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周朝能存在800年而其他朝代都不能?

逝去的歲月542


在中國古代所有朝代當中,周朝的存在時間是最長的,周王朝一共傳國君32代,享國791年。這個國祚是極其驚人的,要知道中國古代最具有代表性的漢唐兩代,一個享國二百八十九年,另一個享國四百零五年,兩個朝代加一起還沒有周朝的國祚長。至於其他朝代,國祚更是短暫,達到兩三百年的都已經可以稱作壽命長了。

出現這種情況是令人詫異的,畢竟周朝既不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本身的制度也沒有多少領先性,到東周時期,王室更是衰微,連諸侯王都不將他們放在眼裡。那麼,為何這樣式微的周朝卻能存在八百年,而其他朝代卻不行?

周朝的土地制度,是出現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西周時期,國家實行井田制。這種土地制度與封建土地私有制相比,生產力較為落後,但人口和土地之間的聯繫也沒有後世的封建王朝緊密。土地革命向來是王朝瓦解的重要原因,甚至可以說是根本原因,而周王朝的土地制度,使得人口對於土地的依賴性沒有那麼強,很少出現大規模造反。

到春秋時期,井田制逐漸瓦解,人口和土地的聯繫日益密切,但是由於連年的戰亂,人口增長緩慢。儘管到戰國時期,各國經過變法以後,人口規模有了顯著的提高,但周王朝狹小的國土已經沒有爭奪的必要,這使得周王室能夠在大爭之世偏安一隅。

同時,周王朝的分封制,也幫助它延長了國祚。對於想要實權的封建君主來說,分封制無疑弊大於利,但對於想要苟且偷生的周王室來說,分封制卻是他們能夠延續數百年的原因所在。在分封制下,諸侯國擁有極大的自主權,諸侯們在本國與天子無異,這使得周朝時的天子沒有多少實權,到春秋戰國時期甚至還不如一位小諸侯權力來的大。在這種情況下,各諸侯國沒有滅亡周朝取而代之的必要性。

而且,分封制下,周王朝諸侯林立,到春秋戰國時期,霸權在不斷更迭,諸侯國的關係錯綜複雜,他們相互制衡,避免出現一家獨大的局面。當某一個諸侯國過於強大時,其他諸侯就會群起而攻之,三家分晉、齊楚伐魏、六國攻秦都是此理。這使得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出現一個可以代替周王室,真正做天下共主的人。即使是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實力大增,統一天下也花了不少時間。這使得周王室能夠苟延殘喘,周朝的國祚一直沒有斷絕。

除此以外,周王朝的宗法制、禮樂制,有利於各諸侯國對周朝的擁護。西周時,都城附近的晉國、魯國、鄭國等都是姬姓諸侯,他們與周王室同出一宗,就算不聽從周王室的調遣,但明面上還是會擁護周王室的。春秋時期,周王室衰微,但春秋霸主們大多都打著“尊王”的旗號,以實現自己的霸主。戰國時期,各諸侯國對周王室多有不敬,但從未聽說過有諸侯國要滅亡周朝。這既是現實要求,也是他們心中所認為的理所當然。

所以,周王室能夠存在八百年,不在於它的制度有多麼先進,君主有多麼賢明,它們的國祚之長,是特定時代下的產物。周朝滅亡以後,中國出現了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土地制度的改革、皇權的加強,在促進生產力發展的同時,也增加了造反的可能性。而這也是周朝能夠存在八百年,但其他朝代卻不行的原因。


歷史戰爭


周朝所謂八百年,要分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西周(前1046-前770年)。

這一階段才是周王室有真正權威的時候,周武王聯合天下部落,又得野人幫助,推翻商紂王建立了西周,跟後代的三百年王朝類似。

這一階段,下面的諸侯國根本沒能力跟周王室硬剛,只有周王朝的“國人”能暴動。

第二個階段,東周建國到三家分晉,也就是歷史上的春秋時期(前770-前476年)。

這一階段諸侯國都承認周王室,給周王室一點面子,但是周王室沒什麼權威。

所以,春秋五霸輪番登場,主持天下大事。如果周王室有權威,還輪得到你春秋五霸主持天下事?我要這天子九鼎有何用?我要這鐵棒有何用?

