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艦炮能否擊沉二戰時的戰列艦?只考慮威力?

我的電腦6666


現代艦炮雖然在口徑上比二戰時的戰列艦艦炮確實存在不小差距,但是得益於各類新技術的出現,其威力並沒有大幅縮水,反而有所提高,在有效射程以及射速方面更是碾壓戰列艦大口徑艦炮。如果說現代艦炮能否擊沉二戰戰列艦,那是必須的,只不過相對於現代驅逐艦幾十毫米的薄皮餃子而言,戰列艦憑藉厚重的龜殼,能夠扛久一點,但這也只是個數量問題而已,幾十發每分鐘的射速,十發和一百發有很大區別嗎?


(054A主炮速射)

二戰戰列艦是大炮鉅艦時代的巔峰,除了火炮口徑越來越大,裝甲也越來越厚,以當時防護性最強的大和級戰列艦為例,其標準排水量2.5萬噸,其中有2.1萬噸都是鋼鐵裝甲,整個艦體幾乎就是被厚重的裝甲所包圍。其中炮塔的正面裝甲厚度達到650毫米,兩舷側則有以20度斜角安裝的410毫米厚裝甲,其最薄弱的甲板邊緣也有超過200毫米厚的裝甲,這種防護幾乎已經達到早期三代坦克的水平。


現代驅逐艦所使用的核心反艦武器都是各種大威力、超音速、高準度的反艦導彈,艦炮在反艦作戰中已經越來越沒有存在感。目前驅逐艦的主炮一般都是用作對陸火力支援以及兼職防空作用,而小口徑副炮則完全就是用於防空攔截之用。副炮口徑一般都在30毫米以下,為了更好的殺傷目標,多配備小口徑鎢合金或者貧鈾合金脫殼穿甲彈,穿甲能力最高可以達到50毫米以上,但是即使可以穿透戰列艦某些薄弱部位,口徑過小造成的威力不足對於戰列艦也不過是隔靴搔癢而已。
(副炮,其實也就是近防炮)

現代驅逐艦主炮口徑則多在100毫米以上,其中口徑最大的為美國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所使用的155毫米先進艦炮系統,其發射GPS制導增程炮彈的射程超過180千米,發射普通155毫米炮彈射程接近80千米,如果是和二戰戰列艦對射,僅憑射程優勢完全可以吊打戰列艦。然而很不幸的是,先進艦炮系統作為對地支援火力,其本身彈藥都屬於面殺傷的高爆彈,而沒有用於反艦作戰的穿甲彈和穿爆彈,如果用它去攻擊防護厚實的戰列艦,並不是一個好選擇,更不幸的是,這款火炮由於制導彈藥高達80萬美元一枚,即使土豪如美軍,也完全停止了採購,這門主炮已經成為擺設,面臨被拆解的命運。
(朱姆沃爾特主炮)

除了美軍155毫米艦炮,目前全世界最強的驅逐艦主炮當屬俄羅斯和中國的130毫米主炮,其中俄羅斯所使用的是AK130系列,而中國則是在AK130系列上優化改進而來的HPJ45A型單管130毫米艦炮,該炮射速達到40發/分鐘,使用增程制導彈藥的射程可以超過100公里,重量卻只有50噸左右,對比AK130超過90噸的重量顯然要先進不少,該炮還裝備了先進的349型火控雷達和光電瞄準系統,實時全自動修正彈道誤差,調整設計諸元,命中率幾乎是100%,性能可以算作目前全世界最先進的存在。
(國產130毫米艦炮)

而在彈藥配置上HPJ38型130毫米艦炮除了能夠發射殺爆彈這種對地攻擊彈藥,還可以發射穿爆彈這種反艦彈藥,由於艦炮都是線膛炮,反艦作戰也不是主要任務,因此並沒有專門的脫殼穿甲彈。從穿甲能力上看,130毫米的穿爆彈雖然使用硬質彈頭,可以利用動能產生一定的穿甲效果,但是其破壞效果依舊主要依靠爆炸破片,穿甲能力比較有限,即使考慮到現代炮彈設計加工技術的提高,130毫米艦炮穿爆彈依靠動能加爆炸的雙重穿甲能力也很難超過200毫米,對比大和級平均250毫米以上的裝甲而言,看似很難對其穿透擊沉。


