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看樓市:真實的"銀十" 誰家"長臉"誰家"打臉"

樓市風生水起的時候,即便並非傳統旺季,房子照舊能夠“日光”,樓市不穩的時候,“金九銀十”這樣眾所周知的“適銷”節點,也不能完成對所有人的“救贖”。

業內看樓市:真實的

近期,房產君根據市場公開信息整理了青島樓市的“金十”成績單。兩個特徵十分顯眼:

第一,與之前相比,開盤信息有些不全。不是我們不努力,而是相當一部分項目選擇了故意遮掩。不少項目對內部人員下達了針對開盤結果的封口令,當然還有個別項目誇大了自己的開盤成果。

第二,冷和熱的對比更加明顯。還是有項目當天強勢清盤,但也有幾個項目交出了個位數的答卷。需要指出的是,收穫這樣近至冰點數據的,絕不止列表上這幾家,業內盛傳,主城區某新盤前期造勢動靜不小,開盤去化也不過6套至8套。

其實房產君非常能理解部分開發商對自己開盤數據的隱匿甚至塗抹,面子是一方面,接下來的戰鬥還艱苦,隊伍的信心不能垮!當然,某些隱瞞的對象可能不在數量而是價格。

數量只是大家看個熱鬧,價格更加敏感萬分,濟南恆大的降價風波在前,誰都不想以價換量的同時,再收穫老業主維權的副產品。這當然也是有大局觀的安排,快速回款,悶聲發財,合情合理。

需要重點說說的是某個主城區項目,前期釋放大量低價信息,讓輿論為之沸騰,臨近開盤,再為低價模式加碼,大有“主城熱銷唯我獨尊,淡季清盤捨我其誰”的架勢,但結果卻是讓人跌破眼鏡的“雷聲大於雨點”。“日光”沒有做到,扭捏釋放了過半數的去化成績,卻被盛傳這個“差強人意”裡面還有水分。

“可能只賣了80多套!”如果這個據說來自內部的消息屬實,那可真是現象級的打臉。

低價必然走量,這是樓市淡季慣常的邏輯,何況房源相對稀缺的主城市場,何況是優勢明顯的絕對價差,咋就賣成了這個樣子?有業內人士的觀點是,放了價卻沒走成量,不能全怪市場環境,畢竟還有項目日光了,開盤去化七八成的項目也不是一家兩家,“這個開盤前最火的項目搞砸了自己的銀十,可能就是為它近兩年的作為還債!”

同樣走毛坯低價路線,相鄰板塊的某知名房企項目可開盤大賣9成,這一家明明搞出了區域“底價”還是激發不了需求的完全釋放,看看該房企近年來在青島市場鬧出的那些風波,以及略顯霸道的應對,這次區位和產品均不具優勢,只想以一個價格取勝,看來市場並不買賬。

多種跡象表明,樓市正在步入瓶頸期,也許樓市業者將艱難一陣子。應該採取一種怎樣的行動才能迎來新的春天?價格戰只是權宜之計,學會從購房者的角度思考問題,反省過往運營弊端,用好的產品和真誠的服務贏回人家的心,也許才是逆勢突破的根本出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