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滄州南湖公園

話說滄州南湖公園

話說滄州南湖公園
話說滄州南湖公園話說滄州南湖公園
話說滄州南湖公園話說滄州南湖公園
話說滄州南湖公園話說滄州南湖公園

南湖公園坐落於滄州市區解放橋東南側,西臨京杭大運河,是集健身、娛樂、休閒於一體的綜合性開放公園。公園佔地總面積21.6萬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積15萬平方米,是市區面積最大的湖面。公園的入口廣場採用花崗岩鋪磚,栽植有油松樹陣,在廣場南側放置有泰山景觀石,鐫刻“南湖公園”四個字,為公園的點睛之筆;園內栽有法桐、欒樹、合歡、美國海棠、丁香、紅雪果、榆葉梅等約40個品種的綠植,空間環境豐富多變,動靜結合,滿足了不同遊人對空間的多樣需求;公園建有油松樹陣、觀景廊、運動健身廣場、親水平臺、九河下梢廣場、碧水方舟湖心島、廣場鴿觀賞區七大景觀區,展示了滄州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現代氣息;湖中心還建有東西長百餘米,主噴高達60餘米的音樂燈光噴泉,噴泉水型有大鵬展翅、世紀跑泉、載歌載舞等15種,可隨花好月圓、土耳其進行曲、天堂等30首中外名曲的節奏連續變化。

南湖公園的前身是一片低矮的平房和養殖用池塘。所謂“南湖”,過去人們稱為南大坑。上世紀60年代在此成立漁業社(也稱漁業隊),80年代漁業社與南湖水產苗種養殖場合併為南湖漁場。“南湖”的名字是1975年計劃闢為公園

結合學大寨挖坑泥積肥時確定的。那時市革委和城建局領導,便看中這裡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下決心要在這裡開闢出一座水上公園。於是便由城建局規劃處設計藍圖:在南湖的西北、東南兩地修建船塢碼頭,湖中建造人工假山和湖心島,設計有“萬春亭”、“留春樓”、“煙雨樓”、“煙波亭”、“桃園亭”、“飛雲浦”、“玉帶橋”、“九曲橋”等遊覽景區,但由於種種原因,這預想的規劃並未全部實現,但在湖中堆出了東、西兩個湖心島(現在的湖心島為西島,東島在後來建設南湖公園時被挖平。),且在六米多高的西島上栽種了楊榆槐柳等樹木,綠樹成蔭,景觀斐然。後來,湖心西島上棲息生存有大尾鷹、繡眼鳥、東方大葦鶯、翠鳥等10多種珍貴鳥類,成為市區獨一無二的鳥類棲息地和自然景觀。在南湖南端的淺水塘面,也曾種藕育蓮。1986年,南湖水產苗種養殖場的領導和全體同志下決心開發南湖,並於當年申報有關部門批准,定名為南湖公園。他們千方百計自籌資金兩萬多元,先在湖的西北角運河堤下修建了小型船塢碼頭,並按照濟南大明湖樣式製作了30只鋼筋鐵板結構的遊船,還在湖心島北面鋪砌了漫波甬道,同時架設了電燈,島上林蔭深處設置了九處水泥方桌和條凳,供遊人在這裡休憩、下棋或打撲克。碼頭岸邊還修建有兩間平房,供售票和管理人員使用。2000年,南湖漁場合併到滄州市園林處。2001年市
政府決定修建南湖公園,並於2002年建成公園入口廣場。2005年市政府投資2800萬元改造南湖,並將南湖納入滄州市整體景觀框架之中,進行了湖底清淤、四周湖坡護砌、架設通向湖心島的棧橋、修建音樂噴泉和水幕電影、鋪設環湖路等工程項目。改造工程中,湖心島鳥類棲息地遭到破壞,現在湖心島已經沒有鳥類生活。2008年對南湖公園入口廣場進行了升級改造,擴大了遊人活動場地,豐富了廣場的冬季景觀。

關於南湖,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故事。滄州舊水月寺的位置原在城外西南隅,觀燈橋之東,即現在的南湖土島上。夕日的南湖潭深水綠,碧波浩渺,一片汪洋。僅深水面積足有五百畝,淺灘、池沼斷續無涯。後來,湖中突然出現一座孤島,似一輪明月盪漾於深潭碧波之中。有位和尚志遠來島上築廟。

