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我們的“空間”需求,幫助自我健康成長

“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單中堅強;每一次,就算很受傷也不閃淚光”這是中國臺灣女歌手張韶涵所演唱的《隱形的翅膀》。

每當聽到這首歌的時候,我就會很為這個嬌小的姑娘感到心疼。憑藉偶像劇爆紅,趁熱打鐵出了音樂專輯,然而就在她事業蒸蒸日上的時候,遭到了母親的侵犯,將她當做取款機一樣消費,母女反目成仇。

張韶涵的事業遭受了巨大的打擊,所幸的是她沒有被打倒,憑藉《歌手2018》再次翻紅。我們為張韶涵鼓掌的同時,也為她的家庭唏噓。她的母親就是不懂得尊重張韶涵的自我空間,不斷跨越兩者界限,侵犯女兒的空間,想據為己有,而造成這樣的悲劇。

瞭解我們的“空間”需求,幫助自我健康成長

守住我們自己的空間,同時懂得尊重別人的空間,是一門重要的心理學問。掌握了這個關鍵點,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處理人際關係,更加明白做人的一些準則。

在《擁有一個你說了算的人生——終身成長篇》這本書裡,便將“空間”這個概念介紹得十分透徹。

《擁有一個你說了算的人生——終身成長篇》是心理諮詢師作家武志紅老師的著作。武志紅老師,於2017年7月在“得到”app上開通了“武志紅的心理學課”,開始傳授自己的心理學知識,該課程訂閱人數超過20萬人,在整個華人世界產生了巨大影響。而這本書更是凝聚了武志紅老師多年心理諮詢經驗,他說:“如果你只看我一本書,那我推薦這一本!”

《擁有一個你說了算的人生——終身成長篇》主要從覺知、空間、創造、現實、自由、無常這六個方面進行心理學剖析,打造模塊化的心理知識體系,幫助讀者更好地認識自己、瞭解自己,也更好地瞭解他人,掌握與他人的相處之道,從而擁有一個你說了算的人生。

瞭解我們的“空間”需求,幫助自我健康成長

整本書內容豐富,具有很多的知識點,其中我深有感觸的便是第二章——空間。在這個網絡信息快速發展,溝通方式越發便利的時代,如何保護好自己的空間,顯得越發重要。

武志紅老師提倡的就是守住自己的空間、創造生活空間和工作空間,同時共享一個平等共生空間。

1.擁有掌控力,創造屬於自己的安全空間

一個舒服、安全的空間從可視化角度看,就是一個屬於自己的獨立空間,它可以是一座房子,一個房間,也可以是一套帶抽屜的桌椅,一個小帳篷,只要是能讓自己擁有秘密空間感的就可以。

而這個安全空間從內在感受的角度看,就是一個讓你的心靈感受到寧靜、信任、歸一的地方。

在我讀小學以前,我一直與外婆住在一個房間,學習、寫作業則用的是外公的辦公桌,我像個小猴一樣到處竄達。後來二年級時搬了新家,我擁有了屬於自己的一整個房間。這個房間裡記錄了我的所有喜怒哀樂,還有偷偷藏起的小說,滿滿的屬於我自己的幸福回憶。

不管是傷心哭泣,還是笑得忘乎所以,只要待在這個專屬於我的房間裡,我就很安心,很舒暢,這個房間由我全權掌控。家長不會去侵犯,他們尊重我的安全空間,也會保護好不讓外人去打擾。

這就是安全空間的魅力,創造屬於自己的安全空間,在自己可以掌控的空間裡放心地釋放自己,讓我們的心靈得到寧靜。

瞭解我們的“空間”需求,幫助自我健康成長

2.遵從自己的本心,堅持自我,維護個人工作的權利空間

對比體制內與體制外的員工,有一個明顯的區別就是體制外的員工更具有激情和創造力。為什麼?因為體制外的員工擁有更多的工作權利空間,而體制內的員工更多的是一種遵從,一種按部就班。

《擁有一個你說了算的人生》裡舉了一個很有趣的例子,武志紅老師在參加湖畔大學的心理學課時,支付寶首席執行官彭蕾分享了這麼一個故事:一位上司決定辭退一名普通員工,員工感到不服,於是公司決定讓上司與員工進行辯論,並在公司內部網站上進行直播。

