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別人誤罵成“兔子”梅蘭芳祖父仍慷慨濟人

20世紀初期,日軍侵華,京劇大師梅蘭芳不願意為日軍演唱,因他飾演旦角,登臺演出需要刮鬍淨面,他索性留起了鬍子長期罷演,就斷了經濟來源。但那時的他寧可賣掉房子,靠販賣字畫艱難地維持生計,直到日軍投降後才重登舞臺。眾人都知,梅蘭芳昭彰梨園正氣,而他的祖父梅巧玲,不僅是知名的京劇演員,也是一位慷慨的俠義名伶。

被別人誤罵成“兔子”梅蘭芳祖父仍慷慨濟人

1940年代的梅蘭芳全家福照片。

梅巧玲早年嚐盡人間冷暖,學藝時受盡虐待和打罵,還曾被人誤以為是兔子(男伎),遭到羞辱和唾罵。世人常說“戲子無情”,但一生酷愛梅花的他,卻在澆漓的世風下,屢屢上演人間真情。

手不釋卷 精益求精

梅巧玲(1842年-1882年),原名芳,正名芳普,字筱波,一字雪芬,號慧仙,綽號胖巧玲,別號蕉園居士,自號梅道人,是著名的青衫花旦演員,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的爺爺。

他面如銀盤,肌膚細白猶如凝脂,花旦扮相雖不嫵媚,卻也落落大方。素來喜歡結交文人雅士,與他們研究字音與唱腔,樂於談論史事掌故。閒暇時,他手不釋卷,經常讀《三國志》、《資治通鑑》、《綱鑑會纂》及《易知錄》等書,對於古典韻語,隨口即出。

所以梅巧玲除了演戲之外,也善於書法,工於漢隸八分體(書法),會詩歌,也會繪畫。無論在舞臺上,還是生活中,他飾演著各種角色,是一位多才多藝的名伶。

被別人誤罵成“兔子”梅蘭芳祖父仍慷慨濟人

梅巧玲演出《雁門關》劇照(飾演蕭太后)。

遭人辱罵 贖當相報

咸豐九年(1859年,己未年),安徽桐城人方朝覲(字子觀)入京趕考。偶然中,見到梅巧玲,被他的風度所折服。從此每天都要去見他,否則吃飯無味,坐臥不安。當時,與方朝覲一同趕考的,還有他妻子的弟弟光熙,二人一起住在西城根的試館。

方朝覲風雨無阻,每天必去巧玲處。雖然沒有花費很多,然而吃飯喝酒的費用,總是免不了的。方朝覲本是一介寒士,帶的錢並不多。為考試準備的費用全都花完了。錢不夠了,他就去典當自己的衣物。

起初,梅巧玲以為他是貴公子,後來才知道他是個寒士。當方朝覲逐漸把衣服當完了,巧玲便極力阻止他來相見,但是他不聽,於是,梅巧玲就想著報答他。

待他進入考場後,梅巧玲驅車來到試館,方朝覲的僕人方小見到他破口大罵:“我家主人的身家性命,一半都給你這個兔子了,你還來幹什麼?”方小誤以為梅巧玲是男伎,所以用“兔子”辱罵他。

梅巧玲說:“你不要用汙言穢語罵我。我來是為了給你家主人想辦法的。聽說你家主人把衣服都當入質庫了。可有此事?”

方小怨恨地說:“你還有臉說什麼,都是為了你?”梅巧玲問他:“那當票在哪兒?”

僕人說:“看來,你真是貪心不足,還想著把當票拿走啊!”巧玲說:“不是。我是想,趁著你家主人此時入場,你把當票全都收集好,然後帶個空箱子跟我走,就行了。”

於是,梅巧玲花了四百兩銀子,把方朝覲的衣服全都贖了回來,送他的僕人方小返回試館後,就離開了。

慷慨濟助 勉勵儒生

次日,方朝覲走出考場,回到試館。僕人告訴他此事,方朝覲感激涕零。當他打開箱子,更是大吃一驚,原來箱子裡除了衣服外,還有一張二百兩銀票和一封信,信上說:“這些留為旅費。如果報捷後,一切費用,當再為你設法籌措。場事完畢,務必用心寫殿試策論。等館選之後,再來相見。此時你若來,我只能以閉門羹相待,勿要錯怪。”

方朝覲看完書信,感動地泣不成聲。其他同試者都稱這真是件奇怪的事。方家僕人驚訝得大聲說道:“真的,真的,真的是個好兔子!”方朝覲一聽,大怒:“如此仗義之事,即便是朋友也很難做到,你竟然還敢叫他是兔子!”