然而事實和我們想象的絕對是有所出入的,現代艦炮炮彈雖然重量輕,破甲能力也沒有1.5噸重的460毫米戰列艦艦炮彈強悍,但是由於配備了先進的火控系統並且還可以匹配精確制導彈藥,以幾十發每分鐘的射速,前後幾發彈打在同一個彈坑絕對是大概率事件,即使一發彈只能破甲100毫米,前後幾發彈疊加在一起,那肯定也可以將大和級最厚實的舷側裝甲炸開!(看看這精準度)

即使不採用這種方法,現代艦炮還可以使用精確制導彈藥採用高彈道發射,對戰列艦薄弱的甲板位置進行攻擊,憑藉落體重力加速度,絕對可以一發直接貫穿甲板,在其艦體內部爆炸,造成重傷!所以現代艦炮能不能擊沉二戰戰列艦?即使強悍如大和級也絕對是可以的,更不要提那些輕型戰列艦,因為幾十年的技術差距,光靠幾百毫米的鋼鐵裝甲是肯定無法彌補的!



軍武吐槽君


現在驅逐艦和巡洋艦身上那個5英寸的小水管,也就欺負一下現在薄皮大餡的軍艦,一旦遇到真材實料的重甲戰列艦,是絕對不可能打得穿戰列艦的,現在口徑最大的艦炮是美國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上面的155毫米艦炮,而用的最多的則是127和130毫米艦炮,這兩種艦炮就算用穿甲彈也是打不穿戰列艦這麼厚重的裝甲,而戰列巡洋艦的裝甲最少也有200毫米,而5英寸艦炮的穿深是不可能超過150毫米,所以打不穿談何擊沉。



無論是二戰還是現在,魚雷都是軍艦的第一殺手,現在一發重型導彈不一定能擊沉一條軍艦,但是一發重型魚雷絕對能擊沉一艘軍艦。所以魚雷也是擊沉戰列艦的最佳武器,光是用艦炮很難擊沉對方的戰列艦,除非運氣不好,就比如說被擊中彈藥庫殉爆的那種。而從無畏艦開始,戰列艦上開始統一軍艦上的大口徑艦炮,並且取消了二級火炮,軍艦上的副炮全部由中口徑火炮構成,主要職責是對付來襲的魚雷快艇或者驅逐艦,所以作為副炮口徑的5寸炮的職責只能打一些輕甲目標,對付重甲目標與其用穿甲彈來當敲門磚,還不如用高爆蛋的洗甲板。



而美軍巡洋艦裝備過最大口徑的艦炮是203毫米口徑的艦炮,這玩意在二戰時是重型巡洋艦裝備的火炮,但就算是這樣,戰列艦站著不動,拉一火車的炮彈讓它打,都不能擊沉戰列艦。畢竟不是讓戰列艦喪失戰鬥力,畢竟在戰鬥中打瞎了對方對方基本上也能讓對方的戰鬥力下降。但是想要擊沉戰列艦,還得老老實實看533毫米以及以上的魚雷。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很顯然,這是不能的。

就來讓美國的阿利伯克級還打他們自己的衣阿華級戰列艦試試吧。

阿利伯克裝備了MK 45 127毫米艦炮

這款艦炮的射速是在每分鐘20發左右。也就是說,平均每2-3秒就射出一發炮彈。

這個炮放在二戰期間的效率已經非常高了,但是呢,光有效率還不行,威力也要夠。

威力這個東西我們怎麼看呢?

