存在聯繫的證據。 參考信息: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1817364?query=featured_home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e190905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