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了,還只知道焦慮、發脾氣,你要成為一個掌控自己生活的人

30歲了,還只知道焦慮、發脾氣,你要成為一個掌控自己生活的人

本文共計2295字,預計閱讀2分鐘


不知道你會不會被以下的問題困擾:

1. 總是莫名其妙被某個人的行為或某件事情激怒發脾氣。

2. 覺得老天爺不公平。

3. 總是喜歡抱怨。

如果你有上述的問題,那麼不好意思,你可能是一個特別容易被外界環境刺激的人,情緒多變,而且不容易感到幸福。

30歲了,還只知道焦慮、發脾氣,你要成為一個掌控自己生活的人

我們今天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成為一個能掌控自己生活,幸福感強大的人。

30歲了,還只知道焦慮、發脾氣,你要成為一個掌控自己生活的人

記得在學習李笑來老師《通往財富自由之路》的專欄時,有一節課專門說的是抱怨。他提到了自己的一段經歷:

他到韓國上學的時候正趕上亞洲金融危機,韓國是重災區,電視裡會報道很多人自殺的消息,每個人都活得惴惴不安。

在全南大學裡,中國留學生不多,但只要這些人坐在一起,2分鐘不到就開始各種抱怨。從韓國經濟到中國的前途,車軲轆話來回說,但大家就好像誰都說不煩聽不膩似的。每次的聚會對於李笑來都是一場漫長的煎熬。

過了幾年以後他回國,有一個當時的同學來找他,坐下來沒多久又開始抱怨,他自己竟然也在“自然而然”地發出一些抱怨,他被自己“被同化”的事實嚇到了。

你應該也有過類似的經歷,跟幾個朋友聊天,如果其中的一個人開始抱怨,其他人也開始怨聲載道起來,結果時間慢慢溜走了,留下的是一群心情極度糟糕的人。

30歲了,還只知道焦慮、發脾氣,你要成為一個掌控自己生活的人

抱怨就是這樣,它不僅會傳染還對任何人都沒好處,因為抱怨不能解決任何問題。

我們應該意識到:只有改變我們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才能活得更開心。

30歲了,還只知道焦慮、發脾氣,你要成為一個掌控自己生活的人

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第一個習慣是“積極主動”,幾年前第一次看這本書的時候我不理解。當時以為所謂的“積極主動”就是做什麼事情都要主動一些,心想小學的時候不就學過嗎?

上週聽了樊登老師對這本書的解讀後才恍然大悟,原來“積極主動”還有要精神自由的含義。

很多人都會習慣用下面這種模式說話:

“都是你逼我,我才會這麼做的。”

“這個老師教的不好,所以我這科成績才不好。”

“是他先大聲衝我嚷嚷,我才跟他打起來的。”

這些話其實都是把責任推卸給了別人,認為別人應該對一切結果負責。但其實在外界影響和結果之間,我們還有一大部分空間,可以做出自主地選擇。

比如“這個老師教的不好”,是一個外界的影響,我們的結果就只有學不好嗎?並不是這樣的,你可以選擇用業餘時間補習、自學、報培訓課等多種方法把這門課學好,關鍵是你自己是如何選擇的。隨著年齡增長,外界的影響和刺激是一方面,我們應該做出正確的選擇。

30歲了,還只知道焦慮、發脾氣,你要成為一個掌控自己生活的人

同理,遇到了一個不講道理的人,他衝著你嚷嚷,你一定要對他的無禮行為做出激烈的回擊嗎?做之前先想一想“打起來對大家都沒有好處,上班還得遲到,不如教給專門的人員來處理好了。”

不要把責任都拋給別人,因為最終還是要自己對自己負責。成年人和孩子的區別就在於,我們可以對事情做出判斷,對事情的結果主動負責,而不是怨天尤人。

我覆盤自己的成長經歷,不成熟時也是情緒一觸即發。比如遇到不喜歡的人,或者趕上什麼突發事件,一下子就能把心火點燃,我會馬上做出回擊。事實證明,有時候我們會特別自然地認為自己做出的判斷是對的,但事實上並非如此,所以馬上回擊並不是很好的辦法。

現在才知道,那時候的我爬蟲腦太發達,像動物一樣別人打我一下我就要回人家一下,很不理智。直到理性腦越來越壯大,才開始知道遇事停下來思考,理智的面對各種問題。

我們應該做到思維轉換,每當遇到問題,不要立即反擊,而是要跳出來去看一看。

30歲了,還只知道焦慮、發脾氣,你要成為一個掌控自己生活的人

更進一步來解釋這個問題。

所有的事情,除去我們沒興趣、不關注的部分,世上的事情都處在我們的關注圈,而其中一部分是我們通過自己的行為能對其產生影響的,稱為影響圈。如圖所示:

30歲了,還只知道焦慮、發脾氣,你要成為一個掌控自己生活的人

影響圈我們可以通過努力改變,關注圈則是還沒有能力改變的。如果總把眼光放在關注圈裡會怎樣呢?

比如,跟女朋友分手了,很難受,她也表示不可能再回頭了。如果還是一直關注對方的動態,停留在感情的創傷中不能自拔就會讓失戀期的時間無限延長。相反,你應該關注自己影響圈範圍內的事。想一想自己如何做才能變得更好,去健身也罷,多閱讀也好,不斷地提升自己爭取下一段更好的戀情。

別人我們改變不了,我們只能改變自己,關注影響圈而不是關注圈,讓我們可以掌控自己的生活。

而且影響圈的範圍不是一成不變的,如果我們總能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我們的影響圈範圍會逐漸增大,就可以解決越來越多的問題。

30歲了,還只知道焦慮、發脾氣,你要成為一個掌控自己生活的人

最後用一個故事來結束今天的文章,看一看別人在死亡和苦難面前是如何做到精神自由的。

30歲了,還只知道焦慮、發脾氣,你要成為一個掌控自己生活的人

在二戰期間,維克多·弗蘭克爾作為猶太人被關進了奧斯維辛集中營,在那裡的每一分鐘都可能被轉移到毒氣室死掉。

在集中營待上一段時間的人會變得格外麻木,比如當一個人快死亡的時候,其他囚徒會接近還沒冰冷的軀體奪走土豆泥,或者換掉他的鞋子、上衣,就連拿到細繩的人都會因此沾沾自喜。

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中,肉體上的折磨是次要的,精神上才是更可怕的,幾乎每個人都想過自殺,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跑去觸摸電網。

也許你會覺得在那裡大家沒什麼選擇的餘地,都會變得如禽獸一樣。確實很多人都成為了行屍走肉,但弗蘭克爾依然看到有少數人會每天給別人送去安慰,把自己的最後一塊麵包分給別人,他們活得很安詳。

所以,人們一直擁有在任何環境下選擇自己態度和行為方式的自由。每個人每天都面臨著選擇,是自殺墮落還是積極的相信希望,只有保持自我內在的自由,才不害怕。

弗蘭克爾最終成為了倖存者,後來他一生都對生命充滿熱情,67歲學開飛機,並在幾個月後拿到駕照,80歲登上了阿爾卑斯山。

當你覺得生活失去方向、沒有目標、喪失意義的時候,抱怨、喝酒、旅行都起不了作用。我們能做的就是改變現狀。

遇到任何問題,能解決的問題就去解決,不能解決的就坦然面對,這才是生命之道。

用一張紙和一支筆解決所有職場難題。歡迎關注萌萌,開啟一段奇妙的視覺思維之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