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战:长三角一体化的若干思考

CFIC导读

10月31日下午,由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指导,上海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主办,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联合主办,宁波银行上海分行、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特别支持的第16期“国资大讲坛”活动举行。

◆特邀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理事、上海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顾问王战主席带来“长三角一体化的若干思考”的演讲。

随着上海区域性国资国企综改方案的正式启动,作为地方国资第一重镇的上海国资改革踏上了全新征程。与此同时,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相继落地,将为国资国企改革创新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10月31日下午,由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指导,上海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主办,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联合主办,宁波银行上海分行、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特别支持的第16期“国资大讲坛”活动举行,特邀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理事、上海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顾问王战

主席带来“长三角一体化的若干思考”的演讲。

“国资大讲坛”系列活动举办至今,已成为国资国企改革领域最具影响力和号召力的高端品牌活动,多位国企改革政策制定者、国企决策者与企业家、权威专家学者等先后登上讲坛,分享改革创新思想与精彩洞见,激荡思想、分享智慧。

王战:长三角一体化的若干思考

主办方致辞

王战:长三角一体化的若干思考

上海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院长 罗新宇

上海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院长罗新宇指出,当今世界城市群已经成为支撑各个主要经济体发展的核心区域和增长级,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是国家进一步发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作用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度转向高质量的主要引擎,也是国家参与国际竞争并走向舞台中心的主要平台。

上海一直争当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发展的先行者。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上海的发展离不开长三角城市群的支持和协作。同时,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也是党中央交给上海的三项新的重大任务之一。因此上海需要成为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引领者,更好地为全国改革发展大局服务。

长三角区域内的国有企业,也需要将自身发展放在一体化的大局中来谋划推进,共同促进长三角产业协同与创新,推进该地区率先发展、一体化发展。国盛集团按照“三四五十”发展战略体系,通过发挥长三角融合发展的资本纽带链接作用推动“大合作”,引导带动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和支持长三角国资国企改革、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先后设立了长三角产业创新基金和长三角乡村振兴基金,正在筹建设立“上海长三角乡村振兴人才发展中心”。上海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坚持立足上海、服务长三角,已经与杭州、南京、苏州、湖州、衢州等地国资国企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并作为秘书长单位参与发起设立长三角产业创新智库联盟。

罗新宇提到,相信王战主席的主题演讲,必将给大家带来有益的启迪和帮助;上海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也希望与在座各位有更多合作,得到大家的支持。

王战:长三角一体化的若干思考

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党委委员、副总裁 张凤明

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党委委员、副总裁张凤明表示,首届进博会上,习总书记明确提出“支持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

长三角一体化是历史必然、大势所趋。今年5月,《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在江苏苏州吴江地区、浙江嘉兴嘉善地区和上海青浦地区,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长三角一体化”的国家战略的落地,是长三角城市群文化一脉相承的必然选择,是长三角城市群一衣带水的必然选择。长三角协同发展的战略提出打破了地域内行政壁垒限制,促成了长三角地区资源配置、人才流动等要素的最优化配置。苏浙沪皖三省一市的地域面积35.9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亿,以占全国的1/26土地面积和1/6的人口,创造了全国近1/4的经济总量。

张凤明介绍道,王战主席从80年代初起,就参与上海市政府及全国性决策咨询研究,是国内决策咨询界著名的专家学者,对长三角一体化有着深入的研究。他承接了《迈向二十一世纪的上海》等众多研究课题,发表了诸多关于浦东开发、“构筑上海大都市圈”、“上海综合竞争力国际比较研究”等观点。

中国金融信息中心是新华社直属机构,是新华社和上海市

政府战略合作的成果,服务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国家战略。我们是一个开放、服务、共享、多赢的专业化、国际化多功能平台。为此,中心打造了“国资大讲坛”、“海上院士讲坛”、“陆家嘴科创沙龙”等一系列讲坛,希望通过这个平台,汇集思想、凝聚智慧、传播声音,为上海也为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贡献力量。

主旨演讲

《长三角一体化的若干思考》

王战:长三角一体化的若干思考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理事、上海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顾问 王战

从国际形势的角度来看,自十八大以后,国家对更高水平的开放提出了两个非常重大的举措: “一带一路”和自贸区。在十九大的第二年,提出了新的战略举措:三项重大任务和进博会。其中,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正式提升为国家战略。

