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應該怎樣讀書?

思維與策略


很多人都知道讀書好,也買了一大堆電子書和紙質書,但是讀來讀去,感覺沒有效果。

什麼是效果?

就是能用在生活裡和職場上,能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

為什麼沒有效果呢?可能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般人分不清樂讀和實讀

所謂樂讀,是以享受樂趣,獲得快感為主。

平常看的各種八卦新聞、小說、影評等等,都是在樂讀。

樂讀以興趣為主,想看就看,不想看就放在一邊。看了覺得有點意思,滿足一下八卦的好奇心就夠了。

而實讀則不然。實讀追求精神食糧,以產出為目的。

實讀的書籍一般是提高自己技能和實力的書籍。

實讀要踏踏實實地看,要能充實自己的頭腦,會對自己的學習和工作產生影響。

如果把樂讀和實讀搞混了,就會產生問題。

需要實讀的書籍卻隨便翻翻,沒有興趣就不看,那麼,自己就無法取得進步。

可以樂讀的書籍卻在拼命鑽研,書不離手,實際是在耗費自己的時間和精力。

沒有讀書的主場和客場概念

書有專攻,在讀書也要有專攻。

所謂專攻,就是自己的主場。在讀書一開始,就要求確立自己讀書的領域。

這通常和自己的職業相關。

比如想從事心理諮詢方面的職業,你就需要看心理理論、心理實踐和心理治療方面的書籍。

而客場,就是和自己從事的職業無關,但自己感興趣的領域。

缺失讀書和主場和客場觀念,今天看費曼的物理學講義,明天看市場營銷,覺得自己看的不少,其實是一瓶子不滿,半瓶子咣噹,無法建立自己的核心優勢。

那麼如何改變呢?你需要找到自己的讀書主場。

為什麼要找到自己的讀書主場?

你需要自己的座標軸

讀書就像認知一個世界,你需要找到一個點,作為世界的座標軸。

空間的方向感對人來說非常重要。

找到了座標軸,分清了上下左右,東西南北,你才能具有方向感,才不會迷路。

你需要自己的根據地

讀書似打仗,你需要一個自己的根據地。

根據地是你的立足之處,是你最熟悉的地方,是你的家鄉。

根據地的一草一木,你都無比熟悉,閉著眼睛也能數得過來。

根據地是你開始的地方,你可以居高臨下,攻城略地。

當你勝利凱旋地時候,你會用戰利品把根據地裝飾的更加漂亮。

根據地就是你的核心優勢,可以拿來炫耀和展示自己的能力。

無需擔心知識的狹隘

很多人擔心,只讀主場的書,是否太狹隘了。

不用擔心,因為知識有磁鐵效應。

但你讀主場的書讀到一定的時候,就會形成強大的磁場,其他領域的知識會紛紛吸附過來。

和股神巴菲特齊肩的查理芒格,不僅喜歡金融的書,也喜歡心理學、數學甚至生物領域的書籍。

查理芒格在多個領域建立了跨學科的知識,併成功地應用到了投資領域。

結尾

讀書如鑿井,鑿十口無水的淺井,不如努力挖一口有水的深井,因為你可以喝到一口水。


心際花園


說說自己的讀書的想法

在讀大學以前,我一直不明白為什麼有些人天天玩,成績卻非常好,有些人非常努力,成績始終不如人意,是真的智商差距很大嗎,我一直沒弄明白。

直到我讀大學之後,我反過來看高中以前的知識的時候,我卻決定如此的簡單,為什麼當時就不能理解。我想了很久,發現主要有兩部分影響了我們。

第一:個人的學習方法,以前學習都是老師教,我們學,完全沒有自己的想法在裡面,一種類型的題會做了,稍微變動一部分,就無法理解,這其實就是我們的基礎知識與實際結合不緊密的原因,一道題我們不光需要做到會做,還需要抽絲剝繭,理解它組成的基礎。這一條在我看來就是強抓基礎。

第二:大腦的成熟度,什麼叫成熟度呢,就是人的見識和思想。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普遍城裡人要比農村人要更聰明一些。當你的見識變得更開闊,思想更加成熟的時候,你的學習效率會更高,同時你的思考能力,也會變得更強。所以這一條就是讓自己的思想更加的活躍、多變。


