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星鏈計劃”能達到5G標準的目標嗎?

李振亞love


且不說發射衛星所需的巨大本錢壓力以及在政策上面對的重重阻力,單在技能方面,“星鏈”方案就很不過關。

依據“星鏈”方案的官方文件,一顆衛星的典型覆蓋面積是353萬平方公里,相當於9個多德國和220個北京。要知道,全世界比這個面積大的國家也只有6個。

即使考慮到衛星採用了相控陣技能,真實服務地區比覆蓋面積小些,但其規模也是驚人的。

咱們用的智能手機使用的Wi-Fi頻段分別是2.4GHz和5GHz,相對來說全向性就比較強,在路由器周圍任何方向都有較均勻的信號,以方便咱們的使用。

但Wi-Fi的全向性信號衰減很嚴峻,會隨著間隔改變呈平方倍衰減,如果加上空中攪擾,可能是立方倍衰減。因此,2.4GHz和5GHz的信號自身就傳不了多遠,更不必指望傳遞給太空中的衛星了。

衛星的信號頻率在20GHz左右,咱們手機根本就沒有接收這個頻段的接收器,所以不可能收到。也就是說,手機不可能收到TintinA衛星的信號,手機的Wi-Fi信號也不可能發射到衛星。

現行手機的信號不可能發射到衛星,而且與衛星直接通信的設備不能有遮蓋頂,所以要在室外空曠地域裝轉發器,以20GHz左右的頻率與衛星通信,以2.4GHz或5GHz跟手機通信。

可是,這個轉發器的對星頻率有問題,它跟我國5G規劃的28GHz頻率徹底重合。也就是說,將來我國的大街上會密佈28GHz的5G微基站,周圍如果還有著相同頻率的衛星轉發器,將會嚴峻攪擾5G微基站的信號。

把站點資源分配給更少的人群,每個人得到的資源就更多。站點服務規模越來越小,這也是未來5G的發展趨勢。

當然,咱們不能說馬斯克的這個方案一無可取,但確實也應該冷靜剖析、客觀看待,沒有必要一味熱捧,更沒必要自暴自棄。


雙面烙餅


一個字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