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琦在最後死的時候,為什麼不把六萬大軍給劉備?

用戶65969511


先說劉琦到底有多少人馬?同說劉琦去世後的情況如何?

劉琦是劉表的長子,因為不受到劉表後妻蔡氏的喜歡,而受到排擠,劉琦很苦惱,因此找諸葛亮出謀劃策如何自保?



但是諸葛亮礙於情面,不方便為劉表出計謀,因為諸葛亮的岳母與劉表的後妻蔡氏是姐妹關係,因此諸葛亮與蔡氏有親戚關係,後來劉琦用上屋抽梯逼著諸葛亮獻策,諸葛亮沒辦法,給劉琦講了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而保住性命的故事,劉琦明白了諸葛亮的道理。

於是劉琦自告奮勇向父親劉表請求去江夏鎮守,因為江夏太守黃祖剛被東吳殺害不久,太守之職空缺,現在劉琦又這麼自告奮勇,因此劉表同意,讓劉琦出任江夏太守。



就這樣劉琦就成為江夏太守,沒過多久,劉表病死,劉琮在蔡瑁等人的支持下,繼承了劉表的職位,之後曹操南下,劉琮又投降了曹操,因此荊州七郡名義上屬於曹操,而只有江夏郡因為是劉琦鎮守,而沒有投降曹操。

劉琦在江夏有多少人呢?

只有一萬多人,劉琦的軍隊數量,記載在《三國志諸葛亮傳》中,諸葛亮在出使東吳時,明確對孫權說過劉備方的軍隊數量,諸葛亮是這麼說的:



豫州軍雖敗於長坂,今戰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劉琦合江夏戰士亦不下萬人。

意思就是:劉豫州(劉備)雖然在長坂戰敗,現在陸續歸來的兵卒再加上關羽的水軍仍有上萬人馬,劉琦集合起來的江夏兵卒也不下萬人。

這話有兩個意思,一是說劉備手下的水陸軍總數加起來有一萬人,二是說劉琦手下原來的江夏兵也有一萬餘人,也就準確的說明了劉琦的軍隊數量就是一萬人左右,根本就沒有六萬人,要知道整個荊州七郡的總兵力也不過七八萬人,劉琦一個郡怎麼可能有六萬人呢?



赤壁之戰和南郡之戰剛剛結束,劉備向朝廷上書,保舉劉琦為荊州刺史,並以劉琦名義奪取了荊南四郡,這個時期劉備與劉琦是聯盟狀態,只不過劉琦是名義上的領導,而劉備則是實際上的控制人。

而在公元209年,南郡之戰結果的同年,劉琦就去世了,關於劉琦的死,史書沒有明確記載,應該是病死。



我們知道劉表去世是在208年,劉表死的時候已經67歲了,古人一般結婚較早,一般過了13歲就開始結婚了,尤其是像劉表這樣的漢室宗親,結婚不會晚,劉表有記載的有兩個兒子:劉琦與劉琮。劉琦是長子,就算劉表20歲生劉琦,那麼209年,劉琦就已經48歲了,與劉備的年齡是一樣的。

換句話說,劉琦的年齡差不多與劉備一樣,都是48歲左右,這個年齡得病去世也實屬正常。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需要說明,就是劉琦與劉備的關係是怎樣的?

劉備在荊州是依附於劉表的,但是又相對獨立,所以算是劉表的合夥人,而劉琦是劉表的長子,劉表本身就是依靠荊州大士族獲得荊州牧的地位,沒有士族的支持,就沒有劉表的一切,所以在荊州,大士族左右了劉表的大部分權力。



劉琦雖然是長子,但劉表在荊州大士族的蠱惑下廢長立幼,劉琦幾乎沒有任何辦法翻盤,雖然劉琦因為蔡瑁等人擁立劉琮很想起兵討伐劉琮,但如果劉琦真這麼做了,估計死的還會早。