王战指出,要从高质量区域发展战略角度来看长三角一体化。十八大以前,区域发展战略是“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东部沿海地区转型发展”,现在出现了三个新的特点:

第一,由西到东变成由东到西。从京津冀到粤港澳大湾区,从海南省自由贸易试验区,到长三角一体化,四个地区全在东部。这个调整十分重要,因为如果在东部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没有提升的情况下,号召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上海一年1000亿往中西部转移,很容易造成空心化的结果。现在,中国经济区域发展当中出现了一个新问题,原来是东中西发展不平衡,现在是南北发展不平衡。长江以北曾经占中国经济的40%以上,现在下降到只有30%,东北地区只剩下7.8%了,所以南北问题不容忽视。关于中西部布点的问题,武汉中三角应该包含在内。而长江以北另外可能布局的地方,则是“大秦岭”。

第二,点线突破。十八大以来,关于高质量区域发展的“两线四点”战略——一条长江经济带、一条“一带一路”、东部地区四个布点,与之前的“全面号召”不同,更符合邓小平思想,从点上突破,点线联动。

第三,每个点精准施策,根据不同的目标提供相应的规划京津冀协同发展解决什么问题?解决非首都功能的问题。北京的环境容量已经快到达上限,所以提出京津冀协同、建设雄安新区,本质上是为了给北京减负。至于大湾区,实际上是为香港独身定制的。香港的定位有两个:一是“一带一路”的超级联系人,二是大湾区的引领者,它是金融、贸易的集聚地,是对外沟通的窗口。所以说,这是一个精准施策。第三个是海南,海南要做的事情,就是为把南海打造成“和平之海”作贡献。

自贸区新片区、科创板、长三角一体化,这三项新的重大任务都是围绕着如何推动新一轮改革的方向考虑的。协同发展和一体化是不同的概念,京津冀政府间相互配合、相互照应,叫协同发展。而一体化,是政府既要协同发展,同时又要创造条件,让企业生产要素能够跨行政区划自由流动。

自贸区新片区是一个开放的战略,推动了政府新一轮管理体制的改革,将原有的行政管理体制按照国际通行惯例做了一个大调整。

科创板解决了金融“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发明是科技现象,而创新是经济现象,把发明的东西转化为产业,这才叫创新。因此,科创板的推出,解决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重要的一个战略举措。

在这一系列布局中,

长三角一体化提升为国家战略,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长三角的地理位置,是海岸线的终点、长江的门户,将会对下一轮中西部区域的高质量发展,起到推动引领的作用。

关于对策问题,为了提升为国家战略,长江口应有一个五位一体的战略性项目,即长江黄金水道的打造,做标准船型,能够解决长江跟海运一次性的江海联运。

其中,要发挥大洋山的深水港潜力,小洋山的开发证明是很成功的,2005年以后,中国成为世界最繁忙的集装箱港口,目前,大洋山深水港的重要使命是解决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功能提升问题,这就涉及特殊经济功能区的概念。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特殊经济功能区?从1987年浦东开发开放启动研究以来,规划的都是功能开发区:外高桥保税区、金桥出口加工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张江高科技园区、世博现代生活园区。可以说,上海的规划做得非常精准。问题在于为什么当初提出建外高桥保税区?主要是解决进出口关税问题。20世纪八十年代,许多外资企业进驻中国,却几乎没有一家盈利。要想破题,就要设立自由贸易区。所以说,自贸区是国家战略、国家利益的体现,自贸区的建设成绩切实推动了改革开放,也顺应国际竞争的形势和要求。

王战:长三角一体化的若干思考

自贸区格局下,航运贸易也迎来机遇。能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航运中心,需要数字来说明。2005年,洋山深水港起运,上海港迅速成为吞吐量最大的集装箱港口之一,但国际转运业务占比不到10%。没有航运服务业的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量只是一个标志而已。有了转运业务,做海损、海事保险、再保险的航运服务业,以及转口贸易、离岸贸易都会跟随而来,有了这些,才能支撑起国际贸易中心,才有结算支付,国际航运金融中心才有实实在在的业务。