迷途的羔羊


我先來回答提問者的問題,在我看來讀書要讀自己感興趣喜歡的書。

看到這個自己曾經也有過這個疑問我們該怎麼去讀書?又如何高效的去讀書?這個問題一直困擾了我很多年,知道我考研的那一年我明白了。讀書不是死讀書,讀不感興趣的書真的很痛苦,尤其我們現在雖然都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但是我們現階段離素質教育真的差很遠,我們面對的還是應試教育,這種形應試教育培養方式,真的很折磨人,為了考試而學習,為了考高分而讀書,這不是我們內心想要的,我深刻體會到了,讀不喜歡的書,不感興趣的書的痛苦,我為了考試,為了考高分,我硬著頭皮去學,可是總是成績一般般,相反,我有一門專業課是我喜歡的,我沒有花費很大的力氣,反而成績很理想,所以我們可以自己選擇,一定要讀自己喜歡好興趣的書,否則,裡面的內容理解起來很吃力。讀書是這樣的,我們以後找工作也要找自己喜歡的工作,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來找。


生活的鑑賞家


推薦4本關於如何閱讀的書。

1.《實用性閱讀指南》

這本書分為三個部分:設定讀書目標,找到書中最主要的精華;製作思維導圖和讀書筆記,掌握書的層次結構,牢記書中內容;把學到的東西具體化,運用到實踐中去。

通過這三個步驟,就能真正掌握一本書的精華。

2.《高效能閱讀》

89條閱讀技巧,教你怎樣愛上讀書,怎樣在自媒體十分發達的今天“為寫而讀“ ”為產出而投入”,很貼合現在的時代環境。

作者十分強調主動閱讀,不僅做一個閱讀者,更要成為一個產出者:“各位,請停止只侷限於投入的讀書吧。請切換成可以創造價值的產出型讀書,構建屬於自己的體系,超越他人吧!”

3.《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

多讀書也有危險的地方,讀書的時候很容易對書產生依賴,放棄自己的思考,這就完全本末倒置了。叔本華對此提出了嚴厲的警告,並告誡讀書的人,“不要忘記自己思考的習慣”。

那麼有沒有什麼方式可以促進自己去思考呢? 奧野宣之介紹了“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摘抄重要內容,同時進行評論。這樣的筆記不僅促進思考,更加深對書籍的理解和記憶,同時為寫文章打好基礎

4.《如何閱讀一本書》

關於讀書的經典之作,剛剛出版時,就成為暢銷書,高踞全美暢銷書排行榜首一年多。但這本書沒什麼趣味性,閱讀的話得花費一些心力。

書中主要講的就是四個閱讀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想要透視一本書,分析閱讀很重要。而閱讀的最終目標是主題閱讀,這是一個極為主動的閱讀,讓書為自己服務。掌握主題閱讀的方法,是深入學習一個領域的知識必不可少的能力。






林知象


以自己的經驗,結合大師的讀書經驗,淺談讀書方法。

一、對每一門學科都要專心去學,儘量學好它

我們現在一般學校裡課程安排很多,有些設置不一定合理,大師歌德當初也遇到過同樣的事情,對此很有自己的看法。歌德曾不滿地說:“一般地說,他們在學校裡教的東西太多了,太多了,而且是些無用的東西。一些個別的教師把所教的那門課漫無邊際地鋪開,遠遠超出聽課者的實際需要。在過去,化學和植物學的課都屬於醫科,由一位醫生去教就行了。現在這些科目都已變成範圍非常廣泛的學問,每一門都要用畢生精力來學,可是人們還期望一個醫生對這兩門都熟悉!這種辦法毫無好處。”針對這種情況,歌德提出了自己的學習主張:

“一個人不能騎兩匹馬,騎上這匹,就要丟掉那匹。聰明人會把凡是分散精力的要求置之度外,只專心致志地去學一門,學一門就要把它學好。”

