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被殺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史博士


是啊,韓信究竟為什麼被殺呢?一千人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有的人說他恃寵而驕,是,他依仗戰功,逼劉邦封他齊王;有的人說他不通事故,也是,劉邦即位後,他仍與項羽舊臣理不清······,你甚至可以說他是個迂腐書生,衣錦還鄉的他,仍然記得當年的滴水之恩,但究竟哪個才是他呢?

韓信生於平民,卻少有的擁有了仁慈之心。史記記載,他在衣錦還鄉後,對少時封給他胯下之辱的惡少為中尉,賜給當年給他飯吃的洗衣大娘千金,甚至給怠慢他的亭長也賞賜百錢。

但是,這些都是對於底層人民,無論你怎麼做都無關大雅。一旦涉及到了政治時,韓信就顯得極為幼稚了,甚至可以說愚昧。

劉邦派遣韓信前去伐齊的同時,同時也派去了說客酈食其前去遊說。結果,酈食其先於韓信大軍到達之前,便說服齊王歸順。可韓信在謀士蒯通的建議下,繼續東向進攻齊國,導致了酈食其被活烹。此乃其一,爭功之心昭然若揭。

酈食其被殺,韓信尚可推脫責任,說是受旁人蠱惑。可是等到韓信盡平齊地的時候,他派人前往劉邦處,要求劉邦風他為齊王。這時候的劉邦正被項羽大軍圍困在滎陽,以至於劉邦大罵道:吾困於此,旦暮望若來佐我,乃欲自立為王!雖然這麼說,陷於被動地位的劉邦也不得不滿足韓信的要求,封他為齊王。滿足要求後,韓信才引兵前去救援。此乃其二,慾壑難填。

韓信被封為齊王之後,佔據黃河以北地區,擁有強大武裝的他早已沒有了退路。無論是投靠項羽或者劉邦,他的命運早已註定。可是當局者迷。當項羽勸說他三分天下時,他竟以“人深親信我,我倍之不祥,雖死不易”,甚至蒯通警告他:"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時,韓信仍然執拗地認為“漢終不奪我齊”。此乃其三,迂腐至極。

漢王朝建立之後,韓信的所作所為更幼稚到無語。最大的敵人項羽被消滅之後,劉邦就立刻奪去了韓信的軍隊。這時漢初三傑的張良、蕭何已經大概知道劉邦的意圖了,所以張良醉心於養身掛印而去,而蕭何則戰戰兢兢明哲保身。韓信在做什麼呢?他在與別人避之不及的項羽舊臣鍾離昧糾纏不清,鍾離昧無奈自殺後,劉邦仍然將韓信貶為淮陰侯。這其實已經是一個警告了,可韓信卻沒有以此為戒,反倒再次與陳豨密謀造反,卻被呂后先下手為強殺掉了。此乃其四,不知進退。

四次的錯誤決定,無論哪次,只要他做了正確的決定,就會避免被殺的命運。可是無論他無論避過了哪次錯誤,他就不再是那個真實的韓信了。


小學究


韓信,開國元勳,功高蓋世。可以說沒有韓信,就沒有劉邦的天下。

韓信對劉邦可以說有開國大恩。這麼大功勞的韓信為什麼被皇權殺害呢?

韓信被殺的真正原因,無非是功高震主,權力過大,軍事才能過強。未免讓皇家擔心。大局穩定後免除後患。保自己的江山穩固。

韓信被殺的罪名是謀反,如果韓信真心謀反,以他的軍事才能,哪會落的如此下場。

韓信是軍事家,謀略家,兵家‘四聖‘之一,被奉為“兵仙“神帥””。他有這樣的軍事才能,無疑也是朝廷的最危險人物。是大局穩定後朝廷的心中大患。那麼韓信的死,就不難理解,。

