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何以具有思想力

孫正聿 | 哲學何以具有思想力

哲學是思想中所把握到的時代。立時代之潮頭,發思想之先聲,以關於時代的真理而規範和引導人類的思想和行為,進而塑造新的時代精神並引領人類文明形態變革,這是哲學的思想力之所在,也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致思取向和歷史使命之所在。

1

哲學思想的“文明內涵”

思想力,首先是以某種“背景知識”和“概念框架”去把握現實和研究問題的“洞察力”。用什麼樣的背景知識和概念框架把握現實和研究問題,直接決定思想的廣度、深度和力度。任何一種真正的哲學理論,都是人類文明的思想總結和理論昇華,都具有其深厚的和深刻的文明內涵。哲學的思想力,首先是以其深厚的和深刻的文明內涵為基礎的。正因如此,在系統總結和深切反思全部哲學史的基礎上,恩格斯明確地提出,所謂的“辯證哲學”,就是一種“建立在通曉思維的歷史和成就的基礎上的理論思維”。①

哲學的理論思維具有深厚的和深刻的文明內涵。在論述黑格爾的“辯證哲學”時,恩格斯就特別強調,黑格爾的辯證法是以最宏偉的形式總結了全部哲學發展,是二千五百多年的哲學發展所達到的成果,黑格爾的每個範疇都是哲學史上的一個階段,黑格爾哲學的思想力量就在於它的“巨大的歷史感”。同樣,列寧也指出,黑格爾的辯證法是思想史的概括,黑格爾是把他的概念、範疇的自己發展和全部哲學史聯繫起來了,因而他才能把世界理解為描述為一個過程,從而形成了自覺形態的辯證法理論。訴諸黑格爾的主要著作———《精神現象學》《邏輯學》和《哲學史講演錄》,我們就會發現,黑格爾的“辯證哲學”,正是在人的精神歷程、人類的文明進步和哲學的概念發展的“三者一致”中,構築了理論形態的“現實自我意識”———作為“法國革命的德國理論”的“關於時代的真理”。黑格爾的“關於時代的真理”,深層地蘊含了他對文明史的思想總結和理論昇華,具有深厚的和深刻的文明內涵。

哲學作為理論形態的人類自我意識,它的思想內涵,直接地取決於人類關於自身存在的自我意識,深層地則取決於現實的人的歷史性存在。離開對“現實的人及其歷史發展”的理論把握,哲學思想的文明內涵就失去了真實基礎。馬克思的哲學革命,首先就在於馬克思不是以“抽象的人”而是以“現實的人”為立足點和出發點,從“人的歷史活動”所構成的“人的歷史形態”去看待人類的文明史,構成了超越黑格爾的“思想的內涵邏輯”的“歷史的內涵邏輯”,從而使馬克思主義哲學具有了最為真實的文明內涵,展現出最為真實的哲學思想力量。

關於人類存在的歷史形態,馬克思從宏闊的文明史視野,將其概括為“人的依賴關係”“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和“建立在個人全面發展和他們共同的社會生產能力成為他們的社會財富這一基礎上的自由個性”這三大歷史形態。②人類存在的三大歷史形態,不僅具有深刻的文明史內涵,而且從根本上規定了哲學的歷史任務。哲學的思想力,首先就在於它在何種程度上揭示了人的歷史形態的文明內涵。從整個哲學史看,正是以表徵人類存在的三大歷史形態及其文明史內涵為使命,哲學經歷了從表徵“人的依賴關係”的“確立神聖形象”,到表徵“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的“揭露神聖形象”,再到表徵“人的自由個性”的“揭露非神聖形象”的歷史演進。對於表徵人的歷史形態及其文明內涵的哲學史,馬克思作出如下的精闢論斷:“真理的彼岸世界消逝以後,歷史的任務就是確立此岸世界的真理。人的自我異化的神聖形象被揭穿以後,揭露具有非神聖形象的自我異化,就成了為歷史服務的哲學的迫切任務。於是,對天國的批判變成對塵世的批判,對宗教的批判變成對法的批判,對神學的批判變成對政治的批判。”③這既是馬克思以人類存在的歷史形態及其文明史內涵為基礎所描述的哲學史,也是馬克思以哲學史的文明內涵為根據所提出的哲學使命。

