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太醫院,今日大雜院


2019年9月底,因拍攝什剎海片區,走在地安門東大街看見兩座大門極為顯眼,隨即進入拍攝,兩座院落分別是113號和117號。拍攝時,感覺院落要比一般住宅寬大,房屋結構也是不同於一般住宅用房,當時也沒多想。回去後查詢資料,才知是清太醫院遺址,隨後進行二次拍攝。

北京作為一個千年古都,真是每條衚衕都有遺蹟和故事。本人作為一個拍攝多年衚衕的愛好者,都沒能把走遍每條衚衕,可見北京胡同之多之廣。今天,就說說這個清太醫院遺址。

以前,清太醫院在東交民巷禮部的東邊。辛丑條約後,東交民巷劃為了使館區,當然這太醫院也要遷走了。1902年至1904年,在離皇宮較近的地安門東側改建了元代的吉祥寺舊址,建成了東、中、西三個院落。

據介紹,現在的地安門東大街105、111、113、117號為清太醫院舊址,佔地約7500平米,現存建築由這四個院落構成。但我只看到105、113、117三個院落。

現在的105號應該就是原清太醫院的東路院落。大門與普通住宅不同,門道兒很寬,地面的方磚還在。

進入看見二道門,這個中間應是一個院落,而住戶加蓋了許多房,自成一院,只形成一個通道,無法看到院落的原貌。

二道門為寬大的穿堂門,典型的辦公用房結構,雖經過歲月的侵蝕,但不失古樸厚重。

二進院內一樣搭建了許多住房,無法看出原有的結構。據介紹,東路院落原為清太醫院的藥房和管理用房,應為三進院落,現只進到二進院落,沒能看到第三進院落。

現在的113號應該為原清太醫院的西路院落。西路建築為吉祥寺舊址,改建為先醫廟和藥王廟。這個門應該不是以前的門了,很小而且還凹進在裡面,不注意就會錯過。

據瞭解,吉祥寺始建於1324-1328年的元泰定年間,清代為太醫院衙署中的先醫廟。解放後,寺內有三座東西向院落,中軸線上為山門、前殿、正殿、後殿及東西配殿共20間。

這裡應該是後殿的院落,裡面自建房太厲害了,只剩下錯綜複雜的迷宮似的小道兒。

這是大殿飛簷下的彩繪,好像做過修繕,辛好沒有修繕彩繪部分。整個院落只能拍到上面部分,下面完全被私建房遮擋,無法拍到大殿正面。

117號是西路的另一個院落,也是三進院落。標準的廣亮大門,這棵老樹記錄了院落的歷史。我當時路過就是被這座大門吸引。

這是這個院落一進院通向西面的通路,私建房把通路擠壓成狹小的過道兒。一個好好的院落,就這樣家家戶戶搶佔地盤,形成了如今的樣子。

這是過道兒盡頭的穿堂門,已經破舊不堪。過此門又是一個院落。 據悉:民國以後太醫院改為兩吉女子中學,後為市立第二女中,新中國成立後為單位宿舍。1968年發生一次火災,損毀了位於中路的大門、正殿及其兩側配殿。其餘院落尚存,部分建築被改建,部分建築缺失。

這個院落不知以前是太醫院的什麼部門,房前還有對石墩和一個石座,不知是不是這個位置的物件。這裡像似新修繕過。

順大門再向北走,穿過複雜狹小的過道兒進到後院。感覺這個院落挺大的。

後院一樣雜亂不堪,但看後房簷屋脊敦實美觀,可見當時房屋建造工藝和水準。現在的大雜院,總感覺存在安全隱患。

帶著複雜的心情返回大街,大街整潔舒暢。我再想,要恢復我國僅存的一處皇城醫藥文化遺址清太醫院可能是苦難多多,據悉,院落居住居民約120多戶,產權分為央產、區產、私產,分別隸屬於教育局、航天工業部、北京理工大學和私人,比較複雜。 【我是行者撂跤,一個衚衕記錄傳播者,真拍實感,圖文原創,希望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