第三個階段,三家分晉到周赧王時秦國滅東周,也就是戰國時期(前475-前256年)。

這一階段周王室名存實亡,諸侯國根本不把周天子當個屁放,戰國七雄中,誰有實力,誰就可以隨意滅掉別的小國,周王室有時候也會被大國拿過來利用一下。

直到周赧王五十九年,秦國滅周王室,周朝所謂八百年基業徹底告別歷史。

所以,所謂周天子穩坐八百年江山,也只有西周那276年是穩當的,正好也沒超出歷代封建王朝三百年內必滅亡的歷史怪圈。

後面四五百年,春秋戰國時代,完全是諸侯混戰,就像後代的三國時期,南北朝時期,五代十國時期一樣。周王室早已經名存實亡了。

歷史上,改變換代,無非三種主流情況。

一是權臣篡位。

權臣可以是朝廷大臣大將,比如宋太祖黃袍加身,可以是外戚,比如隋文帝篡了北周,王莽篡漢,可以是貴族大家族,比如司馬家族竄魏,北朝的八柱國、十二柱國。南北朝時代的王朝更迭,幾乎都是權臣篡位。

二是農民起義。

比如劉邦的農民起義,推翻秦朝,建立漢朝,比如朱元璋的農民起義,推翻元朝建立大明朝。

三是外族入侵。

比如金滅北宋,比如蒙古滅南宋,比如滿清滅大明。

這三種情況,只要有人具備其一,就有條件改朝換代。

如果三具其二,必然會改朝換代。

明朝就是這樣,內有李自成、張獻忠的農民起義,外有滿清異族的進攻。面對內憂外患,如果沒有有雄才大略的人處理,明朝滅亡是必然的。

回過頭來,我們說說西周。

那麼,西周的滅亡是怎麼回事呢?

我告訴你們,西周只能是異族入侵滅亡,不會存在權臣篡位和農民起義。最後,西周確實滅亡於犬戎的入侵。

西周是分封制,分封到什麼程度呢?首先把國民分成公侯伯子男五等,只有公侯伯才有土地。

然後分封土地,周天子佔地方圓千里,剩下的大大小小近百個諸侯國,最大的才方圓百里。

諸侯國的領地連周天子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要謀朝篡位,就要有人有兵。這些諸侯國在人力財力方面,完全跟周天子沒法比。

而且西周時期,只有國人才能當兵,即都城內的平民,其他地方的都叫野人。能當兵的人數相對後來的全國皆兵,全民皆兵,少很多很多。

再一個,西周的周天子權威很強,諸侯國不敢隨便吞併別的小諸侯國佔領土地,沒法擴大規模,增強實力。除非周天子賞給你,比如秦國的土地,一開始就是賞給秦國的老祖宗的,後來他靠兼併才擴大領土的。

到了東周,周天子權威下降,下面的諸侯國隨意兼併,三家分晉以後,周天子就是個屁了,誰都能放,所以戰國時代兼併更加厲害,長平之戰的時候,楚國趁著秦國和趙國對峙,跑到中原和魯西地區,一口氣就兼併了好幾個小國。

而周王室內部的權臣有沒有可能篡位呢?也不會。

因為周朝搞的是周召夾輔類似的統治方式,上邊是周天子,下面是周公召公兩大臣,三個權力源共同治國,由於三角形具有穩定性,所以西周的上層權力平衡是穩固的。

綜上所述,所謂周朝八百年江山,只有前面二百七十多年,跟後代的大一統王朝是一樣的,後面四五百年根本算不上週朝。


西堤君


這就要看你和哪個朝代比?

夏朝存在470年,商朝存在554年,西漢存在210年,東漢存在195年,唐朝存在289年,北宋存在167年,南宋存在149年,元朝存在97年,明朝存在276年,清朝存在276年。



如果再往前推算的話,五帝時期有851年,三皇時期有300萬年,有點扯遠了......

