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漢武帝頒佈“罪己詔”,可能西漢會提前幾十年滅亡

漢武帝一生,可以稱為雄才偉略,也可以叫做窮兵黷武。自從馬邑之謀以來,他基本年年發動戰爭,並且大興土木。戰爭和土木工程都需要大量的資金,在漢武帝連年的戰爭下,西漢休養生息積累了幾十年的財富被揮霍一空。漢武帝又不斷增加賦稅,頒佈算緡、告緡法,與民爭利,導致人民貧困,天下人口減半。在漢武帝末年,帝國已經呈現了黑雲壓城城欲摧的趨勢,地方起義蜂起。還好漢武帝最後得以悔悟,改變了窮兵黷武的做法,重回休養生息之路,使得漢朝得以延續。

一,漢武帝末期:山雨欲來風滿樓

漢武帝時代西漢到底發展怎麼樣?有人用“武帝盛世”來形容,但是中國古代卻沒有這一個說法。古人已經看得很明白,漢武帝時期,國力強盛,疆域廣闊,但是百姓卻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可謂“國強民困”。

如果不是漢武帝頒佈“罪己詔”,可能西漢會提前幾十年滅亡

漢武帝


漢武帝前期,對外和匈奴作戰,又經營西域,出兵朝鮮、南越、西南夷,戰爭規模空前。戰爭就是一個燒錢的機器,在漢武帝上臺不久,帝國就遇到了嚴重的財政危機,西漢幾十年的財富累積都被揮霍一空。為了解決財政問題,漢武帝加重了民間的稅收。在農業上,把田租從“三十稅一”提高到了“十一稅”,把成年人口賦(人頭稅)從40錢提高到了120錢,把未成年口賦從20錢提高到了23錢。這樣,漢武帝時期的農民負擔就已經趕上了秦朝的水平了,也就是農民大約三分之二的收入都上繳了。工商業上,漢武帝推行了鹽鐵官營,與民爭利。更有甚者,頒佈算緡、告緡法,也就是奪取工商業者的財產,最終導致全國中等以上的商人都破產了。

如果不是漢武帝頒佈“罪己詔”,可能西漢會提前幾十年滅亡

漢朝征戰


漢朝對匈奴的戰爭在前116年之後就已經基本取得了勝利,這時候兩國都已經無力再戰。可漢武帝卻並沒有停止對外戰爭,李廣利為了獲得大宛的汗血寶馬不惜派遣大軍勞師遠征,使得大量的將士喪命玉門關外,唐朝詩人李頎諷刺道“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漢武帝后期對匈奴發動了兩次大規模的戰役,但是兩次都失敗了,一次是李陵被迫投降,第二次是李廣利被迫投降。可以說,漢武帝前期的戰爭都是雄才大略的戰爭,但是後期是窮兵黷武。

如果不是漢武帝頒佈“罪己詔”,可能西漢會提前幾十年滅亡

李陵和蘇武


戰爭的持續無疑更是加重了社會負擔。在武帝末年,帝國內部的農民起義就可以說是風起雲湧了。《漢書·西域傳》提到武帝時期:“民力屈,財力竭,因之以凶年,寇盜並起....”,前107年,關東就已經出現了規模達到200萬的流民,地方已經無法應付。歷史上記載武帝末年規模較大的農民起義就有“南陽有梅免、白政,楚有殷中、杜少,齊有徐勃,燕趙之間有堅盧、範生之屬”,起義的規模遍佈今天的關東地區,甚至在關中也有發生。農民起義往往是一個王朝即將崩潰的前奏,無敵末年的帝國局勢大有“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局勢了。

如果不是漢武帝頒佈“罪己詔”,可能西漢會提前幾十年滅亡

漢代的耦犁


二,輪臺罪己:漢朝治國之術的轉變

前90年,漢武帝遭遇到了一生中最大的打擊。首先,在宮中,由於漢武帝崇信方術,最終釀成“巫蠱之禍”,太子劉據和衛皇后死於其中。在對外戰爭上,李廣利投降於匈奴,使得武帝心灰意冷。第二年,漢武帝就開始反思上臺以來幾十年的過錯。據《資治通鑑》記載,武帝在前89年封禪泰山後,說“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傷害百姓,糜費天下者,悉罷之。”

