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營收同比下降28.48%,改組“苦行僧”TCL依舊任重道遠

三季度營收同比下降28.48%,改組“苦行僧”TCL依舊任重道遠

2019年10月29日,TCL集團發佈了自己2019年三季度財報,報告期內,TCL集團收入為149.57億元,同比下降49.70 %;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為13.95億元,同比增長54.31%。2019年前三季度,TCL集團營業收入為588.18億元,同比下降28.48%;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為34.87億元,同比增長21.26%。

今年上半年,TCL集團正式宣告完成資產重組,智能終端及配套業務將被剝離。自資產重組後,TCL的整體收入水平大幅下降,因而此次營業收入下降倒是可以接受的。不過對於TCL而言,上半年的那場被外界視作“斷臂式改革”的重組依舊頗具爭議。如今財報數據看似還不錯,但仔細深究起來仍有不少疑問存在。

增收不增利?“壯士斷腕”仍需進一步證明

今年TCL主營業務經營重組完成後,集團主要業務架構調整為半導體顯示及材料業務、產業金融及投資創投業務和新興業務群三大板塊。

其中,半導體顯示及材料業務無疑最引人關注,也是TCL由原先主要產業鏈的縱向上游延伸。TCL集團的產業金融與投資,主要還是圍繞著半導體顯示業務進行投資。而在剛剛發佈的三季度財報顯示,1-9 月TCL 華星實現營業收入 245.6 億元,同比增長 28.4%,實現淨利潤 13.0 億元,同比下降 28.7%。

營收增長28.4%,淨利潤卻下跌28.7%?TCL華星為何會遭遇這種增收不增利的尷尬景觀呢?就目前看來,這主要歸結於兩方面因素印象概念股。

一方面,面板產業的週期性波動,目前正處於行業的低谷期。

面板行業絕對是不折不扣的週期性行業,在互聯網電視剛剛興起的時候,市場需求大,面板廠商的產能短期集中釋放,上游供應鏈在與下游硬件廠商的博弈中處於有利位置,而在2017年6月電視面板的價格已經見頂。值得一提的是,在當時不少互聯網電視品牌正是吃了面板上漲的虧,進而導致出現經營壓力。

而在此之後,由於新增產能的持續增長,行業一直都處於供過於求的狀態,面板價格下跌也就成為自然而然的事。行業整體供需出現問題,這也導致面板價格的持續下跌。

為此,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也曾表示過,目前全球半導體顯示產業供過於求的情況依然持續,產品價格將繼續承壓,行業虧損擴大。

當然了,既然是週期性產業,當面板的供需情況出現緩和時,價格自然也會有所回升。

另一方面,TCL對下游硬件端的議價能力較弱?

下游的硬件市場的需求狀況直接影響著上游的供應鏈,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最近幾年,電視廠商在面板上做的文章不在少數。不少人認為TCL等國內面板企業仍以LCD為主,但OLED電視的發展趨勢要更加明顯,看似需要企業進行相應的面板佈局,但如果貿然挺進又會承擔一定的風險,這就形成了一種矛盾態勢,面板廠商很多時候都是被硬件廠商牽著鼻子走的,現在面板市場供大於求就是一個證明。

小米電視應該是TCL面板的重要客戶,但一貫主張“性價比”的小米可能也會壓縮產業鏈上游的成本,TCL的議價能力可能相對也比較差一些,而這可能也會導致。

不沉迷於過去電視業務的沉沒成本,TCL高舉高達的“壯士斷腕”令人佩服。然而在選擇進軍面板的時機上似乎是有些尷尬,恰逢行業的低谷期,目前能夠看到的就是TCL增收不增利的尷尬,未來關於重組是否正確可能仍需更多的證明才行。

由家電企業到高科技企業:重組“減法”容易,去標籤很難

重組的正確與否仍需證明,而這或許也導致TCL目前面臨著一個尷尬境況,那就是股價。目前,在業務方面京東方經常被拿來與TCL進行對比,但在股價方面京東方似乎一直都壓TCL一頭。