直到劉備與諸葛亮的到來,劉琦再在江夏郡找到了一點安全感,當時曹操南下,劉琮向曹操投降,劉備在長坂被曹操打得大敗,放棄前往江陵接收,轉而前往劉琦所在的江夏郡,事實上,當時的劉備是劉琦唯一可以依靠的人。



江夏的東邊是孫權的勢力,當時還屬於敵對勢力,江夏的西邊就是荊州的南郡,已經投降了曹操,劉琦夾在中間,如果他想生存,只能依附劉備,因為劉備這個人雖然經常失敗,但經驗豐富,有關羽張飛輔佐,又有諸葛亮加入,是劉琦唯一存活的希望。

沒有劉備的話,劉琦不是被曹操收編,就是被孫權殺死,劉琦手下雖然有一萬人,可是誰也明白,劉琦沒有能力領導這一萬人,而能夠領導的,只有劉備。



劉琦臨死前,為了保存自已的家族,只有將所有的一切交給劉備繼承,包括這一萬人,就算劉琦有六萬人,也一樣要交給劉備,如同當年陶謙將整個徐州和整個家族都託付給劉備一樣。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劉琦是荊州劉表的長子,當時害怕劉表後妻蔡氏的陷害,聽從諸葛亮的建議,趁著江夏太守黃祖戰死,遠去江夏避禍。

劉琦到了江夏之後,手上大概有2萬水軍,至於提問者說的6萬大軍,萬萬是沒有的。

劉表死後,劉琦的弟弟劉琮率軍投降了曹操,荊州落入曹操的手裡。劉備從新野出發,往江夏逃竄,在長坂坡遇到曹軍廝殺,中途就是關羽率領劉琦的一萬人馬來接應。

後面劉琦又親率一萬人馬途中接應,劉備才得已逃脫曹操的追殺。為了救劉備,劉琦算是全軍出動,他對劉備,算是不錯的。

劉琦的這2萬人馬,在赤壁之戰,就聽從劉備的指揮和調遣,才有了和東吳的赤壁勝利。

江夏這邊,赤壁之戰後,才一年時間,劉琦就病逝了,他手下的人馬,劉備就收歸自己的麾下了。

所以根本不存在劉琦的大軍沒有交給劉備,而是劉備早就接收了劉琦的大軍。正因為如此,所以後世很多人懷疑劉琦的死是一個陰謀。

前一年還能率軍接應劉備的劉琦,說明身體很不錯,正是40歲的壯年,才一年光景,就一病不起,這些都發生在劉琦接了劉備到江夏,這裡面有一些事情的確是值得人們懷疑的。

據歷史記載,劉琦是被酒色掏空了,身體才每日況下,但是尤其劉琦宗親子弟,早就涉足酒色,早不死遲不死,劉備來了之後就死了,劉琦病逝的時間和原因,的確很讓人懷疑。

而這所有的一切,都有一個利益既得者,就是劉備。他先利用劉琦的的身份順利接收了荊州。劉琦一死,他的大軍和荊州的地盤都歸劉備所有,這不得不讓人懷疑裡面有陰謀。

荊州的地盤,劉琦才是正統的繼承者。劉備兵敗逃亡江夏,他的身份很尷尬,既沒有兵,也沒有地盤,要依附劉琦生存。

而劉琦當時的手腕壓根控制不了劉備,劉備也不甘於人下,這就出現了一個很大的矛盾,江夏,誰才是主人?誰說了算?如果是劉琦,劉備能服他嗎?

劉備想在荊州當家作主,只能讓劉琦合理的死去,他才能得到荊州。後世人懷疑劉琦的死是一個陰謀,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昊陽閒看歷史


劉琦,荊州牧劉表的長子,公元208年,因為繼母及蔡瑁、張允的陷害,不得不避禍江夏。然而,公元209年,劉琦便死去,雖然不知道他多少歲死的,想必也不會太大。那麼他是怎麼死的,他臨終前把自己的軍隊交給叔叔劉備了嗎?

