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攻堅英雄連”的鐵血豪情

上世紀80年代的老山作戰,基本上以防禦為主,即使偶爾在敵人猖獗時主動出擊,也是任務完成後即回撤。蘭州軍區“兩山輪戰”期間,防禦作戰不計其數,但進攻戰鬥只有4次。其中蘭州軍區組織21軍61師開展的“10.19”拔點作戰(代號34-1工程)引人矚目。

一、利劍出鞘

“10.19”拔點作戰主要想“拔”掉的是敵軍55號陣地這根“卡喉刺”。

該陣地位於伸向我八里河東山的一個孤立山頭,雖說直線距離僅有180米,可是它的防禦工事堅固、位置顯要、火力強大,而且四周雷場、陷阱、竹籤陣密佈,易守難攻。敵人憑藉有利地形和背後4個陣地的有力支援,用2挺重機槍和12處明暗火力點,白天對我陣地火力控制,夜間頻頻騷擾襲擊,令我軍防禦備受影響,給養運輸困難重重。不拔掉或重創它,無以除後患。

駐紮55號陣地的是敵陸軍主力314師818團,該師早年與美作戰時就以防禦頑強和擅長伏擊著稱,是一個難啃的硬骨頭。“沒有金鋼鑽,不攬瓷器活”。我方派出的陣容是61師182團,這個團也非等閒之輩,曾在中國解放戰爭中獲得過“鐵錘子團”稱號。我們要用“鐵錘”砸爛難啃的“硬骨頭”。

老山“攻堅英雄連”的鐵血豪情

誓師大會

老山“攻堅英雄連”的鐵血豪情

鐵錘突擊隊戰旗

為了以最低的傷亡代價奪取勝利,我方在進攻前做足了“功課”。

通過技術比武,61師選拔出49名“拔點突擊隊員”——主要來自61師182團,個別是兄弟單位的專業兵種——對他們進行為期85天的“突擊隊強化集訓”。這次高強度的魔鬼式集訓,對所有戰士的體力和意志都是一場嚴苛殘酷的“極限挑戰”。即使30年後憶起,親歷者仍不寒而慄。

首先是體能訓練,每人每天負重至少40公斤完成25公里越野跑(步兵揹負全彈匣八一式衝鋒槍1支、滿彈匣3個、手榴彈7顆,再加水壺、刀具、工兵鏟、防毒面具、鋼盔等,總重40公斤;班長多背一個2公斤的小電臺;工兵、通信兵、噴火兵等揹負器材都在60公斤以上);其次是戰術訓練,在野戰環境下,每天對單兵戰術和突擊配合進行實彈預演、沙盤推演,直到爛熟於心;最後是抵近偵查、排雷開道,為發動攻擊做準備……集訓再苦再累大家都默默忍受,因為所有人都明白:在戰場上拼的是超常的體力和嚴密的配合,如果跑不動、無謀略,就只能當炮灰!

按照“10.19”作戰計劃,突擊隊預先潛伏到指定地點後,我軍對其他陣地發動佯攻,待成功誤導敵軍後,再集中力量突襲55號陣地,完成拔點任務後回撤。

1986年10月19日凌晨3時,由步兵、炮兵、電子空間對抗、工兵協同作戰的進攻拉開序幕。首先上場的是49名突擊隊員和200多人的助攻掩護分隊,他們兵分兩路向55號陣地包抄而去。

3營營長狄國平率領右路正面進攻,突擊群群長為9連副連長趙怡忠、副群長為3排長任長軍。3營副營長張永輝帶領左路打側面,並向敵後穿插斷敵退路,突擊群長為9連副連長萬忠勇。由於是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陌生環境夜行軍,為了防止暴露行蹤,每個人又相距較遠,加之地面尖石密佈,因而右路1600米的行進路線,大家竟然爬行了近9個小時。

