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電視劇《蝸居》,你最想說什麼?

往事難嚥


《蝸居》應該不僅指居住的房屋,還有居住的空間的意思。每個人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在自己侷限的空間裡,我們也可以從劇情中看到它的含義,當宋和海藻討論蝸牛的時候。也許是作者通過宋明瞭蝸居的本意。“我第一眼看到是擔心,它那麼小,那麼弱,卻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在這個繁華的都市,別人一個不經意的腳步。就可能被毀滅。”人在大都市面前是多麼的渺小。有些事是我們每個人無法改變的,而只能接受無奈的結果。

蝸牛要揹著重重的殼。

本片反應當下各個階層的生存狀態,和感情糾葛。預計不久成為今年爭議最大的一部電視劇。

但從片子中,可以看到批判現實,和譴責現實的影子。兩個高才大學生,在上海奮鬥7年依然如故。雖然買起了房子,但是,是4個家庭在供一套房子。雖然後面,海萍成立的學校,但是感覺這個只是給觀眾的一點希望,一點心理安慰吧了。(但是現實,有很多不是名牌大學畢業的,他們有能如何呢??)

另外,蘇淳無緣無故差點就做了冤大頭。那些社會法律,卻成了有些人設計圈套的工具。如果沒有宋思明這個貪汙犯。他就成了冤大頭。而且當他從牢裡放出時,一時風傳是張市長的妻弟。再應酬時,肩膀都被拍的要摸紅花油。對實現露骨的諷刺。都是對現實的一種譴責。

在感情上,傳統和現實的一種衝突,也是片子的一個看點,也是最大爭議點之一。

《蝸居》類似於批判和譴責性質,現實性是它的最大特點。更多的是對當下的不滿。對社會的譴責



嚴正看視頻


《蝸居》由騰華濤執導,張嘉譯、海清、文章等主演的都市勵志劇。該劇講述海萍(海清飾)、海藻(李念飾)兩姐妹,為了在江州買房生存下去,而引發的一系列情感糾纏的故事。該劇直面當下社會熱點話題,反映在房價飆升的背景下,普通人在都市生活中歷經的種種波折,一經上映,便創下收視新高,且涉及的熱點題材強烈的引發了大眾的共鳴。

劇中涉及到當今社會的熱門話題;房奴、小三、貪官等,於是在社會上引發了一場關於房價、不忠、腐敗等問題的探討。一部好的影視作品能夠引起這麼大的反響當屬不易,對於劇中人物如何評判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對於當今在校學生如何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有很強的啟迪作用。

該劇中海萍夫婦買房的過程正是千萬學子畢業後為買房的拼搏過程的縮影。在我們周圍不難發現大學畢業生低收入群體大部分來自農村、縣城及邊遠地區,他們為跨入大學校門披星戴月經歷了無數酷暑嚴寒,揹負著家庭很高的期望,畢業後打算在城市定居,因為條件的限制,只好過著蝸居、蟻族的生活,值得我們深思。

《蝸居》中揭示出很多現象及道理,值得我們慢慢品味,人生的道路靠我們自己去走,把握好人生方向,珍惜所愛之人。





小五的影院


主要就是海萍和海藻兩姐妹的故事。

雖然是兩姐妹,但是生活軌跡和方式完全一個天一個地。海萍踏實肯幹,海藻則是走上了做宋思明小三的道路。

但是!難道海藻走上那樣的道路不是海萍間接造成的嗎?如果海萍不買房,海藻怎麼會被迫去向宋開口借錢?還有!從這裡可以看出小貝也不是什麼值得託付的人,他家裡經濟條件應該不算差,借給海藻六萬塊不是什麼上刀山下火海的事情吧?海萍的執拗由妹妹的肉來買單了!

最後!海萍開個中文學校我就呵呵噠了,這是強行頌揚的節奏嗎?開中文學校?光輔導幾個外國人就能開辣麼大學校?海萍你要工作多少小時才能完成如此龐大的資本積累?俞敏洪還要中國合夥人好伐!一個買郊區房都要跟妹妹借錢的人,黑著頭髮就開私立學校了!還有!既然有本事都開學校了!那買房子後來不能買嗎!還有強行摘掉海藻子宮,幹嘛?大快人心?市長秘書宋思明的小三連個正規醫院都去不起嗎?摔一跤流產了,流產了必然子宮沒了?那甄嬛傳裡葉答應還自己想絕育呢!邏輯基本在最後一集崩塌了。