至於其謀反之罪行,只不過是呂后等人慾殺韓信的藉口而己。

當然,韓明軍事才能突出,而為臣之道就略顯一般,做事難免有不當之處。讓皇家猜忌或極不放心。

不管韓信有無真心謀反,做為功高震主的將頌。他的軍事才能,讓皇家極不放心。當取的政權後,此才不可留,會終下殺手。當然韓信的死就成為必然的,。





說史歸真


韓信史稱“兵仙”,他的一生打了很多經典的戰役,帶兵以“多多益善”聞名,戰場上屢次出奇制勝,是我國曆史上神將的代名詞,智慧和狡黠的化身。

但是韓信也是另一個成語的代名詞,這個成語叫做“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滅,謀臣亡。”

根據《史記》記載,公元前197年,韓信被蕭何所騙,孤身前往長安,最終被劉邦皇后呂雉所殺。韓信臨死之前的遺言是:後悔不停蒯通之言,如今居然死在女人手中。蒯通曾經勸韓信自立為王,但是韓信沒有聽從,帶著無限的遺憾,歷史上最耀眼的軍事天才,就這樣死掉了,享年35歲。

然而,韓信畢竟是西漢開國的大功臣,雖然韓信死時,異姓諸侯王已經完全剿滅,韓信的死並不會激發誰造反。但韓信畢竟在劉邦危難時選擇了支持他,韓信被誅殺後,歷史罵名劉、呂二人難逃;更何況原本韓信長期帶兵,經營齊國,齊國大夫實力仍然強勁,項羽的封地魯國也懷念他,因此漢室殺韓信必須要有足夠充分的理由。

這個時候,呂后拿出了“高祖杜撰斬白蛇”的技巧,給韓信列出了五大理由:

1、韓信殺生父剝皮,九里山葬活母。講的是韓信確實很聰明,原因他是父親是個猴子,與大家閨秀的韓家大小姐私通,韓信長大後知道此事,為了維護名聲,殺猴剝皮;而韓信聽說九里山風水很好,祖先埋葬此地之後後代封侯拜相,於是韓信就把母親活埋在九里山。演義傳說中稱,韓信因此折壽8年。這個故事,明顯胡說八道。

2、韓信追擊項羽,問路樵夫。樵夫把項羽行蹤透露給韓信,而韓信卻反手給了樵夫一劍,將其殺害。民間流傳,因為這件事情,韓信又折壽8年。以韓信的帶兵風格,這個事他倒是有可能做出來的。不過韓信統兵數萬,萬一行蹤恨得被項羽所知,最後設下伏擊,幾萬人的命不也要葬送?如果做了將軍的技巧,而被天譴,古往今來還會有名將嗎?

3、韓信在垓下佈下天羅地網,對項羽十面埋伏,劉邦考慮到曾經與項羽結拜為兄弟,希望韓信留下一條出口,讓項羽逃跑,但是韓信心狠手辣,逼死了千古英雄項羽。韓信因此折壽8年,實話說,小編認為韓信這件事做沒做過不知道,但劉邦勸說韓信放過項羽,這明顯不可能。

4、項羽逃到烏江邊,看到樹上有螞蟻組成了五個字“項羽死於此”,自認天命難違,拔劍自刎。而這五個字實際上是韓信提前用蜂蜜寫好了字,然後螞蟻馬上去組成的。韓信因此折壽8年。

5、韓信幼年時,看到小孩子們玩核桃,他非常想吃,但家裡窮又買不起核桃,只能騙小孩把核桃放到石磨的洞裡,結果洞口太小,核桃進了洞裡就拿不出來了,孩子們哭著回家了。韓信到了一瓢水,核桃浮上來,砸著吃掉。小小年紀如此狡詐,因而折壽8年。小孩子頑皮的事情,居然要讓他折壽,如此,應該折壽的是所謂的天吧。

這就是韓信死後的故事,因為洩露了太多的天機,所以折壽8年。本來應該活75歲,結果35歲就死了,呂后只不過替天行道。想來韓信遺言確實有道理,早點造反,何至於身敗名裂。古人以為後人可欺,而這樣的故事又有誰會相信呢?