既然學一門就要精一門。什麼都學,反而會陷入盧森堡效應,什麼都學不會。

二、知識和真理應當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和不懈追求而去獲得

德國著名的劇作家和思想家萊辛曾表示:假如上帝把真理交給他,他會謝絕這份禮物,寧願自己費力去把它找到。

我對此非常讚賞,我認為真理是應該通過學習、思考、探索和辛勤的勞動而去獲得,如果上帝恩賜,垂手可得,那就沒有多大的意義。

三、向古代的經典學習。

歌德早年曾與席勒等人在文學上發動“狂飆運動”,為德國的浪漫主義代表作家,但是他還是希望人們要向古代的經典作家學習,並不因自己開啟浪漫主義風氣而拋棄古代經典。在談到當時德國戲劇時,他說:“我們要學習的不是同輩人和競爭對手,而是古代的偉大人物。他們的作品從許多世紀以來一直得到一致的評價和尊敬。一個資稟直正高超的人就應感覺到這種和古代偉大人物打交道的需要,而認識這種需要正是資稟高超的標誌。讓我們學習莫里哀,讓我們學習莎士比亞,但是首先要學習古希臘人,永遠學習希臘人。”

向經典學習,經典凝結著先人的智慧,不容小覷。

四、僅有書本知識不夠,還需要實踐和運用

歌德不僅博覽群書,熟諳音樂、繪畫、雕塑等各門藝術,而且一向注意運用,關注到書本知識和實踐知識地結合。他曾說:“理論本身對它自己是沒有用處的,但它卻使我們相信各種現象之間的關聯性。”他又說:“因為我們對自己學習過的東西,歸根到底,只有能在實踐中運用得上的那一部分才記得住。”實踐和運用不僅能加強記憶,而且也能增強我們的判斷能力。

知識只有結合實踐,才能算作是真正掌握了知識。

總之,我們要做個好學不倦的人。要勤奮讀書和刻苦探索,保持高尚的品格,才能真正成為一個有修養有學識的人。


昌達文化課堂


一:帶著思考、帶著問題、帶著疑惑去讀書。我們在讀書的時候,邊讀邊思考,想著此書在我們這個時代,能給我們多大的啟迪,書中的內容、故事是否有益我們的身心健康。我們在現實中遇到的問題,能否在此書中找到答案。書中的一些疑惑,與現實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是否相近?書中的一些思想和引導是否誤導了讀書人,要帶著積極向上的思想去讀書,讀好書。

二:隨讀隨寫心得感想筆記,將書中的好的思想,好的語言,好的道理記在自己的文案裡,重要的警句、名言要圈點甚至熟記背誦。提高自己的內在修養,增強自己的文學興趣,培養自己的文學能力。

三:讀書要有興致,有目的地選擇書刋內容,讀書時要有強烈的求知慾,有迫切期待的心情。讀書要嚴肅認真,嚴格要求自己,保持好奇與探索的心裡,用熱情和理性對待讀書,將書本中好的學問、先進的思想帶給社會,服務人民。

四:讀書首先要泛讀,廣泛地瞭解各種書刋,然後再有選擇性的精讀,讀取記錄文章的精髓,大聲地郎讀,默默地靜讀,將文中的好思想、好品質記錄下來,傳承下去。

五:正如華羅庚先生所說,讀書的過程是個由厚變簿,再由薄變厚的兩個階段,將書本上的內容熟悉了,書就變薄了,讀書中在書的空白處又記筆錄,又記感想,又圈又點,書自然就厚了。

我們應該正確的讀好每一本有益有趣健康的書,讓書中的知識 ,更好的服務於廣大人民,讓人民受益。


平安行者3


從學會認字,我們就開始慢慢的接觸到了閱讀,從小學課本,到大學的專業教材,以及其他一些非我們專業所學但是自己感興趣的領域的專業書籍。我們在逐漸升級自己閱讀的書的內容,但是卻很少有去想,如何閱讀才能更好的獲得我們想要的資訊以及理解書中的相關內容?

