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速度,蔚為大觀


貴州速度,蔚為大觀

貴州速度,蔚為大觀

▲ 貴陽黔春立交橋,對,這就是是今天的貴州。攝影/ 天祺


-風物君語-

貴州速度

蔚為大觀



貴州是全國唯一一個沒有平原的省份。

過去的兩千年中,無論如何不會有人將之與“速度”二字相連。但是在近10年裡,中國已經沒有任何一個省份,比貴州更適合用“速度”

來形容。

貴州速度,蔚為大觀

▲ 板壩至江底高速公路馬嶺河大橋,位於貴州省興義市,跨越著名的國家4A級風景區——馬嶺河大峽谷。橋樑主跨360米,為省內第一座雙塔雙索麵預應力混凝土斜拉橋。攝影/ 唐可

彷彿是按下了快捷鍵一般——GDP在2015年突破“萬億大關”,並在十八大後,始終以兩位數增長

增速連續8年位居全國前三


貴州速度,蔚為大觀

▲ 貴陽火燒雲。攝影/ 徐永健

數萬座大橋、總長百萬米的隧道穿山跨水,以6453公里的高速公路里程,在西部率先完成“縣縣通高速”

,從“地無三里平”一躍成為西南交通樞紐


貴州速度,蔚為大觀

▲ 貴州省高速公路網。製圖/ Paprika

大數據產業如同“雲霄飛車”,互聯網出省帶寬突破

1萬Gbps,全省“上雲企業”則達到1萬多戶數字經濟增速連續四年居全國第1位,更有省會貴陽入圍首批5G城市

而茶葉、辣椒、火龍果種植規模居全國第1位700萬畝茶海碧映蒼穹,年產量達到36.2萬噸足以在連續一週之內,讓普天下近76億人口,每人每天喝上一杯好茶。


貴州速度,蔚為大觀

▲ 雷公山茶園。攝影/ 陳沛亮

同時又保持著無可比擬的多彩文化——18個世居民族在此傳承不絕,561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交相輝映,11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撐開一片淨土,而在12.8萬平方公里的喀斯特出露區域上,奇山異水極目難窮。


貴州速度,蔚為大觀

▲ 傳承。攝影/ 宋衛華

數億年的自然之力打造出這個“喀斯特王國”,兩千年的積累形成了這裡多彩的文化,而今貴州又以幾十年的“朝夕之功”,突破了山水阻隔,顯露出崢嶸的崛起之勢。

何為貴?恐怕每個人的心中都有著不同的答案。



貴州,從何而來?

220000000年前,貴州還藏於一片汪洋大海。


貴州速度,蔚為大觀

▲ 255ma古特提。製圖/ Paprika

中生代的魚龍在此稱霸一方、橫衝直撞,千姿百態的海百合四處“盛開”、隨波招展。大量的古海洋生物在這裡興盛又走向消亡,只剩骨骼隨泥沙而下,與其他物質一同在海底沉積,形成了廣袤而厚重的碳酸鹽巖地層

貴州速度,蔚為大觀


貴州速度,蔚為大觀


▲ 貴州魚龍和海百合化石。海百合並非植物,而是一種具多條腕足、身體呈花狀、表面有石灰質殼的棘皮動物。攝影/ 李貴雲

此後,一方面板塊之間的碰撞使得滄海成陸,岩層在

抬升中逐漸浮出水面;另一方面,中國南方的溼熱氣候帶來的大量降水,又不斷地將地表溶蝕。在這場長達數億年的“角力”中,貴州高原作為水與土爭鋒的主戰場,變得支離破碎、滿目瘡痍,形成了大面積的喀斯特地貌


貴州速度,蔚為大觀


▲ 中國喀斯特地貌圖。圖/ Paprika

黔地“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格局,可謂渾然天成。從地圖上看,若以省會貴陽為中心,向四面延伸,整個貴州都被大山團團圍困。


