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四大黃氏宗祠,黃家人一定要去祭拜

黃氏祠堂作為黃氏家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遠在幾千年前的夏、商、周時便開始了萌芽,到宋代形成了較為完備的體系,明、清時發展到了高峰。今天,我們就一起了解一下這四座始建於明代的黃家宗祠,傳黃氏家族精神,揚黃氏家族風采!

江邊黃氏宗祠

江邊黃氏宗祠位於東菀市企石鎮江邊村的隔塘自然村和大圍自然村交界處,佔地面積654平方米。據《江邊黃氏族譜》記載,江邊黃姓先祖在南宋時,因戰亂從江夏幾經周折南遷定居於江邊,明朝嘉靖年間,黃家先賢黃學伊中舉出仕為官,官至江西撫州通判,在他的倡議之下,在此興建了黃氏宗祠。清朝咸豐九年,黃氏先賢黃龍韜因征剿太平軍有功,受朝廷封賞後,對祠堂進行了重修。

明朝四大黃氏宗祠,黃家人一定要去祭拜

江邊黃氏宗祠的正門是斗拱牌樓,高寬各12米;二、三進各設有明天井兼迴廊,三進另闢有左右廂房。江邊黃氏宗祠佈局合理,寬敞、明淨、莊嚴、大方,祠內保存有明朝海瑞題贈的楹聯一副,有黃學伊題書的正門牌匾,有清光緒皇帝嘉獎族人黃龍韜為“振威將軍”的木刻聖旨。1992年,江邊村村民集資修葺了黃氏宗祠,1998年被列為東莞市文物保護單位

黃氏大宗祠

黃氏大宗祠位於廣東省中山市西區長洲村,建於明萬曆年間。在清代、民國20年、1998年均進行了重修。黃氏大宗祠規模佈局頗大,面積達到了1600平方米。該祠坐北向南,三進三間佈局,中、後座置有左右廂房,中座左廂房曾是鄉紳聚會的地方,右廂曾作煙洲學校第三分校。

明朝四大黃氏宗祠,黃家人一定要去祭拜

黃氏大宗祠是抬梁式木架構建築,前簷置圓盤形坐鬥和如意斗拱,雕龍託腳。硬山式頂,用蠔殼作外牆,龍船脊灰雕、隔扇裝修部分木雕與精湛的灰塑、磚雕藝術品均保存完好,充分體現了黃氏家族先輩們的卓越才能和和藝術創造力。1939年,中共一區區委曾在此舉辦抗日遊擊幹部訓練班。1990年黃氏大宗祠被中山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前山黃氏宗祠

前山黃氏宗祠是一座始建於明代中期的黃氏家族祠堂,位於福建省寧德市柘榮縣仙嶼公園東角。前山黃氏宗祠的正廳祀奉河南固始祖隋內閣大學士黃隆公第八子黃推公後裔可濟公和孔氏孺人之靈位,左右分設紳衿孝節堂,兩廂為詩書禮樂四房先祖的神龕靈牌。前山黃氏宗祠原是春祀秋祭和讀書習字為一體的黃家家廟祠宇。

明朝四大黃氏宗祠,黃家人一定要去祭拜

前山黃氏宗祠曾一度被區公所和國營茶場佔用,如今遇上了盛世才得以原璧歸趙,但因年久失修,破爛不堪,勢將倒塌,祠內設施也破損嚴重,後經多次修繕見效甚微。祠堂是一個氏族興衰的標誌,是緬懷先人、弘揚宗功祖德和祭祀的場所。黃氏家族族孫黃攀銀、黃華弟、黃年齡、黃攀熾、黃承佺和黃麗媚(女)等人為首倡議重修,並帶頭捐資,激發了黃氏宗親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積極自發投工投勞和捐資,於2008年擇吉鳩工修葺,使本祠宇煥然一新,重現了昔日的風采。

浙江溫州龍灣區黃氏宗祠

龍灣黃氏宗祠始建於明朝嘉靖三年,位於浙江省溫州市龍灣區萼芳村,黃氏先祖黃良遇從樂清遷居,選擇二都街邊定居,是萼芳村黃氏的始遷祖。黃氏宗祠前面原有一個較大的池塘,俗稱祠堂丼,其實是原永興堡內河。池水尚清,成為附近村民洗衣洗菜之場所,也是附近小孩玩水的地方。時有人在此垂釣,有人在此養鴨鵝之類的。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池塘逐漸被人填埋建房,淡出人們的視線。

明朝四大黃氏宗祠,黃家人一定要去祭拜

清康熙五十二年,黃氏十二世黃東華在家辦蒙館。乾隆十二年改名為永場書院,主要教授學童識字和道德知識,現百姓習慣叫這個地方為“書院角”。乾隆十五年,遷入黃氏宗祠續辦。光緒九年,永強書院併入了羅山書院。辦學時間達170年,為地方培養了很多人才。永嘉鹽場官程雲驥特贈“永強儒宗”四字,以表彰黃氏家族為地方培養人才,可惜其匾額於“文革”中,隨家譜被焚燬。

黃氏宗祠是凝聚黃氏家族血緣和感情的紐帶,作為黃氏家族悠久歷史和傳統文化的象徵與標誌,是每一個黃家人都必須知曉和了解的地方。這四座始建於明朝時的黃氏宗祠,是黃家先祖遺留給我們每個黃氏族人的瑰寶,是天下黃氏歸一家的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