從兩個方面

一個是炮彈的裝藥量等等,第二個是捱打的軍艦的裝甲。

我們先看炮彈。

炮彈可以分為三種。

第一種是穿甲彈,也就是AP

第二種是聚能破甲彈,也就是HEAT

第三種是高爆彈,高爆彈的種類有很多,通常就稱作HT-XXX。

我們來看一下,阿利伯克的MK45艦炮的配彈有哪些

Mark 80 HE-PD - 67.6 lbs.(30.7 kg)

Mark 91照明彈-MT - 63.9 lbs.(29.0 kg)

Mark 116 HE-VT - 69.7 lbs.(31.6 kg)

Mark 127 HE-CVT - 68.6 lbs.(31.1 kg)

Mark 156 HE-IR - 69.0 lbs.(31.3 kg)

你看,除了這個照明彈,剩下的全是各種高爆彈。

這樣一來問題就明朗了

我們把思路調節一下,將問題改造一下

按照上面的邏輯,問題就要改成,衣阿華戰列艦的裝甲能扛得住127毫米高爆彈每3秒一發的射擊嗎?

我們先來看一下衣阿華戰列艦的裝甲

戰列艦的側舷裝甲帶厚度大概在307毫米,這個裝甲還有19度的傾角

水密隔艙的厚度大概是287毫米。

甲板裝甲的厚度大概是190毫米。

炮塔正面裝甲的厚度大概是500毫米。

炮座的裝甲厚度是從295至439毫米。

這個裝甲還不是鐵板一塊而是多層裝甲。

如果考慮到現代火炮的穿深能力的話,那麼在兩公里外是可以打穿裝甲的。

但那時穿甲彈和破甲彈,他們穿深能力足夠,但是威力太差。100多毫米炮的穿甲彈頭和破甲彈射流就算擊穿了戰列艦的裝甲也沒法對戰列艦造成有效的傷害。

如果要擊沉也不是不行,那就需要大量的炮彈。幾百發到幾千發不等。

大家注意,這裡我說的是穿甲彈和破甲彈。

MK45艦炮裝備的清一色高爆彈,那更打不動戰列艦了。

為了讓大家聽得懂,看得明白。

W君這裡說複雜的數據,說一個設定大家就都知道了。

戰列艦在設計的時候,是要求其裝甲能夠扛得住自己主炮射擊的。而主炮用的穿甲彈由被要求要在一定距離上能夠擊穿自己的裝甲。

兩者競爭很有意思,我們也能明白一個問題。戰列艦雖然不一定扛得住自己的主炮射擊,但要扛得住300MM以下主炮的射擊還是很輕鬆的。

單從這一點看,阿利伯克的130mm艦炮就很難對衣阿華戰列艦造成有效的傷害。


軍武數據庫


現代戰艦的主炮體現出來的更多是精度和射速,在口徑上是無法跟戰列艦時代的那些軍艦艦炮相提並論的,上世紀那些戰列艦,主炮口徑大的能有400毫米以上,比如大和戰列艦的主炮口徑為460毫米,依阿華的主炮口徑為406毫米;哪怕是口徑小一點的,也要接近400毫米了,比如俾斯麥和伊麗莎白女王級這兩艘戰列艦,它們的主炮口徑就是380毫米級別的,哪怕是那些重巡,主炮的口徑基本上也是在200毫米以上,主炮口徑小於200毫米的軍艦通常是輕巡這種級別的,但即使是輕巡洋艦,主炮口徑也有152毫米了,目前好像也就老美“豬母”上面那155毫米口徑的先進艦炮系統能達到這種級別。

▲依阿華406毫米主炮開火

▲英國皇家海軍貝爾法斯特號的6門152毫米主炮

也就是說,在現代軍艦中除了朱姆沃爾特的主炮在口徑上可以達到二戰時輕巡洋艦的水平之外,絕大部分的軍艦主炮在口徑上連當時的輕巡都比不上,今天的軍艦主炮口徑大一點也不過130毫米,比如俄製的AK-130艦炮,在我國的052型驅逐艦和俄羅斯的“光榮級”巡洋艦上有裝備;然後小一點的還有127毫米口徑的,老美的“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和日本的“愛宕”、“金剛”裝備的就是改型艦炮;英國的45型驅逐艦裝備的則是114毫米口徑艦炮,至於那些護衛艦,艦炮口徑更是在100毫米以下,比如76毫米、57毫米等,我國的054A型護衛艦裝備的就是76毫米口徑艦炮。