造水月寺足足用了五年時間。其中兩年時間用於修築岸島之間長長的通道——橋廊。這座長廊式的橋樑,青石墁地,彩畫通廊,後改名觀燈橋,被列為滄治八景之一。寺廟建成之後,遙看土島,恰似一隻金龜伸著長長的脖子,馱著廟宇,在碧波之中浮游。入夜,遠天近水渾然一體,水若碧空,島似明月。踏上廊橋,好象踏上了那通往月宮的天梯,水波一動,不搖自蕩,如騰雲,似駕霧,十分怡人。

傳說橋頭岸端築有門樓,上書“天下第一寺”。當天來了個瘋和尚,連說:“俗氣,俗氣!俗不可耐!”眾人圍觀,問他:“你說什麼俗氣?”他指著門樓道:“你們看:你也爭第一,他也爭第一,一一目對,矛戈相去。孰不知天下第一則地上無二也。”話音剛落,和尚不見了。眾人驚看門樓,匾額己變為“地上無二寺”。志遠和尚聞訊趕來,俯首合十道:“阿彌陀佛!天賜,天賜!”

沿長廊橋上島,直達水月寺。水月寺門前是一輪圓月形影壁牆。這一盤大石,直徑三米,厚十五公分,質如白玉,亮似冰盤。滄州距山較遠,傳說此石是個和尚以龜殼點化而成。石面上篆刻三個大字“水月寺”,字痕與圓月的邊沿全部鎏金。背面有浮雕彩畫:吳剛伐桂。過了月亮石,便是月亮門,門分左右兩個。兩個月亮門中間,明晃晃耀眼奪目,塑著八個斗大的金字:“水流花放;月白風清”。三座大殿與北移後的水月寺大體相同。

在大雄寶殿後面,有一座小土山,土山上有一塊大青石,石頭上刻著“魚遊兔走”四個大字。傳說這土山雖顏色如土,卻非土非石。仔細看,如銅澆鉛鑄,任憑雨刷,全不變形走樣。拾級登上山頂,便會踏上那塊大青石。至此遠眺,天連水,水連天,天水相接無縫;環顧,湖連海,海連湖,湖海璧合藕連;近看,總有漁船徐徐、浪花滾滾。觀此景,“魚遊兔走”不解自悟。

不知讀者注意到這滄海土島水月寺的三塊匾沒有?你看:“水月寺”“地上無二寺”“魚遊兔走”,要作對聯的話,它們均不能作下聯,只能為上聯。而萬里長城山海關的三塊匾:“山海關”“天下第一關”“虎嘯龍吟”則只能為下聯。它們遙相呼應,匹配成對,頗具趣味。也許過去滄海與山巒、土島與長城真的有什麼關係?也許只是無意的巧合?這些問題無史料可考,卻有一段神話故事。

傳說滄海土島本是一個神龜所化。神龜的丈夫是一條青龍。由於秦始皇修築萬里長城,需有長龍伏於崇山峻嶺,玉帝便潛青龍下界替始皇固守邊關。可是年歲久了,龜婦人受不了思君之苦。她主動到玉帝那裡請求下界,玉帝准奏。龜婦人原以為玉帝會派她到老龍頭深海就居,不料滄海屢有水患,便先遣她來到滄海深潭,命她竭盡全力治理水患之後見夫君。但是神龜來滄海後,一刻也不能離開深潭,一離開,這裡即遭水淹。神龜心情十分鬱悶。她以為玉帝忘記了她下界時提出的要求,一氣之下,露出龜背。她想,這樣也好讓玉帝親眼瞧瞧她與自己夫君的距離。

其實,玉帝正為青龍與神龜分居之事犯愁,恨無兩全齊美之策。佛祖天尊如來料到了玉帝的心事。他用手一指,對玉帝說:“我看,不如在那裡築一座寺廟……”沒等如來說完,玉帝哈哈大笑道:“無非你想多貪些香火罷了。”如來也不臉紅,說道:“然而,此舉可讓龍龜夫婦傳情脈脈,萬世不絕。”玉帝頗感興趣地問:“何以見得?”如來道:“青龍踞高山,瞰大海,人們在他的化身——萬里長城築門:樓曰山海關。而龜婦人臥滄海,望平川,化身形如一輪圓月,難道就不能讓人們在上面築一座寺廟叫水月寺嗎?”玉帝道:“單憑兩地成對,怕是不解決問題。”如來道:“萬事不過三。如果類此以三環相扣,我可保他們夫婦脈脈傳情,即使天涯,也化咫尺。”