這就是充分尊重了員工的權利空間,而這位員工也為自己爭取到了權利空間。這樣的辯論一定是對雙方都有極大收穫的,相信在這樣公司裡,員工都能夠充分地施展自己的才華,這將極大地推進公司發展。

如果我們的權利空間被剝奪,在自己的工作範圍內我們卻不能做主,那麼,再高的熱情也會被消磨殆盡,能力與熱情發揮不出來,就無法指望我們本身、指望公司獲得提升。

堅持我們的決定,聽聽我們本心的選擇,從本心出發,追求工作的權利空間,才有更好的發展可能。

瞭解我們的“空間”需求,幫助自我健康成長

3.擺正自身強烈的控制感,正視自己對內部空間的需求

之前網上有個熱議的的“車內五分鐘”現象,就是下班開車到家後,很多人不會直接下車回家,而是在車裡休息一下,聽首音樂或者抽根菸,享受這美妙的五分鐘。

在車裡的這五分鐘,就是屬於自己的、完全可控的內部空間。這時,沒有你控制不了的吵鬧的孩子,沒有你控制不了的瑣碎的家庭事務。這時,你擁有的就是完全可控的五分鐘。

而我們,都需要這樣的五分鐘。

對於內部空間的需求,是我們正常的需求。在這個可控的空間裡,我們感到安全,感到舒適。只要這個控制感不是強烈到拒絕與外界交往,懷疑外界充滿敵意,那麼,這就是一個完全正常的需求。

但倘若我們拒絕社交,完完全全活在自我的內部空間裡,我們控制著我們的一切。此刻的我們,也並不是快樂的,反而會很疲憊。

與外部的連結是我們的人性的需要,為了滿足自己的控制慾,將自己保護在內部空間裡,這實際上是對自己的控制,雖然自己可控,但違背了人性,一樣疲憊不堪。

因此,我們要學會適當滿足自己對內部空間的需求,這能夠讓我們的心靈更加平靜,也能夠更加有創造力,以及對外界的應對力。

瞭解我們的“空間”需求,幫助自我健康成長

4. 與愛融合,在與他人的共生空間裡建立並尊重規則

共生關係最普遍的就是我們與父母的關係,曾經網上披露了一位26歲的成年男子,吃住在家,同時自己的內褲還由媽媽負責清洗。他就像一個長不大的孩子,在媽媽的庇護下,寄生共享一個共生空間。

這名男子在與媽媽的共生空間裡失去了平衡,過於依賴母親,自身很難得到成長,也許在面對困難的時候,就會立即回到媽媽的懷抱,拒絕闖向外界。

還有一個相反的現象,我的一個朋友,因為母親是單親媽媽,他一直與母親住在一起。有時下班回到家,他疲憊地靠在沙發上想要休息,此刻朋友的媽媽便會搬張凳子,圍坐在他的身邊,與他貼近,開始暢聊。

有時朋友忙得沒時間吃飯,回到家,朋友媽媽便會立馬給他做吃的,並且看著朋友吃,直到吃完了,才能安心。

朋友與他的媽媽在這個共生空間裡同樣失去了平衡,朋友母親過於依賴朋友,想要把朋友保護在自己的空間裡,讓朋友很難有喘息的空間。

在一個共生的空間裡,最好的相處模式便是做到兩者平衡。以愛為出發點,制定對於雙方來說都是平等的規則,並且去尊重這些規則,才能在這個共生空間裡保持自我,不受限於對方,能夠健康地成長。

瞭解我們的“空間”需求,幫助自我健康成長

我們都需要一個屬於自己的空間,不管是生活還是工作,不管是獨立還是共生,只有在一個屬於自己的空間裡,我們才能感受到安全、平靜、舒適。

保護好自己的空間不受侵犯,正確看待我們對內部空間的需求,為自己創造屬於自己的生活安全空間和工作權利空間,同時在一個共生空間裡保持平衡,不越限不侵犯,彼此尊重,才能得到雙方的健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