如果不是漢武帝頒佈“罪己詔”,可能西漢會提前幾十年滅亡


之後漢武帝在國家政策上做了兩大調整。在對內方面,開始轉變過去與民爭利的政策,重新走上休養生息的道路。他任命田千秋為丞相,封“富民侯”,希望他能夠重振帝國經濟,讓百姓重新富裕起來,“以明休息,思富養民也”。他重新確立以農為本的戰略道路,宣佈“當今之務,在於力農",並任命趙過為搜粟都尉,推廣代田法,以恢復經濟。在對外上,開始減少征伐。當桑弘羊等建議在輪臺屯兵時,漢武帝卻堅決拒絕了,他說“今請遠田輪臺,欲起亭隧,是擾勞天下,非所以優民也,今朕不忍聞”。為了向帝國的大臣們表明自己治國策略的轉變,他在頒佈了《輪臺罪己詔》,提出當今的主要任務在於“禁苛暴,止擅賦,力本農,修馬復令,以補缺,毋乏武備而已”。

如果不是漢武帝頒佈“罪己詔”,可能西漢會提前幾十年滅亡


此時的漢武帝已經年老,已經不再相信長生不老之術了。因此漢武帝也在為自己的去世後的帝國作考慮。漢武帝選擇霍光、金日蟬、桑弘羊、上官桀等作為股肱,以輔佐少之劉弗陵。為了防止外戚干政的局面的再次發生,漢武帝在立劉弗陵為太子之後就殺鉤弋夫人,以絕後患。歷史上可以證明,以霍光為首的集團忠實執行了漢武帝休養生息的道路,並且讓漢朝的局勢得以穩定下來。

漢武帝的輪臺罪己是漢朝治國理念的第二次轉變。第一次轉變是漢武帝上臺之後,推行大有為的方針,對外征戰,對內大規模改革,大興土木,獨尊儒術等。第一次轉變使得漢朝成為了一個偉大的王朝,第二次轉變又讓漢朝得以延續。

三,昭宣之治:休養生息的成功持續

漢武帝在頒佈罪己詔之後的三年就去世了,新繼位的劉弗陵(漢昭帝)僅僅只有九歲,帝國的方向盤掌握在霍光等大臣的手中。有人稱昭宣的時代是霍光專權的時代,但實際上,新帝年幼,大臣也只能效法周公才能穩定局勢。武帝就曾對霍光明確提出“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霍光執政後,頒佈了一些類輕徭薄賦的措施,將漢武帝時期增加的稅收廢除,減免田租和口賦。這些政策的實行,使得凋敝的經濟又很快得以恢復起來,使得漢昭帝時期,“流民稍還,田野益闢,頗有蓄積”。

如果不是漢武帝頒佈“罪己詔”,可能西漢會提前幾十年滅亡

霍光


不過此前的休養生息還只是在農業上進行了,具有一定的侷限色彩。朝中以桑弘羊為首的傳統大臣還堅持著過去的擴張政策。針對這樣的現象,輔佐大臣們召開了著名的“鹽鐵會議”。實際上鹽鐵會議圍繞著三個問題展開,一是是否要繼續鹽鐵官營,第二是對匈奴是戰是和,第三是採取“德治”還是“法治”,第四是採取“仁義”還是“權利”。在會議上,以霍光為首的集團和桑弘羊集團進行了唇槍舌劍,最終桑弘羊集團失敗,不得不放棄過去的策略。從此帝國全面轉向了生養生息的戰略道路上來。

如果不是漢武帝頒佈“罪己詔”,可能西漢會提前幾十年滅亡


漢昭帝去世後,不僅漢宣帝繼位,霍光依然秉持朝政,休養生息的政策持續推行。霍光去世後,漢宣帝依然堅持此項政策,在整個漢宣帝時期,總共減免田租達6次,是西漢歷代帝王中次數最多的。漢宣帝還十分重視吏治,因此漢宣帝時期的良吏也是西漢時代最多的。由於昭宣時期,都堅持同樣的治國政策,並使得經濟持續恢復,歷史上將這個時代稱為“昭宣之治”。

政教明,法令行,邊境安,四夷親,單于款塞,天下殷富,百姓康樂,其治過於太宗(文帝)之時。——劉向

如果不是漢武帝頒佈“罪己詔”,可能西漢會提前幾十年滅亡

漢宣帝



從漢武帝末期到漢宣帝去世,總共有40多年的時間。在這40年的時間裡,西漢政府通過恢復漢初的修養生息政策,逐漸使得西漢擺脫了武帝末期天下窮困的局面,使得漢朝重新恢復了生機。整個漢朝能夠持續達400年,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統治者會根據現實的情況不斷改變治國的策略。昭宣之治延續了西漢的統治,後來的劉秀的“休養生息”同樣為漢朝的持續立下了汗馬功勞。

如果不是漢武帝頒佈“罪己詔”,可能西漢會提前幾十年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