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巴爾幹半島自古以來就是歐洲的火藥桶?

VLoOq_DEEDEE


巴爾幹因其地形地貌和地理位置註定成為四戰之地,成為歐洲的火藥桶也不足為奇了!

巴爾幹地形限制其發展潛力,註定淪為被征服的對象

巴爾幹半島位於歐洲東南部,三面分別被黑海、地中海和亞得里亞海包圍,面積50多萬平方公里。巴爾幹半島多山,百分之七十的土地是山地,剩下的就是零星分佈在山間的盆地和沿海平原。


巴爾幹半島地表割裂嚴重,各個盆地平原間只能依賴山間谷地聯通。這樣的地形一是限制了巴爾幹半島的發展,尤其限制人口的增長。再這割裂的地形限制半島的融合,使其無法發展成一個統一的強大的力量,來阻止別的勢力的侵略,註定成為周邊文明入侵的對象!

重要的地理位置成為各方爭奪的對象

巴爾幹因為地形地貌,限制其發展,如果其偏居一偶,或許也不會引起別人的關注。巴爾幹的悲哀還在與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帶來的戰略價值,使其成為各方爭奪的對象!

巴爾幹地處歐洲東南部,亞歐兩大陸的交匯處。同時交通地中海和黑海,是黑海進出地中海進而通向大洋的必經之地,戰略價值不言而喻。

古希臘時代,巴爾幹地處希臘和波斯帝國交鋒之地;羅馬時期,巴爾幹雖然是羅馬帝國的一部分,但是這裡仍然是羅馬和北方蠻族戰爭的前沿;伊斯蘭教在西亞崛起後,這裡成為天主教和伊斯蘭教爭奪區。


進去近代各方勢力對巴爾幹的爭奪更加激烈。俄羅斯崛起後,為了尋找出海口,在這裡和土耳其進行長達兩個世紀的戰爭。奧匈帝國對該地區吞併甚至引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二戰後這裡同樣是美蘇兩大陣營冷戰的前沿,雙方在這裡劍拔弩張。

以上的描述不難看出,巴爾幹半島無一不是雙方或者多放爭奪或者征服的對象。正是因為其地理位置所帶來的戰略價值,才使得巴爾幹被周邊的強力集權所“惦記”,成為戰爭爆發之地也就不足為奇了!


圖說地理


謝謝,

巴爾半島從古代屬於羅馬帝國,後東西羅馬分裂,屬東羅馬,匈牙利匈人帝國曾南攻羅馬巴爾幹,後來土耳其佔頌該地,民族獨立旺盛,塞爾維亞獨立又與奧匈戰爭,所以各民族矛盾大,引歲一戰,二戰後鐵托強力領導,才漸平息所以稱火藥桷:


十八星座


巴爾幹半島是人類文明較早發祥地之一,是歐洲南部三大半島之一。位於南歐東部,西臨亞得里亞海,東臨黑海,南臨伊奧尼亞海和愛琴海,東南隔黑海與亞洲遙遙相望,北面以多瑙河、薩瓦河為界,西至的裡雅斯特。總面積約50.5萬平方千米。

1、地理位置方面的原因

巴爾幹半島佔據了非常重要的地理位置。西面是亞得里亞海東面是黑海,北界是多瑙河與薩瓦河,與歐洲大陸相接處十分寬闊,無高山阻隔,交通便利,半島有森林、煤、銅、石油等資源。半島地處歐、亞、非三大陸之間,是歐、亞聯繫的陸橋,南臨地中海重要航線,東有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扼黑海的咽喉,地理位置極為重要。19世紀初期,此地理位置是沙俄南下地中海的必經之路,是英法等西歐國家通往印度洋和遠東的交通命脈,是奧地利帝國向南擴張通向亞得里亞海的戰略要地。因此巴爾幹半島成為俄、奧、英、法激烈爭奪的地區。

2、半島民族眾多

公元4-7世紀,匈人、阿瓦爾人、倫巴第人、保加利亞人、羅馬人以及斯拉夫各民族對半島的統治權進行過激烈的爭奪。



王大哥要吃湯圓


一,巴爾幹半島位於南歐東部。西臨亞得里亞海,東瀕黑海,南濱伊奧尼亞海(地中海的一個海灣)和愛琴海,東南隔黑海與亞洲相望,北以多瑙河、薩瓦河為界,西至的裡雅斯特。

總面積約55萬平方千米,人口約五千五百萬。

二,巴爾幹半島成為歐洲火藥桶的三點原因。

1,地理位置極其重要:三面環海,東隔土耳其海峽與亞洲相望;北面是多瑙河及其支流薩瓦河,與歐洲大陸相接處十分寬闊,沒有高山阻隔,交通很便利。

巴爾幹半島四面受敵,地中海及黑海不能作為地理屏障,多瑙河更是極易渡過。

2,地形破碎且為山地,難以形成力量核心,整合整個板塊的力量。

巴爾半島山地約佔總面積的70%,而且被眾多的山脈切割的非常破碎,形成眾多的谷地,交通幹線多沿谷地通過,多山間盆地,巴爾幹山以南有馬裡查河盆地、登薩河盆地。東北部為多瑙河下游平原。

