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8旬老人家有百年“保鮮庫”,紅薯存放8個月都不壞,看啥樣


近日,攝影師一行人來到山西省稷王山區的萬榮縣農村採風,我們在黃土大山的鄉間道路上漫無目的搜尋著黃土高原上的秋日美景,車子拐上一個陡坡後發現了一個隱藏在大山環抱中的農村,典型的晉南民居建在在山坳的樹林中,濃濃的黃土情結讓我們不由自主的停下了腳步。

小山村的民居依溝而建,層層遞進,儘管已過霜降,但是這裡的樹木依然很綠,寧靜的山區農村天空中經常有鳥兒飛過,鳥鳴聲聲環繞在山中,似乎就象走進了世外桃源,巷道中迎面走來一位挑著擔子的農民大哥,他說自己姓賈,今年已經62歲,今天下午要把自己產的“紫紅薯”送到另一位農民家的不花錢“保鮮庫”裡存放。

賈大哥的話讓我們很是好奇,山區的農村竟然還有不花錢的“保鮮庫”,大家都來了興趣,一路跟隨著他來到了另一位村民的家,院子的東北角已經擺放了很多的紅薯,這位穿著黑色衣服的大叔正在忙著準備工具,賈大哥說自己要先下到“保鮮庫”裡去清掃一下衛生。


黑衣服的大叔姓秦,今年已經78歲了,他告訴我們說當地農民用來存放紅薯的“保鮮庫”也叫“土冰箱”,黃土高原上的人們世世代代用這個方法儲存過冬的食物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了,古代的人們沒有電用,靠著自己的聰明才智才發明了這個土辦法。

秦大叔好像在調我們的胃口,只是介紹著“保鮮庫”,並沒有馬上帶我們去看,顯得有點神秘。說話間聽到了賈大哥的喊叫聲,秦大叔要存放紅薯了,你們馬上就可以見到“保鮮庫”了,只見他將一桶紅薯提著走進了土照壁後邊一個狹小的空間,我們隨機跟上前去查看究竟。

爬上牆邊的木梯子,我們看到了土照壁後邊這個狹小空間裡有一個圓形的土窖口,大叔正在往裡邊放紅薯,下邊傳出了賈大哥的說話聲,大叔接著介紹說他講的“保險庫”其實就是農民在家裡打的“土窖”,這裡也不是他的家,是他82歲姐姐的家,她姐姐家的“土窖”目前是村子裡僅存的幾個之一,很多農民早已把“土窖”毀掉了。


從土窖口往下看,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賈大哥頭戴礦燈,在下邊存放紅薯的場景。大叔一邊幹活一邊給我們介紹著土窖存放紅薯的要求,他說土窖一般建造有具體要求,按照當地的土質結構和水土特點,窖深在1丈2尺左右為宜,如果過淺或者過深,紅薯在裡邊存放就會發爛或者發芽,這是先人們總結出的經驗。姐姐家這個土窖就是按照這個尺寸建造的,使用了100多年,一直效果很好。

秦大叔姐姐的家住在村子裡的最高處,現在還保留著黃土窯洞小院的模樣,大叔說孩子們現在都搬出了山區,住到山下的小鎮上去了,農村就留下老人們在這裡生活。姐姐年紀大了自己下不種地了,所以他就把自家的紅薯存放在這裡,一來為了保存紅薯二來姐姐吃的時候也方便,今天和賈大哥兩家一共存放了500多斤。

土窖之所以叫做“保鮮庫”或者“土冰箱”是因為在特定的深度土層下,窖裡邊保持的恆溫,紅薯會進入休眠期,所以能保持很長時間,大叔說從現在的秋季開始一直放到明年五六月份紅薯都不會壞。大約30分鐘,大叔和大哥存放好了紅薯,賈大哥從土窖裡爬了上來。


稷王山區是后稷教民稼穡的發生地,這裡千百年來農民始終延續著傳統的農耕模式,21世紀的今天已經進入新時代,年輕人們已經走出了農村過上了現代化生活,居住在這裡的老人們依舊保留著傳統的生活方式,我們才有機會拍下這個不用電的“保鮮庫”“土冰箱”,留下它的影子,看到它也許會勾起您一段鄉愁故事。【想看到更多的百姓故事請點擊右上角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