貴州速度,蔚為大觀


▲ 貴州省地形概覽。圖/ Paprika

最西邊,在滇、黔的交界處,磅礴的烏蒙山橫空出世、綿亙南北,山上的韭菜坪海拔達2901米,為貴州之最高峰


貴州速度,蔚為大觀

▲ 每到秋天,貴州赫章大韭菜坪野韭菜開花,是世界同類最大面積韭菜花,被稱為天上花海。攝影/ 楊元德

向西南,興義的萬峰林彷彿在大地上鋪開一張巨幅天然畫卷,近兩萬座青翠峰巒陳列其間,傾今古畫師之力,也難描摹出其全貌。


最北,大婁山拔地而起,成為貴州高原四川盆地間的天然屏障,唯餘一道天險婁山關矗立在海拔1576米的主峰之上,可稱“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貴州速度,蔚為大觀


▲ 婁山關全貌。攝影/ 何雄周

在東北,武陵山脈自湘西探入黔地,其主峰梵淨山(以變質岩為主)在一片喀斯特汪洋中異峰突起,恍若一位“高僧大德”絕世獨立。


貴州速度,蔚為大觀


▲ 霧繞梵淨山太子石。攝影/ 李貴雲

在黔中,苗嶺橫貫全境,延伸至黔東南,嘯聚的群山與山間夾雜的盆地、寬谷,打造出了一片苗侗秘境


貴州速度,蔚為大觀


▲ 茶園位於丹寨最高海拔苗嶺(1693米)——牛角山,常年山霧繚繞、氣候獨特,生態植被、天然氧吧。攝影/ 韋朝陽

而在這些群山之間,更有八大水系縱橫交錯,長度在50公里以上的河流就有93條之多。這些河流隨著貴州高原西高東低的地勢,在高峽深谷間穿行,由中部向北、東、南三個方向浩蕩奔流。

貴州速度,蔚為大觀

▲ 江黎芝峽烏江大橋—G75蘭海高速貴遵段。攝影/張家裕

以貴州中部的苗嶺為界,分水嶺之北,牛欄江、橫江、烏江、赤水河、綦江五條河流一路向北,直通長江;而錦江、㵲陽河、清水江則高歌東進,流入湖南境內,抵達洞庭湖平原


貴州速度,蔚為大觀

▲ 清水江。攝影/ 李貴雲

分水嶺之南,滋生於烏蒙山珠江水系,分作南盤江北盤江兩大支流深深地切穿雲貴高原,最終並作紅水河,沿黔桂邊界東南而行,流向兩廣。另有都柳江在東南一隅兀自東流,經廣西匯入珠江水系。

萬山的林立,千水的切割,在上形成了幽深險峻、使人望而生畏的喀斯特峽谷,在下則誕生了迷幻瑰麗、風情萬種的“地底王國”


關嶺北盤江大峽谷氣勢雄渾,若從雲端俯瞰,好似天人一怒,手起斧落,劈出的一道前後綿延近14公里,最深處超過千米“大地傷痕”

興義馬嶺河峽谷則山水明秀,在80公里的連綿群山之間,由千米落差產生的數百條瀑布次第排列,飛流直下,激盪出濃濃的水霧,遠遠觀之,彷彿是在雲端垂下一道道白練。


貴州速度,蔚為大觀

▲ 馬嶺河峽谷。攝影/李貴雲

至黔中腹地的安順打邦河經行之處,黃果樹瀑布如同銀河天降,一洗人間。激流之下,岩層一邊緩慢而堅定地抬升,一邊同時被流水日復一日地侵蝕,瀑布也逐漸向源頭退縮。這種被稱為“溯源侵蝕”的現象,昭示著那場曠日持久的“山水之戰”仍在延續,從未息止。

如果說黃果樹的瀑簾,讓人擔心有隻天生石猴隨時會蹦躂出來,那麼35公里外的地底龍宮,則彷彿已遭到了美猴王的“洗劫”,在“定海神針”被失竊後,歷經天翻地覆而變得千瘡百孔,成為了世界上最大、最多的水旱溶洞群

貴州速度,蔚為大觀

▲ 龍宮。攝影/ 李貴雲

烏江源流之一的六沖河南岸,一個地下溶洞“博物館”已經摘得太多的桂冠:貴州首個世界地質公園、中國十大奇洞之首、世界一流的喀斯特景觀……盛名之下的

織金洞,遠不止遊客所見的6.6公里已開發洞腔,不知向更深處探尋,又是何等風光?