確認兩路突擊隊相繼到達距離敵人200米遠的指定潛伏點後,19日12時整,炮兵上場。剎那間,萬炮齊鳴,敵軍陣地一片火海……在持續一個小時的猛烈炮擊中,我軍幾十門火炮炮管被打得通紅,炮手只得把被褥浸溼後綁在炮管上進行降溫。

13時許,第一輪炮擊結束,緊接著,第二輪炮擊有序啟動——先是120毫米火炮,其次是122榴彈炮,再是曲射火炮,最後是直瞄炮。我軍不同型號的炮彈從炮管中呼嘯而出,掩護著兩路突擊隊的出擊,分層次、分階段地落在距離敵軍陣地200米、100米、50米和0米的地方。

當破障隊起爆地雷,開闢出一條衝鋒通道時,突擊隊員如猛虎般一躍而起,踩著被炸燙的虛土向60度以上的山坡衝上去……戰鬥激烈而又短暫,僅僅二三十分鐘就結束了戰鬥。13:55左右,完成拔點任務的突擊隊開始回撤。回撤時不必躲藏,炮擊也清除了地雷,因而進行迅速,用時1個小時。

此次“10.19”戰鬥十分激烈,短時間內斃敵152人,繳獲裝備器材70餘件,摧毀55號陣地屯兵洞4個、明暗火力點29個……而我軍犧牲6人,傷12人,以較少的代價取得了豐碩的戰果。

此次作戰,看似只有一個加強連作戰的規模,實則動用了整個師的力量,不但有為期3個月的集訓,還有多兵種的緊密配合,真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

老山“攻堅英雄連”的鐵血豪情

中央軍委授予61師182團9連“攻堅英雄連”的榮譽稱號

1987年5月,中央軍委授予9連“攻堅英雄連”的榮譽稱號,副連長趙怡忠,戰士欒智平兩名同志分別被中央軍委和成都軍區授予“戰鬥英雄”的榮譽稱號,2班、3排榮立集體一等功,5班榮立集體二等功,炊事班榮立集體三等功,湧現出一等功臣17名,二等功臣26名,三等功臣30名,19人火線入黨。

二、血性英雄

提起對越“10.19”拔點作戰的英雄們,王偉功如數家珍:“在八里河東山戰場,被戰士們稱為‘中國巴頓’的副師長趙文瀧、182團3營長狄國平、9連連長黃朝耀、副連長趙怡忠、萬忠勇、3排長任長軍、7班長王常興、8班長周旭陽、1班長白安周、戰士欒智平……”

61師182團3營營長狄國平——

老山“攻堅英雄連”的鐵血豪情

狄國平

狄國平是電視劇《亮劍》中“李雲龍式”的戰士,他一直有“特立獨行”、“不按規則出牌”的毛病,因此師常委會確定他為突擊隊長時,就曾對他“約法三章”,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必須堅守前線指揮所指揮,不得擅離職守。可他上了前線,一聽到槍聲就按捺不住內心的興奮,就“忘乎所以”——他總是將自己當成“一線突擊隊員”,衝在戰鬥的最前沿。

潛伏時,他擅離職守,像普通偵察員一樣查看地形,差點延誤了開炮時間;進攻時,他再次違反戰場紀律,衝在最前面;回撤時,他發現少了戰士臧振林(在此次作戰中壯烈犧牲,僅在樹上尋到一截殘肢,一等功臣),不顧“禁令”獨自返回55號陣地被敵軍炮火震昏,幸被通信員韓勝和拼死相救才回到安全地帶……

對於這些錯誤,狄國平事後“解釋”道:“我在偵察時發現了‘無名3號洞’,給戰士找到了絕佳的藏身之所,避免了重大傷亡;衝在前面,能最精準地實現動態指揮;不拉下任何一位戰友,是我的責任所在!”戰後,他主動提出自己是幹部不參與評功,而他所在的營也無人搶獎爭功,因為狄國平將所有人在戰場上的表現都看得一清二楚。