個人認為劉琦是沒有六萬大軍的,頂多有個一兩萬軍隊,他在活著的時候,就將自己的軍隊交給劉備打理了,三個原因如下。

其一,劉琦和劉備算一家人,軍隊不分彼此。

劉備長坂坡慘敗後,倉皇而逃,他在逃跑的過程中,派出關羽,來到江夏,向劉琦借兵,對抗曹操。從這時起,劉琦就和叔叔劉備綁在了一起,兩人一榮共榮,一損俱損。在赤壁之戰期間,劉備所率領的軍隊,大部分是劉琦的江夏兵,因為他的軍隊早在長坂坡消耗殆盡了。

劉表是一個不思進取之人,僅僅能看守住自己的荊襄九郡,沒有開疆拓土的野心。劉琦雖然比他的弟弟劉琮強,比起他的父親劉表,還是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在迎接劉備進入江夏後,他便將自己的軍隊託付給劉備。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劉琦曰:“軍師之言甚善。但愚意欲請叔父暫至江夏,整頓軍馬停當,再回夏口不遲。”玄德曰:“賢侄之言亦是。”

其二,劉琦可能身患重病,早早把自己的軍隊託付給劉備了。

劉琦在迎接劉備進入江夏後,他可能身患重病,不能料理軍務,不得不將自己的軍隊交給劉備打理。劉琦年紀輕輕,僅僅過了一年便已去世,說明他的身體非常不好,早已病入膏肓了。不管是什麼原因生的病,不管劉琦得的什麼病,總之,劉琦在很短的時間內病逝了。

其三,劉備可能奪取劉琦江夏軍隊,架空劉琦。

劉備是一代梟雄,他在北方群雄中,爬滾打幾十年,不是小年輕劉琦所能比的。劉備是一個能和曹操“煮酒論英雄”的英雄豪傑,連劉琦的父親劉表也不一定是劉備的對手。劉備跟哪個主公,哪個主公倒黴,兵敗而亡,曹操是唯一的一個例外。如公孫瓚、陶謙、呂布、袁紹、劉表等人。

這些人中,有的是自己病死,有的是戰敗而亡,有的人失敗還和劉備有很大的關係,總之,這些人下場都不太好。現在,輪上劉琦,也是不明不白病亡。可能劉備將劉琦架空,劉琦雖然不熱衷於權勢,可是自己的兵權被奪,心裡肯定不痛快。他還沒實力奪回屬於自己的兵,因此生病也是很有可能的,久而久之,病重而亡也不奇怪。

總結: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為了醜化曹操,劉琮和蔡夫人投降曹操後,被曹操所殺。在正史上,劉琮是沒有被殺的,還被升了官。劉琦選擇了劉備,將劉備迎接進入江夏,第二年就病逝了。他病逝的原因,可能就是上面的三個原因。總之,劉琦在病逝前,將自己的軍隊都交給了叔叔劉備。