和諧252711846


生死一知已,存亡兩婦人。

這是掛在淮陰候韓信墓前祠堂的一幅楹聯。短短十個字,卻高度概括了韓信的一生。

生死一知己中的知己,當為蕭何。因為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韓信的死,有蕭何欲自保遂成幫兇之嫌。

而存亡兩婦人中,一是對韓信有一飯之恩的漂母,另一個自然是蛇蠍美人呂雉。然而我個人以為,這婦人二字應作婦人之仁來講,就是說有婦人之仁的兩個人其實存在著同生死,共存亡的關係。

這兩個人就是韓信與項羽。韓信因項羽生而生,因項羽死而死,這是一種歷史的必然,也是因為他們的才能所決定的。他們身上最大的弱點就是都有婦人之仁。而韓信最大的悲哀,是他看出了項羽身上的婦人之仁,卻看不到自已,最後導致他直接命喪於懸鐘密室之中。



沒落貴族子弟的通病。

項羽沒落貴族子弟的身份,早己坐實,想來己無疑意。唯有韓信的身份未見於《史記》,但傳說他和張良一樣,都是韓國沒落的貴族子弟,可信度應該還是有的。

在司馬遷的《史記-淮陰候列傳》中,開篇即言:

淮陰候韓信耆,淮陰人也。始為布衣時,貧無行,不得推擇為吏,又不能治生商賈。

這個始字,當為開始,那麼(始為布衣時)就應該作(才開始成為平民百姓之時)講。既然是開始,那麼他開始之前的身份又是什麼呢?反正不會是平民百姓。

其次,他如果一生下來就是平民百姓,那麼最起碼的謀生方式他都不會,他是如何生存下來來。我們只能這樣理解,勞力之事他不是不會,而是不屑為之,他還想保留一點先秦貴族應有的體面和尊嚴。

最後,我們從肉屠的話裡得知,韓信身上是佩有刀劍的。而佩劍是先秦貴族子弟才有的權利和榮譽,普通的老百姓不是想學就學得來的。這也是那位肉屠之所以要挑釁他的原因。

既然同為沒落的先秦貴族子弟,他們就有著那個時代先秦貴族子弟的通病,那就是以高貴的身份,兼懷高尚的情操,去做合乎他們道德標準的事情。

於是,在鴻門宴上,項羽放走了劉邦,以致於最終被劉邦所乘,逼刎於烏江邊上。而韓信被劉邦兩奪兵權,卻始終相信劉邦對他的承諾,答應他奪得天下之後,絕不秋後算帳,允其(五不死)。

何謂(五不死),就是沒有擒縛他的繩索,沒有斬殺他的快刀,見天不死,見地不死,見君不死。

韓信以自己的道德標準去要求劉邦,當然是打錯了算盤。事實上韓信自從跟隨劉邦之後,他只有一個生的機會,除此之外,全是死路。

這個機會出現於何時呢?



項羽死則韓信死。

其實臨死之前,韓信終於明白過來,才會說:

吾悔不用蒯通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是非天哉。

當時蒯通獻計,正是韓信自封齊王,手握重兵之時。那麼蒯通之計又是何物呢?

當今兩主之命縣於足下。足下為漢則漢勝,與楚則楚勝。……誠能聽臣之計,莫若兩利而俱存之,參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勢莫敢先動。

其實就是先期版的《隆中對》。說直白一點,就是項羽生則韓信生,項羽死則韓信死。如果韓信據齊而三分天下,這是他唯一能夠活著的機會。

一旦項羽被殺,天下一統。那麼你韓信縱無篡奪天下之心,卻有篡奪天下的能力,你叫我劉邦又怎能安心。

也許韓信會說,我當年之所以不背叛你是念在你對我有知遇之恩,對我有推食贈衣之情。那麼到了今日,你就不念及我為你打拚天下所建立的赫赫戰功嗎?做人可沒你這樣的。

這只是韓信自己的一廂情願,你以一個貴族子弟的道德標準去要求一個市井無賴出身的梟雄,這本身就是一個錯誤。何況這個無賴大難來時連自己的兒女都可以不顧,你還和他講道德,那隻能說你患昧。



