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悼王開始,楚國連出了4位明君,結果還是敗給了秦國

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七國分別是:秦國、楚國、齊國、燕國、趙國、魏國、韓國。在戰國七雄中,楚國地域最為遼闊,也是戰國七雄中的一流強國。在戰國初期,也即楚惠王、楚簡王這兩位君主在位時,楚國的國力得到恢復,從而走出了春秋末期被吳國重創的陰影。不過,在楚惠王、楚簡王之後,楚聲王這位君主不僅能力平庸,而且在位的第六年就被盜賊所殺。但是,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在楚聲王之後,楚國連續出了四位明君,分別是楚悼王、楚肅王、楚宣王以及楚威王。

楚悼王開始,楚國連出了4位明君,結果還是敗給了秦國

首先,根據《史記》、《戰國策》等史料的記載,楚聲王六年(前402年),楚聲王被“盜賊”所殺後,熊疑繼承王位,為楚悼王。楚悼王在位時,魏國、韓國、趙國這三晉已經崛起,並且經常聯手進攻楚國,這給楚悼王帶來了非常大的壓力。正當楚悼王一籌莫展的時候,魏國名將吳起來到了楚國。對此,楚悼王用人不疑,任用這位名將在楚國推行了“吳起變法”。雖然“吳起變法”的影響力不如商鞅變法,但是,其依然幫助楚國走出了困境。在吳起的幫助後,楚國訓練了一支精銳之師,為之後的中原爭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當然,比較可惜的是,楚悼王去世後,吳起不幸被殺。

楚悼王開始,楚國連出了4位明君,結果還是敗給了秦國

楚悼王二十一年(前381年),楚悼王剛去世,吳起就被反對變法的楚國大臣殺害了。對此,楚肅王即位後,立即收捕作亂的楚國大臣,以此為吳起變法的繼續實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不過,在楚國國力增強之後,楚肅王沒有急於對魏國、秦國、韓國、齊國等諸侯國出手,而是繼續休養生息。面對戰國七雄的進攻時,楚肅王也是堅持防禦為主的策略。根據《史記》、《戰國策》等史料的記載,楚肅王十一年(前370年),在位十一年的楚肅王去世,其弟弟熊良夫繼承王位,是為楚宣王。相對於楚肅王,楚宣王逐漸調整了楚國的對外策略。

楚悼王開始,楚國連出了4位明君,結果還是敗給了秦國

楚宣王七年(前363年),楚國奪取了巴國的部分疆域。楚宣王十二年(前358年),楚國進攻魏國,取得勝利。楚宣王十六年(前354年),在魏國攻打趙國都城時,楚宣王派遣大軍支援趙國,以此遏制中原霸主魏國。除此之外,楚宣王二十七年(前343年),楚國發兵滅亡陳、蔡,以此擴大了楚國的疆域。由此,楚宣王在位期間,因為楚國國力的持續增強,從而主動參與到戰國七雄的較量中,並且取得了不錯的戰果。楚宣王三十年(前340年),楚宣王卒,子熊商立,是為楚威王。

楚悼王開始,楚國連出了4位明君,結果還是敗給了秦國

最後,在中國古代歷史上,諡號中帶有“威”字的君主,往往生前都取得了威服天下的成就。對於楚威王來說,自然也不例外。在戰國時期,楚威王大敗齊國,蠶食越國、巴國,聯合秦國、韓國、趙國遏制魏國,從而讓楚國恢復了春秋時期的霸業。但是,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在楚悼王、楚肅王、楚宣王以及楚威王這四位明君之後,楚懷王熊槐不但沒有讓楚國繼續走向巔峰,反而是由盛轉衰。楚懷王在位期間,楚國在丹陽之戰、藍田之戰等戰役敗給了秦國,不僅損失了大片的疆域,更因此而導致自己元氣大傷。換而言之,自楚懷王之後,楚國徹底走向了衰落,並且幾乎一直被秦國所壓制,直到公元前223年被秦始皇所滅。對此,你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