周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比較重要的朝代,一個朝代能夠統治的時間長短,有著非常複雜的原因,比如說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原因,遠古時期,交通落後、人跡罕至,缺少交流,統治的時間自然會長。

但要說到周朝的統治時間,與其它朝代相比,也沒什麼不同。周朝分為西周和東周,其中西周存在275年,東周存在515年,西周與東周合起來是790年。



夏、商、週三朝,是實行分封制的奴隸制社會,與秦朝及秦之後的所有朝代都不同,夏、商、週三朝嚴格說來,不是統一的國家,而是聯盟制的部落聯盟,或者稱為國家聯盟,各個國家是相對獨立的諸侯國,有獨立的主權、獨立的司法、獨立的軍隊、獨立的外交。

周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奴隸制社會,同時又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實行禮制管理天下的朝代,周朝以分封制為基本制度,以禮制為管理制度,實行鬆散制的管理。



周朝初期的諸侯國與其說是“國”,還不如說是“城”,所有的人都是住在城中的,當然城外也有人,但那是野人,是自由民,不屬於諸侯國,基本上一個城池就是一個國家了,對於諸侯國來說,管理一個城池或者數個城池並不是太難的事。

諸侯國與周天子的關係是藩屬國與宗主國的關係,諸侯國只需要按時向天子進貢以及服從天子對外的軍事行動等義務就行了,周朝對天下的統治是一種極其鬆散的統治,周朝不用管諸侯國的人事任免、外交等各項權利,周朝與其說是一個朝代,不如說是一個管理機構。



在整個西周275年的歷史中,周朝就經歷一個完整朝代從強到弱如同拋物線般的規律,換句話說,西周就已經相當於一個完整朝代的興衰。

西周從武王立國到成康之治,從國人暴動到宣王中興,從峰火戲諸侯到犬戎滅亡西周,完成了一個朝代正常的興衰史,西周之所以能夠維持275年,主要就是因為分封制給了諸侯們極大的自主性。



這種分封制類似於現在的承包制,對於諸侯們來說,是為自已幹事業,誰也用不著去推翻周天子的統治,那樣自已也失去了合法性,而且諸侯國眾多,誰也沒有強大到一家獨大,能夠吞併天下的地步,如果一家或幾家造反,其它諸侯國會制止,分封制形成了一個相對穩定的權力平衡,或者說國力平衡。

但是周朝從西周發展到了東周時期,情況開始發生,禮樂開始崩壞,周天子開始衰弱,諸侯國開始興盛。



東周與西周有一個非常明顯的區別就是:周天子對諸侯國的控制力在東周時期,已經降到最低點,或者根本不存在了。周天子仍然存在,但是威嚴已不復存在,周天子名存實亡,或者只是一種傀儡和名義的存在,這個時候的周朝,與其說是周朝,不如說早已滅亡。

從周平王東遷之後,諸侯國開始登上歷史舞臺,成為主角,前有春秋五霸,後有戰國七雄,諸侯國空前強大,而東周朝廷艱難生存,隨著時代的變遷和歷史的發展,兼併和統一成為常態。



東周又分為春秋和戰國,雖然加起來有515年,但這個時期東周對於天下的控制力基本為零,不能實行有效統治,這一段時期,很像曹操時代的“挾天子以令諸侯”,卻又有所不同。名義是周朝,實際上是群雄爭霸。

東周朝廷在秦秋戰國時期本來就非常弱小了,弱小到沒有人注意到東周朝廷的存在,哪怕如此,東周朝廷還在內鬥,東周朝廷為裂為東周國和西周國2個公國,公元前256年秦國滅亡西周國,同年周赧王病死;公元前249年,秦國滅亡東周國,整個東周朝廷徹底滅亡。



總結下,周朝存了790年,其中西周275年,東周515年,嚴格說來,這個790年只真正存在275年,後面的515年只是一個過渡期,周朝不能實行有效管理,只算名義上的周朝,但是周朝又確實存在了790年,原因總結如下:

1、生產力與生產關係落後,發展水平慢,所以統治時間長;