▲俄製雙聯裝130毫米AK-130艦炮

▲054A上的76毫米艦炮

至於戰列艦的防護能力,像依阿華級戰列艦這種水平的,其炮塔和指揮塔的正面裝甲厚度達到了439毫米,側舷的主裝甲帶厚度為307毫米,且裝甲帶的傾斜角度為19度,綜合防護能力相當於1739毫米,主甲板裝甲厚度190毫米。總之,戰列艦在防護能力在設計上是需要能抗住自己主炮轟擊的,就比如依阿華級,她的防護要求就是要求能夠在16000米~27000米的距離上抵禦自己406毫米口徑的主炮發射的穿甲彈,這種防護能力的怪物,你想憑藉現代戰艦上的那些小水管就能擊沉?怕不是異想天開吧,不管你是用什麼穿甲彈還是高爆彈,在絕對的防護能力面前都是扯淡。下圖為依阿華級戰列艦上439毫米厚的指揮塔門:

▲依阿華戰列艦439毫米厚的指揮塔門

總之,現代軍艦想要依靠傳統彈藥硬剛戰列艦是絕對沒死的,口徑擺在那裡,威力再怎麼提升100多毫米的牙籤,也不可能超過人家400毫米以上大粗管子,所以,現代軍艦想要用艦炮擊沉戰列艦,就需要走走捷徑了,比如把彈頭換成是下面那玩意,155毫米口徑的W82核彈頭,最大爆炸當量在2000TNT左右,而今天的軍艦中,老美的朱姆沃爾特上的艦炮口徑就剛好是155毫米的,如果再把彈藥的常規戰鬥部換成核戰鬥部的話,那不管你是依阿華還是大和,通通都一炮帶走,嗯,核彈專治花裡胡哨,沒有什麼東西是一發核彈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只說明你的當量還不夠。


▲155毫米W82核彈頭


哨兵ZH


寫在前面——這是一個還沒開始就結束的問題

↑這個問題的答案當然是顯而易見的:現代的127mm/130mm艦炮在發射常規的30kg級高爆彈時,是不可能擊穿二戰新銳戰列艦的主裝甲盒的,更毋論構成擊沉。通俗點講,今天的艦炮在發射普通炮彈的時候,打在戰列艦的主裝甲上,就只是撓癢癢。

圖為美軍阿利伯克級驅逐艦佩伯號(USS Preble DDG-88)在2003年2月,用其127mm主炮進行炮術射擊訓練。留意圖片右上角剛剛出膛的彈丸,以及炮塔下方拋出的炮彈藥筒。

↑其實從設計目標來說,現代艦炮並不是用於打擊戰列艦這樣具有良好防護的目標的。但無論如何,今天的艦炮的技術含量和科技水平相較於數十年前就已基本退出歷史舞臺的戰列艦,顯然已經有了長足的提升。



↑穿甲哥並不想用一句“不能”,簡單粗暴地閹割這一份屬於武器的浪漫。請允許我在這裡自作主張,略微修改一下題主提問的題目:如果二戰水平的戰列艦由於某種原因突然回到了今天各國海軍的軍備庫中,以今天的科技水平,用最新科技武裝的、以戰列艦為作戰目標的127mm/130mm艦炮能否擊沉戰列艦?