三季度營收同比下降28.48%,改組“苦行僧”TCL依舊任重道遠

三季度營收同比下降28.48%,改組“苦行僧”TCL依舊任重道遠

這個問題如今也得到了TCL方面的重視。

今年年中,李東生在2019年半年報的業績交流會上提到這樣一個問題:“分析一下,為什麼TCL和同業比會低這麼多,PE只有同業的三分之一。”資本市場似乎並不是太看好TCL如今的新業態?仔細想來這或許歸咎於以下兩個方面:

一方面,傳統家電企業轉型扎堆高科技。

過去,家電市場疲軟,增長前景有限,很多老牌家電企業普遍都面臨著估值較低這樣一個境況。為此,不少家電企業都選擇轉型由勞動力密集向技術密集型產業轉變,去尋找賦能產業的新引擎。

如今,TCL雖然已經轉型重組了,現在算得上是一家高科技OLED面板公司。但或許到現在,它留給公眾的印象仍然停留在家電廠商,這可能會影響一部分人對其進行估值評判。這不是個例,而是一個行業轉型的普遍問題,很多傳統家電企業都在叫屈,認為用過去評估家電企業的思路評價現在自己不合理。但在沒有得到更進一步的證明之前,它們可能短時間內無法完成“去家電化”。

從資本市場的角度來看,家電企業們扎堆佈局高科技領域,這裡面有沒有泡沫?有沒有追風口的應景式佈局?這些都需要時間和數據進行檢驗。

另一方面,高科技產業自身的高壁壘。

半導體、面板給人的一貫印象就是“三高”,即高投入、高風險、高收益。

收益高自不用說,因為硬件產品離不開面板,行業成就這麼多的巨頭就是證明。而高投入體現在投資的數額大和週期這兩方面。

半導體行業的設備需要鉅額的投資,這一點從今年來TCL的財報就可以表現出來。而且這種投入是持續性的,因為市場上的任何風吹草動都需要半導體企業果斷、迅速的研發、創新,提供相應的產能。這一點手機廠商的體會會更明顯,從2G到3G再到4G的更迭背後,控制面板廠商的主要市場格局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半導體業務也類似,此前佔據半導體市場第一位置長達 25 年之久英特爾就因為在移動端佈局較晚,被三星實現過一次趕超。

而高風險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正如目前行業正在經歷了“寒冬期”,每個玩家都要面臨週期性的利潤下降,這一點無法避免,可能會影響企業的經營情況。二是體現在創新上,半導體、面板都需要及時響應市場的變化,佈局晚容易落伍掉隊。但如果佈局早卻創新失敗這也會導致資源的浪費,對企業經營帶來影響。

此外,過去TCL的主營業務是電視,但現在家電市場整體疲軟,現在還被剝離出去。而半導體、面板這邊處於週期性低谷。這樣看來,TCL似乎缺乏穩定的業務去幫助企業平穩度過主營業務因市場週期帶來的經營效益波動問題,抗風險能力有待完善或者證明。

資料顯示,到2019年上半年為止,華星光電在半導體顯示領域的總投資額累計達1891億元,未來自己能否持續“造血”,從而支撐接下來長期、大量的科技研發投入對於TCL來說可能也是一個考驗,而這或許也是目前資本市場沒有抬高對其估值的一個影響因素。

尾聲:

從戰略層面來看,全球半導體產業逐漸向中國大陸轉移已經成為一種趨勢,據有關資料顯示,2018年三季度,大陸首次超越韓國成為全球半導體設備第一大市場。2018年市場規模為120億美金,預計2019年達142億美金。

因此,果斷全新身心投入半導體等新興業務對於TCL而言這也意味著機會。

上半年,TCL壯士斷腕的豪舉還歷歷在目。在行業低谷期步入半導體、面板市場這也使得TCL的業務重組效果在短期內難以得到充分證明。但從另一個維度來看,或許正是由於低谷期,使得TCL可以“高築牆,廣積糧”,為接下來的復甦做好準備。

一個企業的競爭力在市場環境穩定的時候顯現不出來,在市場形勢發生變化的時候最能體現,到那時,才是檢驗TCL改組成果的時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