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戰爭期間的河內,胡志明成立的越南民主共和國(北越)首都


河內市系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的首都、歷史名城,位於越南境內紅河三角洲西北部,坐落在紅河右岸和紅河與蘇瀝江的匯流處,無論是從南方到北方,還是從內地到沿海,均是必經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擁有北方最大的河港,有好幾條鐵路在這裡相聯結,是北方公路的總樞紐,郊區有內排機場和嘉林機場,水、陸、空交通便利。

河內是一座擁有1000多年曆史的古城,從公元11世紀起就是越南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歷史文物豐富,名勝古蹟遍佈,享有“千年文物之地”的美稱。河內始建於公元621年,為中國唐朝交州總管府轄下的宋平縣,是當時越南北部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別名“紫城”,後又改稱“羅城”、“大羅。

河內分為內城和外城兩部分。內城又分禁城、皇城和京城3部分。國王、后妃及其子孫、侍從居住的地方稱禁城;環繞禁城的是皇城,是朝臣的辦事機構所在地;皇城之外的街坊、集市、居民區是京城。


昔日,皇城內御苑園林,景色秀麗,禁城內樓臺殿閣,金碧輝煌,京城內寶塔高聳,寺廟林立。後來因改朝換代,兵荒馬亂,戰事頻發,近千年的李、陳、黎、阮朝的古建築屢遭破壞,宮殿已蕩然無存,城垣也只保存下來不足200米的正北門以及官掌門。

今天的河內市,許多街道依然沿用舊時的名稱,如皮行、銅行、棉行、糖行、麻行、桃行、帆行等,一些街道依然保持昔日專業性的傳統,如皮行街專售皮貨,銅行街專售銅器。

河內在古代為中國故地,是一座有著千年悠久歷史的古城,約在公元前3000年河內一帶開始有人居住。其城市化的雛形“古螺城”,建成於公元前200年。

公元前111年漢武帝設交趾郡,河內便在其範圍之中。南朝宋時在河內地區設置了宋平郡,治昌國縣。隋朝時改為宋平縣,為交趾郡的治所。公元621年,唐朝將交州的治所遷往宋平縣,並修築城池,後來為總管一方的安南都護府,唐朝後期又成為靜海軍節度使的駐地,2007年,河內出土了唐朝安南都護府遺址。

9世紀末,南詔一度佔領交州,時任安南都護兼靜海節度使的唐朝大臣高駢為抵禦南詔入侵而修築羅城,交州遂又稱“大羅”。939年越南脫離中國獨立後,現今河內地區曾為越南李、陳、後黎諸封建王朝的京城,被譽為“千年文物之地”。


法國殖民統治時期,河內曾是“法屬印度支那聯邦”總督府所在地,從此給河內帶來法國風。中法戰爭期間,中國人劉永福所統率的黑旗軍曾在河內紙橋大敗法軍。1940年日本人佔領了這座城市,日本投降後,這座城市成為法國殖民政府與越盟的戰場。

1945年八月革命以後,胡志明在河內巴亭廣場發表《獨立宣言》,河內成為越南民主共和國的首都。越南戰爭時期,河內的交通運輸設備因橋樑和鐵路的炸燬而遭到嚴重影響,然而越南人很快將其修復。戰爭結束後,南北越於1976年7月2日完全統一,河內正式成為了這個統一的國家的首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