2、分封制下的諸侯國形成權力制衡關係,而禮制又維持了基本的禮法,所以統治時間長。



3、周朝是貴族政治,而貴族是周天子所封的諸侯,諸侯在自已的封國中,有著極大的自主性,相比後世的家天下朝代,周朝的諸侯國是相當獨立的,這符合私有制人的積極性最高的原則,而後世朝代的更換相當快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天下是皇帝一個人的,其它人不在乎,所以才會不斷有造反。

4、周朝的諸侯國太多了,兼併統一是一個極其漫長的過程,從東周到秦統一天下,至少就用了五百多年,而後世朝代只要幹掉了中央政府就能建立政權,這在周是不可能的,必須要消滅所有的諸侯國才能統一天下。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翻開中國歷史,誰都可以發現,在漫長的五千年時間裡,大多是短暫王朝,唯獨周朝,周朝,周朝一枝獨秀,居然生存了800年之久。

中國最長的朝代是周朝,至建立到滅完歷經800年的歷史。在中國古代有二十五個朝代,最長的是800年,短的十幾年,那為什麼周朝可以活800年之久呢?

所謂的周朝我們應該分開來說,西周和東周兩個朝代。周朝的時間持續的非常久,西周和東周前後長達八百年,原因有很多:首先,全部功勞都是兩個個年輕的西周人武王和周公設計的制度。

權臣可以是朝廷大臣大將,比如宋太祖黃袍加身,可以是外戚,比如隋文帝篡了北周,王莽篡漢,可以是貴族大家族,比如司馬家族竄魏,北朝的八柱國、十二柱國。南北朝時代的王朝更迭,幾乎都是權臣篡位。

比如劉邦的農民起義,推翻秦朝,建立漢朝,比如朱元璋的農民起義,推翻元朝建立大明朝。

明朝就是這樣,內有李自成、張獻忠的農民起義,外有滿清異族的進攻。面對內憂外患,如果沒有有雄才大略的人處理,明朝滅亡是必然的。

由此一來,各諸侯之間形成了一種戰略均衡局面,大家實力相近,你幹不掉我我也幹不掉你,即便是有較強的諸侯國想要吞併一些弱小的諸侯國,周天子就會站出來號召其餘諸侯國征討,這就是周朝能夠延續800年之久的原因。


我來讀歷史


翻開中國歷史,誰都可以發現,在漫長的五千年時間裡,大多是短暫王朝,唯獨周朝,周朝,周朝一枝獨秀,居然生存了800年之久。



中國最長的朝代是周朝,至建立到滅完歷經800年的歷史。在中國古代有二十五個朝代,最長的是800年,短的十幾年,那為什麼周朝可以活800年之久呢?

所謂的周朝我們應該分開來說,西周和東周兩個朝代。周朝的時間持續的非常久,西周和東周前後長達八百年,原因有很多:首先,全部功勞都是兩個個年輕的西周人武王和周公設計的制度。

西周之前的殷商和夏朝,這兩個朝代,夏商兩代對於中國的王權可以說是剛剛建立的,夏王和商王只不過是大家嘴上說的主人,實際上華夏文明都是各自獨立、各自為政的方國體制。

西周之所以能從西部小邦最後慢慢一步步滅掉大部落邑商,和這種非常名存實亡的制度關係很大。西周被滅了之後,實行起來了分封制度,他讓全國範圍內的領土都緊密的聯繫在了一塊,每個地方的諸侯和天子們一起管理者這些土地,這個制度完全是新的制度,宗法分封制是周王朝存在的必要條件。對於王權的鞏固也是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的。

第二,禮樂的制度,也是周朝可以存在很長時間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西周始年,周公不喜歡夏朝商朝的那種制度,找人制定了新的自己的禮樂制度,從上到下都飛遵守包括天子。禮樂制度是周朝最基礎也是最莊重的制度,已經廣泛的流傳開來在平民的盛會中,這種共識無疑有利於加強國家的每一個人對於王的尊敬。



