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湯為何不鮮?工藝很重要,兩種古代廚師的傳統方法分享給大家

最近很多朋友問我比較多的問題,是鮮湯的做法,包括怎樣配比,如何熬製效果最好等等,這說明時過境遷,我們原本最愛的涼皮之類已經退居二線,一些需要用到鮮湯為基礎的熱加工品類站上了前臺。

無論是麵館的各種風格的面,以及酸辣粉等獨當一面的小吃,包括一些暢銷的滷味等等,鮮湯在其中,無疑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一直有著“唱戲的腔,廚師的湯”之類的說法。

鮮湯為何不鮮?工藝很重要,兩種古代廚師的傳統方法分享給大家

我最近為了能給朋友們提供更多這方面的參考,也找了一些很專業的資料來學習,還是頗有心得。

例如說以前,我們只知道那些配方里,用豬棒骨、雞架、鴨架、火腿等很多食材來熬製鮮湯,但往往是一個“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狀態,也就是說我們只知道這麼做,卻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搭配?

我最近在一些很專業的資料裡,找到了答案,這種搭配的原因,是因為“鮮”這種味,有一個很明顯的特徵,就是“混合增效”。

產生鮮味的物質能有很多種,例如從穀類裡提煉出的穀氨酸鈉,從肉類裡提煉出的肌苷酸鈉,從鮮類蔬菜裡提煉出的鳥苷酸鈉等等。

鮮湯為何不鮮?工藝很重要,兩種古代廚師的傳統方法分享給大家

我們都知道“”酸甜苦辣鹹”之五味,而鮮味是俗稱的“第六味”,是提升綜合口感的至關重要的因素,而這些味型之間都有著相加、相消、相乘等相互作用。

而鮮味的產生過程中,相乘的作用最明顯,也就是幾種鮮類物質搭配在一起,所產生的效果要遠遠大於單一相加的結果,往往是以倍增計算的,這就是我們熬製鮮湯時,要用幾種食材搭配在一起的原理。

關於這個話題如果展開的話,要說的很多,今天我們暫且先了解一下這個原理,然後說兩個實用的給湯提鮮的方法,是我在學習專業資料時,順手淘到的兩個古代的方法。

換一種說法也就是,在我們用科學的方法提煉出味精等物質之前,古代廚師們在熬製鮮湯時所採用的比較原始,但非常有效的方法。

鮮湯為何不鮮?工藝很重要,兩種古代廚師的傳統方法分享給大家

1、蝦粉

這個說來簡單些,在傳統的做法裡,就是用一些蝦籽、蝦米之類晾乾脫水後,碾碎做成蝦粉,用在熬製好的鮮湯裡,能起到很好的提鮮作用。

此方面我是實踐過的,對效果深有體會,而且做法也簡單,成本也不高,就是到市面上去買上好的蝦皮,搭配1/3的海產幹蝦仁,一起在打粉機內打成粉,在高湯熬好,關火前10分鐘,放少許在湯桶裡,便可以起到增加鮮味層次的作用。

2、鯽魚粉

這個不太多見,至少不是廣為人知,卻實實在在是傳統的增鮮方法,是古代廚師常用的鮮味劑,其原理和蝦粉也差不多,就是用水產的鮮味,與肉類的鮮味相配合,達成“混合倍增”的效果,利用好了就是人們口中的秘方,這個說法絕不為過!

鯽魚粉做法:把新鮮的鯽魚1公斤洗乾淨,去除內臟後瀝乾,接著把處理好的鯽魚放入鍋內,在旺火上焙乾水份,之後碾碎,這時添加豆油30克,改用微火繼續翻炒,炒至鍋內的鯽魚粉手抓不粘,握不成團時,再加豆油30克,繼續炒,待鯽魚粉呈現出金黃色時即成。

鮮湯為何不鮮?工藝很重要,兩種古代廚師的傳統方法分享給大家

這種東西用在製作奶白類鮮湯裡,效果非凡,用於製作麵館的湯料,可能就是那種不能說的秘密,大家自行參考。

最後還要說一個觀點,為什麼在製作鮮湯的工藝中,傳統的手藝一直不可替代?即使用科學方法合成出再高純度的鮮味劑,也代替不了傳統的熬製方法,是因為鮮味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層次感,它是一種多層次感受之下的結果。

而這種醇厚和層次感的體驗,只能用多種食材的合理搭配,以及正確的加工方法才能獲得,這也就是添加劑的鮮香味再強烈和突出,也達不到那種隱而不露,回味悠長的境界的原因,這是自然規則的體現。

鮮湯為何不鮮?工藝很重要,兩種古代廚師的傳統方法分享給大家

剛學到的一些小心得,又急不可耐地分享給大家,最近時常會有一種發自內心地感激!很感謝遇到的每一位朋友,在大家的一直關注下,我有了一種責任在身的學習動力,自己的原有經驗不夠,只能繼續修煉。

浮躁了多年的我,又能靜下心來,去學習那些可以為我們所用的東西,並把它提煉成價值,回報給大家,然後我們一起去享受那種“以舍為得,分享快樂”的心情,幸甚幸甚!

自然門美食e族 一心一意做價值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