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哈爾濱彩色記憶:紅白色的有軌電車 綠樹成蔭的中央大街


連接哈爾濱南崗與道里兩區的霽虹橋。建成於1926年11月28日,名稱由當時哈爾濱工業大學校長劉哲題寫,取自杜牧《阿房宮賦》“長橋臥波,未云何龍?複道行空,不霽何虹?”

霽虹橋附近的奮鬥路。奮鬥路向東南延伸,在秋林百貨的轉角與東大直街交叉。

綠樹成蔭的中央大街,在當時的街道上還有馬車在拉貨。

地段街上的北方書畫社,這裡展出的工藝美術品精美絕倫。

北方書畫社對面的第一百貨商店

地段街與石頭道街交叉口的新華書店

南廣場上眺望遠處的索菲亞大教堂,冬天因為取暖,哈爾濱天空已經被煤煙汙染,通透性已經不好了。

路邊自由市場上擁擠的人群

停放在路邊的自行車,最前面那輛紅色的變速自行車在八十年代可是難得一見的高檔貨。

市場入口處的熱鬧景象

站在哈爾濱國際飯店樓上眺望中山路方向

哈爾濱市區大量紅磚的新建住宅正在興起,與過去的建築風格完全不一樣。這代表著哈爾濱的城市面貌正在發生著劇變。

道外地區的靖宇大街,是哈爾濱最早的街道。原名正陽大街,1949年7月7日為紀念抗日英雄楊靖宇而改名至今。

靖宇大街上的人民百貨商店

靖宇大街與十六道街交叉口的電車站

哈爾濱東郊馬家溝遠眺

在船舶工程學院附近冬季裡進行跑步鍛鍊的孩子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