魁哥說三國


劉琦沒有那麼多人馬,因此在他死後,根本不可能給劉備六萬大軍。


建安十三年,劉琦在諸葛亮的授意下,率領兩萬軍馬前往江夏。

後來曹操進攻荊州,劉備被迫出逃,劉琦親率江夏水軍馳援劉備,此後一直到赤壁大戰結束後,劉備與劉琦一直駐守在江夏。

此時劉備手上的人馬不超過一萬,而劉琦在江夏的人馬也就三萬多人,也就是說,此時的江夏只有四萬多駐軍。

在江夏駐守期間,江夏的軍事指揮權全部落到了劉備的手中,等到曹操在赤壁戰敗,劉備又率領江夏的全部軍馬征戰荊州,並一舉奪取了荊南四郡。


此時劉備已經佔據了整個荊州,雖然說劉琦是名義上的荊州刺史,但荊州的軍政大權盡在劉備掌握。

可以計算一下劉備此時擁有的軍馬,他從江夏帶出了四萬大軍,奪取荊州後,又獲得了五萬大軍,這時候劉備手上已經擁兵近十萬。

但此時的劉琦卻是一個光桿司令,他在江夏的軍馬幾乎都被劉備帶走了,剩下的人馬也就只夠防守江夏,估計也就不到一萬人馬。

等到劉琦回到荊州城後,他也沒有機會重掌軍權,因為他此時已經病重,每日臥病在床,之後在建安十四年病逝。


因此說劉琦在最後死的時候,根本不可能把六萬大軍交給劉備,因為他手上的軍馬早就到了劉備麾下。


東方大史


劉琦死前為劉備準備了什麼?他能擁有多少軍隊?看了下文你就知道了。

劉琦最後死的時候有多少軍隊,為什麼不把他交給劉備?

三國早期,劉表負責管轄荊州。劉表有兩個兒子,大的叫劉琦,小的叫劉綜。而劉表比較偏愛於小兒子劉綜。劉表的部下蔡瑁看出了這個情況,於是經常在劉表面前趁勢誇讚劉綜,而貶低劉琦,使得劉表對劉琦越來越疏遠。事實上,劉琦也察覺到了父親的偏見,所以為了保存自己,劉琦在諸葛亮的指導下,向父親請求帶了一支軍隊來到江夏。


當曹操領兵來到襄陽進攻荊州時,劉綜已是荊州的城主,而劉綜根本沒有什麼能耐。聽說曹操要來進攻荊州,於是蔡瑁趕緊勸說劉綜投降,曹操口頭答應不傷害劉綜及其家屬,但是,事後卻毫不留情的殺害了劉綜母子倆。與此同時,劉備知道曹操進攻荊州是針對自己而來,於是率領人馬逃往江陵。曹操隨即派了5千部隊向劉備追殺了過來,劉琦知道後應諸葛亮之請為劉備解了圍。

劉琦臨終前確實把兵權交給了劉備,但是根本沒有6萬之多,應該也就是不到兩萬的兵力,因為當初劉琦帶兵出走時,如果有6萬大軍,別說他的父親劉表,就是蔡瑁也會想方設法阻擋。根據《三國演義》記載,劉琦比較信任劉備這個叔叔 ,所以死之前就把江夏和自己僅有的軍隊交付給了劉備,如此也免得落入東吳孫權之手。



所以說,劉琦死之前,把軍隊交給了劉備,但根本沒有6萬,而是1到2萬的軍隊。

歷史時刻錄,每日一歷史,分享歷史時刻,品味歷史時光,感謝您的觀看,歡迎您的評論,動動手指點個贊呦!