182團3營9連副連長趙怡忠——

老山“攻堅英雄連”的鐵血豪情

趙怡忠戰前在誓師大會上發言

趙怡忠剛衝到敵55號陣地下,就被敵人的步槍子彈擊中左臂,撲倒在地。殷書照給他簡單包紮完傷口後,他又衝到了前面一處彈坑。再次衝鋒時,趙怡忠預見到危險,對殷書照大喊:“快臥倒!”,同時將他推倒在地。敵方70號陣地飛來的14.5毫米高射機槍子彈擊中了趙怡忠,他剛包紮過的小臂瞬間被打飛,斷肢鮮血噴濺。即使如此,堅強的趙怡忠仍左腿跪地、右腿前蹲,揮著完好的右臂繼續指揮:“快向右穿插,動作快,拿下3號洞!”

很快,他就支撐不住倒在地上。殷書照和戰士趙恩華要揹他撤離救護,可趙怡忠仍掙扎想去衝鋒。阻止不下,他們請示上級後命令趙怡忠回撤。可趙怡忠仍不甘心,用右臂的殘力反覆推開他們,他們只得將他緊緊抱住。趙怡忠昏厥後,趙恩華(一等功臣)和兩名軍工抬著趙怡忠緊急回撤救護,豈料一枚炮彈在頭頂爆炸,4人同時中彈身亡……

趙怡忠軟磨硬泡才上了前線,他犧牲後被追授為一等功臣,被中央軍委追授為“戰鬥英雄”榮譽稱號。

老山“攻堅英雄連”的鐵血豪情

“戰鬥英雄”趙怡忠牲犧時兒子才只有4個月

182團3營9連3排排長任長軍——

老山“攻堅英雄連”的鐵血豪情

一等功臣萬忠勇,現任四川省內江軍分區司令員

任長軍軍事技能出色,是9連公認的“兵頭兒”。作為突擊隊員兼指揮,他身負武器裝備43公斤(背有4套子彈袋,16個彈夾圍滿前胸後背,帶了12顆手榴彈、12枚手雷,另有微聲衝鋒槍、八一式衝鋒槍和手槍等),猶如一個能夠行走跳躍的武器庫。從這身超負載的披掛看,他哪是去打仗,明明是去拼命!在戰鬥中,他的身體多處被炮彈彈片和子彈擊中,好在他“全副武裝”,後背的彈夾幫他擋住了兩顆致命的子彈,前胸的子彈袋替他化解了彈片的衝擊。即使如此,他仍然被炸傷右臂,身負重傷。

182團3營9連3排7班班長王常興——

老山“攻堅英雄連”的鐵血豪情

王常興

王常興衝到敵4號屯兵洞頂,用手語指揮其他戰士呈戰鬥隊形分散,伺機殲敵。他抓起兩顆手榴彈和數個炸藥包拉開引信甩進洞中,可一直未見爆炸。敵軍的火力向他們一陣猛打,他們伏在地上不得動彈。屯兵洞內的敵軍不停地向外投手雷,其中3顆在他身邊爆炸,王常興臀部、腿部和手臂均被炸傷。其他戰士打算過來救護,他手一揮:“別管我,你們繼續打!”

為了給其他戰士創造攻擊機會,他向越軍掃射吸引火力時再次中彈。他阻擊掩護其他戰士炸燬了4號屯兵洞,並主動提出留在55號陣地。身負重傷的王常興發現敵軍不斷增援,覺得自己可能被俘時,打算拉響“光榮彈”一死了之。幸虧他及時發現欒智平衝了上來,才在欒智平的機智救護下絕路逢生。

182團3營9連3排9班副班長欒智平——

老山“攻堅英雄連”的鐵血豪情

欒智平

在衝鋒時,欒智平見戰友張晉康被炮彈掀翻,炸掉了半個臉頰,噴湧的鮮血染了他一身。他怒火中燒,毫不顧及眼前未經摸排的雷區,沿著60度以上的陡坡一路奔衝到距55號陣地20米前。