一.採用動能彈藥——雞蛋碰石頭



↑探索用現代技術打造的艦炮徹底擊沉戰列艦的可能性的一個不可迴避的問題,便是艦炮發射的彈丸要能在擊穿戰列艦厚重的主裝甲盒後,依舊保有一定的穿透力。只有炮彈將戰列艦的主裝甲盒體擊穿並深入艦體,才有可能損毀戰列艦內部的核心零部件、損耗戰列艦的儲備浮力,從而才有可能擊沉或是擊毀戰列艦。

↑在面對火炮射擊的時候,二戰末代戰列艦都擁有相當強悍的生存能力。以日本的大和級戰列艦為例,該級艦一共安裝了總重達22895噸的裝甲,用於防禦的重量佔全艦標準排水量的比例高達33%。

我們以大和級戰列艦410mm厚的舷側主裝甲帶為一個參考值,由於大和級的舷側裝甲帶有一定的傾角,在實戰中彈丸更是很難完美地以90°的垂直入射角命中敵艦的舷側裝甲帶。故此,彈丸入射法線方向的裝甲等效必定會大於其410mm的厚度,我們不妨取一個500-700mm的粗略實際數值。

<strong>

↑500-700mm的均值鋼裝甲靶板,今天的大部分120mm/125mm坦克炮發射的尾翼穩定穿甲彈都能夠在2000m開外將其擊穿。

但這是不是就意味著,用現代技術改造的127mm/130mm艦炮,發射尾翼穩定穿甲彈也能擊穿戰列艦的主裝甲帶,並且對戰列艦內部的關鍵部位造成致命傷害,進而通過誘爆彈藥庫等方式徹底擊毀戰列艦呢?

然而答案依舊是:不能。

↑今天的APFSDS(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主要依靠極高的速度和細長的長杆結構足夠的結構強度來“撞”穿敵方坦克的裝甲。但關於這種彈藥能否擊毀戰列艦,以下這點非常值得注意:


↑由於APFSDS採用細長的長杆結構,在其以巨大的速度撞擊堅硬的坦克裝甲板時,除了長杆頭部要承受巨大的壓力,整個杆體也要承受巨大的應力。

就好像結構同樣細長的弓箭在飛行和擊中靶標的過程中箭桿會發生擺動一樣,長杆穿甲彈在擊中目標的同時杆體也會劇烈振動。

事實上,當目標靶板不是材質均勻的均值鋼,而是軟硬、粗細、間隙不同的複合體時,連堅硬的長杆穿甲彈在穿越這種複雜介質時,也是非常有可能因為受力不均勻而發生斷裂的。

↑也正因如此,今天的複合裝甲便是在這樣的思路中誕生的。其本質上就是用各種軟硬不一的材料做成“夾心餅乾”,以誘使敵方長杆穿甲彈在穿透裝甲的過程中,長杆各部位因受力不均勻而發生斷裂,以大大削弱敵方長杆穿甲彈的穿甲能力。



↑而且在長杆穿甲彈穿透一層裝甲板後,其入射角度也一定會發生較大的偏移,甚至有可能會失控翻滾。如果兩層並不垂直的裝甲板間還有較大的間隙,那麼長杆穿甲彈擊穿下一層裝甲的能力也會被大大削弱。



↑戰列艦顯然不只有一層裝甲板,在外側主裝甲帶後,還有數不勝數的艙室和各種雜七雜八的設備,還有數以米計的、由空氣填充的間隙。

今天的APFSDS一定能夠擊穿戰列艦最外層的主裝甲帶,但在擊穿主裝甲進入艦體後,面對紛繁錯雜的戰艦內部設備和佈置,長杆穿甲彈還能存留多少動能、是否還能保持良好的入射角度,甚至會不會直接斷裂,穿甲哥持非常悲觀的態度。


所以,長杆穿甲彈能夠擊穿戰列艦最外層的主裝甲帶,甚至是最厚的炮塔正面和指揮塔裝甲。但其能夠順利深入戰列艦艦體、從而擊毀戰列艦的可能性,在穿甲哥看來,是微乎其微的。



↑而且絕大部分戰列艦的主裝甲帶都採用了經過淬火工藝的滲碳(有的甚至是鉻、鎳等硬度更高的合金)表面硬化鋼裝甲,其裝甲表層的硬度極高,能夠直接憑藉超大的硬度磕碎來襲的彈丸,使其無法穿透裝甲。