第三,周公在東方這一片建立政治和軍事存在,為了以後自己遷移都城提前打好厚重的基礎。西周始初,周公對於東邊的一些殷民怕他們舉行暴動,建造了洛邑,也就是所謂的成周。 成周建造了營地,為周王朝提供了很長的準備時間,日後,犬戎再來打仗,周王室就可以往東邊遷移,到洛邑繼續統治。

第四,周天子的完全不是很強大,讓虛軍的名頭成為了可能,也讓任何一個諸侯都沒有去謀害王權的心思。西周始初,每一個諸侯國都有自己的制度和權利,表面看上去周天子好像沒有實際的權利,但是實際上這種制度對於政治有很大的穩定作用。 在周天子強大時,他對諸侯國有很大的約束能力。到了東周那個時候,也就是所說的春秋戰國,周天子當時的勢力已經被人們忽視了,但是在於制度方面他依然是制度的中心,就好像學校的校長一樣,這樣好像就是一個虛置的君權,跟沒不可能被人直接拿走,如果哪個諸侯有野心篡奪這個好像看起來不怎麼強大的權利,肯定會被別其他的諸侯們直接一起攻打。



所以,春秋時代齊桓公的“尊王攘夷”就有了很大的市場,而楚國的問鼎,就直接有人對他發動戰爭!周朝能夠延續國運800年,起源於它們落後的生產力,道德至上以及分封制度。生產和製造工藝集中在中央周朝時期的最高生產力基本上都集中在周朝忠心,甚至諸侯國都是沒有的。中央,諸侯,民眾,三者之間的生產力對比相當於現在經濟第一的美國,中國,非洲原始部落。


生產力最直接的體現在青銅器的製造方面的能力。中央掌握了最精美的青銅器製造工藝,並把這種工藝上升到神受。各個諸侯國朝貢或做出重大貢獻的時候,賞賜精美的青銅器是最重要的時刻。生產和製造工藝集中在中央是周朝國運長久的重要原因。

尊崇周朝中央的道德至上週朝分東西。西周滅亡,周平王遷移了都城,東周開始的原因,不是由於平民或奴隸起義,也不是因為哪一個諸侯國造反,而是因為西戎攻擊了國都。 雖然中間有一些其他的原因。但主力全部在西戎。



楚莊王曾向中央問鼎,被王孫滿以諸侯告誡他不可以,周朝命運還沒有盡,便將楚莊王趕走了。如果放在後面的任何一個朝代,不打仗沒有分出個高低,怎麼可能一句話就勸退了呢。分封諸侯國鞏固了中央武王發周滅商之後,各自分封有功勞的人,同姓王族自己五帝后人。其中同樣形式的王族最多。中央一方面掌握了最先進的生產製造工藝,一方面加深王王權的神話傳統思想。



各個諸侯國對於中央的感情都是大不一樣的,有的親近有的書院,有的則是為了名利,以尊崇中央的目的相互牽制。春秋五霸時期,每一個霸主的出現,都需要在中央形式下的認可才行。齊桓公在具有了稱霸的實力了之後,還是由中央賜給他們這個稱號,這才叫真正的稱霸。最不把中央放在眼裡的秦朝也是很多次被獲得了辭肉的賞賜。

在春秋乃至戰國前期,各大諸侯國由於整體實力都差不多,以尊崇中央的名義,各國都不敢輕舉妄動,因此東周可以獲得生存的權利。 戰國後期,實力平衡被一下子打破,秦國通過商鞅變法一家獨大,最終滅掉了東周。


周朝滅亡。事實上,西周末期,各大諸侯國就已經從實力上超越了中央。幾百年的尊崇中央思想深入民心和分封國的相互牽制,這才延續了周朝幾百年。

總的來說,周朝能成為歷史上最長的朝代,與分封制形成諸侯相互牽制的局面和禮樂制度下對周王朝的認同感,就是所謂文化控制佔有很大部分的原因。


Zh上善若水W


翻開中國歷史,誰都可以發現,在漫長的五千年時間裡,大多是短暫王朝,唯獨周朝,周朝,周朝一枝獨秀,居然生存了800年之久。可是,絕大部分人都莫名其妙,心裡打出來一個天大的問號:周朝生存了800年,憑什麼?