玉帝頗感興趣,忙提醒如來說:“只是另外兩環尚無著落。”如來曰:“已經有了。”“哪裡呢?”玉帝驚問。“你看!”如來將萬里長城鏑樓(也稱敵樓,是位於古代城牆上端,用來加強防禦能力的高臺、城樓等建築。)“天下第一關”與“虎嘯龍吟”兩塊匾指給玉帝。玉帝嘆道:“可惜那裡並沒有相扣的對子。”“這卻不難。一個既佔了‘天下第一關’,無非讓另一個是‘地上無二寺’。”

玉帝聽得高興,忙問:“那麼‘虎嘯龍吟’當配以什麼呢?”如來不假思索地說:“魚遊兔走。”玉帝說:“以魚配龍似有不當。”如來道:“玉帝有所不知,龜屬魚,龍種,與龍同宗。虎以嘯震山谷,兔憑走達四方,所以‘魚遊兔走’對‘虎嘯龍吟’,天釘地鉚,偶對花合。”

如來一番話,把個玉帝說得大悅,連道:“好好好,既然你食香火,一切均由你自己去操持督辦吧!”如來領旨,一路踏歌而行:“吾慈吾悲,吾是吾非,吾行吾素,吾始吾歸。”歌聲落,來到五臺山,如來看中了五臺山年輕的和尚志遠。

卻說志遠和尚正在禪房打座,忽覺異香撲鼻,睜眼看見一團紫氣籠罩周身,正詫異間,忽又覺眼前異常明亮,眼看著一輪明月由高天直撲入懷,志遠一驚,清醒過來,方知恍惚間偶得一夢。志遠正在琢磨夢景,忽然又聞歌聲:“滄海有明月,撈取至東天;莫道一場空,

佛陀慈纏綿。”驀地,志遠覺得心明眼亮周身輕爽,飄飄然,有離地逸遊之感。正在這時方丈來到面前,志遠慌忙施禮。方丈唱道:“滄桑天地老,平生吾自知;舉步跨滄海,募化不宜遲。”唱罷,拿出一隻銅缽交給志遠道:“此缽乃佛祖寶物,路上如遇有奔金流銀,只管直呼其名,盡收納之。天下第一寺寓其中也。”

志遠和尚離開五臺山,一路化緣不提,一百天頭上來到滄海。住慣了高山,一見大海,心胸頓覺豁然開朗,他張開雙臂,大海油然如在懷抱之中。驀地,他發現一座土島,圓溜溜兒,宛如一輪明月沐浴在深海碧波之中,不由地想起了下山前明月入懷的夢境,頓生築寺廟於土島的念頭。自生此念,志遠夜不能寐,天天思謀如何募化籌資。一天,天至三更,忽聞有雞啼。細聽,聲音竟來自銅缽中,志遠一看,呀!原來通過銅缽還能看到另外一個世界……志遠一看銅缽顯異,一下子來了精神,趕緊雙手捧起來仔細觀瞧。啊!簡直是一個飛禽組成的世界!紅的、綠的、黃的、白的……飛的、停的、啼的、鳴的,各色各樣的鳥都有,啁啁啾啾,呢呢喃喃,令人眼花繚亂,心醉神迷。志遠和尚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動之情,想放聲呼喚它們,可是,他叫不上那些鳥的名字來,急得他抓耳撓腮,搓手頓足。忽然,他發現八隻雞正在一邊覓食,便放開喉嚨高喊:“雞兒,雞兒你來!我有話問你們!”他這一喊,那個飛禽世界忽地沒有了。志遠掃興地放下銅缽。咦!他再看,那八隻雞都乖乖地站在他的腳下了。呵!多麼漂亮的羽毛啊!他用手一摸,咕嚕——那隻雞變成了一塊金子,形狀就象人的心臟。志遠撫摸另外七隻雞的羽毛,於是八隻雞變成了八塊金子。志遠和尚想起了臨下山前師傅說的話“遇有奔金流銀,儘管直呼其名,盡收納之”,於是慌忙雙手合十:“阿彌陀佛!天賜!天賜!”將金心歸入缽內。

