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海戰之47:永不言棄

“絕不放棄一人(Leave No One Behind)”,哪怕是沒有生命的遺體。1993年的索馬里,為了營救重圍之中的同袍美國人楞是將一次秘密行動打成了一場戰役,就是那著名的《黑鷹墜落》。

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在2001年,阿靈頓公墓舉行了一個隆重的葬禮,為13名官兵下葬。這13具遺骸,在遙遠的西太平洋小島上,呆了將近60年。

而羅斯福的長子小羅斯福(James Roosevelt II),差點就成了這13具遺骸之一,或者更遭:屍骨無存。

太平洋海戰之47:永不言棄

山本攻擊中途島時,另派了一支艦隊攻擊阿留申群島以吸引美軍注意力。尼米茲有樣學樣,1942年8月7日美軍發起“瞭望塔”行動攻擊所羅門群島時,也派了一支小小的“艦隊”突襲馬金島(Makin Island)。當然了,尼米茲出動的艦隊規模比山本的小,這支騷擾艦隊就更小:只有兩潛艇。

8月7日,美軍登陸瓜島的當天,陸戰隊第二突擊營的A、B兩個連211人登上兩艘潛艇(USS Argonaut(SS-166)跟鸚鵡螺號(SS-168))從珍珠港出發,前往吉爾伯特群島的馬金島。攻擊馬金島的目的,一是分散日軍對瓜島的注意力,二是抓俘虜獲取情報,三是摧毀島上設施,四是鼓舞民眾士氣-------雖然規模不大,但這是美軍的首次特種行動。

島上日軍不多,只有七十餘名,主要是看守水上飛機的。

指揮者是中校卡爾森(Evans Carlson),這人有點意思:1896年生,1916年入伍,1927年在上海呆了兩年,1933年率部給羅斯福的山莊當警衛,所以跟大小羅斯福都比較熟。之後他在30年代兩次駐中國同時學習中文,結識了埃德加.斯諾,自然地,通過斯諾他結識了之後的總設計師等一、二代人物,跟著游擊隊混了好一陣子。

兩邊的主要人物都熟悉,這樣的下級軍官好像不多。

1941年戰前他重新入役,受游擊隊的影響他在42年初說動羅斯福組建了陸戰隊第二突擊營,這個營的建制與訓練風格不是陸戰隊而是游擊隊的,可見其受影響之深。然後,他跟小羅斯福熟到什麼程度呢?35歲的小羅斯福做了他的副營長,馬金島的突襲,小羅斯福是副指揮。

太平洋海戰之47:永不言棄

17日凌晨,兩潛艇停在馬金島外400米處,陸戰隊登上20艘可拆卸發動機的橡皮艇,向島上開去。不過,當時的海相極其惡劣:暴雨、狂風、巨浪。短短的400米,陸戰隊花了1小時,5點才登陸。

然後風平浪靜了。

花了這麼長時間,卡爾森當然就擔心自己的突擊隊是不是已經被發現,失去了突襲的意義。正想著這事的時候,一個傢伙的步槍走火,這下,不用再擔心了。這時是5點半。

但日軍還比較遠,突擊隊員遇到的土著相當友好,告訴他們日軍營地在千餘米之外。

陸戰隊的攻擊比較成功,畢竟是200多號經過特戰訓練的精兵對陣不足百名的看守日軍,擊退兩次衝鋒之後,日軍基本被消滅,但日軍中有狙擊手,給陸戰隊造成不小的麻煩。

時間1150,兩架日機飛臨馬金島,潛艇雷達發現之後,早早就躲下去並通知了陸戰隊,所以日機投下的炸彈也沒對美軍造成傷害。

下午,12架日機再次攻擊美軍,同時有兩水上飛機滑行降落,這兩飛機雖然被打掉,但根據土著的說法,有數十名日軍登陸成功。

這時島上軍事設施基本已經摧毀,瀉湖裡的小艇也被潛艇的甲板炮打掉了,任務基本完成。卡爾森面臨兩個選擇:徹底消滅島上日軍然後撤退,或者立刻撤退。跟小羅斯福商量之後,卡爾森準備撤,雖然沒抓到俘虜,但拖下去只會對自己不利,畢竟這只是一次突襲,而不是奪島。

時間1700,卡爾森開始撤。

另一支與卡爾森失聯的小組也同時決定撤。

可隨著夜色的降臨,暴風雨再度出現,撤退的過程極其困難。那支失聯的小組成功撤回了潛艇,但卡爾森這邊,雖然距離潛艇只有幾百米,第一批撤退的人員被浪打了回來。

直到第二天早上八點,小羅斯福帶的隊才接近鸚鵡螺號,在日機攻擊之下,潛艇勉強將突擊隊員接入後,迅速下潛躲避。

另一組幾十號人就沒這麼幸運,被浪打回島上,中間被鯊魚咬死1~2人,而且裝備全失。

作為後衛,這時的卡爾森仍然在島上,他面臨的選擇是投降或者戰死,他選擇了投降。但不巧的是,前來接洽的日軍被他一個不知情的手下打死了,卡爾森再度陷入困境。

9點,鸚鵡螺號再度出現,放出一艘小艇,後面拖著幾百米長繩子,裝備讓突擊隊員爬過去。可就在這時候,日機又來了,潛艇只好再次下潛,船沒了,繩子也沒了。

直到當晚11點過後,卡爾森才將殘存的三個橡皮艇拼成一體,用兩具發動機推動,帶著71名突擊隊員回到潛艇。這時候,突擊行動已進行了44小時。

他們不知道的是,9名失聯的隊員被留在了島上。

這次突擊,美軍當時的統計是陣亡18人,失蹤3人,被俘9人。

因為情況不允許,卡爾森臨行前將18具美軍遺體託付給了當地土著,請他們代為安葬。土著對美軍不錯,將他們視為英雄,安葬時每具遺體都是頭戴鋼盔,脖子上繫著狗牌,胸前抱著長槍。

但也許是卡爾森去世的早(1947年),或者其他原因,1943年奪島之後,美軍一直未能找到並起回遺骨。1949年,美軍最後的努力也沒有結果,便只能當成死案處理。

57年後的1999年,陣亡者親屬輾轉聯繫上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當年親手埋葬突擊隊員的少年,終於找到了19座墳塋,並將此消息知會五角大樓。

國防部旋即派出運輸機飛往馬金島,在完整的軍禮儀式下,將19具懷抱長槍的許是卡爾森退休過去。但就在這時候,日機再度本完成。卡爾森這時th Vietnam遺骨一一起出,裝入覆蓋國旗的棺槨中,運回夏威夷。

2001年,19具遺骨完成DNA鑑定,6具由親屬領回家自行安葬,其餘13具遺骨在陸戰隊司令James L. Jones的主持下,安葬在阿靈頓公墓。

太平洋海戰之47:永不言棄

當時被俘的9名突擊隊員被送往誇賈林環礁(Kwajalein Atoll),10月16日被日軍中太平洋司令阿部孝壯下令斬首,並將這9人的戰俘記錄裡銷燬。

阿部孝壯沒留下任何活口,跟威克島的大屠殺一樣。他本以為此事無人知曉,但是,就像威克島那塊岩石,這9名突擊隊員也留下了自己的痕跡,之後被另一位歷盡磨難但最終活下來的戰俘發現,屠案大白於天下。

1947年,阿部孝壯因為此案被吊死在關島。

下一節大概會說這位頗具傳奇性的戰俘。

注:這裡的鸚鵡螺號是SS-168,當然不是那個聲震天下的SSN-571。

前文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