怪胎竊以為,就憑兩個人達成的共識。其一,周朝奠基者,周文王,堪稱明君;其二,周文王輔佐者,姜子牙,古代舉世無雙的智庫,被尊為“百家宗師”。此二人對姜子牙名言“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達成共識,實行了分封制。對此,後人孟子用一句話做出了極具張力而偉大的、光榮的、正確的概括:“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震耳發聵,犀利深刻,睿智之極。



姜子牙造型

分封制,本質上是分權制。分權制?分權制。

分權制!

為什麼這麼說呢? 周朝30代37王,大約800年上下左右。周朝分“西周”和“東周”兩個片段。東周,又稱“春秋戰國”。春秋戰國時期儘管群雄並起,天下大亂,周王卻仍然穩坐釣魚臺,為“天下共主”。

所謂“天下共主”,只是名義上的。周王自始至終沒敢把權力集中起來,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化繁為簡地說:集中權力,就是集權;分散權力,就是分權。所謂分權,本質上乃是分配權。分配權當中最重要的一個項目,乃是財富分配。財富分配的方式,是決定王朝壽命長短的最重要因素,沒有之一。這就是秦始皇開始搞集權為什麼形同自殺的原因所在。

周朝搞的分權制,在當今世界可以找到佐證。

第一個佐證:英國。


英國女王

英國王室,是地球現存最古老的王室之一。英國是君主立憲制國家,英國王室只作為凝聚國家力量的象徵,並不具備實質性權力。就是說,英王搞的不是集權,而是分權。也就是說,英王把權力分配給了首相等其他國民。假如英王像秦始皇一樣搞集權,家天下,把國家當做私有財產,那麼天知道會有什麼結果出現。

第二個佐證:日本。

7世紀,孝德天皇曾經仿效隋唐,試圖建立一個以日本天皇為絕對君主的中央集權國家,後來還真的如願以償了。可惜好景不長,11世紀皇權就開始旁落。繼而,隨著武士階層的崛起,日本天皇失去了高高在上的絕對地位。日本進入“幕府時期”,宣告天皇徹底喪失了政治實力。1615年,幕府公佈《禁中並公家諸法度》,明文規定,天皇當“以學問為第一”,無須過問國事,但凡官員任命、天皇出巡等,均須徵得幕府的允准。總之,日本天皇實際上跟英國王室一樣,不具備實質性權力:權力,被迫分配給了首相等其他國民。

第三個佐證:美國。


自由女神像

美國,全稱“美利堅合眾國”,是個聯邦制國家。美國搞的不是中央集權,而是分權。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各自擁有相應的勢力範圍。而中央政府的權力,又被分散到了三處:總統、國會、聯邦法院。就是說,立法權、司法權、行政權,各自獨立,相互制衡。相對於英國、日本而言,美國的分權搞得更徹底。總統任期為四年,只能連任兩屆。就是說,美國總統的權力被分割得非常厲害。沒有終生制,沒有世襲制。這樣的權力切割,導致總統想搞腐敗的話呢,難於上天,必須老老實實、兢兢業業為黎民百姓謀福利。因此,在非常徹底的分權制度之下,僅僅建國200多年,美國就成為了全世界無與倫比的超級強國。這樣的超級強國,別說生存800年,必將與日月同輝,與天地同在。

總之,總而言之,一言以蔽之,周朝之所以能生存800年,原因就這麼簡單:分權。


小坎坷來了


周朝能存在八百年,有兩大重要原因!

第一,商末時期,姜太公釣魚在渭水河畔,西伯侯姬昌願者上鉤。聘請姜子牙為軍師,助他推翻紂王暴政,姜子牙年邁讓姬昌揹著走,姬昌揹著姜太公走了八百步,姜太公遂說你西伯侯今揹我老漢八百步,我老漢承你恩情便保你周朝八百載江山!