歷史時刻錄


第一眼看到這個題目,覺得六萬大軍不很靠譜,仔細一想還真差不多。

關鍵一點,不是劉琦不把這六萬大軍給劉備,反而是全部交給了他。

劉表鼎盛時期方圓數千裡,帶甲十幾萬。看看這十幾萬如何分佈的。

荊襄九郡,除了南陽郡控制在曹操手裡,其他八郡基本控制在劉表手下。

每郡駐紮一萬人馬就是八萬,江夏郡與曹操、孫權接壤,位置重要,至少兩萬;南郡是荊州治所所在地,還要面對西部益州劉璋方面的防禦,至少兩萬。

這一共就是十萬,也是基本的部署,主要以陸軍為主。

演義中所說蔡瑁等率領的劉表水軍三萬,雖說是水軍,但水分不大。沿江駐紮,或包括在各郡駐兵之內,或獨立在外。

這基本上就是劉表的軍事實力及部屬,大約在十到十三萬。

劉琦接受諸葛亮建議,出鎮江夏太守,估計統兵兩萬以上。

赤壁之戰前,劉琮投降了曹操,南郡、江夏郡被曹操佔據,劉琦被迫渡江到了江南。演義的說法,追隨劉琦渡江的人馬有一萬多,這個靠譜。

如果劉琦連這點人馬都帶不過來的話,那也就別混了。

那個年代不是現在,做做水軍,噴一噴,還可能混口飯吃。劉琦不能掌控軍隊,自己沒有一點號召力的話,是沒法混的。

南郡、襄陽郡、章陵郡,特別是具有很大機動性的水軍,不能說全部投靠曹操,或許也有追隨劉琦、劉備的。這樣兩萬人馬,可能還比較靠譜。

赤壁之戰前後,曹操對荊州南四郡基本沒有染指,也就是原先駐紮的四萬兵力,每郡一萬,基本保存下來。

赤壁之戰,劉琦的兵力基本沒有消耗,這樣就在六萬左右。

赤壁之戰後,劉琦跟劉備合在了一起,這不必說,劉備趁機佔領南四郡,自然這四郡人馬也就歸了劉備。

劉備在當陽長坂坡與曹操激戰,本身也就三五千人馬,消耗殆盡,只帶領諸葛亮、張飛、趙雲等數十騎逃走。但關羽率領的一二千水軍沒有受到損失。

就演義的說法,諸葛亮見孫權時,也只說劉備收攏散兵到了一萬多,這肯定有水分。史料記載,劉備跟隨周瑜參與赤壁之戰的兵力就二千人,恐怕就是關羽所帶領的那點兵力。

不管演義說的多麼玄乎,沒有劉琦這一萬多人馬做資本,劉備、諸葛亮是無論如何攻佔不了南四郡的。

只看到諸葛亮草船借箭、借東風,沒看見他借兵進攻南四郡,就說明劉琦的人馬已經全部交給劉備、諸葛亮打理了。

由此可知,劉琦這六萬人馬還真有。這就是真得靠拼爹了,儘管劉表活著時不待見劉琦,但死後還是把一般人馬留給了他。

以劉琦的名義出面,南四郡的收復相對還輕鬆一些。

劉琦一年後病死,這些人馬自然就全部歸了劉備。

幾年後,劉備能夠帶領幾萬人馬入蜀,關羽還能統帥三萬人馬鎮守荊州,主要還是依靠劉表留給劉琦的這點家底。

在三國時期,畢竟幾萬人馬就是一個很大的數據,不是你養得起養不起的問題,兵員是很稀缺的資源。這對劉備來說,的確是接受了很大的產業。


豹眼看歷史


劉琦有6萬軍隊,你說從哪兒得來的,《三國演義》?

正史上面荊州投降曹操的時候,劉琮只能夠拿出來8萬的軍隊,這8萬軍隊已經算得上是頂天兒了,他說除了江夏那一部分軍隊沒有歸降以外,荊州所有的軍隊全在這裡了,難不成劉琦手底下擁有7萬的大軍?那劉琦完全可以直接殺到荊州城下,讓劉琮把荊州交給他。

這個6萬的軍隊,我想你是從《三國演義》得出來的說法,《三國演義》裡面劉琦說自己手底下有8萬軍隊,8萬的江夏戰士,在這其中有1萬多人已經給關羽了,所以也他手裡面有6萬多人,但這個不符合事實啊!

劉琦手底下的軍隊應該也只有1萬人,而這1萬人很早的時候,劉琦就已經把它轉交給劉備了,也就是讓關羽去管理這1萬多軍隊,所以這件事兒完全不成立,什麼6萬軍隊沒有交給劉備沒有的事情,劉琦早就已經把所有東西全部交付給劉備,包括地盤的歸屬問題也都是劉備自己去決定的。

有人就會問了劉琦為什麼要做的這麼坦蕩,這麼大方,自己家裡人一個個妻離子別的,你有什麼心情去管這些東西,這個時候的劉琦才真正做到了錢財乃身外之物,一天到晚的縱情於酒色之中,魯肅去見他的時候都嚇了一跳,說公子你咋病的這麼嚴重,要不要去看大夫?

