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銷社:改革開放之前的超市,已成一代人難忘的記憶


50年前,供銷社是城鄉居民唯一的超市。圖中是廣東高州的農民來到供銷社購買氮肥等農用產品。

1951年,年底了,河北邢臺農民到供銷社購買煤油、被子、鞋子等生活用品。

那時候,農民要賣農產品,也只能賣給供銷社。這是1954年,山東威海漁民將水產品賣給供銷社。

1963年,內蒙古牧民在供銷社選購布料。那時候幾乎沒有成品衣服出售,都是買了布料找裁縫做成衣服。

1953年,上海嘉定的公社社員,將社裡生產的產品賣給供銷社。她們臉上充滿豐收的喜悅。

1972年,廣東樂昌縣供銷社的工作人員為群眾剪裁布料。剪裁布料也是一個技術活,剪多了,群眾買不起;剪少了,又不夠。

1972年,湖北當陽供銷社送貨下鄉,解決偏遠地區群眾購買生活用品的問題。

1956年,群眾要購買布料,得憑布票,光有錢還不行。。布票是購物的憑證,本身不含價值,不許買賣流通。

1960年,貴州供銷社的職工用馬車將百貨送到鄉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