這是一部反映現實的電視劇,某些橋段符合一些生活中的情節,符合大多數人的生活軌跡。比如貧賤夫妻百事哀,比如房價輪番上漲。但是細節經不起推敲。結尾強行頌揚海萍更是讓我覺得無語。如果最後一集不是那麼生硬,算是一部優秀電視劇吧。


在奮鬥路上小青年


  1、男人的愛,形式含蓄,內容卻滿是佔有和掠奪;男孩的愛,形式誇張,內容卻和風細雨,歷久彌香。\r  \r   \r  \r   不可否認,宋思明和小貝都是愛著海藻的,但他們的愛在性質上卻有著極大的不同:\r  \r   \r  \r   宋思明對海藻的愛充滿了自私的侵略味道,佔有著這個如花女人的一切他仍不滿足,還恬不知恥地要求少不更事的小丫頭為他生孩子,足見其自以為是的自私心態,這種愛,從裡到外透著貪婪,說白了,他愛的是自己。想象一下,如果結局宋沒有死,而是身陷囹圄,失去了光鮮的名譽地位,不知他是否還有足夠的勇氣去面對海藻,對她說愛呢?這就是男人的愛,他們貼著成熟成功的標籤,他們瞭解女人,他們高度自信,他們標榜著真情,他們道貌岸然,他們大言不慚,他們恬不知恥,對於他們來說,婚外戀只是以征服女人的身心來滿足自己貪婪自私本性的遊戲罷了,而在整個過程中,女人扮演的角色只是獵物而已。\r  \r   \r  \r   小貝對海藻的愛,和宋思明比起來,似乎有點奔奔遇奔馳的味道,看起來有模有樣,落實起來似乎就顯得缺乏重量了。的確,和多奮鬥二十年的老男人相比,囊中羞澀、出手羞澀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這一點是任何值得珍惜的女人都能理解的。而小貝對海藻的愛可圈可點之處在於其生活中的無微不至,在於其表現出來的愛海藻勝於愛自己的自稱“賤賤的”愛,這種愛,是耐心、呵護、理解、包容的集合,這種愛的性質在本質上是付出,這就是男孩的愛,純純的,蠢蠢的,呵呵。\r  \r   \r  \r   2、人的本性都是貪婪的,如何給這蠢蠢欲動的貪念規範一個合理的度,就是人生的辯證大智慧。\r  \r   \r  \r   有人說,《蝸居》是講了兩個女主角的兩件事,一個是房子,一個是婚外戀。我覺得不是,整個故事都是圍繞著海藻展開的,現實地講述了一個隻身闖蕩大都市的小人物在現實生活面前的悲涼處境,以及在殘酷的現實生活面前,個人能力的卑微渺小,直至最後由於人性的軟弱而一再做出的妥協。這種軟弱恰恰是人性的劣根,這劣根就叫做貪婪。\r  \r   \r  \r   如果說海藻最初的妥協僅僅是為了生存,逼不得已站過了線,站到了懸崖的邊上,似乎可以理解。那麼接下來她心安理得地接受這種生活,並且逐漸喜歡享受著這種生活,就不得不讓我們為之感慨了,究竟是什麼讓一個心靈極其純潔的小姑娘最終蛻變成一個享受奢靡生活的“職業小三”呢?歸根到底,還是人性的貪婪。\r  \r   \r  \r   再來看宋思明,一個典型的新時代“四有新人”——有家庭、有孩子、有權勢、有資財。賢惠的妻子,聰明的孩子,顯赫的地位,不菲的收入,這一切完美的無可厚非,多少人一輩子都望塵莫及。可惜聰明如他,卻仍然無法逃脫私慾膨脹、本性貪婪的宿命,最終鋌而走險,以致命喪黃泉。\r  \r   \r  \r   可見,任何事情都要掌握個度,欲速則不達,過猶不及都是有道理的。輕易不要過線,因為一旦過線,就身不由己了,最終結果只能是越陷越深,無法自拔。這就是生活的辯證法吧,呵呵。\r  \r   \r  \r   3、房子成為都市漂階層心中尷尬的痛,因為都市新概念中有了這樣一種說法,無房之婚姻就如同無源之水、無本之木。\r  \r   \r  \r   再來說說《蝸居》中一切禍事的根源——房子。不得不承認,目前的房價高的離譜,而真正深受其害的恰恰就是試圖通過自己努力改變生活和命運的草根階層。這部分人大都出身貧寒,寒窗苦讀,大學畢業,在城市謀取一份還算體面的工作,自信能憑藉自己的努力擠進主流社會的生活圈子,哪怕是站在最邊緣。可就在他們看到了希望之後,房價出現了前所未有的三級跳,於是希望變奢望,奢望變絕望。賺錢和攢錢的速度永遠趕不上房價飛昇的速度,所以我們看到租房同居的大齡城市漂比比皆是,卻很少有租房的城漂夫妻。