然而,在韓信死的這個問題上,劉邦還是信守了自己承諾的。

由蕭何出面將韓信騙入懸鐘密室。可謂是未用擒縛之繩。

韓信頭上,就是巨鍾高懸,可謂是不見天日。

韓信腳下,便是紅毯鋪地,可謂是不見黃土。

韓信眼前,更無君王,君王遠在千里平亂,唯有呂后與他冷眼相對。

當一把竹劍剌入他的胸膛之時,他才明白,他能算盡天下,卻永遠算不到人心。


煮茶道史


項羽死後,劉邦趁機奪取韓信兵權,並改封韓信為楚王以便就近控制,移都下邳。

劉邦欲捉拿鍾離昧,但鍾離昧素與韓信交好,於是鍾離昧逃到楚國。劉邦得知鍾離昧逃到楚國後。不久就有人上書告發楚王韓信謀反。劉邦向諸將徵詢對此事的意見。諸將都說:“趕緊發兵,活埋這個忘恩負義的小子!”高祖自知這些並不是好主意,就沒有吭聲。

這時,張良已經藉口有病而功成身退了,只有陳平依然是劉邦身邊最重要的謀士。劉邦便向陳平請教,陳平開始不肯出主意,直到劉邦再三追問,並說:“我打算派兵前去討伐他,你看怎麼樣?”陳平沉著地反問道:“這次有人上書告發韓信造反的這件事,還有人知道嗎?”劉邦說:“沒人知道。”“那韓信自己知道嗎? ”“也不知道。”陳平低頭沉思了一會兒,又問:“陛下的軍隊比韓信的軍隊厲害嗎?”劉邦回答:“不見得。”陳平又問:“陛下手下的戰將中,有誰在戰場上能敵過韓信?”劉邦回答:“沒有人能敵得過他。”陳平說:“軍隊實力不如韓信,將領又不是韓信的對手,現在您反而要出兵去打韓信;一旦引起戰爭的話。勝負就難以預料了。這樣做我真是很為陛下擔心啊!”劉邦一聽,十分著急,連忙問有沒有什麼穩妥的辦法。陳平說:“古時,天子常常在全國各地巡行,會見各地的諸侯。南方有一個地方叫雲夢大澤。陛下裝作出遊雲夢澤,要在陳州會見各路諸侯。陳州在楚地西界,韓信聽到天子出遊,又到了他的地盤上,他當然會來謁見。當他謁見陛下的時候,您便可以把他抓起來。這樣就不用派兵,只需一個武士就足夠了。”劉邦依計行事;韓信果然郊迎在路中央。劉邦便讓埋伏下來的武士將韓信捆得結結實實,投入囚車中。 後來劉邦把韓信貶為淮陰侯,留居京城,不讓他到外地任職,韓信也就不能再有所作為了。

有一段野史稱,劉邦一開始是已經御駕親征韓信,因為生病,出征路上只能躺在轒轀車中,張良追了出去,告訴劉邦,如果英布與韓信聯合造反,劉邦可能要死在戰場上了,劉邦才打消念頭[18]。

韓信被貶為淮陰侯之後,深知高祖劉邦畏懼他的才能,從此常常裝病不參加朝見或跟隨出行。[19]在家中悶悶不樂,對於和絳侯周勃、潁陽侯灌嬰等處在同等地位感到羞恥。[20]有一次韓信去拜訪樊噲,樊噲行跪拜禮恭迎恭送,並說:“大王竟肯光臨臣下家門,真是臣下的光耀。”,韓信出門後,笑道:“我這輩子居然同樊噲等同列!”

韓信在被劉邦軟禁期間,最多的時間便是與張良整理很多的兵家書籍,總共整理出來一百八十二家,並著有《韓信》兵法三篇 。而劉邦也常來陪韓信聊天,有次談論各位將軍才能的高下。劉邦問韓信:“像朕的才能可以統率多少兵馬?”,韓信說:“陛下不過能統率十萬。”,劉邦說:“你怎麼樣?”,韓信回答說:“臣是越多越好。”,劉邦笑著說:“你越多越好,為什麼還被朕轄制?”, 韓信說:“陛下不善於統領士卒而善於領導將領,這就是臣被陛下轄制的原因。況且陛下是上天賜予的,不是人力能做到的。”