當然有人肯定會像蒼蠅一樣一直嗡嗡的在那轉,在那問什麼呢?說劉琦這個死很蹊蹺,這個死法很蹊蹺,這個死的時間很蹊蹺,所以我敢確定劉琦是劉備弄死的,我……我就想說你能動點腦子嗎?稍微去看下歷史書,就知道劉備弄死劉琦沒有任何好處,劉琦活著劉備才能夠理所應當的,在荊州劉琦如果死了,那就等著孫權過來收荊州吧。

怎麼說呢?荊州還真是孫權借給劉備,因為周瑜打南郡給打下來了,劉備能夠實際掌管的荊州最富足的一個地方,那就是南俊就於北方的那幾個郡吶,一直都沒拿到手,也就是說劉備借荊州這事兒是事實,而這個時候荊州已經歸到孫權的手裡面,此時劉備唯一能拿出去跟孫權交換,並且能夠換到南駿的東西,就只有江夏或者說半個江夏。

江夏是誰的,劉琦的,劉琦如果死了,整個荊州全部都歸孫權,劉備不是傻子,至少沒那些瞎分析的人傻,害死了劉琦那劉備就是真的賴在了荊州,那就真的成了一個老賴了。

所以說搞不清楚這一點的人趕緊去看歷史書!


漩渦鳴人yy


題主這個問題明顯不對,劉琦手下哪來六萬大軍,有六萬大軍他早就教劉琮怎麼做人,而且他部隊也早交給劉備了。

劉琦是劉表的長子,但是劉表更喜歡幼子劉琮,而且劉琮是蔡氏所生,蔡氏出身荊州豪族的蔡氏,是蔡瑁的姐姐,影響力極大,因此劉琦根本無力和劉琮抗衡,甚至連有性命之憂。劉琦為此不得不向諸葛亮求自保之計,諸葛亮建議他外出帶兵自保。恰逢江夏太守黃祖戰死,劉琦就主動請命去了江夏。

在真實的三國曆史中,很少會像《三國演義》裡那樣動不動就出動幾十萬大軍,實際上有幾萬人參加的戰役規模就很大了。像著名的官渡戰役,袁紹不過十萬大軍,而曹操當時在官渡一線的兵力不過萬餘。而關羽北伐襄樊不過兩三萬大軍,就能讓曹操坐立不安,考慮遷都了。

江夏雖然是荊州對抗東吳的一線,但是也不可能有六萬大軍,而且劉琦是蔡氏忌諱之人,也不可能給他太多的兵。根據《三國志》記載,諸葛亮在遊說孫權時,曾經說劉備手下有關羽水軍萬餘,劉琦江夏軍兵不下萬人,所以劉琦的軍馬不過萬人左右。

劉琦在危難之中去向諸葛亮求援,說明他和劉備關係很好,不然他也不敢向諸葛亮說這種事情。因此在劉琮投降了曹操,劉備在當陽戰敗逃亡以後,首先就想到去江夏,和劉琦匯合。

劉琦並非幹練果斷之人,威望也沒法和劉備相提並論,從諸葛亮的話語看,劉備到江夏以後,就接管了劉琦的部隊。此後劉琦就基本只是作為吉祥物存在了,赤壁之戰以後,劉備表奏劉琦為荊州刺史,藉著他的名義奪取了荊南四郡,從而有了自己的基業。

所以劉琦死的時候,只是空有一個荊州刺史的名號,沒有部隊了。


不沉的經遠


我是青史回聲,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其實說實話,劉琦手中並沒有六萬大軍,給劉備六萬大軍從何談起?當初,劉琦因為爭儲失敗的原因,被迫遠離了襄陽,接受了諸葛亮的意見,去往江夏擔任江夏太守。事實上,諸葛亮給他的這個建議非常好,雖然劉琦是荊州牧劉表的長子,按理來說,劉表死後,荊州牧的繼承人應該就是劉琦了,可結果並非如此。