有一本專門講述如何閱讀的書,名字就叫《如何閱讀一本書》,本書從閱讀目的到閱讀的層次、書籍的分類、閱讀不同種類書籍的方法等講述瞭如何閱讀一本書。



要想更好的閱讀,首先我們要知道閱讀分為幾個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知道了這些層次,我們才能一步步進階。

在你拿到書,看到書名,在心裡默唸的時候,就是第一個層次——基礎閱讀。我們看到題目,會知道這本書是講關於如何閱讀的。看得懂句子在講什麼,這就是基礎閱讀。

接下來,我們開始看到書的序、目錄、索引等。這時就開始了第二層次——檢視閱讀。檢視閱讀,可以分為略讀和粗淺的讀,你可以選擇跟主題相關的一些篇章來讀,或者一直讀下去,即使碰到不懂的地方,也不停下。



分析閱讀是第三個層次,這個層次旨在追求理解,要全篇完整的讀。而這個層次又分為了三個階段,找出作品整體的結構,瞭解作品是在論述什麼,對作品表達意見。這裡牽涉到對作品的歸類,整體架構的提取,對整部作品的理解以及對作品的評價。

第四個層次是主題閱讀,是指閱讀同一個主題的多本書,比如閱讀關於“閱讀”的書,包括《如何閱讀一本書》《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實用性閱讀指南》《高效能閱讀》等,這些就可以算作是主題閱讀。

主題閱讀是關於閱讀的最高層次,也會是收穫最大的,所以我們應該盡力達到這一層次。



書的種類是如此的繁多,要想高效的閱讀,必須先將其歸類,針對不同種類的書籍,使用不同的閱讀方法,作者在此將書籍整體上分為虛構的小說類和說明論述類。而虛構小說類又分為虛構文學故事、戲劇、詩等。論說類則分為實用類和理論性書籍。針對這些種類的書籍,作者對大類的書籍的閱讀規則的基礎上,作出了適當的修改和調整,以使閱讀更加行之有效。

除此之外,作者還講述了關於主動閱讀時應提出的一些問題,以幫助我們更好的投入到書中,理解書中所述的內容以及做筆記,大綱以及閱讀和寫作互相輔助的相關知識。

《如何閱讀一本書》是一本實用性很高的書,作者對整個閱讀本身的解讀非常透徹,並提出了很多有效的方法,你可以試著閱讀下,也可以找其他相關的書籍做下主題閱讀,相信一定會對你有幫助。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你,謝謝。


瞻星記


1.買書後立刻開始閱讀

我們很多人都存在著相似的問題“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家裡的書屯了很多,可真正看過的卻寥寥可數。有的書是別人推薦買的,有的書是為了湊單買的,收到書之後想著“等回頭有空了再看”,可真的有空了卻不想再看之前的書了。


所以,閱讀一本書的最佳時間就是買完之後立刻開始讀,這樣才能打破“只買書不讀書”的惡性循環。


另外,要提前規劃好每天讀書的時間,比如早起後或者晚飯後的半小時,來確保讀書時間不會被其他事項所侵佔。


2.讀完立刻整理筆記

《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一書中,作者建議用A4紙整理要點。首先將A4紙橫放,左上角寫主題,右上角寫日期,每頁寫4-6行,每行寫20-30個字。將自己看完書後的想法直接寫下來,不用思考內容和措辭。


然後將筆記放到一個文件夾裡,3個月後拿出來溫習下。


3.制定行動計劃,付諸實踐

很多人認為自己讀完書沒什麼改變,跟沒讀書也差不多,原因就在於沒有把從書中學到的知識付諸行動。


為了讓自己讀書後有所提升,要制定一週的行動計劃,列出行動的時間、地點、具體動作。


例如,讀完《非暴力溝通》這本書,我瞭解了非暴力溝通的方法,分為四步:用心觀察——體會感受——發現需求——表達請求。我給自己制定的行動計劃是:在一週內,每天晚上(時間)在家裡(地點)跟家人溝通時用一次非暴力溝通。