漢高祖十年,陳豨起兵造反,劉邦率兵前去平亂。呂后與蕭何密謀,偽報陳豨已死,在韓信前來祝賀時趁機擒獲,聲稱有人密告他與陳豨共謀,將韓信於長樂宮以五刑處死(“先黥、劓,斬左右趾,笞之,梟其首,菹其骨肉於市,其誹謗罪詈詛者,又先斷舌”),並株連三族。韓信自感未曾負君卻落此下場,嘆曰:“當初不曾聽蒯徹之言,今日才會被人算計。”後世人稱“生死一知己(蕭何),存亡二婦人(漂母、呂后)”、“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劉邦平定陳豨,班師回朝,得知韓信已死,既慶幸消除威脅,也為韓信的死感到惋惜。劉邦問韓信死前說了什麼,呂后回答,韓信後悔當初不聽蒯徹之言。於是劉邦下令逮捕蒯徹。蒯徹承認自己曾教韓信反叛劉邦,但辯稱“秦末群雄並起,有能者就可得天下,當時自己追隨韓信,自然就會為他出謀獻策,勸他自立,不會為劉邦設想;而且群雄中如劉邦般爭天下者甚眾,豈能盡殺”。劉邦感其言之有理,遂赦免之。


歷史在記錄


老爹的看法:

韓信之所以,最後會被秘密處死,原因有:項羽滅亡後,威脅劉邦統治地位的就是異性王,劉邦一定會想辦法解決異性王的問題,齊王韓信就是其中之一;韓信戰功赫赫,軍事指揮才能過人,受到劉邦的猜忌,擔心韓信會謀反;韓信最後真的被逼造反了。

所以,韓信最後才會被殺。

造成韓信被殺的三個原因

首先,韓信的軍事指揮才能,堪稱漢軍第一。

韓信的軍事指揮才能,在漢軍中位列第一,如果造反,劉邦身邊的將領,恐怕沒有人能夠平定叛亂,制服韓信。關於韓信的軍事指揮才能,不用過多的證明。基本上,劉邦的大半個天下,都是韓信打下來的。

其次,韓信身為異性王之一,一直是統一天下後,劉邦心中的擔憂。

異性王的封地,完全獨立自治,不聽從西漢朝廷的節制,等於是國中國,這是劉邦所不允許的。起初,分封異性王是為了聯合諸侯的力量,消滅項羽。現在,已經統一天下了,異性王的存在,就會影響到劉邦的統治地位。所以,劉邦一定會想辦法,解決異性王。

最後,韓信的遭遇,把他逼反了。

韓信一開始,就被封為齊王,雖然劉邦不情願,但還是封了。等到天下大勢,已成定局,項羽已經大勢已去,劉邦就藉機削弱了韓信的軍權,裁減了韓信的軍隊數量。

韓信也從一開始的齊王,降為楚王,最後貶為淮陰侯。總之,韓信手中的權力是越來越小,封地的範圍,也是越來越小。就是這樣,劉邦都還不放心韓信。讓他住在長安,在自己的身邊,時刻監視他。經歷了這麼多的韓信,趁著劉邦去平定叛亂的時候,想要造反。結果被蕭何誘騙到宮中,秘密處死。

韓信怎麼做,才能避免這種結局?

學學張良,劉邦平定天下後,論功行賞,張良什麼都不要,孤身隱退。因為張良深知劉邦的性格,儘早的離開,才是最好的選擇。

就是因為這樣,張良反而深受劉邦和呂后的看重,每次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都會去請教張良。

退一步說,如果韓信能夠放棄那些名利,也不至於,最後被逼謀反。

老爹有話說:我是老爹,一個喜歡研究歷史文化的普通人。有關歷史文化方面的問題,都可以在評論區裡留言,老爹都會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為你解答。


老爹有話說


今天我們來聊聊韓信被殺的原因。

韓信被殺的原因,古往今來的人們多歸咎於劉邦等人的猜忌殘忍,而很少從自身上考察。

公元197年,韓信被呂后、蕭何斬於長樂宮懸鈡之室。韓信被殺,固然有劉邦等人猜忌殘忍的因素,但任何事情的發生,都不是單一原因所促成。韓信被殺,就其自身來講,確也有致死之因。

