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教科書指“南陽”為“隆中”南陽研究者有話要說

新版教科書指“南陽”為“隆中”南陽研究者有話要說

“太絕對了。”說起新版教科書更改一事,南陽市博物館辦公室主任牛宏城表示,實際上,關於諸葛亮躬耕地和三顧茅廬發生地,襄陽和南陽都沒有那個時代的實證、物證,只有後世的碑帖文章,這些年也沒有新證據出現,教科書不應該絕對地說是在哪。

一條漢江隔開了“南陽郡”和“南郡”

“東漢時期的南陽郡確實管湖北的一部分,但是以漢水為界,襄陽在漢水以南,而隆中在襄陽西25裡,不應該屬於南陽郡。”

牛宏城的話在南陽武侯祠內大拜殿的沙盤上得到印證。這個沙盤區分了東漢南陽郡和南郡的分界線。沙盤顯示,南陽的位置在伏牛山以南、漢水以北,又在帝都洛陽之南,符合古代“山南水北為陽”的說法。襄陽隆中的地理位置在漢水的南岸,在水之陰,隔漢水劃在南郡轄區內。

“這個沙盤是根據《中國歷史地圖集》製作的,《史記·秦本記》記載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前272年)初置南陽郡,在漢水北;《地記》記載漢江之北為南陽,漢江之南為南郡者。這些都和沙盤是吻合的。”工作人員解釋。

南陽民間流傳有大量的諸葛亮傳說

牛宏城告訴記者,南陽武侯祠在歷史上多次遭受戰爭摧毀,目前是在元代重修的基礎上覆建的,存在的最早的紀念碑帖是在元代。真跡雖然難尋,如今在南陽民眾中,依然存在大量對諸葛亮的崇拜行為和民間傳說。

“以前,我以為小時候聽老人講的都是傳說,通過去年的尋訪,找到了很多實地證據。”南陽籍三國文化研究者範立碩告訴記者,去年,南陽諸葛亮躬耕地民間研究會、南陽市文物保護志願服務隊聯合進行了一次南陽區域三國及諸葛亮歷史遺蹟尋訪活動,從3月持續到11月,走訪了南陽、平頂山兩市十縣,尋訪到諸葛廬、諸葛井、諸葛街、躬耕歌等有實物遺存的歷史遺蹟,通過老人和文化學者的訪談,收集到“漢諸葛避難臥龍崗”、“諸葛亮龍崗得天書”、“諸葛均娶妻林氏女”、“諸葛爺宛城埋地釘”等南陽地方故事和傳說。

範立碩表示,對於諸葛亮躬耕地問題,南陽研究者大都持一個開放的態度,認為雙方都可以積極尋找證據證明自己,但作為嚴謹的教科書,對尚無定論的話題採取“一邊倒”,勢必會對南陽造成消極影響。

面對要講到的新課文 老師們都很“迷茫”

“在南陽,我們世代都知道諸葛亮在這裡躬耕,現在學校要以教科書為準,會對教師和學生造成困惑。”範立碩說,“我更擔心的是,會對年輕教師造成刻板印象,以至於忽視了家鄉南陽的重要歷史文化價值。”

“諸葛亮在南陽躬耕我們從小都知道,相信老師們不會被誤導。”南陽十三中教師告訴記者,自己和同事在講到這個問題時,會把兩地紛爭的情況給學生說明。

“我上學時就查過資料,兩地都沒有百分之百的證據,南陽相關史料比較豐富,但是襄陽宣傳做得好,南陽現在才開始重新打造臥龍崗,希望能把名氣打起來吧。”他告訴記者,如今大家提到這件事,都是氣憤和失望的情緒,“氣憤是對別人,失望是對自己。”

南陽五中教師告訴記者,新版教科書的更改問題,領導和同事沒有在正式場合提到,“畢竟兩地爭那麼久了,誰都沒法說服誰”。但是,面對馬上要講到新課文,她也有些迷茫:“講清楚?還是跳過去?萬一考試要考怎麼辦?”

“一個探討的學術問題,不應該輕易下定論”

“我們南陽有句老話:有理不在腔高。”南陽籍諸葛亮文化研究者郭文學說,“不同的人佔有資料不同,得到的印象也不同,這是一個探討的學術問題,作為教科書不應該輕易下定論。”他認為,從邏輯上看諸葛亮心懷大志,且當時交通不便、竹簡繁重,要想掌握時局、運籌帷幄,在重鎮南陽隱居比在偏遠山區隆中隱居可能性大得多。

實際上,教科書在如何處理《隆中對》和《出師表》註釋時引發爭議,這不是第一次。200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初中語文教材重新收錄已經刪除十年的《隆中對》,其中加註稱:“隆中,山名,在現在的湖北襄樊。”在《出師表》中對“南陽”一詞註解為:“南陽,郡名,在現在的湖北襄陽一帶。”隨即引起南陽各界強烈抗議。河南籍作家二月河對於教科書此舉發表文章《把諸葛亮讓給誰》,直言:“不靠新發現的資料,也不靠新出土的文物佐證,但憑‘做工作’,居然就改變了教科書,這個本事誰有?”

2019年,隨著教育部統編教材的使用,兩地紛爭升級。網絡出現了要求訂正教科書的聲音。

為了進一步瞭解情況,記者分別聯繫南陽宣傳部、致函襄陽宣傳部,均被告知“不便答覆”;聯繫一些研究學者時,也有人表示政府方面提前交代,暫且不對外發聲。

下邊是今日頭條這篇文章的部分評論:


新版教科書指“南陽”為“隆中”南陽研究者有話要說


新版教科書指“南陽”為“隆中”南陽研究者有話要說


新版教科書指“南陽”為“隆中”南陽研究者有話要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