小王子影視匯


《蝸居》你可以看到國產電視劇製作上的進步。劇情比較連貫並且貼近生活,而後往常飽受詬病的燈光和佈景在這部劇中做得比較專業啦,往常拿盞白熾燈往人臉上照的低級燈光這次沒有出現,海萍住的石庫門蝸居的佈景也是比較可信房奴·堅守 《蝸居》的主人公是一對姐妹,姐姐郭海萍由海清扮演,這位在《王貴與安娜》和《雙面膠》中都擔綱女一號的電影學院畢業生已經成了當仁不讓的六六“御用演員”,不過相較於前兩部作品中略帶“作”派的小女人,《蝸居》中的海清把一個含辛茹苦求學、削尖腦袋掙錢、只求在陌生的大都市有立錐之地的奮鬥白領形象塑造得淋漓盡致。郭海萍的經歷其實就是當代大學生、研究生們的生存翻版:來自於一個小城市,家境不上不下,在當地絕對衣食無憂;考大學時自以為鯉魚躍了龍門,來到江州唸書,畢業後就留了下來,結果工作跟大學專業不對口不說,而且經常無辜加班,受老版的氣,眼瞅著飆升的房價,只得蝸居於陋室之中,哀嘆老公不會發財。 郭海萍很奮進,不過這奮進與其說是志向遠大,還不如說是騎虎難下。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地區差異也在日益凸現。以郭海萍的學歷和見識,再回到家鄉等於空學了一身本領(儘管學校裡教的本領通常都沒用),而且臉面上也掛不住——這不僅僅是個人臉面,也微妙的關係到家族榮譽——對郭海萍的家人來說,有個女兒在大城市江州工作,這在外人聽起來總是很不錯。於是,外部現實再加上個人景況,才造成了郭海萍這麼個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現狀。 都說現在的中國城市老百姓分兩種:一種是想做房奴的,另一種是想做房奴而不得的。郭海萍就是“成功”的從後者變成了前者,如果呆在家裡不出來,郭海萍就是“蝸居”在家裡;可現在既來到了江州,郭海萍無非是換了一個地方“蝸居”——兩相對照,箇中甘苦,也只有自己體味。 《蝸居》中還給郭海萍安排了一個江州本地城市貧民做鄰居,郭海萍先前跟他們合租舊公房,由於共用廚房,這油鹽醬醋的就總有些扯不清楚。但是這家人的老太太很有韜略,就指著政府拆遷來翻身——老太太有言:“咱們家下半輩子是喝水還是喝湯,就在此一舉”。所以,郭海萍打兩份工掙錢、辛苦買房,老太太就卯足了勁當釘子戶。不過老太太最後還是命喪無良拆遷方之手,臨閉眼也沒見著大房子。不過這條老命卻給兒孫換來了寬敞明亮的公寓——還免費帶一套裝修。這樣的方式看似有些慘烈,但很現實。古語有言:“倉廩實而知禮節”,寒士不求廣廈,可連基本的居住條件也滿足不了,他們便會用自己的方式來抗爭。看來,國際大都市江州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外表光鮮靚麗,但基尼係數顯然不小, 郭海萍堅守自己在江州的一席之地,老太太也在堅守——外來人口也好,本地居民也罷,無非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完成一個房奴的堅守。 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總有一大群被時代甩在身後的人,對他們來說,只有用自己全部的心血、毅力乃至生命來堅守,才能爭得安身立命之地。 二奶·迷失 妹妹郭海藻跟姐姐走了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那個橫空出世的有婦之夫宋思明徹底改變了郭海藻的生命軌跡。 在內地的電視劇史上,第三者的形象在發生著有趣的嬗變——從《牽手》開始,第三者不再那麼面目可怖;而到了《蝸居》裡,第三者不再僅僅是窺伺、破壞別人家庭的道德惡棍:郭海萍懷了宋思明的孩子,然後心安理得的被他包養起來,用豪華的公寓和奢侈的生活來添補前男友離去的缺憾——但是,對於郭二奶,我們一點也不恨她,更多的是可憐。 我不知道郭海藻到底愛沒愛上宋思明,愛,本來就是個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蝸居》裡的二奶郭海萍,或許是迄今為止內地熒屏上出現的最讓人唏噓憐愛的二奶。