首先是政治思想的模糊。當韓信破趙定齊後,兵威大振,佔據了魏、代、燕、趙、齊、魯大片地區,其勢力已在劉邦、項羽之上,這時有人勸他脫離劉邦,獨樹一幟,但他感於劉邦的小恩小惠沒有答應。有人據此證明韓信對劉邦的忠誠、其被殺的冤屈。但我們認為,縱後、觀韓信的一生,不能說他對劉邦是忠心耿耿的。此時他沒有脫離劉邦,表面上是對劉邦的“忠”,實際上是他沒有統一天下的政治理想和心理準備的表現。歷史不能重演,但可以假設,如果韓信是一個成熟的政治家,有一個明確遠大的政治思想,對劉邦有個清醒的認識,此時脫離劉邦,獨樹一幟,由自己完成統一天下的大任,那以後被殺的還會是韓信嗎?由於韓信沒有遠大的政治思想,沒有統一天下的氣魄和膽量,對政治目標始終茫然,抓不住於己有利的眾多機會,甘願把自己的命運交給劉邦,致使他在劉邦的矛盾衝突中處處被動,當矛盾衝突達到一定程度時,其被殺就在所難免了。

其次是位置關係的混亂。韓信與劉邦的關係,不同於“高祖為布衣時,何數以吏事護高祖”的蕭何,也不同於“運籌策帷帳之中”,只為劉邦出謀劃策,不掌兵權的張良,更不同於“初從高祖起豐”,又有裙帶關係的樊噲。他與劉邦的關係,不是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礎上,而是互相利用。劉邦要用韓信的是軍事才能,韓信要用劉邦的是勢力;一旦雙方無利可用,就可能出現兔盡狗烹的結局。韓信對自己與劉邦的這種關係認識不清,總認為劉邦真地信任他,重用他,致使對一些事情處理失當,最終招致殺身之禍。

再次是性格心理的高傲。人生在世,絕不可能與世絕隔,必然要同周圍的人接觸往來。既然人與人的交往不可避免,自然應該講求處世的技巧以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故中國傳統處世之道提倡謙和,反對高傲自滿。韓信確有軍事才能,蕭何稱他是“國士無雙”。劉邦看重他,諸將佩服他,他本應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團結諸侯,處理好各種關係。但他都不懂這些,他仗著自己的才能,高傲自滿,看不起別人。由於韓信性格性格心理極為高傲,把誰都不放在眼裡,使劉邦“畏惡其能”,使同僚敬而遠之,把自己搞的十分孤立。在劉邦要逮捕他時,竟無一人為其講請。

韓信是中國古代的一個著名軍事將領,他為劉邦奪取天下立下汗馬功勞,但最後卻被劉邦等人殺害。由於人們常有同情弱小者、失敗者的心理,在韓信被殺的原因上,往往著眼於劉邦等人身上,在韓信自身上尋找的少。本文從韓信自身上探討一下被殺的原因,或許對全面正確地認識評價歷史人物和事件,能起到一點積極作用。


當年的你


韓信為何被殺!本來我是打算以此題,寫一篇文章的那麼現在我就簡明扼要的表達一番我的觀點。

功高震主者,未必一定被殺.關鍵在於如何選擇,做出正確的判定。看韓信的一生你就會知道,他從開始到結束,一直就沒明白三件事。

一:謀反是不需要證據的,只要你擁有謀反的能力。

二:君主殺功臣,不是因為個人恩怨,而是關乎江山社稷。

三:不管在什麼時候,冒犯君主都是臣子的大忌。

如果韓信能明白這三點,哪怕只明白其中一點,也許就是另一種結局了。


龍城飛將度陰山


韓信被殺的原因就是因為他打仗太厲害了,至於謀反什麼的,可以說韓信一直有這個心思,但從來沒有過實際行動。

他手裡握著十幾萬大軍的時候沒有造反自立,被貶成一個小小的淮陰侯,手上一沒兵二沒錢,跟陳狶倆人一合計就反了?陳狶手上有軍隊,真的反了也是陳狶當皇帝(“弟舉兵,吾從此助公。”——《史記·淮陰侯列傳》),韓信何苦從劉邦的臣子變成陳狶的臣子呢?

