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到底是按學籍走還是戶籍走?有什麼要求?

leecen163


小升初也分為兩種,一種是不擇校的情況,另外一種是擇校的情況。

不擇校的情況下,按戶籍走。九年制義務教育開始執行後,現在幾乎所有的地區,小升初都是按照戶籍來報名入學的,也就是說你的戶籍在什麼區域,這個區域劃分的對口的初中校是哪一所,就按照這個來。跟小學的學籍沒有半毛錢關係。

舉個例子,當年我女兒小升初,我們的小學學區在A區域,讀小學的時候,那個區域的學校非常不好,於是我給她選擇了到B區域借讀。儘管如此,我們升學的時候並不能上B區域對口的初中,還得回A區域,除非我繼續能找到人託到關係給她借讀。

但是,在女兒讀小學期間,我們買了C區域的房子,這樣,她升初中的時候,就順利地升到了C區域對應的初中校。當時買房就是因為考試到C區域的初中校比A區域好,儘管我們並沒有C區域的學籍,但是因為買了房入了C區域的戶籍,就可以順利在C區域報名上學。這時候,學校根本不看你原來的學籍,因為我們的學籍還掛在A區域,雖然一天學也沒有去上過。

如果你孩子擇校,那就既跟戶籍沒有關係,也跟學籍沒關係,只跟你孩子的學習有關係。因為擇校基本上都是採取“考試”的辦法,雖然現在規定小升初不給考試,但是,學校有變通的辦法,不允許筆試我可以面試,所謂面試,其實跟筆試換湯不換藥。內容差不多,只不過不需要你寫而是讓你說而已。

綜合說來,小升初不管擇校不擇校,都跟學籍沒有關係。不擇校,跟戶籍有關係,對口直升。擇校,跟戶籍也沒有關係了。


蘇小妮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我所生活的城市關於小升初是這樣的。我兒子是去年上的初一,我們當時是由教育局劃分區域。然後按照你的房產或者戶口在哪個區域,你就上哪個中學?如果你屬於流動人口,所以想要孩子上好的中學,你的住房區域特別關鍵。我兒子就是因為我們當時買房的時候受了中介的忽悠。買了一個最差的中學的學區房,現在腸子都悔綠了。但也沒辦法啊,只能看孩子自己的造化了。🙏🙏🙏





美媽井霞


小升初原則上是按照戶籍入學的。

根據《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中規定,小升初按照“學校劃片招生、生源就近入學”的原則入學。

1、小升初本地生源原則上是按照戶籍走的。

2、對於戶口在外地的隨遷子女,若想在本地就讀,則由法定監護人提出申請,主要以居住證為主要依據,並根據當地招生政策提供相關證明即可申請在本地中學就讀。如果想在民辦學校就讀,則需滿足民辦學校招生條件即可,一般沒有戶籍方面的要求。若隨遷子女想回戶籍所在地學校就讀的,當地教育相關部門也會依法給予統籌安排。

以我們這裡今年的招生政策為例:今年我們這裡也按照“劃片招生,就近入學原則”,以公安戶口為依據進行招生,所以只要是本地戶口或有房產證、購房合同等相關證件證明,即可在本地公辦學校就讀初中。當然公辦中學有好有壞,再加上生源又多,因此,想上好的公辦中學需要參加搖號。

不過鑑於往年由於搖號入學導致大量優質生源外流的現象,今年招生政策有了改動。重點公辦中學今年也有進行選拔性考試。符合條件的學生通過參加統一考試前100名的學生可以進入重點初中實驗班。這也讓很多學習成績優秀孩子的家長看到了希望,也有意願留在本地參加選拔性考試。

因此,雖然按照規定是按戶籍就讀中學,但題主還是需要到當地教育相關部門瞭解當地學校的具體招生政策,才能提前做好相關準備。


林林教育漫談


小升初屬於義務教育階段,義務教育階段主要還是以免試、就近的原則入學。主要還是以戶籍為主,學籍會根著學生上學的情況遷入所在的學校,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籍隨人走”。