海岸線異常曲折,長達9300公里,多良港(海上入侵也極其便利)。

錯綜複雜的多山地貌,極大的限制了巴爾幹半島的生產潛力,使它難於出現強大國家,同鄰近的板塊競爭。

3,被歐洲,俄羅斯,以及伊斯蘭三股勢力包圍,成為三股力量逐鹿中原的戰場。

三,三股力量在巴爾幹半島逐鹿,使得巴爾幹半島從古至今都衝突不斷,戰爭頻發,一戰、二戰歐洲主戰場都發生在這一地區。

這裡由於地緣原因,導致統治巴爾幹半島帝國更迭不斷,而不斷換主人更是產生了錯綜複雜的民族矛盾、宗教衝突、文化差異、邊界糾紛、政治分歧等棘手的問題。

這些矛盾即相互影響,盤根錯節,糾纏在一起,難於理順。

二戰後美蘇主導世界,巴爾幹半島更是兩強爭奪的重點地區之一。

冷戰結束之後,美國大大加強了在巴爾幹半島的力量(前南斯拉夫解體),清除俄羅斯在該地區的影響。

(黑山加入北約之後,親俄羅斯的塞爾維亞失去了出海口,俄羅斯完全喪失了在地中海的戰略支點。)





715457390177張建軍


巴爾幹半島,地處歐洲南段,北鄰東歐平原,西和南臨愛琴海和亞得里亞海,東面與小亞細亞半島隔著博斯普魯斯海峽隔海相望,以丘陵山地為主要地形。自古以來巴爾幹半島就是北歐和西歐東進西挺的側翼安全保障,北方遊牧民族侵掠中歐和西歐,西歐和中歐農耕文明保衛勢力抵抗侵掠所必須佔領的側翼,更是亞洲帝國擴張歐洲和歐洲文明擴張亞洲的跳板,是個文明的十字路口。巴爾幹地區是在奧斯曼帝國攻打維也納失敗後,逐步成為歐洲基督教文明與亞洲伊斯蘭教文明的矛盾交融地,而後奧斯曼帝國衰落,逐步喪失了對該地區的控制力後,巴爾幹地區徹底醞釀成了歐洲火藥桶。其中交織著民族利益衝突與宗教信仰矛盾,是亞洲與歐洲的宗教問題和民族問題的延續,歐洲的戰爭與亞洲伊斯蘭教地區的戰爭都會影響巴爾幹地區的民族成分與宗教勢力的平衡從而引發戰亂。近東又近西,希臘文明和拜占庭帝國的千年統治,形成了文化上的西方屬性。自古以來的民族大遷徙,帶來了複雜的民族成分,奧斯曼帝國的強勢崛起帶來了真主信仰,增加了宗教信仰,造成了信仰分裂。這些都不是一個資源貧瘠,地域不廣而位置優越的小國寡民的智慧所能化解的。巴爾幹的穩定與否都深受大國均勢的操控,歐洲強則矛盾的前沿會延伸至小亞細亞和兩河流域,直至帕米爾高原。如果歐洲弱,大國均勢被打破,巴爾幹必然受到衝突的波及,首先動盪起來。


莫剛哦認得你


1、巴爾幹半島成為歐洲火藥桶的三點原因。

①地理位置極其重要:三面環海,東隔土耳其海峽與亞洲相望;北面是多瑙河及其支流薩瓦河,與歐洲大陸相接處十分寬闊,沒有高山阻隔,交通很便利。

巴爾幹半島四面受敵,地中海及黑海不能作為地理屏障,多瑙河更是極易渡過。

②地形破碎且為山地,難以形成力量核心,整合整個板塊的力量。

巴爾半島山地約佔總面積的70%,而且被眾多的山脈切割的非常破碎,形成眾多的谷地,交通幹線多沿谷地通過,多山間盆地,巴爾幹山以南有馬裡查河盆地、登薩河盆地。東北部為多瑙河下游平原。

海岸線異常曲折,長達9300公里,多良港(海上入侵也極其便利)。錯綜複雜的多山地貌,極大的限制了巴爾幹半島的生產潛力,使它難於出現強大國家,同鄰近的板塊競爭。

③被歐洲,俄羅斯,及伊斯蘭三股勢力包圍,成為三股力量逐鹿中原的戰場。巴爾幹半島有周邊有三股強大的地緣勢力。

崛起於西亞的強國從小亞細亞半島和東地中海,從東、南兩面通向巴爾幹(比如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奧斯曼帝國強盛時正是控制巴爾幹半島入侵中歐,兵臨維也納城下。崛起於東歐的帝國主要以黑海及其沿岸為戰略通道,自東北方向而來(比如俄羅斯帝國)。

蘇聯通過華約控制巴爾幹半島獲得地中海出海口。

歐洲則是借亞得里亞海和多瑙河平原,從西、北方向侵入巴爾幹半島(奧匈帝國)。

2、三股力量在巴爾幹半島逐鹿,使得巴爾幹半島從古至今都衝突不斷,戰爭頻發。這裡由於地緣原因,導致統治巴爾幹半島帝國更迭不斷,而不斷換主人更是產生了錯綜複雜的民族矛盾、宗教衝突、文化差異、邊界糾紛、政治分歧等棘手的問題。

這些矛盾即相互影響,盤根錯節,糾纏在一起,難於理順。


天狼星A


這個地區經歷了希臘,羅馬,奧斯曼土耳其的統治,民族眾多,拉丁人,希臘人,日耳曼人,最多的是斯拉夫人,還有土耳其人等等,基督教也就是新教,天主教,東正教,伊斯蘭教,相互之間互不服氣。從來沒有安生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