哲學是歷史性的思想,哲學史則是思想性的歷史。在哲學的思想性的歷史中,不僅承載著文明的歷史性內涵,而且構成了人類認識發展的“階梯”和“支撐點”。哲學的“思想力”,從根本上說,就在於它的具有文明史內涵的“概念”“範疇”“理念”,為人類擴展和深化對“世界”的理解,提供了新的“階梯”和“支撐點”。這個“階梯”和“支撐點”,就是恩格斯所說的“建立在通曉思維的歷史和成就的基礎上的理論思維”。與此相反,如果離開對文明史的思想總結和理論昇華,離開把握現實和研究問題的“階梯”和“支撐點”,把哲學當作“可以用來套在任何議題上的刻板公式”、“可以用來在缺乏思想和實證知識的時候及時搪塞一下的詞彙語錄”,這樣的哲學就只能是恩格斯尖銳批評的“壞的時髦哲學”④,因此也就失去了哲學的思想力。

2

哲學思想的“時代內涵”

思想力,是穿透現實的表象和問題的迷霧的洞察力。具有思想力的哲學,總是形成於兩個基本向度的統一,即“向上的兼容性”與“時代的容涵性”的統一。

“向上的兼容性”即哲學的“文明內涵”,是以巨大的歷史尺度和恢宏的歷史內容去觀照哲學所面向的時代;“時代的容涵性”即哲學的“時代內涵”,則是以敏銳的洞察力和高度的概括力去審度時代的重大問題。哲學的“文明內涵”規範著自己在何種程度上把握到現實的本質和趨勢,哲學的“時代內涵”則規範著自己在何種程度上成為“思想中所把握到的時代”。哲學的“文明內涵”由於其“時代內涵”而獲得把握和表徵時代的意義和價值,哲學的“時代內涵”則由於其“文明內涵”而獲得把握和表徵時代的力度和深度。離開“文明內涵”的“時代內涵”,只能是一種外在的、淺薄的、時髦的贗品;離開“時代內涵”的“文明內涵”,也只能是一種繁瑣的、經院的、教條的說教。只有以“文明內涵”奠基“時代內涵”而又以“時代內涵”活化“文明內涵”,哲學才能既成為“時代精神的精華”又成為“文明的活的靈魂”,才能真正地、真實地顯示其塑造和引導新的時代精神的“思想力”。

在評論黑格爾的思辨哲學時,馬克思指出,這個思辨的哲學體系有三個因素:

一是形而上學地改了裝的、脫離了人的自然;

二是形而上學地改了裝的、脫離了自然的精神;

三是形而上學地改了裝的以上兩個因素的統一,即現實的人和現實的人類。

那麼,為什麼黑格爾把“自然”“精神”和“現實的人”神秘化地描述為“無人身的理性”的自我運動呢?馬克思深刻地指出,黑格爾是以“最抽象的形式”表述了“最現實的人類狀況”,即“個人現在受抽象統治,而他們以前是相互依賴的。但是,抽象或觀念,無非是那些統治個人的物質關係的理論表現”⑤。這表明,黑格爾的“思辨”和“抽象”,既不是他個人的“偏好”,更不是他個人的“編造”,而是根源於哲學所把握的時代———現實被“抽象”統治。在這個意義上,黑格爾的思辨哲學就不是遠離了時代,而是以“抽象”的哲學表徵了受“抽象”統治的現實。這是黑格爾哲學的“時代內涵”,也是黑格爾哲學以理論的方式洞察和把握時代的“思想力”。

黑格爾以“抽象”的哲學表徵了受“抽象”統治的時代,

然而,黑格爾並沒有自覺到他的“抽象”的哲學“無非是那些統治個人的物質關係的理論表現”,因而並沒有本質地揭示出真正的“時代內涵”。與此相反,馬克思是從“現實的人”及其“現實的歷史”出發,深切地揭示了“統治個人的物質關係”,即“資本”與“勞動”的關係。在“現實的歷史”即資本主義社會里,“資本”是“支配一切的經濟權力”,並以“物和物的關係”掩蓋了資本主義社會的“人和人的關係”。在資本主義社會里,“現實的人”就是受“資本”支配的人,“現實的歷史”就是受“資本”支配的歷史,“人的存在”就是“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存在,“資本主義時代”就是受“抽象”(資本)統治的時代。這是馬克思所揭示的“現實的歷史”的最深刻的“時代內涵”,顯示了馬克思主義哲學透視和揭示資本主義時代本質的最深刻的“思想力”。