場事結束後,方朝覲急忙去造訪梅巧玲,果然讓他吃了閉門羹。方朝覲只好定下心來,閉門複習功課,並且每天練寫楷書數百字。

待發榜那天,梅巧玲得知他榜上有名,日色還未降落,便穿上正式的衣服,跪拜稱賀,又給了方朝覲二百兩,說:“明天,你要去拜見主考官、同考官等人,一切需要的費用,我都已經為你準備好了。”方朝覲堅持不肯接受,梅巧玲說:“你不接受,就是侮辱我,你侮辱我,我應當跟你絕交。”方朝覲不得已,才接下了贈金。

義報知己 恪盡祭禮

方家僕人見了梅巧玲,向他行大禮,大叩其首,嘴裡還說著:“梅老爺,小的該死。小的以前認為你是個壞兔子。哪曉得,你比老爺們還大方呢。”僕人的話,弄得梅巧玲哭笑不得。

等到館選那天,梅巧玲又準備了二百兩賀禮。方朝覲說:“今天,說什麼也不能再領了。我既入翰林院,就有公費可用,不必再耗費你的錢財了。”梅巧玲這才作罷。

誰料,館選後還不到一個月,方朝覲就病故了。梅巧玲身穿一身白衣,前來弔喪,撫著棺材,不禁痛哭,再次送了二百兩,作為喪葬費用,併為他服喪二十七天。

有人問他:“你的客人很多,為什麼唯獨對方朝覲那麼厚道?”梅巧玲回答道:“我的客人都以戲子看待我,雖然賞我豐厚,卻時常侮弄和輕蔑我。惟有方君說我不像戲子,並且說我假如能讀書應試,必當不在人下。我與他結識半年,他從來沒有說過一句猥褻的話。對於我平生的第一個知己,不這樣報答他,還要報答誰?”

從此之後,梅巧玲名震京城,王公大人都以能與他相談為幸事。慷慨仗義的梅巧玲不知為人散去了多少錢財,但他終能積攢了幾十萬錢,開設了許多商業行號。

慷慨賑濟 焚燒借據

清文宗咸豐末年,京城有一位太史(時人對翰林別稱)本是世家子弟,因揮霍無度,很快家財就散盡了。這位太史向來特別眷顧梅巧玲,經常來捧場。

因家財散盡,太史就向梅巧玲借了二千兩銀子,還沒等償還,太史就因病在寺院中去世了。

太史去世後,他的同鄉出面,召集眾人料理喪事。他請鄉人都來到太史靈柩停放的地方,同大家一起商量,籌些費用安葬太史棺柩。

然而,眾人各訴自家生活窮苦,處境艱難,彼此推讓,不肯出錢。一直到傍晚,所籌銀兩不過百數。就是這一百兩銀子,還是那位同鄉費盡口舌,才討來的。就在左右為難之時,忽然門吏來報,說是伶人梅巧玲來了。眾人彼此對視,驚愕地說:“難道他是來要債的嗎?要是他看見我們的捐款,或者會立即向我們索要吧?該怎麼辦?”

眾人話還沒說完,梅巧玲就進來了。但見他穿著一身素服,哭著痛悼太史,格外悲傷。人們紛紛勸他,節哀順變,人死不能復生。

梅巧玲漸漸停止了哭泣,轉而對眾人說:“太史生前,曾向我借過二千兩銀子。如今他已經去世了,留下年邁的母親和幼小的孩子,我又怎麼忍心索要舊債呢?”

說著,他取出債券,在太史靈柩前,深深作揖而拜,當即就著蠟燭,燒掉了借據。他又慢慢地掏出另一張票據,交給了那位料理太史喪事的同鄉,說:“我聽說要護送太史的靈柩歸鄉,所需費用還不夠。謹備了二百兩銀子,幫著牽一下靈車吧。只是遺憾,我的職業卑賤,收入不多,不能報答知己了。”話罷,梅巧玲擦擦眼淚,就離開了。在場的人們都為他的舉動感到震動。

世人都說“戲子無情”,逢場作戲。太史艱難時,梅巧玲出資慷慨相助;太史去世後,他先焚燒債券,當眾勾銷債務,又無償饋贈錢財,送知己最後一程。這份情義令人觸動。

人生在世,猶如浮萍。梅巧玲早年學藝受盡打罵,嚐盡人間冷暖。在人心澆薄的時刻,即使對去世的故人,他都不忘再送一份真情。

名伶二子 傳承父業

梅巧玲結婚後,和妻子育有二子。長子叫梅雨田,乳名大鎖,為著名琴師,是譚派老生譚鑫培的御用琴師。為譚鑫培的演出演奏胡琴多年。

梅巧玲的少子,乳名二鎖,繼承了其父的才藝,唱青衣,也唱花旦兼小生,為人忠實厚道,神似其父。梅巧玲,字雪芬,所以少子叫作梅肖芬。二十三歲那年,肖芬不幸死於腦炎,留下一子,即梅蘭芳。

被別人誤罵成“兔子”梅蘭芳祖父仍慷慨濟人

梅肖芬

光緒八年(1882年),梅巧玲在北京琉璃廠南邊的梨園公所參加集會。因天氣炎熱,不幸猝死,年僅四十一歲。義伶英年早逝,當時為他送葬的人群,綿延數里,轟動京城。梅巧玲一生酷愛梅花,眾人按照他的願望,在其墳墓上栽種了三百株梅花。

梅巧玲一生演戲,在《雁門關》《得意緣》《烏龍院》《破洪州》《打金枝》《二進宮》等戲劇中詮釋了很多角色。他在梨園方寸之地,唱盡中華國粹,又以贖當,焚券,揮金賙濟四喜班上百人的義舉,傳承著戲曲世界的義薄雲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