此時,敵人從一號工事丟出兩枚手雷,一枚在他左側5米處炸開,另一枚被他快速揀起丟回空爆。此外,他還順勢將腰間的手榴彈投進一號工事。爆炸的硝煙尚未散去,他已經衝入1號火力點,開槍消滅了敵人。

他藉助塹壕衝到2號火力點,發現地上只有一堆丟棄的手雷,敵人已逃進與之相通的一號屯兵洞。此時3號火力點向他射擊,他及時躲過,並翻出2號火力點,快速穿過戰壕頂部,從3號火力點的死角連投兩顆手榴彈。聽到敵人鬼哭狼嚎後他再次跳進戰壕,身貼壕壁用槍呈90度掃射洞內,一連肅清了3個火力點。此後,他與戰友配合又殲滅了4—6號火力點。一號屯兵洞是55號陣地排指揮所,由鋼筋混凝土構築,洞頂還覆有3層圓木,洞口小而低,並藏有闇火力點。

敵軍火力強大,欒智平和戰友投出最後兩顆手榴彈後,撤回2號火力點收集手雷補充彈藥。再次進攻時,在戰友的掩護下,他將捆有20顆手雷的炸藥包同時引燃,使勁丟進敵洞,沒想到敵人又反投了出來,他顧不上思考轉手又向洞裡扔去。“轟”地一聲,堅固的屯兵洞被毀,欒智平也被爆炸衝擊波震飛到6米開外……

他清醒後,發現了身負重傷的王常興。見敵軍增援越來越多,撤離線路被嚴密封鎖,他只得利用塹壕、彈坑,連拖帶揹著王常興不斷移動位置躲藏。見一時回撤無望,他反其道而行之,返回55號陣地隱蔽。他用步槍頂著鋼盔做成假目標,讓越軍把鋼盔打得稀爛後放倒,佯裝陣亡讓敵人放棄追擊……

此次激戰,欒智平帶領突擊隊員共滅敵十餘人,拔除火力點6個、屯兵洞1個,繳獲步槍1支、電臺1部,並輾轉救回王常興,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19歲的欒智平被成都軍區授予“戰鬥英雄”稱號。

182團3營9連3排8班班長周旭陽——

老山“攻堅英雄連”的鐵血豪情

周旭陽

周旭陽是182團政委的警衛員,為了參加突擊隊,沒少給政委“做工作”。他早年當新兵訓練時,曾以一連串流暢的出槍、臥倒、匍匐前進、射擊、隱蔽等動作,看傻了前來觀摩的新老戰士。投彈時,他動作輕捷,一出手就是令人驚訝的75米!他射擊精準,曾創下機槍點射10發98環的超高紀錄。

在“10.19”作戰中,他兩次與死神擦肩而過:在攀登一處陡坡時,周旭陽右腳感覺踩到地雷便迅速止步,同時重心後傾抽回右腳。只聽“叭”的一響,周旭陽的鞋底鋼板被炸斷,保住了腿腳。原來這是一枚觸發雷,由於周旭陽腳下利索,壓力小於7公斤,地雷頂上的撞針只觸發到上半部分雷管,未引爆下面的雷體。在55號陣地,一枚迫擊炮彈自空向他砸落下來,蹭到身旁的石頭斜面,滑進側面戰壕才炸開,身旁的戰士陶克業(一等功臣)不幸被彈片擊中頭部身亡,周旭陽劫後重生。

182團炮兵營105炮連8班班長蘇偉——

老山“攻堅英雄連”的鐵血豪情

蘇偉

1986年10月19日凌晨1時,蘇偉與代理排長王平共6人按要求秘密潛伏至-41號高地,並進行火炮校驗、火力點標定等準備工作。12:25,蘇偉一行向敵-55號陣地秘密進發。12:50,上級命令向6個未被摧毀的敵方火力點進行炮擊。蘇偉隨機帶領瞄準手張衛東、彈藥手李華進入炮位,並向敵前沿陣地火力點逐一炮擊。