韓信雖然在做人上比較優柔寡斷,但是打起仗來對於戰局以及敵我的判斷,從來都沒有失誤過,他之前就已經被劉邦猜忌了,從楚王貶成淮陰侯,又能在長安能拉出什麼人馬響應陳狶。所以《史記》關於韓信夥同陳狶謀反的事,我覺得很經不起推敲,甚至陳狶這個人的記載都被官方給抹去了,所以這一造反事件很有可能又是劉邦自導自演,逼反開國功臣的一個案例,至少在這件事上韓信不會這麼傻,在最不恰當的機會起兵造反。

我們通過《淮陰侯列傳》可以得知,韓信最好的機會是在當上齊王之後,楚漢相持階段。當時項羽都被韓信嚇到了,“項王恐”三個字,只有韓信能做到,那個時候項羽派人勸說韓信三分天下,韓信的謀士蒯通也幾次以各種角度分析自立一國的好處,和鳥盡弓藏的危害,勸諫韓信自立,但韓信猶豫再三,並沒有這樣做。注意,韓信確實猶豫過,只不過最終仍對劉邦抱有幻想,此外韓信最大的野心也就是當個王,他已經安於現狀了。這次是韓信造反的最好時機,可以說,這時候的韓信決定了天下大勢的走向。

再之後,項羽被擊敗,劉邦再次“襲奪”韓信的軍隊(之前在趙地有過一次,所以說劉邦始終對韓信抱有戒心,這樣的人,不知道韓信怎麼就會對他有幻想?),韓信從掌兵十幾萬的齊王,被改封在了家鄉楚地當楚王,當然兵權基本被削奪乾淨了。就這樣,劉邦還是不放心,藉著有人告發韓信謀反的由頭,假裝巡遊雲夢澤,以此趁機擒拿韓信。韓信都猜出了劉邦的意圖,“信欲發兵反”,但還是沒反,對劉邦近乎天真的信任,使得他束手就擒,從楚王變成了淮陰侯。這次雖然也算不上什麼起兵的好時機,但至少他還能領兵在外,自成一國,以他領兵作戰積累的威信,以及本身天才般的指揮才能,雖然實力對比上是以卵擊石,但如果能拉上一兩個諸侯王盟友,未必就一定輸給了劉邦。

以上兩次機會,可以三分天下的時候韓信沒反,明知道劉邦要對他不利的情況,韓信也沒有反。然後手裡一點實力都沒有,反了也是給陳狶做嫁衣的情況下,韓信反了?你信嗎?反正我是不信。

所以,韓信被殺的原因有且只有一個,就是他太能打仗了,劉邦就是要消滅這些有實力的異姓王,劉邦前後封了八個異姓王(燕王封了兩次,臧荼和盧綰),其中七個異姓王,皆因各種罪名被殺被廢。唯獨吳芮及其子孫世襲的長沙王善始善終,成為其後僅存的異姓王(歷五代因無嗣而止)。當然劉邦對吳芮也不放心,只不過吳芮和張良是好友,在張良給他謀劃的韜晦之策下,才得以保存。這些異姓王難道都是天生的陰謀家造反者嗎?很顯然,大部分是被劉邦逼反的,甚至本來沒反被劉邦栽贓說成了造反。而韓信就是其中必殺之一。


大黃扯點歷史


韓信被殺的原因,就是能力太強,無敵於天下。

韓信和項羽是劉邦不可戰勝的軍神,韓信尤其是強於項羽的存在,是天下第一等的戰神存在,是不可戰勝的神話,是劉邦內心深處最害怕的敵人。

劉邦一生和項羽的交戰中,沒有盈過一次。劉邦率領五十六萬大軍彭城之戰,被項羽領三萬騎兵殺得潰不成軍。若沒有韓信的提前佈防,彭城之戰就是劉邦的死期。

在韓信的扶持下,劉邦終於在垓下逼死項羽。天下初定,韓信就成了劉邦心中揮之不去的夢懨。所以說,項羽一死,韓信也到了劉邦必須除掉的第一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