故此在戰列艦時代,戰列艦主炮多采用被帽風帽穿甲彈(APCBC),大多在主穿甲體前安裝了一個鈍頭的硬質被帽(上圖中間最小的那個部件)。炮彈在命中目標的時候先以高硬度的被帽磕碎敵艦裝甲上的硬化層,主穿甲體再進一步侵徹目標裝甲。

↑今天的長杆穿甲彈,並不是針對表面硬化裝甲設計的。因此當他們擊中戰列艦裝甲板時,也許其鎢合金甚至是貧鈾製成的彈頭不會被戰列艦裝甲的表面硬化層磕碎,但在驟停的巨大的加速度下,其後細長的彈芯折斷的幾率也會大大增加。

二.化學能彈頭——杯水車薪

採用化學能的破甲彈頭和藉助動能的穿甲彈頭,基本上就是現今技術使用127mm/130mm炮擊毀戰列艦的唯二希望了。穿甲彈頭在上文的分析中已經被槍斃了,下面我們來看看破甲彈頭。

↑破甲彈的原理遠比穿甲彈簡單,沒有什麼結構強度彈芯材質等等問題,就是用炸藥將熔化的金屬向前推進形成金屬射流,使勁燒就完事了。換句話說,上文提到的彈頭被艦艇裝甲硬化層磕碎、彈芯折斷等問題,都不會在破甲彈身上出現。

↑而且,破甲彈基本上只需要提升藥罩直徑、提升炸藥量、改進戰鬥部形狀設計,就能近乎無上限地提升破甲深度。今天一些反坦克導彈對均質鋼裝甲的靜破甲深度已經達到了1500mm以上。

↑但實際上,用破甲彈頭攻擊戰列艦,比用前文提到的穿甲彈頭還不靠譜——破甲彈的金屬射流無論是在穿甲的過程中還是暴露在艙室裡的空氣中,都會因迅速降溫而令射流破甲能力被大大削弱。即便做出靜破甲深度3米的超強破甲彈頭,最多也只能打穿一兩層艙室,根本不會觸及位於戰列艦深處十多米的彈藥庫等核心部位。

↑而且,破甲彈的後效僅僅只是一束直徑最多隻有幾釐米的金屬射流而已。在空間相對狹小的坦克裡,這樣一束金屬射流是非常有可能殺傷車內成員、擊中車內關鍵部位的。但在艙室間距離以米來計算的軍艦裡,這樣一束涓涓細流恐怕並不會造成多大的損害。

三.說說另外兩個不太靠譜的思路

有的讀者朋友可能會問了,為什麼不用制導彈藥對戰列艦的弱點進行外科手術式的“點穴”?

↑許多愛好者都知道朱姆沃爾特級胎死腹中的155mm制導炮彈。但實際上,美軍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為阿利伯克級驅逐艦上的127mm艦炮研發制導炮彈了。但即便用這種黑科技產物,也很難將戰列艦徹底擊沉。

一發127mm炮彈最多也就重50kg(其實美帝的常規127mm高爆彈彈丸只有30.7kg,50kg已經是一個放水的數據了),在這50kg中不僅要裝下既佔空間又佔質量的制導系統,還要裝下強度足夠穿透二戰末期戰列艦152-224mm甲板裝甲的穿甲彈頭或是裝藥量足夠的破甲彈頭,並且還要保證整個彈體具有足夠的結構強度,以不至於在彈藥擊中戰列艦水平裝甲板時發生斷裂或是引信失效。以上的這一系列指標,以穿甲哥對當今彈藥技術的瞭解,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另外一個思路是放棄穿甲的嘗試,而改用超量的高爆彈藥“清洗”戰列艦的上層建築。這樣做的確可以通過摧毀指揮觀瞄設備來使得戰列艦失去作戰能力,但還遠遠達不到本文“擊沉戰列艦”的要求。