第二,周朝屬於奴隸分封制,並不是後來的封建君主制。

分封制的最大優點就是,諸侯王互相制約,周天子則穩坐釣魚臺。哪個諸侯王不服,周天子下令,他就會被群起而攻之,利益則是周天子優先,其他諸侯以功而分。

封建君主制下,天下一統,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皇帝有德,民順而定,士大夫安居己位。皇帝失德,則士大夫與民皆反,改天換地。

周朝分封天下數百諸侯,姬姓諸侯過半且多是地廣人多,其他功臣舊貴族則次之。周天子得天下之最,土地最厚,人口最多。其他諸侯有防衛周天子的義務,只要周天子自己不做死,則天下無憂矣。

分封制下,諸侯王紛爭不斷,皆欲霸諸侯而結周天子。春秋五霸紛紛登場,而周天子則垂拱而治。

周朝後期,周天子失去權柄,卻依然有天下大義。非戰國七雄者,熟敢直面天子權威?

周赧王,東周最後一位天子。秦國太強,漸有吞併列國之勢。周天子驚懼,聽從楚孝烈王的建議,連橫東方諸國共伐秦國。卻因諸國皆懼怕秦國不敢出兵,只有楚國與燕國出兵參與,最後三國連軍兵敗,秦國攻破洛邑,遷九鼎入秦,周朝滅亡。

滅周者,正是秦莊襄王,秦始皇之父贏異人。後嬴政繼位,東出掃滅六國,天下一統,稱始皇帝,開啟華夏封建君主制!


赤誠子


周朝能存在八百年跟當時的生產力發展水平有極大的關係,周朝屬於青銅器向鐵器過渡的階段,戰國後期鐵器的大量普及解放了生產力。生產力的提高導致人口增加,文明程度提高,社會變革的換代提速。同時周朝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封建社會的本質決定了封建王朝難以持久。周朝雖然有八百年的歷史,但是從東周開始,周王朝算是僵而不死,僵而不死五百餘年,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秦朝雖然短暫,但是卻絢麗多彩,比僵而不死的周朝厲害太多。

周朝存在的時間是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其中公元前1046年~前770年為西周,之後為東周。西周是一個典型的青銅器奴隸社會,生產力低下,社會發展緩慢,社會變革溫和。周公旦的分封諸侯制是確保周朝國運悠長的國之利刃,華夏諸侯對王室的維護確保了周朝可以僵而不死。春秋戰國時代,如果沒有五霸爭雄與七國爭統,周朝早就死了。

周朝的輝煌時代是周公旦時代,那時周公旦平定三桓,遠征東夷,周王室的大軍兵鋒所指,盡皆披靡。周公旦東征,逼得秦人的祖先跳海自殺,又將秦族全部遷至西陲牧馬戍邊;周穆王平定徐夷,也讓徐國國君逃亡。這些輝煌的戰績在《詩經》裡有很多記錄,說周軍東征三年,斧子都砍缺了,劍都砍彎了,由此可見周軍的威力有多巨大。

周昭王徵楚,天子六軍全軍覆沒,周王室的威懾力開始減弱。周幽王親率天子六軍對抗犬戎與申國聯軍,再次全軍覆沒。周平王東遷,將關中大地賜給秦人立國,在晉國、鄭國的保護下開啟了傀儡王的模式。周桓王不信邪,糾集天子六軍與陳、蔡聯軍合擊鄭國,結果中箭敗逃,之後周王室成為僵而不死的王室。

春秋五霸打著周王室的旗號征討四夷,攻擊不臣諸侯,這時周王室雖然存在,但是權力已經轉交給霸主了。進入戰國時代後,周王室名存實亡,他存在的意義就是給七國的交戰賦予合法權,誰打嬴了他就給誰發王書,表示嘉獎。最終秦國具備了統一天下的實力,秦昭襄王逼迫周王禪位,周王不允而發兵相擊。周赧王聽信楚孝烈王,以天子名義召集六國出兵伐秦,因六國不配合而告失敗。公元前256年,都城洛邑淪陷,周赧王被殺,東周滅亡。