立行陪你讀書


讀書能給我們帶來改變,但是並不代表隨隨便便的讀書就能達到我們想要的效果。讀書也是一個技術活,只有正確的方法,才能讓我們更輕鬆、更高效、更有收穫。

叔本華說:“光是不停讀書,過後卻不深入思考的話,絕大部分知識都會流失,不會在精神中紮根。”所以,我們不應被書牽著鼻子走,而是有著明確方向,通過讀書完成自我提升。“閱讀然後行動、閱讀然後實踐”就是這個道理。

很多人說多讀書沒用,其實不是多讀書沒用,而是方法不對。最近,我從日本作家齋藤孝先生那裡瞭解到兩個很不錯的讀書方法,在這裡分享給你,相信你看完一定相見恨晚。



01增強親近感的“吐槽閱讀”

“吐槽”這個詞大家一定不陌生,那麼相信“吐槽閱讀”大家也一定不難理解了。

“吐槽閱讀”,就很說在讀書的時候要對作者的觀點提出質疑,學會表達自己的見解。比如,“根本不是這樣的”“這話可說大了”“怎麼可能呢”。因為我們的大腦除了記住書中的內容,還會記住當時的情緒。所以,運用語氣詞,有助於鞏固記憶,吸收率會得到提高。

吐槽閱讀,其實就是叫我們讀書要思考,要有自己的見解,不要完全聽信書中所寫。就像現在網上百度一個內容,大家五花八門的答案,你看了還得自己思考一樣。



02“師事閱讀”

所謂“師事”,指的就是尊某人為“師”,向他學習。因為喜歡他的作品風格,或者喜歡作者本人,或者尊敬其思想和人格,所以持續閱讀他的著作,也可以叫“尊敬閱讀”。

但是,每過一段時間就尋找另一個人,這樣才能讀到不同類型的書,接觸更多優秀的作者,也不至於讀的書太過單一。

我們除了讀該作者的作品,還可以讀曾經對其影響很深的書,或是其推薦的書,以及超出自己的興趣範圍、絕對不會選擇的書,都值得一讀,這樣的挑戰會使人的思維變得靈活。



李笑來曾說:“想要走上通往財富自由之路的你一定要學會寫作。”我想告訴你:“想要走上通往靈魂自由之路的你一定要學會讀書。”2019年接近尾聲,讓我們一起加油,再多讀幾本書吧!

我是明月。標籤:健身,閱讀,寫作,畫畫,自律管理,時間管理,英語達人,手帳達人,心理學研究者。希望在文字中跟更多志同道合的小夥伴相逢!且逢且關注!

在下明月


這是一個好問題,應該怎樣讀書呢?

一讀書不要太追求數量



首先,你要清楚,讀書求質,不要一味追求讀書數量,什麼一年讀300本書 ,讀了那麼多書,卻還是記不住書的內容,那麼也是無濟於事。

二 讀書是一個輸入與輸出的過程



讀書,將書裡的精華內容輸入大腦,這還沒完,你要將書融會貫通,輸出出去,這才是學以致用。

如叔本華所說:只是不停讀書,過後卻不深入思考的話,絕大部分知識都會流失,不會在精神中紮根。

輸出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寫書評,向人複述書的內容,寫篇感悟的文章,都可以,用輸出倒逼輸入,你會進步更快。

三 學會做合適的讀書筆記

很多人不懂讀書,也不會做讀書筆記,這樣造成很多問題,比如讀書不透,看過就忘。

赤羽雄二寫過一本有關閱讀的書,叫《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介紹了一種可以有效督促自己行動的讀書筆記的方法。



該讀書筆記由四部分組成:

閱讀這本書的目的?

閱讀後的收穫和感受?

閱讀此書後,會採取哪些行動?

三個月後會做些什麼,有什麼樣的改變?

這個讀書筆記的方法很系統,既讓你帶著目標去讀書,還指導你要從書裡獲得知識和能量,而不是讀過就忘。

總而言之,每個人讀書都有自己的方法,大家的閱讀習慣不可能一模一樣,怎麼樣才能讀好書,總的說來就是不浪費你的閱讀時間,讀有所得,有所收穫!

與你共勉,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你!

我是夏與至,特立獨行的青年作者,熱文作者,已出版多本書籍,堅持寫作與閱讀,有趣的靈魂和熱愛生活的心,歡迎關注,一起努力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