貴州速度,蔚為大觀


▲ 織金洞,被譽為“溶洞之王”。攝影/ 楊秀勇

到了最南的荔波

,更是在重巖疊嶂之間生長出了洞、林、湖、瀑、石、水等多種景觀,玲瓏秀麗的荔波小七孔,堪稱微縮版的喀斯特全圖,又像是一處“超級盆景”

因而,貴州的土地,如同一張已近“收官”的棋盤。

江河為經緯邊線,黑白二子如同綴連的峰巒,而在棋子之間至為關鍵的空隙,正如這片土地上僅存的平坦之地,在棋局中叫“眼”、叫“氣”,而在貴州人這兒,叫“壩、衝、坪、坳、塘、坡”,又以“壩子”

最為常見。


貴州速度,蔚為大觀


▲ 快來看看有沒有你的家?製圖/ Q年


正是壩上之人,使得這局棋有了生氣。



“壩子”,文化的沃土


“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環境的阻隔使得住在“壩子”上的人難以溝通往來,在這裡,歲月好像也停步了


貴州速度,蔚為大觀

▲ 肇興侗寨。攝影/ 陸宇堃

因此,在過去的千年裡,貴州眾多民族間的融合與發展速度極為緩慢,如同喀斯特海洋中四散的“孤島”;而到如今,正是由於相對獨立,隱於群山之間的古老傳承保存完好,形成了多彩的民族文化


貴州速度,蔚為大觀

▲ 苗繡。攝影/ 曾麗

在貴州,56個民族都曾留下過獨有的痕跡,18個民族在此世代安居。漢族通常生活在城鎮和交通沿線附近,在山間安營紮寨的往往是苗族、瑤族彝族仡佬族青睞山谷生活,傍水而居的則多為布依族、侗族水族


貴州速度,蔚為大觀

▲ 侗族一家人。攝影/ 李立洪

貴州速度,蔚為大觀

▲ 六枝梭嘎苗裝。攝影/ 李貴雲

華北平原歷經輾轉,遷徙而來的苗族,相傳是五千年前鎩羽中原的蚩尤後裔,在西南部

麻山地區,流傳著記載那段遷徙歲月的英雄史詩《亞魯王》,以渺遠的歌聲回應了“從何而來、將往何去、歸於何處”的人生終極問題。

貴州速度,蔚為大觀

貴州速度,蔚為大觀

貴州速度,蔚為大觀

▲ 圖片依次為貴州民族民俗博物館藏平縣數紗繡苗族服飾。攝影/ 王寰

貴州速度,蔚為大觀

貴州速度,蔚為大觀

貴州速度,蔚為大觀


▲ 貴州丹寨苗族蠟染。攝影/ 李若漁

苗族的銀飾,是他們永不褪色的潮流。遠在明清時期黔東南的苗人就將當地珍貴的木材,由清水江輸往各地,甚至成為宮廷建築所用的“皇木”。以此換來的大量白銀,被打造成巧奪天工的銀飾,穿戴在姑娘們的身上,以至有“無銀無花,不成姑娘;有衣無銀,不成盛裝”之說。


貴州速度,蔚為大觀


▲ 戴銀飾的苗族少女。攝影/ 盧文

銀飾下的衣服,則取代廟宇、祠堂等建築,成為了苗人“行走著的信仰”

貴州速度,蔚為大觀

▲ 從江縣芭莎苗寨。攝影/ 舒中勝


而當古越之民聚居於此,衍生出的布依族、侗族、水族等,給這片山地帶來了某種“水鄉氣質”

最為浪漫的侗族人,崇尚以音樂將整個族群連接起來。除了最著名的侗族大歌,在進寨前,侗族人有象徵友好的“攔路歌”;酒足飯飽後,他們會聚在樓中以歌敘事;最為隱秘的,則是木房子裡男女傳情的“行歌坐月”,曲調千迴百轉,盡顯“古越人”之風流。