Sabot穿甲哥


俄羅斯海軍956E型“現代級驅逐艦”的後主炮,型號為AK–130,它是雙聯130毫米艦炮,也是目前世界上在役艦炮當中口徑最大、射速最快、威力最大的艦炮。

現代海軍在1970年代初全面進入到導彈化時代之後,艦炮已經成為了第二層級的裝備,因為反艦導彈遠比艦炮射程遠、打擊精度高,並且威力也很巨大,比如:最早期的蘇聯SS–N–2“冥河”反艦裝420公斤的TNT炸藥,5000噸級別的戰艦捱上一枚就會被炸成兩截,威力與超大和號戰列艦的“三式通常彈”(高爆榴彈)相當!由於導彈比較於艦炮的諸多方面的優勢,所以艦炮退居到第二層級的裝備了,並且口徑也在減小,以減輕艦炮的重量和體積。


AK–130艦炮的後部,下面擺了5種類型的130毫米口徑炮彈,“現代級驅逐艦”956E型前後有兩門主炮,每一門供彈系統當中有三個彈鼓,每一個備彈60發,合計180發,全艦共360發炮彈,以每門炮30發/分鐘的勻速射擊可持續6分鐘時間。

其實,有比AK–130火力強大的美國155毫米艦炮安裝在“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上,但是這炮美國海軍好像是棄之不用了,連同“朱姆級”一起被除籍,沒有安裝在其它型號的戰艦上,而是繼續使用MK45型127毫米艦炮,整體威力不如AK–130。
而且這型炮配置的一發“智能
炮彈”就得80萬美刀,高的美軍自己也用不起!看來這種“洋躍進”也讓美國人自己吃了苦果!

那麼“現代級驅逐艦”上的兩門AK–130炮能不能擊穿戰列艦?答案是幾乎沒有可能!原因就是威力不夠!130毫米艦炮是根本打不穿戰列艦的裝甲,並且射程也不如戰列艦主炮,反而是有很大的可能被反殺,現代戰艦不能與戰列艦比防護能力,現代8000噸級別的戰艦艦體鋼板最厚處在≤35左右,而戰列艦平均裝甲厚度在280毫米以上,關鍵位置最厚處500毫米!而AK–130炮的彈種都是爆破榴彈、燃燒彈...沒有配備穿甲彈,所以很難進入到戰列艦艦體內爆炸,只是傷及皮毛,不能傷筋動骨...反倒是與戰列艦對打,捱上一發380毫米以上口徑的炮彈就會受到極大的傷害從而失去了戰鬥力!


380毫米主炮都能對現代戰艦形成巨大傷害,400毫米以上的炮彈就更不用說了!哪怕是戰列艦先捱上100發130毫米炮彈,20公里處反擊一發406毫米就會將“現代級”炸成兩截!

所以,現代戰艦隻使用艦炮是根本打不沉也打不贏戰列艦,這種情況還不是發生在二戰,因為美軍的四艘“衣阿華級戰列艦”直到2000年前後才永久性退役 ...蘇聯海軍也不會傻到用艦炮與“衣阿華”拼命。
最後直觀的看一下“衣阿華級戰列艦


”司令塔的鋼板厚度,有455毫米!這樣的厚度就是抵抗日本戰列艦主炮的。

所以,現代戰艦的艦炮根本沒法擊沉戰列艦,即便是命中也無非是皮毛之傷。


皇家橡樹1972


架空問題,意義不大。遊戲答之:那得看戰列艦還不還手,要還手,多半是沒戲的。即便戰列艦不還手,不動窩,也很難,很渺茫。基本上打不穿裝甲盒就奈何不了戰列艦,除非狗屎運打爆了什麼燃油管路或誘爆了副炮彈藥,然後再引起連鎖反應引爆主彈藥庫。當然,如果彈藥不限量,以水滴石穿的精神一直打,總有機會的吧