全國各地小升初基本政策都是以就近為主,不過各個地區略有不同,個別地區以搖號、面試的方法劃分學校。

我們這邊是個四線小城市,這邊小升初主要還是以就近入學為準,不過對考試成績好的學生有特殊照顧,每個初中都有一定的特殊名額,針對的就是成績好的學生,這些學生可以不按戶籍選擇就近學校,可以選擇自己想上的學校,這在我們這邊是個公開的秘密。

中國的房價上漲一方面離不開丈母孃,一方面就是入學,記得前幾天網上曝出一個學生家長為了孩子入學,花了360萬買了12.2平方的“老破小”學區房,每平方劃30萬。

所以說,小升初主要還是看戶籍,其實通過學校附近的小區房價就知道了。


然規教育說


關於小升初是按戶籍還是按學籍走:可能分情況來對待。

公辦學校的招生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實行的是,學校劃片招生,學生免試就近入學。學校劃片的依據是以戶籍為主要依據。

也就是以戶籍登記為主,住房為輔,最後考慮的是外來務工以及經商人員子女的就學。公辦中學在招生錄取過程中,優先考慮具有學區內戶籍的 學生,其次根據招生計劃,會延伸其他情況的招生錄取。

公辦學校在招生時,判斷是否為外來務工人員以及外來經商子女的根本依據,就是父母以及孩子的戶籍。如果戶籍是學區以外,或者是市外省外的,都會斷定為外來務工或者其他情況,是不予優先錄取的。

民辦小升初在招生過程中往往是,以具有當地的學籍或者戶籍為主要前提條件,進行錄取。如果報名人數大於招生計劃數,學校會採用電腦隨機派位的方式進行招生錄取,目前這一方式已經在全國各大中城市全面推行

按照中央的有關文件精神,明年民辦小升初將禁止任何形式的測試面談等相關活動,必須採用電腦搖號上學。

關於題主所說的學籍,每一個孩子接受九年義務教育開始的第一年,所有的公辦、民辦小學為每一個適齡兒童建立了電子學籍,而且是一人一籍。

按照學籍的相關規定,人隨籍走,一般的學籍號是以身份證號碼加字母的形式。在學籍系統中,每一個學生的學籍號是唯一的標識,沒有與其他人重複的可能性。

所以題主所說,是學籍還是戶籍走,其實在小升初更多的可能看戶籍,接受九年義務教育,不管公辦小學還是民辦小學上學,每一個學生都建有電子學籍。


匯智坊


對於小升初是按學籍走還是戶籍走,要分情況來介紹:

首先我們要明確,教育部通過全國中小學生學籍信息管理系統為全國中小學生髮放了正式電子學籍號,既然是教育部統一發放的學籍號,所以我們的學籍號是唯一的,一般是由自己的身份證號碼前加一個大寫字母G,構成。也就是說你在你本地和外地甚至外省,你所使用的學籍號都是一個,也是唯一的。所以可以這樣理解吧:你小升初與學籍號沒有關係。只與戶籍有關。

第一種情況:需要擇校的

這種情況基本上與戶籍沒有多大關係,與成績、關係有關,更多的還是錢的問題。可以這樣說吧,有擇校選擇的,就是各顯神通,有用的關係,有存款的儘量使出來,成績特別撥尖是最有優勢的,重點校或者民辦校都沒有任何問題。

第二種情況:不需要擇校,按戶籍所在地按片區劃分。

這種情況又需要分本地戶口和外地戶口了。

本地戶口,指的是你就讀小學或者初中想回到戶籍所在地中學就讀。

公辦學校的招生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實行的是,學校劃片招生,小升初免試就近入學為大原則。學校劃片的依據是以戶籍為主要依據。現在好多私立初中也納入了統一管理,按戶籍所在地,就近入學的原則參與搖號。