天朦朦亮,志遠來到南川樓,忽覺口渴,細聽樓下有潺潺流水聲,過去一瞧,有洞。進洞後,只見紅光迸射,在紅光照耀下的溪流,宛如碎銀閃耀,志遠眼前變的一團漆黑,爬上洞來一看,缽裡哪有什麼溪水,明晃晃盡是珍珠。後來志遠才知道,南川樓地通暗泉,有蚌仙常來沐浴。他一缽,就舀在蚌仙懷裡了,得了好些珍珠。有了珍珠與金子,志遠和尚增強了造寺的信心。可是要造天下第一寺,資金還差得遠呢。於是,他起早貪黑,四處募化。一天,志遠來到東昇客店,見店主正捶胸頓足,悲愴嘆息,便向前施禮道:“施主莫非有什麼為難之事,不妨說與貧僧,省得悶在心裡憋壞了身子。”店主一看是個和尚,就敘道起來:“咳!說起來這事都怨我啊……”

原來,前些日子有個南方人路過捷地,見閘口下有一群金豬娃,便住在了東昇客店。他每天讓店家煮半口袋黑豆,半夜時,便背去喂那些金豬娃。店家好奇,決定暗地看個究竟。因為南方人一心撲在金豬娃身上,竟不知有店家跟著。他一把把將豆子撒給金豬娃,那一群金豬娃蜂擁而上,搶著吃起來。這個南方人慢慢接近它們,扶摸著。這店主一看,這麼多金豬娃,不快逮還等什麼呢?一激動便喊出聲來。不料,他這一喊“吱——”一聲,金豬娃都不見了。店主人壞了這個南方人的事,兩人大吵大鬧一場。店錢沒交,黑豆錢沒給,這個南方人便拍拍屁股走了。

志遠聽罷店主一席話,問道:“你說那些金豬娃都在閘口底下,那裡水流湍急,他是怎麼進去的呢?”店家說:“這不——就剩這兩把兒啦。這本是張家餜子鋪用了幾代的油竹簾子,他把它拆了,每五根捆成一把,點著拿著,便可進去。”志遠說道:“施主不必傷心,他欠你的店錢、黑豆錢,我來償還。不過這兩把油竹簾子我要拿去。”店主一聽,高興地答應下來。

半夜裡,志遠和尚拿著兩把油竹簾子來到閘口,點著一把,徑直往閘下走去。那滔滔河水,一見火光,立刻分開一條大道,連地皮兒也變得乾乾的。走在上面,彷彿置身於山澗峽谷之中。走著走著,志遠來到一個山洞,進洞後,如便同進了另一個世界。這裡沒有一種生物,到處怪石嶙峋,陰森可怖。志遠和尚掏出銅缽,坐在地上靜靜地等著。三更時分,就聽,“哞——”地一聲長鳴,銅缽內映出剛才見到的所有天地。不同的是,滿山遍野盡是走獸,它們東奔西跑,躥蹦蹺跳,十分逍遙自在。志遠挨個觀瞧。突然,他發現在一個不大的山洞裡臥著一群小豬娃。他高興極了,忙連聲高呼;“小豬小豬都過來,佛祖造廟有安排。”他這一喊,小豬娃都乖乖地臥在了他的腳下。他用手一摸,咕嚕,咕嚕,咭嚕,小豬們一個個變成了大金元寶。志遠和尚把元寶裝入銅缽,點著最後一把油竹簾子,走出閘口。

整整一夜沒閤眼,志遠疲乏地躺在床上。剛一閤眼,便見寺廟已經造成。他忙起身仔細觀瞧,足足用了兩個時辰,才把寺廟看完。面對堂皇的寺廟,志遠不禁放聲大笑。這一笑,醒了。原來是個夢。志遠馬上請來畫工,按夢中所見畫出圖紙,興師動眾大造寺廟。他把金子做了佛心,珍珠做了佛眼,元寶也全部做了造寺的費用。【水月寺始建於後周廣順年間(公元953年)。明朝宣德時,滄州運河紅孩兒口(滄州市運河區花園小區東南角運河拐彎處)連年堤決,水月寺每每被淹。水月寺正北五里處,有一塊土地洪水不侵。寺僧澤安遂將水月寺北移此地。】

美麗的民間傳說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如今,南湖公園猶如一顆鑲嵌在城市中心的綠寶石,每到夏季,碧波盪漾、綠樹成蔭、鮮花怒放,令人陶醉和遐想,吸引著無數的遊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