薺菜糰子


撇開美國海軍已被國會從現役艦艇名錄中除籍打回原廠重新回爐的2艘DDG-1000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上的155毫米大口徑艦炮不論,全球現役海軍水面艦艇中威力最大的就是俄羅斯海軍的AK–130型雙管130毫米艦炮。

AK-130型艦炮可由雷達系統控制實施全自動射擊,也可用安裝在炮塔上的康丹瑟光學瞄準具實施射擊,必要時還可全手動模式射擊,提高了戰時火炮的射擊模式的選擇和生存能力。

初速875米/秒,射速45發/分,最大射程29.5公里,最大射高20公里,由穿透甲板底座的三個圓形彈架供彈,位於炮塔下的轉運間內,每個彈架上有60發炮彈,共有備用彈180發,能遂行反艦、防空、對岸火力支援等多種作戰任務。

艦炮採用整裝式破甲高爆彈,配備了機械和電子引信,其中,F-44型炮彈可以擊穿30毫米的均質裝甲,主要用於攻擊地面和海上目標。

用於防空的炮彈有兩種,分別是使用遠程引信的ZS-44炮彈和無線電引信或電子引信的ZS-44R炮彈,ZS-44R炮彈可攔截飛行高度8米的反艦導彈和飛行高度15米的飛機。

戰列艦,基本在戰後退出了海戰舞臺,除了美海軍數艘衣阿華級經現代化改裝參與了海灣戰爭算是迴光返照了一下,此型艦已經被海軍徹底淘汰。

戰時的戰列艦,是海上的龐然大物,排水量比當時的航空母艦都要大,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大和號戰列艦,滿載排水量高達7.3萬噸,裝備有3座3聯裝460毫米艦炮,每發高爆彈藥筒連彈丸高達將近1.5噸,與當下反艦導彈爆炸威力有得一拼,可見對海上目標的摧毀能力軍迷真的無法想象。

戰艦炮的艦炮口徑最小都是380毫米起步,對海打擊威力異常強悍,在丹麥海峽海戰中,德國海軍俾斯麥號戰列艦用一枚0.8噸的380毫米炮彈貫穿英國皇家海軍排水量高達4.88萬噸的胡德號戰列巡洋艦甲板裝甲,引發彈藥庫爆炸,艦體斷裂迅速沉沒大西洋,包括編隊司令霍蘭中將在內的艦上1418名官兵陣亡。

為提高戰列艦在海戰時的生存能力,艦體、炮塔、司令室、燃料庫、彈藥庫等重點部位,都有厚重的裝甲保護,一般厚度最起碼有250毫米以上;大和號戰列艦炮塔防護裝甲很前面650毫米,側面250毫米,後面190毫米,頂部270毫米,底座兩側560毫米。

戰列艦三大特點,一是排水量大,動輒4萬噸以上,大和號和武藏號高達7.3萬噸;二是艦炮口徑大380毫米起步、彈丸爆炸威力大;三是裝甲防護層厚,最起碼250毫米以上。

因此,以當下艦炮中威力最大的AK-130型艦炮攻擊二戰時的戰列艦,用整裝式破甲高爆彈也只能擊穿30毫米的均質裝甲,對戰列艦動輒250毫米的厚重裝艦,也只能乾瞪眼,等於是撓癢癢,可謂不痛不癢,擊傷都困難,不可能將戰列艦擊沉。

相反即便當代的巡洋艦、驅逐艦,艦體也只有30毫米厚的鋼板,不要說是遭戰列艦一枚重達1.5噸460毫米炮彈的打擊,捱上一枚380毫米重達0.8噸的炮彈,估計巡洋艦、驅逐艦都得退出海戰場了,因為傷得不輕已經失去戰鬥力了。


國平軍史


這個假設條件不充分,比如多遠距離,多少炮,常理來說,現代驅逐裝備的127毫米5英寸炮雖說各種性能高出二戰,應該還是不能擊穿戰艦的裝甲,但是一直擼的話肯定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