那么,什么位置建设深水港最好?无疑是大洋山,它和小洋山临港形成协同效应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建设但是,从小洋山到大洋山,大洋山到舟山应该有连通道,随之也就提出了海上大通道问题,建不建?怎么建?这是要思考的。

今年,国家在舟山绿色石化基地投资建设的“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已完成工程建设、设备安装调试等前期工作,该项目旨在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将对长三角产业布局产生很大影响。据说,项目还将增加2000万吨,达到6000万吨/年炼化规模,这也意味着,舟山能实现石油化工全产业链经营,上中下游的原料、辅料全要素供给。有了这个红利,上海的奉贤区因地制宜,利用化工的下游产品发展化妆品制造产业,回避了污染问题。石油化工的下游能孕生大量产业,这是国家层面的布局,需要有国家战略性的项目来提升。此外,镇江化工、金山化工和苏北的化工企业,也将迎来大规模调整,即一体化发展。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目前是起步阶段,国家要求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放在第一位那么示范区如何体现呢?我的考虑是这样的,要和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结合起来。经过评估,在不建设大规模工业园区的前提下,体现绿色发展,又真正带动区域经济的最好做法

是设立跨国公司总部小镇。在欧洲、德国、瑞士,这个现象特别明显,有相当一部分跨国公司搬到了小镇上。所以德国人到上海制造汽车,就选在安亭小镇。麦德龙亚太总部在江桥,也是一个乡镇。这次华为研发中心设在西城,隶属朱家角。如果在这些轨道线上,能够串起二三十个总部小镇,就能形成规模效应。当下正是中国本土性跨国公司总部大量涌现时期,现在与“一带一路”相关的跨国投资公司很多,如果示范区一半集中了本土的跨国公司总部,一半是国际跨国公司总部,那就基本上建成了。为什么?因为在绿色发展一体化示范区中,重点要解决的是政府协同问题。市场主体是企业,一体化实际上是企业所主导的生产要素跨行政区划的自由流动。小型企业是起不到推动作用的,但跨国公司会从价值链、供应链方面来考虑,会根据成本合理布局。这个要素的自由流动不是政府能够做到的,一定是通过企业配置的。

有了

跨国总部商务,对专业服务就提出了更强的需求,会推动虹桥区域专业服务机构的集聚。地区专业集成度越高、越完整,对跨国公司总部小镇落地就越有好处。此外,公司总部并不是生产线,不会产生污染,因此布局符合绿色发展的要求。另外,总部集聚小镇解决了上海一个营商环境难题:场地租赁成本较高。如果企业总部从中心城区搬到郊区小镇,就解决了两个问题,一个是成本控制,办公租金会大幅下降;二是节省下的成本能提升人力预算,在薪酬、生活保障等方面增加投入,更大限度地吸引各方人才。

关于绿色发展一体化,特别是在太湖流域和太浦河地区,除了遵循国家环保部门规定是否可以尝试探索创新?我们发现,如今水体污染除了工业因素外,很大一个污染源是化肥。我国农田大量使用化肥,是全世界亩产使用量最多的国家。化肥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生成蓝藻、浮萍等物质。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德国对下水的处理值得我们借鉴。德国人把下水进行分类:含有化学物质的,比如含洗涤剂的水,被定义为“灰水”,没有化学物质的定义为“黑水”,通过不同的下水管道排出。而在我国,所有下水全部进入污水总管,污水处理量就非常大。分流的好处是,黑水进入粪水处理厂,进行脱水处理,变成有机肥料,脱水的过程产生沼气,沼气能够发电。灰水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污水减量化。如此一来,有机肥料能回流到农村,化肥就可以减量化,水体污染也会减少。同时,还会带来有机农产品的价格提升。这个建议的可行性值得在示范区研究。

长三角地区的一体化发展之所以可能会走得更远、更好,关键是我们有个共同的精神家园——“江南文化”。它不仅仅是地域文化,更是中国的文化高地。上海,是九教合一的海派文化融合之地,除了儒释道,还有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东正教、印度教,彼此和平相处。所以在长三角区域的建设中,文化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

王战:长三角一体化的若干思考

主持人:上海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 周芩霏

王战:长三角一体化的若干思考

活动现场

文字:李雨琪、张穗、文俊(实习生)

统筹:张穗

“国资大讲坛”往期回顾(点击下面标题可阅读)

王战:长三角一体化的若干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