社會新聞裡的二奶往往是拜金主義和長期賣淫的代言人,但郭海萍讓我們明白:二奶不一定掉進了錢眼了,而是掉進了她們自己也不知道的什麼眼裡——換句話說,郭海萍其實是迷失的一族。 可能又得繞到現代婚姻制度上來,一夫一妻究竟合不合適,天曉得,但起碼,目前這是最不壞的制度。婚姻自由包括結婚自由和離婚自由,我們的《婚姻法》上把“感情破裂”作為衡量婚姻關係是否應當存續的至上標準,可問題是這“感情破裂”誰說了算?清官都難斷家務事,何況我們的法官——當然,宋思明究竟對郭海藻是什麼感情?也只有天曉得。 都說被劫持的人質有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我看這兩性關係裡也有。從被強暴到半推半就,再到死心塌地的做未婚媽媽,郭海藻就對宋思明的依賴與日俱增;而宋思明看似頂天立地,不管面對什麼事似乎都遊刃有餘,可骨子裡對海藻也有了情感上的依賴——唯有在郭海藻這裡,宋思明才能找回生命的激情;唯有面對郭海藻,宋思明才能不用帶任何心機。 《蝸居》的結局有些倉促,當二奶妹妹的生活不知該如何收場時,美國人馬克從天而降——這個郭海萍的中文學生感戴宋思明曾經的幫助,堅持把郭海藻帶出了境。 有點可惜,這麼一個現實主義色彩濃厚的劇集,最後竟然草草收場,馬克就像憑空而降的天使,幫助郭氏姐妹收拾了這一攤爛局。在《蝸居》的中國人群相里,馬克跟每個人都沒有利益糾纏,而且心無雜念,他的出現,一來解決了姐姐郭海萍的事業問題,二來讓妹妹郭海藻命有所歸。我甚至懷疑,這是六六和滕華弢為了給觀眾一絲安慰,而特意給郭海藻安排的歸宿。 “天使”馬克讓郭海藻遠離了“江州”——這個物慾橫流、人性迷失的是非之城。可是,美國的月亮就真比江州圓嗎? 但願沒有子宮的郭海藻能清醒一點。 貪官·毀滅 貪官是怎樣煉成的?在制度不夠完善的時候,對貪官進行道德指摘成了屢試不爽的招數。 宋思明當然有道德瑕疵,他與房地產商稱兄道弟的關係,出入高級場所眼睛都不眨的習氣,以及弄死人命也能四處疏通的手腕,顯然不符合人民公僕的形象定位。 宋思明的過去時故事是用現在時來敘述的,看看他現在的家庭,觀眾們不難推測出:這也是個聰明能幹、憑藉自己的能力艱苦攀爬的官場新銳。 宋的妻子在宋的發跡過程中應該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替他掌管財政大權不說,宋妻若有若無的高幹背景,顯然是宋進入官場的指路明燈。 知夫莫若妻,宋妻對宋有一句蓋棺定論的評價:“每個人都是他棋盤上的棋子。”我理解,這是誇宋的,宦海險惡,沒有處處設計他人的心思,宋思明斷然上不到今天的位置。 在遇到郭海藻之前,宋過的很安全。不過想想也有些諷刺,一個手中握有實權的官員,可以撈錢,但不敢花——他自己和家人蝸居在老公房裡——但是可以借用他人的帳戶來養一個小蜜。 我們不能指望權力者的道德神話,宋思明並不是臉譜化的壞人,單從宋、郭戀的角度來看,《蝸居》已然勾畫出了一條宋飛蛾撲火式的情感路徑。當然,每個人的內心都 無從探究,但單從行為表現上看,宋確實對郭海藻處處照顧有加。 不過一旦婚姻跟權力、政治有了交集,就不是說甩就能甩掉的。拆遷致死人命的事件東窗事發,唯有宋妻這樣一條繩上的螞蚱才會殫精竭慮的為宋化解。這也讓宋思明進一步陷入了重婚式的情感泥潭。 這就是中國的現實,對宋這樣的人來說,必須要靠源源不斷的金錢才能維繫金屋藏嬌的既成事實,而這意味著宋勢必會權錢尋租,飲鴆止渴。 車禍而亡的宋思明死得其實並不難看,在我看來,這反而給宋更塗抹上了一層悲情色彩。 慾望這把雙刃劍,既是發展的源動力,也是通往毀滅的高速路。 《蝸居》始終在講上海的故事,但主創們用“江州”來避免了與現實的直接勾連。當然,滕華弢導演在鏡頭裡並沒有避諱,徐家彙、人民廣場、陸家嘴這些地標的出現,已經讓觀眾們心知肚明。 在我看來,《蝸居》堪稱當代海派電視劇的代表作——海派影視文化在進入新世紀後,突然用欲蓋彌彰的奇怪方式完成了一種重生。 十里洋場,紙醉金迷,或許這才是海派影視文化最核心的特質所在。 套用《北京人在紐約》裡的那段經典臺詞—— 如果你愛他/她,就送他/她去江州,因為那裡是天堂; 如果你恨他/她,就送他/她去江州,因為那裡是地獄。 作為與郭氏姐妹有著相似年齡和經歷的觀眾,《蝸居》讓我突然發現:我是如此的熱愛這個城市,以至於我總是在情不自禁的詛咒它。