大秦鐵鷹劍士


周王朝是歷史上最特殊的王朝,後世基本上都是在周朝基礎上延續和發展,而周朝能延續近八百年,主要得益於其制度設計。



周王朝祖先是黃帝曾孫帝嚳之後,居住在陝西武功,傳至古公亶父時逐漸崛起,成為當時商王朝最強大的一個諸侯,周武王姬發在位時趁商軍主力東征,親自領兵突襲商都,商王兵敗自焚殉國。

周王朝共傳30代37王,約788年,又分為兩個時期:定都鎬京的西周(宗周),定都洛邑的東周(成周)。



周王朝建立後,實施分封制,對王族、功臣等給予封地,如封周文王的幾個兒子鮮、度、處等於管、蔡等地,商紂王之子武庚於朝歌,姜子牙於齊地等。

在封地上,各個諸侯可以自行其是,只需要定期上交貢賦,聽從周王室調用,承認周王室為天下共主,其他的事情,周王室不加干涉。

後來,西周都城被犬戎攻破,周平王東遷後,周王室權威遭到挑戰,諸侯國鄭國與王室兵戎相見,射傷周王,各諸侯國之間開始互相兼併。

公元前438年,晉國被一分為三,周王室竟然承認分裂晉國的韓趙魏三家為諸侯,周王室徹底淪落為傀儡王朝,各諸侯國只有在需要的時候才想起周王室來。



也正是這分封制的實施,即便周王朝只剩下名義,使周王朝持續近八百年,成為歷史上立國時間最長的王朝。


最後的騎兵90


其實,在夏商周三代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應該是商朝。

(1)中國朝代建立時間總評

周朝(公元前1046—前256年)存在了790年,雖然說周朝分西周和東周,但周朝、漢朝和宋朝、晉朝是不同的,東西周、東西漢都屬於統一的朝代,北南宋、西東晉則本質性不同,前者屬於朝代後者則屬於政權。雖然,當時的人不會像我們這樣分得如此細緻,都叫周、漢、宋、晉,但是作為後人肯定要知道他們是不同的。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有些人說的中國王朝不過三百年並不正確。漢朝中間雖有新莽政權存在,但時間太短,相對於四百年曆史來說基本不構成多大影響。商朝之所以能夠存在將近800年,其主要原因就在於。

(2)周朝作為相對弱勢政權,在鬆散統治下依靠思想、科技、奴隸社會的人身限制,使得周朝在前三百多年裡成為“天下共主”,又因“權力制衡”作為“名義上的共主”存在四柏餘年

周朝分西周的275年(公元前1046—前771年)、相對於周朝的春秋(前770—前453年)的317年、相對於周朝的戰國(前453年—前256年)的197年。其實,具體細分下來,我們可以更具體地說是339年“威鎮天下”,451年“名義共主”。

公元前707年前的繻葛之戰之後,周朝的威名已經無法抑制各諸侯國之間的戰爭,由此,正式進入“春秋無義戰”的時代(語出孟子前372—前289年)。

在期間思想控制是最根本的。那麼,周朝屬於什麼時代?奴隸社會。奴隸主對奴隸的人身控制自不必說。出身等級壁壘森嚴,就是普通百姓的國人、野人間的界限也非常明顯。

周公旦作為奴隸社會的“政治大家”,從禮樂制度開始對分封諸侯、大夫、士進行統治,外加周天子的武力威懾、經濟制衡,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加上科技進步緩慢、地理位置優劣等飲食,周天子相對諸侯的優勢地位衰落時間就會越來越慢。

從春秋小霸到春秋五霸的半個世紀裡,周天子因為自身統治造成自身實力日漸衰落。無論鄭莊公,還是齊桓公,都是出於“思想原因”,在天下百姓看來,“天子”仍然有著統治的合法性,有著利用價值才不得不以其為旗號——尊王的大旗在諸侯之間傳遞。這種傳遞自然不斷地延續周天子的利用價值。

綜上所述:周朝之所以幸運,就在於思想的穩定性,一個奴隸社會,天下共主被推翻需要很強大的心理動力,比如夏朝、商朝的時間其實都不短。而且,商朝大部分時期的科技發展相對緩慢,這就使得諸侯國利用科技迅速趕超天子、其他諸侯的可能性幾乎沒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