貴州速度,蔚為大觀


▲ 從江縣小黃侗寨大歌。攝影/舒中勝

布依族則在水邊搭造了一片“瑩白色的石頭寨子”,寨中青花瓷般的蠟染,以棉麻做線,藍靛為染,他們攜手苗族一同將安順打造成舉世知名的“蠟染之鄉”

貴州速度,蔚為大觀

▲ 安順高蕩村千年的布依石寨。攝影/ 李若漁

黔南三都水族自治縣水書是流傳至今的象形文字,掌握著“水族易經”的水書先生,負責了整個族群的婚喪嫁娶,在山水之間,維持著鄉野禮儀的傳承。


貴州速度,蔚為大觀


▲ 水書。攝影/李貴雲

而在安順的屯堡裡,生活著600年前“調北征南”的明軍後裔。屯堡人的頭飾上,頂端的攢尖象徵著山,底部的方玉代表著田,中間的梭型如同河流,上下連接的銀線,則傳達了屯堡婦女對徵人的相思。方寸之間,寫滿了家國情懷。

貴州速度,蔚為大觀

▲ 安順屯堡西秀區劉官鄉金齒村老地戲所帶的面具。攝影/ 李光榮

因為山水阻隔,貴州時常被作為流放之地、探幽之處和避難之所,反而讓這裡在中國的文化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貴陽西北七十里,王陽明曾經在龍場悟道,至今南山的花樹,依舊開落在天下人的心頭;興義的萬峰林,知名“驢友”徐霞客曾到此一遊,大發“票圈”讚道:“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處峰成林”;而安順的華嚴洞,在抗戰時期藏著故宮南遷的國寶,默默守護著中華文明的遺產……


如果說“壩子”是人們的詩意棲居所在,那麼連綿的青山,則是動植物們賴以生存的樂土。

僅存於梵淨山黔金絲猴,被喻為“世界獨生子”,在這處梵天淨土中,存續著一個物種的百代“香火”。


貴州速度,蔚為大觀

▲ 看看梵淨嬌子這濃密秀亮的毛髮,就知道在這裡生活有多好了。攝影/ 李貴雲

另一種同樣珍稀的黑葉猴,只在人跡罕至、草木稀疏的懸崖峭壁間活動覓食,白日嘯聚在山巔,夜裡棲息於巖洞,好似“深居簡出”的山間隱者


苗嶺的主峰雷公山,因未曾遭受第四紀冰川的嚴寒洗劫,成為了眾多古老生物的避難所,各類動植物近2000種,因珍稀、瀕危而列入國家保護的有43種。以山為名的雷山髭蟾,正是此地的獨有物種。


而在赤水一帶,生存條件極其苛刻的“活化石”——桫欏集中分佈於此。這種古老的蕨類植物,只能在雲貴高原向四川盆地過度,因而海拔較低、多熱多溼的赤水“綠洲”中生存下來。

貴州速度,蔚為大觀

▲ 赤水桫欏。攝影/ 李貴雲

還有6000萬年前就已問世的珙桐,憑藉著種子休眠,跨越時間長河,在貴州安家落戶。每逢春夏之交,滿樹白花宛如白鴿群集,高高棲於枝頭。

貴州速度,蔚為大觀

▲ 珙桐。攝影/ 李貴雲


貴州的道途不通、封閉阻塞

,為這片土地留存了最珍貴的文化傳承生態環境,使得時間在此凝固空間在此摺疊,一經釋放,便如同一幅浩浩蕩蕩的五彩畫卷,驚豔問世。

貴州速度,蔚為大觀

▲ 飛躍百里杜鵑。攝影/ 王純亮



一地鎮西南

在中國,“國家”的概念起始於中原一帶。而當山地阻隔被逐漸打破,貴州的地理位置優勢突顯而出,這個古時候的“化外之地”,逐漸成為了鎮守西南的交通要塞


貴州速度,蔚為大觀


▲ 江界河大橋位於貴州省甕安縣江界河風景區。該橋系桁式組合拱橋,在當時的同類橋樑中,江界河大橋雄居世界前列。 攝影/ 陳沛亮

2500年前楚國為了抗擊已據巴、蜀之地的強秦,派出奇兵包抄秦軍後方。這支由楚將莊橋率領的孤軍,一路向西溯沅江而上,冒失地闖入了雲貴高原的千山萬水之中。儘管這次行動失敗了——楚國為秦所滅,莊橋由黔入滇,最終自立為王。但這支遠征軍所經之路,成為了後世入黔的模板