962464報道


在中國人的觀念裡,人們最希望的是居有定所,都希望都是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有了房子就相當於有了根,從此以後可以不用漂泊,算是穩定了下來。

《蝸居》這部劇正是將焦點對準了人們最關心的房價問題,房價的上漲以及現實中面對的無奈的問題,都深深的刺痛了人們心中那顆脆弱的心。



《蝸居》的裡的普通人。

蝸居里的主人公郭海萍夫婦生活在魔都打拼,面對著自己微薄的工資,還有自己買房的夢想,她們生吃儉用,想盡一切辦法縮減開支,但面對於上漲的房價,這無異於杯水車薪,該買的還是買不起。

這簡直像極了我們生活中的平凡的人們,終身的目標就是為了一座房子,等有了房子,又去還房貸,想著每個月要還的房貸,揹負貸款的壓力,生活的並不開心。

海萍有一個妹妹叫做海藻,海藻從小在海萍的保護下長大,海藻在上大學的時候,特意選擇了姐姐所在的城市,在她看來有了姐姐在身邊,她就有了身邊的依靠。



《蝸居》裡的愛情。

海藻終於大學畢業了,留在了魔都,有了一個愛他男朋友,他叫做小貝。可是小貝給不了她富裕的生活,給不了她有錢有閒的生活,小貝的目標就是攢錢買房結婚。



海藻還是和小貝分了手,因為海藻已經和有權有勢的宋思明在一起了,因為小貝已經沒有能力讓海藻愛上他了,他給不了海藻想要的生活。

在海藻的心裡,姐姐是最重要的,只要是姐姐的需要,她都會義無反顧。

小貝和海藻這對青年情侶,代表了那些在異鄉大城市拼的年輕人們,剛畢業走出校門,有了一份工作,有了一份美好的愛情。



剛開始的愛情是那麼的單純美好,可以一起吃苦,一起為了心中的那個理想奮鬥。但總有人耐不住寂寞,不甘貧窮,被現實打敗。曾經說好的要“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只不過成為了一句空話。


娛聞星記


我從來沒完整看過蝸居,十年前剛畢業看蝸居的一些劇評覺得海藻這樣的女孩太不自愛了,為了金錢犧牲了自己的感情和年輕的身體,在我心中是引以為戒的存在。十年後再看這部劇,也許是自己這些年也看多了身邊這樣的例子覺得習以為常了,反而覺得這樣的女孩挺幸福的,除了劇中懷孕後來流產這段,畢竟生活中很多小三是不會有這麼悲慘的結果。其實海藻選擇跟宋在一起有了物質的也沒錯,畢竟物質的是永恆不變的,如果她選擇跟小貝在一起以後免不了為柴米油鹽操碎了心,可能多少年後還會後悔當年沒有跟宋思明在一起吧。

關鍵劇中宋算是一個有情有義的人,生活中很多這種小三其實都是被大佬玩玩而已,我覺得海藻算是幸福了,後面她的結局怎麼說呢,既然選擇了這條路,享受了榮華富貴,也要承擔這些悲慘的後果。

六六的劇都是比較現實的,我挺喜歡看她的書改編成的電視劇。


月萌瓏T


最想說的是:凡事必有因果,不要貪圖一時的心理安慰而越陷越深,其結果必定是悲劇!生活的踏實才最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