“轟、轟、轟!”,全班7分鐘內發射炮彈6發,直接射進敵人的槍眼,6個火力點全部被摧毀。第7發炮彈裝填炮膛後出現故障,無法擊發,蘇偉命令其他人員撤出炮位,自己獨自排除了火炮故障。發現我方戰士出現在敵-55號陣地時,他及時調整角度,將炮彈射向敵後方陣地。蘇偉帶領全班戰友撤回- 41號陣地,並一直潛伏至次日凌晨6時接到上級命令後才安全撤離。

因105炮連8班在“10.19”作戰中戰績輝煌,上級為8班記集體一等功,個人一等功1個。按照慣例,若集體記一等功,個人一等功一定歸指揮有力的班長蘇偉。誰都沒想到,來自城市的蘇偉將一等功的閃亮榮譽指標,讓給了農村籍戰士張衛東。按照當時的安置政策,城市籍戰士退伍後即可分配正式工作,而農村籍戰士只有榮立二等功以上才會安排工作。出讓榮譽後,上級又專門為蘇偉記個人三等戰功1次。張衛東復員後被分配到了不錯的政府機關工作;蘇偉因讓功,復員後無法進入政府機關,他在某高校電工班卻無怨無悔地工作了30年……

三、尊崇英雄

英雄戰士大多不是影視片中完美無缺的藝術形象,而是活生生、極普通的血肉之軀。他們在戰場上是孤膽英雄、血性男兒,可是一旦離開部隊和戰場,回到繁華城市和人情社會,他們在長期從軍生涯中形成的許多優秀品質——純正無私的思想、剛正不阿的性格、服從命令的堅定——常常成為阻礙他們在利益社會和市儈生活立足發展的絆腳石。在“聰明人”和世故者的眼中,他們除了打仗一流,其他方面平庸無趣甚至一塌糊塗,而且身上的“毛病”常常多不枚舉:大嗓門,愛爆粗口,脾氣暴躁,意氣用事……

狄國平、欒智平、王常興、白安周等一批戰鬥英雄,一個個都是呱呱叫!可最終他們都相繼轉業回到了老家。由於各方面原因,許多老山戰士生活平庸、經濟窘迫,他們極少提及早年自己的英雄事蹟,他們金光閃閃的價值逐漸被盲目追星逐利的人們所淡忘。

2015年10月,王偉功陪同1986年“10.19”作戰左路突擊群長、現任四川省內江軍分區司令員萬忠勇,前往四川省資中縣山區走訪當年61師“10.19”作戰中犧牲的兩位一等功烈士家庭。

當他們看到烈士家庭居住在即將倒塌的土屋、在室外搭建簡易大棚居住時,刺目的貧寒讓所有人忍不住老淚縱橫。他們來到烈士墓前祭奠,自責烈士犧牲近30年後才前來探望。事後,大家紛紛掏出所帶現金,全部捐贈給烈士家屬。此後,他們又多次尋訪並集資數萬元,給烈士家庭重新蓋起了新瓦房,以告慰英雄的在天之靈。

以下是當時的情景:

老山“攻堅英雄連”的鐵血豪情

羅國盛烈士的父母已經去世,哥哥(中)拿到萬忠勇司令員(右)送來的慰問金激動不已!王偉功(左)

老山“攻堅英雄連”的鐵血豪情

楊代寬烈士96歲的老父親

老山“攻堅英雄連”的鐵血豪情

30多年來老人在屋裡土牆上的相框裡寄託著對兒子的全部思念

老山“攻堅英雄連”的鐵血豪情

楊代寬烈士的戰友和地方政府看望老父親(後排左4),狄國平(後左1)、萬忠勇(後右3)

原61師政委、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張海陽獲悉此事後,語重心長地對大家說:“永遠不能忘記犧牲的戰友,永遠不能忘記參戰老兵及其親屬。”

老山“攻堅英雄連”的鐵血豪情

師政委張海陽(右)團政委袁建國(左)當年為突擊隊壯行

文圖:劉峰 王偉功 大湖 等 編輯整理:劉靜 凱凱 大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