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市值超越京東“自營”為何打不過“下沉”

新浪美股10月25日訊 拼多多週四收盤暴漲12.62%,報39.38美元創歷史新高。其市值單日增長51億美元,達到464.71億美元,超過京東(446.46億美元)成為中國第四大互聯網公司,僅次於阿里巴巴(4492.39億美元)、騰訊(3888.19億美元)和美團(655.72億美元)。

拼多多超越京東就此成為電商第二?或許這一結論為時過早。不過,從拼多多的發展軌跡來看,GMV實現持續高速增長,用戶消費意願的提升是背後關鍵。財報顯示,拼多多人均GMV從2019Q1的1257元上升到2019Q2的1468元。根據QuestMobile數據,過去一年拼多多的用戶增量主要來自於新一線和二線城市,一二線城市用戶對GMV的貢獻在持續提升,由1月的37%提升至6月的48%。

拼多多市值超越京東“自營”為何打不過“下沉”

拼多多市值超越京東“自營”為何打不過“下沉”

拼多多市值超越京東“自營”為何打不過“下沉”

拼多多能發展如此順利,與居民消費意願的增加有關,居民在消費中更願意選擇高性價比商品,而且這不是傳統認知中三四線城市居民專利,一二線城市居民也表現出同樣強烈的意願。對此我們不能簡單定義為精打細算,而是更加成熟理性的消費觀體現。居民不再一味追求所謂高價潮流品,而是希望實現價格與價值更高的匹配度。而從供應側而言,大量企業能夠用更高效能的資源整合,以更低成本生產出來的商品,與以往中高檔次商品是同等質量,這也就滿足了廣大居民的需求。

而中國製造在國人心目中的品牌形象也在不斷提高,去年媒體開展2018年中國消費者對品牌好感度調查,並撰寫《2018年中國消費者對國產/外資品牌的好感度調查報告》。結果表明,近九成受訪者對國產品牌的整體印象持正面態度,在國產品牌行業好感度中,互聯網服務行業排名榜首。這就說明,隨著中國商品質量的持續改善,贏得了人們更多的信任,也就更願意為國貨買單。這又促使國內企業銷售額藉助電商等渠道快速增加,有更多收入和利益支撐後續產品品質提升,從而形成了良性循環。

這當然也離不開國家對實體經濟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從大規模減稅降費、五險一金費率調整,實現了企業減負,營造出更加優良的營商環境。企業可以將更多資金用於產品研發製造,有利於企業向消費者提供更具價格優勢和質量保證的產品。政策利好效應的釋放,同時惠及互聯網經濟和實體經濟。

也因此,不僅是拼多多,阿里巴巴同樣在今年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阿里巴巴公佈了截至2019年6月30日的2020財年第一財季(2019Q2)財報,數據顯示,阿里巴巴的本季度營收同比增長42%達至1149.24億元,淨利潤同比增長54%達至309.49億元。電商幾大平臺的旺盛生命力,一方面是自身在品控、運營、服務等方面能力增強,也受益於國內宏觀政策環境的改進、前三季度經濟保持平穩增長態勢、居民消費意願和能力也在增強。

從中可以看出,阿里巴巴、拼多多的業績強勢增長,以及拼多多市值超越京東也說明,目前國內以互聯網電子商務平臺實現各類商品觸達用戶的商業模式,依然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關鍵就看各家電商平臺能否及時把握居民消費結構和需求變化,同步提供更有針對性的產品和服務,如此就能獲得更多營收增量,也必然因良好的業績回報獲得資本市場的更多認可,實現收益和市值雙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