所以如果你孩子所讀小學與你的戶籍是同一個地方,可能性比較大的就會在你附近中學入讀。如果你的孩子小學與戶籍不一致,又想回戶籍所在地初中就讀,你必須提前到戶籍所在地瞭解一下相關政策,提前做準備。有些地方需要提前回戶籍所在地辦理小升初手續,進入劃片系統,參與搖號,還有些需要回去參加小學畢業考試。實際上對於這種情況,很多家長都提前一年轉學到戶籍所在地,同時學籍轉到戶籍所在地。

外地戶口,指的是你小學與你的戶籍不在同一個地方,但又想入讀目前小學所在區域的初中,這種情況就需要提供社保證明,購房合同或者產權提前一年到當地街辦辦理義務教育農民辦子弟入學手續手,就能夠像當地的孩子一樣公平參與劃片入學、就近入學的機會。


全國各應該有一些差異,更我的是要注意提前瞭解小升初的政策,同時一定要參加學校舉行的小升初政策解讀 ,我們就經常遇到 有個別家長沒有參加 相關解讀會議,結果面臨升初中的時候手續不全或者沒有進入劃片入學的系統裡,不得不出錢聯繫私立學校就讀。


楊鍋來了


小升初沒有按學籍走的概念,都是按戶籍走的。不管你是通過何種形式進行升學,每個孩子都是有一份電子學籍檔案的。而至於從小學打初中的選擇,還是按照戶籍來的。



以我們這邊的三線城市為例,小學和初中目前執行的是兩個一致原則。所謂的兩個一致,學生的戶籍和父、母的戶籍要一致,戶籍地址和房產證地址一致。只要符合這兩個一致原則,就要優先保證這部分學生的就近上學。

而且每年都會重新劃分一次學區,但學區的劃分基本上是穩定的,本著尊重歷史和就近原則,這也就導致了學區房概念的產生,對於哪些房子是哪個學區,大家都有預期,為了孩子上學就會提前買好學區房。



當然有些地區私立學校發展的比較好,他們更多的可能是採取一些電腦搖號派位,教生處入學考試等,如此一來也就沒有戶籍意說了,但是隨著基礎教育管理的規範化,私立學校的跨地區招生,選擇性招生也將會得到進一步的遏制,最終也是要遵循按戶籍就近入學的。

但是如果說是外來務工人員,只有戶籍,沒有房產證的,在向教育局申請後,則會根據學位資源的剩餘情況統一安排,但是這類學校一般都不是理想的學校。

其實我們應該理性的看待戶籍學區問題,很多的重點學區在中考的時候並不佔優勢,孩子們往往會面臨更大的中考壓力。因為中考並不是按照等級來給學校分配省級示範高中的名額,而是所有學校按照人數來進行配比,比如省級示範高中的升學率25%,普通的a初中只需要700分就能上省示範高中,但到了重點學區的b初中就要750分了,所以說未必就是好事。

總的來說,小升初按戶籍升學還是目前升學的主要形式,但前提是還得有房產證,否則很難進入理想的學校,畢竟我們的基礎教育規模太大了,其他形式的可操作性難度較大。



美蛙英語


如果說小升初決定性選一個答案,按照學籍或戶籍的話,基本上在全國沒有標準答案,因為各個地方的政策五花八門。

舉個例子來說,我們今年六年級所遇到的一個情形,我們學校離兩所中學都比較近,但是家長朋友們根據自己的選擇與判斷結果一窩蜂的上了另一箇中學裡面,教育局的領導非常生氣,他們覺得這種選擇,讓另一個學校非常難看。

但是在這之前,學校裡面六年級的畢業生自始至終是自願報名到兩個學校,任何一個學校都可以,也就是說,也沒有根據學籍,也沒有根據戶籍,只是自願而已,就近原則。

義務教育階段,國家其實有法律規定,他的唯一一個原則就是就近入學,沒有其他的標準,只是在各個地方處理這方面問題的時候,延伸出了很多細緻,看似高明的一些方案結果這些方案往往是讓學校更加衝突,更加被動。

所以說各個地方根本不一樣,您要是需求一個準確答案的話,可以說沒有,那隻能從本地來尋求一個適合於你自己的答案。


宜城老師


按戶籍。就近入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