哲學作為“思想中所把握到的時代”,它不僅理論地表徵了自己的時代,而且理論地表現著哲學家對時代的不同理解和要求。作為“法國革命的德國理論”,黑格爾的哲學使命是以“普遍理性”為資本主義的合理性奠基,因此只能是以“最抽象”的形式表達人的“最現實”的存在———“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存在,而不是致力於把人從對物的依賴性中解放出來。與此相反,以“人類解放”為價值訴求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則不僅致力於揭示個人受“抽象”(資本)統治的現實,而且要求把個人從“抽象”(資本)的統治中解放出來,把“資本”的獨立性和個性變為人自己的獨立性和個性。這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塑造和引領新的“時代精神”的偉大的“思想力”。

3

哲學思想的“內涵邏輯”

哲學思想的文明內涵和時代內涵,實現於哲學的邏輯化的概念發展體系之中,實現於哲學理論的“各個環節的必然性”之中,實現於哲學的“內涵邏輯”之中。哲學的思想力,在其現實性上,體現為它的理論的邏輯力量、理論的說服力量、撞擊人的理論思維的征服力量。正如馬克思所說:“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⑥以理論的徹底性為內容的邏輯力量,是哲學思想力的最為直接和最為現實的生動體現。

哲學思想的邏輯力量,是一種源於現實而又超越現實的思想力量。任何重大的哲學問題都源於重大的現實問題,任何重大的現實問題都深層地蘊含重大的哲學問題。哲學以其邏輯化的概念體系去觀照現實,才能超越感覺的雜多性、表象的流變性、情感的狹隘性和意志的主觀性,全面地反映現實、深層地透視現實、理性地反觀現實、理想地引導現實,把現實昇華為“思想中所能把握到的時代”。用現實活化哲學的概念體系,又用活化了的哲學概念體系去照亮現實,既生動地體現了哲學思想的力量源泉,又深刻地實現了哲學理論的思想力量。馬克思在對“現實的歷史”即資本主義社會的研究中,首先是把資本主義社會作為“完整的表象蒸發為抽象的規定”,然後又把資本主義社會整體的“多樣性的統一”和“許多規定的綜合”以《資本論》的概念發展體系再現出來。這個以理論的方式“再現”資本主義社會的概念發展體系,就是馬克思在“思想中所把握到的時代”,就是《資本論》所照亮的“現實的歷史”。哲學洞察和把握時代的思想力,在《資本論》的邏輯化的概念體系中生動地展現出來。

哲學思想的邏輯力量,不僅深刻地體現在它的邏輯化的概念體系之中,而且更為深刻地體現在它以“術語的革命”而實現觀念變革的理念創新之中。在《資本論》英文版序言中,恩格斯明確地指出,“一門科學提出的每一種新見解都包含這門科學的術語的革命”⑦。“術語的革命”,是賦予“術語”以具有革命性的新的思想內涵,是賦予概念、範疇以具有創新性的理論內容,是實現人的世界圖景、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的變革,因而是改變人的基本觀念的思想力量。馬克思的《資本論》,不是以“商品”“貨幣”“資本”等“術語”去描述“物和物的關係”,而是從這些“物和物的關係”中去揭示“人和人的關係”,從而實現了真正的“術語的革命”,賦予這些“術語”以具有革命性的新的思想內涵,實現了具有真正的革命性的觀念變革。在《資本論》中,馬克思以“商品”的二重性而探究“勞動”的二重性,又以“勞動”的二重性而深究“商品”的二重性;從作為“特殊的商品”的“貨幣”的二重性而探究“作為資本的貨幣”,又以“作為資本的貨幣”而深究“剩餘價值的生產”,不僅實現了“商品”“貨幣”“資本”的“術語革命”,而且深刻地揭示了“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現實存在方式,進而揭示了“資本運動的邏輯”和人類解放的現實道路。《資本論》的“術語革命”及其內蘊的邏輯力量,顯示了馬克思主義哲學以理論照亮現實的強大的思想力。