貴州速度,蔚為大觀


▲ G60高速關嶺境內風光。攝影/李光榮


而真正讓貴州名聲大噪的,是西漢的博望侯,張騫。他在鑿空西域之後,還希望能找到一條直通身毒(今印度)的道路,因而深入西南,並在途中遇見了滇王夜郎王。兩位老哥不約而同地拋出了一個問題:我們的國家與大漢相比,誰大?“夜郎自大”一詞從此流傳。


宋元之際,為抵禦南下的蒙古鐵騎,一座建於崇山之間的堡壘——

海龍屯拔地而起,與合州(今重慶合川區)的釣魚城遙相呼應,意圖依託山勢“以步遏騎”。最終,隨著蒙哥在釣魚城意外身亡,大軍迂迴東進,引兵襄陽,這座西南雄關未及拋灑熱血,便承受了“亡宋之痛”,只得潸然北望。

貴州速度,蔚為大觀

▲ 海龍屯。圖/ 海龍屯管理局


到明代,貴州“西南要塞”的地位展露無遺。明初,沿著當年莊橋入滇的線路,朱元璋將數十萬來自中原、兩湖、江西、江淮之地的大軍由清水江送入黔中,經過今天的貴陽、安順,屯兵以徵雲南。大戰之後,有20萬“調北征南”的明軍奉命駐守貴州,永鎮西南。從此,無數的屯堡連綴成為帝國的邊陲。


貴州速度,蔚為大觀


▲ 鎮遠古城祝聖橋。攝影/ 盧文


其間清水江流經黔東的一段,㵲陽河,則成為了日後湖廣糧食輸入的重要通道,被稱作“滇楚鎖鑰、黔東門戶”的雄城鎮遠由此而生。直至清末,橫跨㵲陽河的祝聖橋上,仍然有緬甸使節騎象而來,換乘船隻,順流入湘。

貴州速度,蔚為大觀

▲ 赤水河。攝影/ 楊元德


而萬曆年間,當年北拒蒙軍海龍屯,成為了在此盤踞700年的播州(今貴州遵義)楊氏叛亂的根據地。一場歷時114天“平播之役”打盡明朝最後的軍力和財力,故後世史家有“明實亡於萬曆”之說。

貴州速度,蔚為大觀

▲ 大婁山腳下。攝影/ 呂昌均


這場大戰中極為重要的婁山關,則從未褪去“天險”之名。三百多年後,當紅軍長征途經此地,一首《憶秦娥·婁山關》使之永垂青史,在那“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的豪邁背後,是一片“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貴州速度,蔚為大觀

▲ 貴陽北站。攝影/ 徐永健

在古代,重山阻隔使得貴州陸路難行,故唐人柳宗元說“黔無驢”,得用“船載以入”。頗具戲劇性的是,1927年,貴州地區的第一輛轎車,也是由當時的省主席周西成,令人從廣西都柳江水運而入的。汽車的疾馳聲震動了山河,同年,貴州第一條近代公路——貴陽環城馬路開始修建。

貴州速度,蔚為大觀

▲ 貴州交通史N個第一。製圖/ Paprika 插畫/李歡


當時人們的驚訝,與今天我們見到“過山車”似的貴陽黔春立交橋時相差彷彿,5層立體交叉、11條匝道、8個出入口,這座最大落差達55米的立交橋,用“8D模式”“山水幻城”貴陽在眼前徒然展開。


貴州速度,蔚為大觀


▲ 城市紐帶黔春立交橋。攝影/羅楊

而這樣的驚歎,在今天的貴州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發生,尤其群山之間那些“渺萬里層雲”的大橋,如同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