別看劉表是荊州牧,再荊州牧一言九鼎,可在實際過程中,卻不是這麼回事。用現在話說,劉表是朝廷空降到荊州的省委書記,算是外來戶。要想打開荊州的局面,僅靠劉表一個人是不可能,所以他拉攏了襄陽的世家大族,蔡家和蒯家。不但如此,他還娶了蔡瑁的妹妹蔡氏為正妻,可以說蔡氏在荊州是第一大家族,無論是軍中還是在地方上,都有蔡家的勢力。早期,劉表要想控制荊州,蔡家可以說是一大助力。可是到了晚年,蔡家就成尾大不掉之勢。



因為爭儲之事,蔡家在裡面的影響力非常大,作為劉表的姻親,蔡家當然是支持蔡氏的兒子劉琮為荊州世子,而劉琦自然就成了蔡家的眼中釘、肉中刺。為了保命,劉琦自請鎮守江夏,可以說是躲過了一劫。

而劉琦所在的江夏,因為前任黃祖被東吳攻破的原因,早已經衰退下去了。所以劉琦接任後的江夏,不可能有六萬大軍,否則,他早已可以和蔡瑁叫板了。我想,也就一萬左右的兵力,頂天了。


所以劉琦病死後,這一萬大軍也就歸了劉備掌控,這就為後來劉備奪取荊州各郡打下了軍事基礎。


青史回聲


首先我們來看看劉琦是誰?熟悉《三國演義》或《三國志》的人都知道,劉琦是荊州牧劉表的長子,如果不是蔡夫人從中作梗,荊州之主本來應該是他的囊中之物。但是劉表晚年寵愛蔡夫人,因此就動了廢長立幼恩念頭,加之蔡夫人和劉表的幼子劉琮有掌握兵權的蔡瑁、張允的支持,因此劉琦當時的處境岌岌可危。



劉琦不想坐以待斃,於是求助於諸葛亮,恰逢當時江夏守將黃祖被東吳所殺,江夏之地無人防守,於是諸葛亮給劉琦建議是出鎮江夏以避禍。劉琦從其言,成為了江夏守將。這樣一來就遠離了權力的漩渦,也就遠離了危險,正所謂“擁兵自重、不危自安”。

不久劉表病逝,荊州之主成了弟弟劉琮,劉琦咽不下這口氣,於是準備興兵問罪。這說明對於對付劉琮這個弟弟和蔡瑁,劉琦還是有信心的,但是聽聞曹操南下的消息後,劉琦沒有繼續堅持,因為自己的這點實力和本領,對付劉琮也許還綽綽有餘,但是和曹操對抗卻是以卵擊石,對於這點,劉琦自己有清醒認識的。

表卒,瑁、允等遂以琮為嗣。琮以侯印授琦,琦怒,投之地,將因奔喪作難。會曹操軍至,琦奔江南。——《資治通鑑》

知其不可而不為,這是劉琦在審時度勢後做出的一種選擇,而不是逞匹夫之勇。他選擇了回到江夏,靜待時機觀察時勢的變化後,再採取妥善的行動。


至於劉琦有幾萬人馬,我不想繼續深入探討和分析,三國時期動輒幾十萬大軍的說法,普遍言過其實,按照諸葛亮說服孫權時的說法,劉琦的兵馬萬餘人是比較客觀的說法。劉琦去世後,他原來的部屬自然要選擇一個新的靠山,這個人選在當時的情況下,只能是劉備,沒有第二個人選。因此說不是劉琦選擇誰來接管自己兵馬的問題,而是他手下人選擇聽誰的指揮問題。實際上劉琦存在的價值是名義上的荊州之主,劉備用其名而不賦予其實際權力,當荊州盡在掌握的時候,劉琦的存在就變成了障礙,這個時候劉琦怎麼死不重要,只要這個障礙消失了就好。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