在“歷史轉變為世界歷史”的“程度”發生質的飛躍的“我們的時代”,正在形成以社會信息化、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文化多元化為主要標誌的新的時代特徵。在“我們的時代”,“發展”已經成為“後殖民時代”的核心理念,“信息”已經成為“後工業文明”的主要標誌,“對話”已經成為“後哲學文化”的基本方式。作為思想中所把握到的“我們的時代”,哲學正在形成源於我們時代的“術語的革命”,賦予“哲學”及其基本範疇以新的時代內涵,展現了哲學塑造和引領新的時代精神的思想力。

在“我們的時代”,哲學的“術語革命”,比較深刻地體現在:對於“哲學”,我們不僅將其視為“理論形態的人類自我意識”,也不僅將其視為“時代性的理論形態的人類自我意識”,而且將其視為“對時代性的理論形態的人類自我意識的前提批判”,因而致力於以“哲學”的理念創新而變革人的“現實自我意識”和塑造新的時代精神;對於哲學的“世界觀”,我們不僅將其視為“關於整個世界的根本觀點”,而且將其視為“人生在世和人在途中的人的目光”,既肯定其時代性的絕對性,又承認其歷史性的相對性,因而致力於世界圖景、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的“世界觀變革”,不斷地推進社會的解放思想和哲學的思想解放;對於哲學的“反思”,我們不僅將其視為“對思想的思想”,而且將其視為“對思想的前提批判”,在對構成思想的基本信念、基本方式、基本邏輯、基本觀念和哲學理念的“前提批判”中,開拓當代哲學的無限開闊的思想空間;對於哲學所指向的“本體”,我們不僅將其視為“世界的本原”,而且將其視為“規範人的思想和行為的根源、標準和尺度”,從“標準”與“選擇”的實踐觀點去看待當代哲學的“本體論追求”,為構建當代人類的精神家園尋找“安身立命之本”,從而超越“沒有選擇的標準的生命中不堪忍受之重的本質主義的肆虐”和“沒有標準的選擇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的存在主義的焦慮”;對於哲學所提出的“理念”,我們不僅將其視為哲學家們的各異其是的“基本觀念”,而且將其視為不同時代的哲學家所形成的“關於時代的真理”,既從其“廣泛而深刻的一致性”去透視哲學思想中的時代,又從其“廣泛而深刻的矛盾性”去洞察時代的重大問題和發展趨向,進而以哲學的理念創新去引領人類文明形態的變革。這表明,僅就對“哲學”自身的理解說,切實地推進關於“哲學”及其“世界觀”“反思”“本體”“理念”的“術語的革命”,就會賦予“哲學”及其基本範疇以新的時代內涵,並因此展現“哲學”在“我們的時代”的思想力量。

4

哲學思想的“活的靈魂”

任何真正的哲學,都不僅是“時代精神的精華”,而且是“文明的活的靈魂”。哲學的“活的靈魂”,就是在對既有文明的“肯定的理解中”,又包含對它的“否定的理解”;就是不僅反映和表達自己時代的時代精神,而且塑造和引領新的時代精神。由此構成的就是哲學“範疇文明”的思想力。

哲學“範疇文明”具有雙重含義:

其一,哲學以自己的“範疇”反映和表達“時代精神”,從而構成“思想中所把握到的時代”;


其二,哲學以自己的“範疇”塑造和引領“時代精神”,從而構成“文明的活的靈魂”。

哲學“範疇文明”的雙重含義,深刻地體現了哲學是在對文明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時包含對它的“否定的理解”。

哲學對既有文明的“否定的理解”,實現於“對時代性的理論形態的人類自我意識的前提批判”。每個時代的文明,都有構成其文明形態的基本範疇,這些基本範疇都有其規範文明形態的時代內涵。馬克思把以自然經濟為基礎的“農業文明”,從人的歷史形態上確認為“人的依賴關係”,並從其文化內涵上確認為人在“神聖形象”中的“自我異化”;馬克思又把以商品經濟為基礎的“工業文明”,從人的歷史形態上確認為“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並從其文化內涵上確認為揭露人在“神聖形象”中的“自我異化”,並同時揭示其所構成的人在“非神聖形象”中的“自我異化”;馬克思還從“資本的邏輯”所造成的“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現實的歷史”出發,提出了創造文明新形態的歷史任務:以揭露人在“非神聖形象”中的“自我異化”為引導,超越“資本的邏輯”,建設“自由人的聯合體”。馬克思對“文明形態”的“前提批判”,既顯示了辯證法的“革命的、批判的本質”,又構成了“文明的活的靈魂”———塑造和引導新的時代精神。