貴州速度,蔚為大觀


▲ 畢節至都格高速公路總溪河大橋,位於貴州省納雍縣厙東關和維新交界的總溪河峽谷上。主橋跨徑360米,建成時是貴州省最大跨徑鋼管混凝土上承式土桁拱橋。攝影/ 龔小勇


2009年底G60滬昆高速上的壩陵河大橋橫空出世,開了在高山峽谷區修建千米級橋樑之先河,十年之間,全省境內最長的清水河大橋、全世界最高的北盤江大橋、跨越4A級景區如在畫中的馬嶺河大橋紛紛問世,一時貴州境內,天塹化作通途

貴州速度,蔚為大觀

▲ 世界高橋排行榜前十位。圖/ Paprika

至今,貴州之橋在世界高橋排行榜前十里佔據半壁江山,在這些橋上搭建的高速公路,形成一張四通八達的網絡,將川、渝、滇、桂、湘連成一片。此外,烏江航道全線貫通,古老的水路再次煥發新生;而在不遠處,高鐵正飛速向黔地駛來——貴陽正加快建成全國十大高鐵樞紐,形成貫通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川渝滇的快速通道。這個歷經千載而形成的西南交通樞紐,正是“貴州速度”的最佳詮釋。


而當黔道出山,貴州時刻處在高速發展之中,貴州人卻依舊保持著一顆

既能出塵、又可入世的心,延續著傳統,又欣然接受著外來文化。



多彩貴州人


貴州是個“大家園”。在各個歷史時期,都有五湖四海之人來此定居,並在崇山峻嶺之間,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生存方式,因而形成了多彩的貴州人


一方面,數千年來的山居生活,使得他們的骨子裡沉澱著“桃花源”式的低調與自信,坐擁天下好景而不張揚,安於小鎮生活而不浮躁,因而具有了

出塵之氣

貴州速度,蔚為大觀

▲ 龍里縣毛基堡梯田。攝影/ 林火星


另一方面,不管是川渝之地傳來的“享樂主義”,還是抗戰時期江南人帶來的

“時髦”文化,以至於現代化城市的繁榮氣象,都順利地融入這片“世外桃源”,又為之添了幾分人間煙火

安順,走遍這座城最好的方式就是:吃過去。當華燈初上,顧府老街的人聲、油炸聲、拌辣椒聲同時響起,裹卷、雞蛋糕、砂鍋粉、絲娃娃的氣味衝擊五感,熱鬧非凡,聽說如今已遷到了新興的“好吃街”,再續風流。

貴州速度,蔚為大觀

▲ 小鍋涼粉,名叫涼粉,其實是砂鍋煮成的。攝影/ 李立洪

所謂“安順的吃喝,貴陽的穿著”在貴陽,愛消費、講時髦似乎是一種共識。據國家統計局發佈的信息,2017年,貴陽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6元消費支出卻達26063元,將掙的錢八成以上花了出去,比例猶勝素以“能掙會花”著稱的上海人。想必花果園裡白天忙碌的年輕人,一到夜晚,就變成了善於發現生活之美的“吃喝玩樂小能手”了。


凱里酸湯魚依舊延續著苗族人“以酸以辣代鹽”的古老歲月,而以”凱里酸湯魚“為招牌的時尚餐廳,卻在全國各地頗受歡迎


黎平,從傳統侗藥“百草湯”中衍生出來的牛癟,既代表著侗族人“藥食同源”的飲食文化,又成為了受到無數人追捧的“網紅黑暗料理”

貴州速度,蔚為大觀

▲ 榕江炒牛癟。攝影/ 王寰

而當瑤、侗等少數民族“打油茶”還保留著先民以茶為湯的智慧,大批優質的黔茶已隨著貴州豐厚的文化浩蕩出山、驚豔問世

貴州速度,蔚為大觀

▲ 打油茶。攝影/ 學文映像



因此,何為貴?

是如詩如畫的青山綠水,是在山水裡孕育的千載文化,是積累千年而厚積薄發的驚人崛起,也是在崛起時依然溫情脈脈的世外桃源與煙火人間


- END -

文丨葉吟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