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核聯動:廣深“雙城記”之變

相隔僅100公里,兩座一線城市,廣深之間的“火花”一直為輿論所津津樂道。近段時間以來,隨著多份重磅文件發佈、兩地黨政代表團密切互動,廣深合作新提法、新動向不斷浮出水面。

在新時代背景下,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雙區”閃耀。同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中心城市和區域發展核心引擎,廣深將在共謀科技創新發展、交通互聯互通、新興產業合作等領域互相支持、聯動發展,也將共同擔起輻射帶動周邊區域發展的重要使命。

兩座超級城市密集互動

9月5日,深圳市黨政代表團考察了南沙新區和自貿區南沙片區開發建設、無人駕駛產業發展、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南沙科研基地建設發展等情況。

10月29日,廣州市黨政代表團赴深圳實地考察了光明科學城、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後海金融商務總部基地等重大創新平臺和研祥高科技控股集團及城市環境。

其實,距離如此近的兩座超級城市,此前的互動也並不少。

通過對企業異地設分公司的數據進行分析發現,廣州是外地機構在此設立分支機構的最大地,而深圳則是本地註冊公司在外地設分支機構的最大來源地。

廣州是南中國的綜合門戶樞紐,也是全國少有的集“海陸空”匯聚於一體的中心城市。而深圳擁有華為、騰訊、萬科、招商等龍頭本土企業,在全國的輻射力一騎絕塵。無論是數據分析抑或是直觀感受,都充分顯示了近距離的兩個超級城市的新格局:廣州呈現出門戶城市的特點,集聚能力更突出;而深圳則顯現出中心城市的特徵,輻射能力更突出。

對標紐約、舊金山、東京灣區,粵港澳大灣區要提升能級和活力,既要有國際級的魅力大都市,也要有全球比肩的中心城市。

廣深合作,恰能滿足這一點。《廣州市深圳市深化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下稱《協議》),讓兩座城市的優勢互補“項目化”。《協議》明確了廣深將在支持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共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打造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共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共建宜居宜業宜遊優質生活圈、共同引領“一核一帶一區”建設、加強廣州南沙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和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等方面深化合作。

激發“雙核聯動”的化學反應

“雙區”利好疊加下,兩城融合不能僅是簡單的“物理效應”,更應該有“化學效應”。

在廣深合作中,科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早在2017年,廣東就規劃廣深科創走廊,明確廣州和深圳各自發揮比較優勢。在大灣區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背景下,發力科創一脈相承,“雙核”的合力進一步走向深入。

南沙科學城、中新廣州知識城、廣州科學城、琶洲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含廣州大學城)與光明科學城、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西麗湖國際科教城、東莞中子科學城等重大創新載體將點狀分佈對接,一系列部署,廣深科技領域的合作安排,已經深入具體平臺層面。

交通互聯是大灣區建設的“骨架”。超級工程正推動形成圍繞珠江口的環線。建成後的深中通道、媽灣隧道將與虎門大橋、南沙大橋、港珠澳大橋一起發揮疊加作用,承接珠江東西兩岸城市之間的要素資源流通和生產組織分工,更加高效地串聯起廣州與深圳的合作。

廣州向東,深圳向西,兩座超過兩萬億體量的城市“牽手”,對大灣區產業升級意義非凡。上交所南方中心與深交所遙相呼應,全省首條AMOLED模組生產線在廣州動工,將服務深莞地區華為、OPPO、vivo等手機終端廠商。“3天內就可以生產出合適的配件,只有這裡才有如此強大的創新配套能力。”深圳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說。

廣州服務業和工業發達,以金融、航運物流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以數字經濟、生物醫藥、新能源的為代表的重點新興產業與深圳將形成上下游互動關係,攜手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在更大範圍內,兩市關鍵區域已經打響廣深區域合作的第一槍。目前,廣州南沙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和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深化合作,廣州開發區與深圳前海攜手共建“改革創新協同發展示範區”。

支撐“一核一帶一區”新格局

廣深“主引擎”不僅要實現“雙核聯動、雙輪驅動”,深化珠三角城市戰略合作,還要服務全省“一核一帶一區”區域協調發展。

廣州南沙將建高速公路連接深中通道,總投資超200億元,預計2024年通車,項目建成後南沙自貿片區西部將形成一條快速通道連接中山、江門以及粵西地區。而伴隨著穗莞深城軌開通在即,廣深第二高鐵走向現實,廣州龐大的交通網絡將深入龐大的珠三角腹地。

地緣、產業配套和成本等優勢,使得東莞成為深圳企業外擴的理想目的地。2014年,華為終端落子松山湖;2015年,大疆創新科技在松山湖啟動總部建設;2017年,藍思科技、康佳集團相繼在莞擴軍……《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提出,“推進深莞惠聯動發展”,為深莞未來的合作發展打開了更大的想象空間。

在廣深“主引擎”的牽引下,珠三角正朝著深度一體化走得更遠。與此同時,珠三角核心區的新技術、新產業不斷湧現,沿海經濟帶東西兩翼現代產業快速成形,北部生態發展區的發展協調性明顯提高。

在各城市之間的產業互補協同下,珠三角到粵東粵西粵北,搭平臺、引產業,全面對接大灣區,將發展勢能轉化為源源不斷的發展動能,不斷推動全省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

■專家觀點

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副主任李津逵

廣深應建立聯席會議制度

樹立超大城市合作範例

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副主任李津逵認為,廣州與深圳所在的粵港澳大灣區,同屬以廣府文化為主的文化區,都有對外開放、敢於冒險的特質,也孕育出如今以科技創新為主導的城市靈魂。粵港澳大灣區走向一體化、走向世界,離不開人文灣區的文化根脈。廣州這一嶺南文化中心的角色將伴隨大灣區建設的深入而進一步強化起來。

必須看到,廣深兩地具有很強的互補性,廣州具有大量的科研院所和大科學機構,在源頭創新和人才溢出方面有深厚的基礎;深圳科技創新產業化能力強大,新興產業發展蓬勃。

最近,廣深兩地政府互動密切,多次互訪,相互學習。“舊金山灣區城市103個,形成了良好的聯席會議制度。”李津逵認為,借鑑世界灣區經驗,在兩地密切互動的基礎上,應該建立聯席會議制度,以長效機制確立下來,樹立起超大城市合作的先進範例,為粵港澳大灣區和“一核一帶一區”區域新格局發展提供支撐。

南方日報記者 陳思勤 朱偉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