哲學對既有文明的否定的理解,集中地體現在對“思想中所把握到的時代”———哲學的“關於時代的真理”———的前提批判。在揭示和論證哲學史之所以是“發展史”時,黑格爾就提出:哲學史上的每一種哲學所提出的“每一原則在一定時間內都曾經是主導原則”,因此,“那被推翻了的並不是這個哲學的原則,而只不過是這個原則的絕對性、究竟至上性”⑧。黑格爾對哲學“發展史”的理解,深切地揭示了哲學作為“思想中所把握到的時代”的“二重性”:其一,每一種哲學“原則”作為“時代性的理論形態的人類自我意識”的核心理念,都有其歷史的合理性,因而不僅需要對其“肯定的理解”,而且必須將其作為“環節”而“保存”在“思想性的歷史”之中;其二,每一種哲學“原則”作為“時代性的理論形態的人類自我意識”的核心理念,又有其歷史的侷限性,因而不僅需要對其“否定的理解”,而且必須“推翻”其“原則”的絕對性,以新的哲學“原則”塑造和引導新的時代精神。訴諸哲學史,從哲學所表徵的“信仰的時代”“冒險的時代”“理性的時代”“啟蒙的時代”再到“思想體系的時代”和“分析的時代”,每個時代的哲學“原則”都既具有其歷史的合理性,又蘊含了其歷史的侷限性。馬克思的哲學革命,從根本上說,就是“推翻”了包括黑格爾哲學在內的“原則”,創立了以“歷史”作為解釋原則的新世界觀———以“現實的人”作為出發點、以“人的歷史形態”作為理論內涵、以“現實的歷史”作為反思對象、以“歷史的辯證法”作為批判武器、以“人類解放”作為價值訴求的“現代唯物主義”。

哲學對既有文明的否定的理解,深刻地體現了哲學“清理地基”的批判精神。人類文明的不同時代,各有構成其自身的根據、評價其自身的標準和規範其自身的尺度,這是各種文明“大廈”得以構建的“地基”。哲學的批判,就是批判地反思作為文明“地基”的根據、標準和尺度。它追究生活信念的準則,探尋存在方式的根據,訊問真善美的標準,反思文明進步的尺度,它反對人們對既定的世界圖景、流行的思維方式、時髦的價值觀念和僵化的哲學理念採取現成接受的態度,反對人們躺在“不證自明”“天經地義”“無人質疑”的溫床上睡大覺,它啟迪人們以更高的合理性、目的性和理想性去反思自己時代的文明,把現實變成更為理想的現實。這就是作為“文明的活的靈魂”的哲學的“思想力”。

“清理地基”的哲學並不是對文明的徒然的否定,而是對文明的創造性的塑造和引導。哲學的“創造性”,從根本上說,就是哲學家從新的視野、以新的方法、用新的綜合為人類展現新的文明。因此,哲學的創造性的“思想力”,就是以辯證法的思維方式去對待人類文明,揭示既有文明的內在否定性;以辯證法的思維方式去檢討時代性的哲學理念,揭示已有哲學理念的內在否定性;在對既有文明和既定理唸的雙重批判中,以新的哲學理念塑造和引導新的時代精神,實現和推進人類文明形態的變革。這是“範疇文明”的哲學的最為根本的“思想力”。

參考文獻

①《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308 頁。

②⑤《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6 卷(上),人民出版社 1979 年版,第 104、111 頁。

③⑥《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2、9 頁。

④《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40 頁。

⑦《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 卷,人民出版社2001 年版,第32 頁。

⑧《哲學史講演錄》第一卷,商務印書館1959 年版,第40 ~41 頁。

孙正聿 | 哲学何以具有思想力
孙正聿 | 哲学何以具有思想力

【課程推薦】

點擊試聽精品課《智慧父母“慢教養”手冊》

孙正聿 | 哲学何以具有思想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